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根廷:免耕播種成就「大豆王國」

2020-12-14 人民政協網

「耕而種之」自古以來是中國主要的農業生產方式,我國東北種大豆的傳統做法是「秋翻地,春起壟」。前者指的是在收穫之後、封凍之前,用犁或拖拉機把整個耕層翻過來,將作物殘茬和草籽埋在土下,這樣既可以深鬆土壤,又可以防止來春的草荒。後者指的是春天解凍後用犁打壟,壟高20釐米,壟寬60-70釐米,起壟後再把土壤壓實等待播種。起壟的目的一是方便後來的鬆土除草作業,二是提高地溫。

在地球另一端的阿根廷,憑藉一種截然不同的耕種方式,被世界公認為是農業競爭力最強的國家之一。作為世界第三大大豆生產國,阿根廷大豆種植面積高達2000萬公頃,年平均產量超過5000萬噸。農業可持續種植技術的廣泛應用是阿根廷大豆高產的重要原因。

早在20世紀70年代末,阿根廷開始在全國推廣大豆免耕直播種植。據統計,1978年阿根廷約有2.5萬公頃耕地採用免耕體系,到1997年擴展到440萬公頃。目前穀物、油料作物、棉花、水稻等作物採用免耕法的收穫面積達到2800萬公頃。

這種方式改變了「種地必先耕地」的傳統,採用免耕播種法後,土地不翻耕,地表覆蓋一層秸稈和雜草,經過改裝的輕型播種機帶著小犁頭,小犁頭把秸稈層撥開,犁的深度控制到剛剛能接觸泥土,然後把種子撒到這層土中。由於這層土長期被秸稈、雜草覆蓋,一般都很溼潤,加上微生物豐富,土質也較松,種子撒下後發芽較快,並且很容易把根紮下去。種子發芽後,過去被認為是「累贅」的秸稈、雜草,就變成了小苗的保護層。

這種看似原始的方式,有著增產、環保、降低成本等優點。免耕法首先可以增加產量。從阿根廷的經驗看,大部分實施免耕播種法的農田,最初一兩年產量可能會稍稍下降,但是,地表由秸稈殘留物所形成的有機覆蓋層會越來越厚,殘留秸稈不斷腐爛,持續為土壤提供肥力,土質越來越好,農作物產量也逐年提高。翻耕使暴露在陽光下的土壤迅速風化,隨後被雨水衝走或被風吹走,而這層土壤,恰恰是最肥沃的。免耕法使這層沃土得到了保護。而且免耕法還使土壤微生物達到平衡,由它們完成「耕作任務」。連蚯蚓這樣的小動物都能發揮作用。它們使土壤變松,鑽出來的小洞還能幫助存水。

免耕法能減少水土流失,避免土地沙化。作物的殘留層至少在1釐米以上,上面還有許多秸稈,這是很好的保護層,能保持土壤水分,減少農田灌溉。同時,免耕法還可以避免使用高耗能的大型拖拉機。

當然,推行免耕法也有技術要求,首先需要高效低害的除草劑。「直接播種只是第一步,還需要相應的措施配合。」阿根廷免耕種植者聯合會副主席瑪利亞·阿德裡斯·吉拉烏多說,覆蓋層營養豐富,容易滋生害蟲,因此要及時監控病蟲害。另外還需莊稼輪作、補充氮磷鉀等化肥以保證土壤營養平衡,採用合適的除草劑清除雜草等措施也很重要。

阿根廷農牧業科技研究所歷時20年對免耕直播進行了對比試驗。實驗報告顯示,相較於少耕或深耕種植,免耕直播能夠有效提升土壤有機碳含量和含水量,如果再配以和玉米的輪作種植,產量至少提升30%。


