文:沒有風,圖:蘊蘊
不知不覺中離開廣州已有二十餘年,近些年因各種原因回廣州的次數逐漸減少。某日偶爾回到廣州,同窗好友請我在外一聚,遞上菜牌讓我點菜,我隨便翻了一下便道:「給我點一個幹炒牛河,別的你安排。」同窗笑曰:「就只點個最平常的,怕吃窮我嗎?」我笑而不答。
其實,一直生活在廣州的人是生在福中不知福,你們根本就不知道廣州街頭最常見的河粉是有多好吃,廣州街邊隨便一間大排檔出品的幹炒牛河都可以秒其他地區各星級酒店出品的幾條街(香港除外)。河粉在廣州是如此普及,以至於廣州人所簡稱的「粉」都是指河粉,比如湯粉、牛腩粉、肉丸粉等在廣州人的概念中所用的都應該是河粉。初次到外地吃飯時我就鬧過這樣的誤會,點了份牛腩粉,結果上來的是牛腩米粉,我腦筋一時沒轉過來就跟老闆說上錯了,到最後才搞清楚是因為雙方對「粉」的理解有別所造成的誤會,外地人所簡稱的「粉」是指米粉而非廣州人所想的河粉。
廣州人所指的河粉其實是沙河粉的簡稱,因此粉最早出自廣州市沙河地區而得名,廣州出產的山水沙河粉薄而透明,韌而爽滑,配以牛肉、豆芽、韭黃爆炒後就是著名的幹炒牛河。幹炒牛河如何烹飪才高明想必各位美食家都早有論斷,我也不想給大家複述這些專業評論,作為食客其實我只關心一點:我自己是否覺得好吃。
任何食物最關鍵的是原材料,幹炒牛河如果河粉不好廚師的技術再高明也是白搭。廣州人可能沒見過外地出品的河粉,形態是寬窄不一、厚薄不均,純白而不透明,而且毫無韌性,筷子一夾就斷。用這種材料炒出來的幹炒牛河,我只能用時下的流行語來形容:那畫面太美我不敢看。可能是自幼吃廣州街邊的食物長大的緣故,我對幹炒牛河情有獨鍾,當我懷念廣州的美食的時候,就會點一份如此「美麗」的幹炒牛河來解一解饞,故此大家也會理解文章開頭的畫面了。
最後,贈各位食客一首打油詩(非我原創),祝大家吃得好的同時還保持好身材:
瘦小離家老胖回,
鄉音無改肚皮垂。
親友相見不相識,
驚問胖子你找誰?
2015年2月13日
【作者自我介紹:一個興趣廣泛,涉獵甚廣的人,雖然沒有一樣精通,但尚算見多識廣。】
請任性點讚,支持我們,支持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