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穆朗瑪峰是世界之巔,雄踞於喜馬拉雅山之上,氣勢雄偉,直聳雲天,遠在100公裡之外,用肉眼就能看見那金字塔形的峰體。 眾多探險家、登山愛好者都將徵服珠峰當成人生的一大目標。許多遊客也以一睹珠峰真面目為榮耀,就算不想去徵服珠峰,也希望能夠離珠峰近一點、更近一點。在海拔5200米的珠峰大本營,若能一睹珠峰旗雲和日照金山,那將是一年的幸運。
1988年,西藏自治區政府建立珠峰自然保護區,面積33819平方公裡;1994年升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2004年2月加入世界人與生物圈保護區網絡。 珠峰保護區裡有著名的珠峰、洛子峰、章子峰、卓奧友峰等,還有世外仙境喜馬拉雅五條溝-陳塘溝、嘎瑪溝、絨轄溝、樟木溝與吉隆溝。
然而,近年來,珠峰自然保護區的生態環境由於受到全球氣候變化的影響,整個生態系統處於退化狀態。20世紀上半葉,人類開始了對珠峰的徵服活動。一次又一次的登山活動,給珠峰帶來了幾乎難以治癒的創傷。登山者留下的廢棄物,塑膠袋、玻璃瓶、罐頭盒、各種金屬登山器具以及氣氣瓶,遍布了雪峰,很難被降解。
珠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分布有1476條冰川,面積達2030平方公裡。 珠峰地區冰川面積在過去40餘年間減少近三成。珠峰北坡,有著著名的絨布冰川。近40年來,絨布冰川年平均退縮速率為5.5米-8.7米。這固然與全球氣候變暖有關,但也和遊客增多不無關係。冰川消融短期內會造成江河流水量增加,但長此以往,一旦部分冰川消亡或冰川面積減小,其下遊徑流就會逐漸減少,影響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
在珠峰公路的盡頭,政府在扎西宗鄉的珠峰北坡設立了珠峰大本營。珠峰大本營海拔5200米,與珠峰峰頂的直線距離約19公裡,是觀賞珠峰的最佳地點。
大本營共有58家帳篷旅館,每年4月搭建帳篷,10月底拆除,分設旅館、商店、世界上最高海拔的郵局與有中國海拔最高的黨支部-珠峰臨時黨支部。每一天,鮮豔的黨旗都在珠峰前迎風飄揚著。為了保護珠峰核心區的環境,除了幾座公共廁所之外,大本營沒有修建永久性的建築。
2014年,珠峰大本營通電。每年從4月到10月,珠峰大本營都有遊客,一個帳篷有6-8個床位,每個床位價格在80-100元不等,7-8月旅遊旺季時床位常常是供不應求。
2015年,為改善通往珠峰大本營的交通條件,拉動旅遊,西藏總投資4.2億元,對珠峰老搓板路進行修整油化,對部分危險路段加上了防護欄,於當年7月20日通車。 珠峰公路全長96公裡,全程限速40公裡/小時,兩個多小時就可以從318國道邊抵達珠峰大本營。而在那之前,走老搓板路,需花上5-8個小時或者更久,且危險係數相當高。珠峰公路修好之後,遊客也多了起來。2018年5月,大本營實現無線網絡覆蓋。
據了解,在2015年以前,每年來到珠峰的遊客人數為5萬人次左右,隨著珠峰公路修到大本營,遊客越來越多,年均遊客數量甚至接近10萬人次。截至年底,2018年前往珠峰旅遊的遊客已超14萬人次。
在喧囂熱鬧的大本營帳篷營地,數百名遊客吃住都在這裡解決。由冰川融水形成的絨布河就從大本營旁邊流過。雖然每家的帳篷門口都設有垃圾箱,但河灘上還是會有一些不文明的遊客隨手扔下的食品包裝袋、衛生用品及人類排洩物。由於海拔高、氣候寒冷,大量垃圾無法自然降解,單靠有限的人力運至海拔低的地方進行處置遠遠不夠,對當地的環境造成了很大的威脅。
原本生態脆弱的珠峰地區,生態環境承載力正逼近極限,生態環境的警笛,已經無情地拉響。 因此,前不久,日喀則市定日縣珠峰管理局發布了禁令,要求從2018年12月5日起,任何單位和個人禁止進入珠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絨布寺以上核心區域旅遊。 這意味著,遊客去遊覽珠峰,需止步絨布寺,車水馬龍的珠峰大本營已成為歷史。
據了解,珠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分為核心區、緩衝區和試驗區三個部分。「禁令」只針對珠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核心區,也就是絨布寺以上區域。 其實,禁令的頒布,既不影響遊客觀景,也對保護珠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起到很好的作用。從珠峰大本營到絨布寺,下撤距離只有2公裡左右,這個距離其實對於人們觀賞雄偉的珠峰並沒有任何影響,更何況在絨布寺附近,也能找到合適的觀賞位置,也可以看到珠峰昂首天外的雄姿。
對於不遠千裡、跨越千山萬水來到珠峰的遊客來說,更要文明出行,環保出行,生態出行。否則,當珠峰區域變成垃圾遍地、汙水橫流的模樣,我們該如何向子孫後代交代? 要保護好珠峰這片淨土,要充分考慮環境和空間的承載力,不能任將珠峰當成「遊樂場」、垃圾場。要劃定紅線,要讓人類與珠峰保持必要的距離,要讓神山只能遠觀,而不能褻玩。親愛的朋友們,你認為呢? 文/圖 納蘭小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