相關焦點

  • 德惠:免耕播種受益多
    本報訊(記者孫翠翠通訊員常亮)近日,在德惠市布海鎮泰豐種植專業合作社的玉米大田上,記者看到,幾套大馬力拖拉機牽引著免耕播種機在轟鳴作業。  「今年,合作社從種到收全部實施機械化作業。一臺播種機能種地7公頃,效率高出人工十幾倍。278公頃的土地,不到半個月全播種完畢。」
  • 吉林:免耕播種機熱銷 耕地保護帶來「商機」
    在吉林省一些農業大縣的田間地頭,拖拉機牽引著免耕播種機在覆蓋著秸稈的土地上進行播種。這是正在興起的一種保護性耕作方式。今年,吉林加大了保護性耕作推廣力度,不僅帶動免耕播種機熱銷,還讓不少種糧大戶看到保護耕地帶來的「商機」。保護性耕作通常指秋收後用玉米秸稈覆蓋地表,春天不翻地、不起壟,直接用免耕播種機進行免耕播種。
  • 吉林:免耕播種機熱銷 耕地保護帶來「商機」
    在吉林省一些農業大縣的田間地頭,拖拉機牽引著免耕播種機在覆蓋著秸稈的土地上進行播種。這是正在興起的一種保護性耕作方式。今年,吉林加大了保護性耕作推廣力度,不僅帶動免耕播種機熱銷,還讓不少種糧大戶看到保護耕地帶來的「商機」。保護性耕作通常指秋收後用玉米秸稈覆蓋地表,春天不翻地、不起壟,直接用免耕播種機進行免耕播種。
  • 降水分布不均拖累南美大豆、玉米播種進度
    截至上周,南裡奧格朗德夏玉米播種進度為87%,落後於去年同期的94%,也不及5年均值90%。目前,該州玉米生長發育緩慢。本周,阿根廷北方降水不足,主要降水集中在查科、科連特斯、聖達菲等地,降水量預計在50mm。據阿根廷農業部的數據,截至上周,該國玉米播種進度為63%。此外,阿根廷穀物交易所預測,玉米播種進度為47%。
  • 安徽省宿州市:「滅茬免耕播種真的能增產!」
    兩臺大型聯合收割機依次轟鳴前行,一臺滅茬機跟隨其後,一臺大型玉米精播免耕播種機緊張播種。「這種不燒麥茬也能種的新方法,讓俺老百姓太省心了。」安徽省宿州市埇橋區符離鎮丁集村農民楊正國告訴記者,這種「三機合一」禁燒新模式非常管用。  記者在現場看到,割過的麥茬大都在30釐米左右,滅茬後的秸稈均勻拋撒在地裡。
  • 2020年這樣免耕播種每畝補助20元
    根據黑龍江省氣候特點、土壤條件等實際情況,結合省全域、全時段秸稈禁燒的要求,在技術模式上,黑龍江省將主要採用秸稈覆蓋還田免耕播種和秸稈覆蓋還田少耕播種兩種。秸稈覆蓋還田免耕播種。玉米秸稈均勻覆蓋還田原壟免耕播種模式,即上年玉米收穫時將秸稈粉碎後直接還田均勻覆蓋地表,春季原壟卡種(錯茬)免耕播種。
  • 免耕播種機的操作步驟全在這裡了,你用對了嗎?
    免耕播種機因為能夠降低作業成本的同時,防止土壤流失以及節約能源深受農戶的喜愛。免耕播種機主要用於種植穀類、牧草或者是青飼玉米等農作物,在收穫前茬作物之後,直接開出種溝播種,所以又稱直接播種機。另外,免耕播種機可一次完成滅茬、開溝、施肥、播種、覆土等工序步驟。
  • 降雪再阻我國新玉米上量 降水或加快巴西大豆播種
    近期南美洲天氣條件較優,對玉米播種和前期生產提供較大利好,當地機構報告顯示,其重要的玉米生產區帕拉納省生長狀況優良的玉米比例達到90%。本周巴西地區降水主要集中在中部地區,帕拉納、南裡奧格朗德、聖卡塔琳娜等南部地區天氣保持乾燥,缺乏更明顯的降水預期,雖然氣溫水平偏低,短期內不妨礙玉米的生長優良指標,但一定程度上或延緩玉米前期生長速度。
