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人,會吃,也喜歡吃,但要說到最愛的美食,河粉,應該說是一輩子都能放在心上的記憶吧。每一個廣東人從小吃到大,炒河粉,清湯河粉、涼拌河粉……也是廣東人魂牽夢縈的食物。
河粉,多產於廣東沙河,所以也叫沙河粉,是廣東地區非常受歡迎的一種主食,也算得上是米制粉類的大top,因為沙河大飯店而獲得名聲,其實它在1860年左右就出生在廣州沙河地區了。
正宗的沙河粉,是打磨出來的米漿,經過蒸、切條,下鍋、濯水後才成的,再加上各種烹飪方式,才能成為一道必不可少的美味。
河粉的製作方法雖然很多,但要說到廣東地區最最經典的做法, 要數幹炒牛河了。常有全國各地的吃貨朋友,為了一碗粵式幹炒牛河,不遠千裡,只為那一縷舌尖上的回味。很多吃貨會奇怪,幹炒牛河不就是牛肉炒河粉嗎?這不是一個東西嗎?怎麼還有不一樣的叫法呢?
這也是小編今天要講的內容!
「幹炒牛河」其實是牛肉炒河粉的一種做法,根據烹飪方法,廣東人把帶醬汁(勾芡)的做法稱為「溼炒」,而不勾芡的做法稱之為「幹炒」。
說到這裡,問答的答案也就出來了,「幹炒牛河」,其實就是牛肉炒河粉。
「幹炒牛河」相信大部分來過廣東的朋友們都應該吃過,就更不用說土生土長的廣東小夥伴了,但是想要自己在家做一份地道的幹炒牛河,卻並不是每個人都會做的。
幹炒牛河看著簡單,但其實製作十分講究:
1. 第一步講上好的黃牛肉炒至半熟;
2. 然後下油,炒香芽菜及洋蔥,下河粉快炒,加入醬油及熟油,最後放入牛肉炒勻;
3. 幹炒牛河講究「鑊氣」,必須猛火快炒;
4. 炒勻之餘,手勢不能太快,不然粉會碎掉;
5. 油的分量亦必須準確控制,不然會出油不好吃;
幹炒牛河講究的「鑊氣」是什麼?
「鑊氣」這個形容詞,在廣東就如同武俠小說中的劍氣,菜還未上,就引人食指大動。
鑊氣,指的是火力比較大的情況下,讓食材快速成熟並且能夠保留食材原汁原味的做法。一般餐館是比較好實現的,因為火力足夠,廚師也會用顛鍋的手法來保證食材入味和火候的均勻。幹炒牛河確實是大火、短時間快炒會比較好吃,做的時候注意食材全部都提前準備好,調味料可以提前備好,儘量一氣呵成。
與幹炒牛河相對的溼炒牛河,也必須要擁有姓名,據廣東人說,幹炒牛河也是從溼炒牛河演變出來的。那麼溼炒牛河又該怎麼做呢?簡單來講,就是先將河粉炒熟後,淋上牛肉和醬汁就是溼炒牛河啦。
牛肉炒河粉的兩種做法也介紹完了,不管是哪種做法,反正小編是來者不拒,那麼你喜歡那種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