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生者,必有死;有始者,必有終。——[漢]揚雄
人的一生可以說漫長,也可以說短暫,生老病死不過是人生常態,每個人都有面臨死亡的那一天,沒有人能夠逃脫這個「規定」。
比如我國的秦始皇,他窮盡一生想要長生不老,多次派人前往海外,尋找能讓他長生不老的神藥,最終病逝時,也沒能如願以償。
有些人卻十分迷信,因此對死人非常忌憚,但人死後卻都要在家中停屍三天,即便再害怕也不願意直接下葬,對此有很多人不理解,這是為什麼。
自古就有著「死者為大」的說法,直到今天也沒能改變,依舊會對死人的後事看得很重,一個人只要去世了,都要送他一程,這是對死者的尊重。
還有一種說法是要過了頭七才能下葬,迷信的人認為,人在去世七天後,會回到家中,再看看家人,這樣才能安心離去。
在古代時因為沒有「保鮮」的方法,如果停放七天,屍體很容易腐爛,因此有些地方就改成了三天,其實這並不是一種迷信,而是怕釀成大錯。
在醫學上有這樣一個名詞那就是「假死」,當人處於「假死」狀態時,他的心跳和呼吸會變得很微弱,如果不檢查單從表面來看,和死人沒什麼兩樣。
而以古代的醫療技術就更難以檢查出來了,有些時候這個人明明還活著,避免被一些技術水平不高的「庸醫」診斷為死亡,導致無法挽回的損失,所以才會將屍體停放一段時間。
發現這一事情的就是我國歷史上的名醫扁鵲,在春秋時期就發生過這樣的事情,扁鵲本是個四處遊走的醫生,來到虢國時聽到虢國太子半天前突然死亡,正準備下葬。
於是就抱著試試的心態來到皇宮,對守衛說道:「你們的太子還沒死」,守衛認為扁鵲是在騙人,可又不知這句話是真是假不敢做主,於是就去上報,扁鵲入宮後便開始對虢國太子進行搶救,沒過多久太子就醒了。
就這樣扁鵲的名聲傳開,人人都說他是能起死回生的神醫,只不過他們不知道的是,其實虢國太子當時的狀況就是假死,經過救治才甦醒了。
自從發生過這樣的事情,人死後便不再盲目下葬,而是在家中停放三天,為的就是防止出現假死的情況,如果這個人真的沒有死,下葬後,哪怕醒過來也會被悶死。
不僅如此,停屍三天也是對死者的不舍,下葬後便再也看不見了,在這期間可以多看看他,同時也希望奇蹟的發生,所以停屍三天並不是一種迷信,而是有事實依據。
隨著時間的發展,科技的進步,但生活中依舊存在著一些無法解答的事情,面對生命要更重視一些,畢竟生命是非常脆弱的,老祖宗的話還是有著一定道理,正所謂「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
好了,今天的內容就跟大家分享到這,如果遇到什麼問題,歡迎在評論區下方留言評論,大家可以一起探討一下!
本文聲明:文字均為原創,未經允許不得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冒犯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