  • 大慶市超額完成黑龍江省下達的免耕播種年度任務目標
    王殿生所說的這項新技術,是大慶市從抓免耕機械配套、監測儀安裝、技術模式推廣和示範基地建設入手,著力推進的以玉米秸稈覆蓋免(少)耕為主的保護性耕作制度推廣舉措的重要內容。今年大慶市免耕播種320萬畝,超額完成黑龍江省下達的223萬畝年度任務目標。
  • 新疆博樂:5萬畝免耕玉米全面開播 首次使用「雲播種」監測系統
    央視網消息:經過過去一年的試種,近日,新疆博樂市5萬畝免耕玉米全面開播。這種保護性耕種形式,可以減少土地翻耕帶來的墒情損失,還能有效降低種植成本,提高畝產,成為當地玉米種植戶今年豐產增收的重要保障。免耕,區別於傳統播耕的保護性耕作,具體是指收穫玉米等農作物之後,用其殘茬覆蓋至少30%土壤表面,以減少水蝕、風蝕等的耕作方法。不僅可以減少犁地、平地、耙地這幾項耕作環節,還能免去地膜的使用,為農民節省大量成本,避免土地汙染。
  • 新疆博樂:5萬畝免耕玉米全面開播 首次使用「雲播種」監測系統
    央視網消息:經過過去一年的試種,近日,新疆博樂市5萬畝免耕玉米全面開播。這種保護性耕種形式,可以減少土地翻耕帶來的墒情損失,還能有效降低種植成本,提高畝產,成為當地玉米種植戶今年豐產增收的重要保障。免耕,區別於傳統播耕的保護性耕作,具體是指收穫玉米等農作物之後,用其殘茬覆蓋至少30%土壤表面,以減少水蝕、風蝕等的耕作方法。不僅可以減少犁地、平地、耙地這幾項耕作環節,還能免去地膜的使用,為農民節省大量成本,避免土地汙染。技術人員介紹,免耕效果因作業的種類、土壤類型、地形、氣溫等條件而異,為了更好監測免耕作業的土地情況,博樂市還首次使用了「雲播種」監測系統。
  • 「免耕機」誕生記
    聽四平的農民說,今年種地還用免耕機,那玩意兒太好了,不用整地、滅茬,在覆蓋秸稈的地上,一次性完成開溝、施肥、播種、覆土全套作業,一走一過就完活,環節少、成本低,保墒情、又護地。中國第一臺「免耕播種機」,是在四平市的梨樹縣誕生的。「免耕播種機」在我國並不鮮見,大型農場都有它的身影。但那都是洋玩意兒,動輒上百萬,一般農戶不敢照量。
  • 專家點讚「良種+良法」大豆種植技術
    專家點讚「良種+良法」大豆種植技術每畝增產近七成,增收近千元本報訊(記者孫健 通訊員席國成)「實收面積3.4畝,收穫總量1179公斤(10月11日,河間市米各莊鎮張興屯村示範種植的百畝大豆進行測產,國家大豆產業技術體系顧問張孟臣等研究員組成的專家組,對市農科院「良種+良法」大豆種植新技術讚不絕口。  「我國大豆高度依賴國際進口,要克服這個『軟肋』,不斷增強國內大豆產業的競爭力至關重要。」張孟臣是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也是全國知名的大豆育種專家,先後主持承擔了國家和省科技攻關課題及863項目。
  • 國產大豆崛起!我國推出新糧策:將建國家級大豆種子生產基地
    來源:金十數據中國作為全球大豆消費大國和進口大國,對於各國大豆供應商來說,都是一個至關重要的市場。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9月23日報導,我國農業農村部部長韓長賦表示,近幾年來,我國糧食每年進口大致1億噸,其中大豆進口通常能達到8000-9000萬噸,佔總進口量的80%以上。
  • 大豆天下:美豆還能漲多高
    美豆價格持續上漲,美豆1月合約已經漲到1200美分,這是美豆四年以來的高位,美國農業部調降美豆期末庫存,南美天氣擔憂,大豆需求改善,共同推動此輪美豆價格上漲。巴西大豆播種進度提升,部分地區播種落後巴西諮詢機構AgRural公司稱,過去一周巴西大豆播種進度推進了11個百分點,作為對比,此前一周推進了14個百分點。截至11月19日,巴西2020/21年度大豆播種進度為81%,高於一周前的70%,也高於五年同期均值79%。
  • 盤點2020年最具市場表現力的7款2行免耕播種機
    同時,在一些地方也正在研究對免耕播種機實行地方財政資金累加補貼的政策,將進一步調動農民購機的積極性。 預計2020年春季,免耕播種機,尤其是2行免耕播種機將會熱銷。筆者依據近幾年對免耕播種機推廣應用情況的了解和用戶對各種機型品牌的認可度,為大家推薦7款值得關注、適合東北地區保護性耕作的重型2行免耕播種機。
  • 墾區掀起高標準大田播種熱潮
    本報訊(楊爽記者姜斌吳樹江)3日,記者從北大荒農墾集團總公司(農墾總局)農業發展部了解到,墾區大田播種工作已全面啟動,播種進度比全省平均進度快6.1個百分點。今年,墾區確定旱田播種總面積2036.7萬畝,截至5月2日,已完成390萬畝,佔總任務的19.2%,其中,小麥、玉米、大豆、薯類以及其他作物已分別完成86.7%、39.3%、2.5%、13.3%和10.2%的播種任務。 今年,雖然受疫情、低溫、降雪等因素影響,墾區旱田播種啟動時間較往年晚,但由於前期的備春耕工作啟動早、標準高,為加快推進春播進度奠定了良好基礎。
  • 一臺播種機的創新路
    雖然已過了農機的銷售旺季,但在吉林省康達農用機械有限公司的廠房裡依然機器轟鳴,火星四濺,近百名工人正在加班加點生產免耕播種機。免耕播種機是近些年在黑土地上興起的播種「神器」。每年春天,農民不清秸稈、不翻地,直接用拖拉機牽引免耕播種機在地裡走過,開溝、施肥、播種、覆土全套作業一次性完成。
  • 阿根廷繼人民幣互換協議後,又想到了大豆
    26阿根廷比索一線,正如下圖數據所示,今年以來,阿根廷比索兌美元已跌超36%,上個月曾兩周內貶值近20%。Etchevehere上周六(6月9日)表示,「我們將會繼續削減大豆的出口關稅,且每月削減關稅的計劃仍會繼續施行,直到取消出口關稅。」。我們查詢阿根廷海關數據顯示,2018年初時阿根廷大豆出口關稅為30%,當前已下調至為27%。
  • 大豆適期播種是什麼時候?夏至後播種遲不遲?看完心裡有數了!
    摘要:大豆適期播種是什麼時候?夏至再播種遲不遲?看完心裡有數了!距離夏至節氣已經過去了兩天了,大家都知道這過了夏至,就正式進入到下半年了,因為夏至之後,白天開始變短,夜晚開始增長。而如今北方小麥也都進入到收割末期,農民朋友們也開始著手準備夏播作物了,例如夏玉米、夏大豆、夏花生之類。夏播作物都有一個特點,都是高溫短日照作物,生長時期要有一定的積溫才能提高產量潛力,因此,在理論的時間範圍內,夏播作物每早播一天,增產的效果就會越好。但具體是什麼時候播種最佳呢?下面我就簡單說一說夏播黃豆的適期播種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