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其形式與功能有哪些?

2020-12-20 新哥說世界

本文乃作者獨家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

中國詩歌史的源頭雖然可以追溯到原始歌謠,但真正具有文學價值的成文的詩歌史則是從《詩經》開始的。《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共收人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約500年間的詩歌305篇,因此,《詩經》又有「詩三百」之稱。大家知道,《詩經》分為風、雅、頌三部分。其中,風包括十五國風,雅分大雅、小雅;頌分周頌、魯頌、商頌。《詩經》是中國詩歌發展史上的奠基石。概括地講,它在形式上有以下幾大特徵。首先,詩歌和一定的音樂形式相配合,《詩經》的作品都可以合樂歌唱。早在《墨子。公盂篇》就指明這一點:「弦詩三百,歌詩三百。」朱自清先生根據《尚書·堯典》「詩言志,歌永言」及鄭玄注「永,長也,歌又所以長言詩之意」的說法,指出「詩樂不分家」;又根據(詩經》中12 次說到作詩,6次用「歌」字,3次用「誦」字,只有3次用「詩」字,得出結論「詩以聲為用」。

不過,歌和誦有時也不合樂,那就是徒詩,與謳、謠同類。《詩經》中有些作品一開始不是樂歌而是徒詩,後來在合樂時被樂師有所改動。其次,風、雅、頌的區別是基於音樂的分類。風是周代各諸侯國帶有地方色彩的音樂,或稱為土樂,除「二南」(周南、召南)外,其餘十三國風都在黃河流域,它們分別是邶風、哪風、衛風、王風、鄭風、齊風、魏風、唐風、秦風、陳風、檜風、曹風、豳風。雅是周王朝直接統治地區(舊稱王能)的音樂,也可以說是周王朝的朝廷音樂,除個別作品外都是西周詩。雅有正的意思,即所謂正聲。雅分大、小雅的依據,過去有很多不同的講法。比如《毛詩序》說:「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由興廢。政有小、大,故有小雅焉,有大雅焉。」

其實,大、小雅的區分也是從音樂而來,相當於後世的大曲、小曲。頌的本義為形容,它是讚美歌,是祭祀用的樂曲,或者叫做宗廟音樂。從《詩經》的音樂形式可以看到,作為歌詞的詩,它確定了詩的一種性質:詩即歌唱。詩的歌唱性不僅僅指詩具有音樂性,還指詩在本質上具有讚美性、歌頌性。再次,句式、章法和韻律比較整齊統一。在語言句式上,《詩經)主要是四言詩。據統計,《詩經》總計有7200多句,其中以四字句為主,雜有二字句到八字句不等,後者加起來共有601句,所佔比例還不到《詩經》總句數的十分之一。每一行四言詩通常是兩節拍,節奏感很強,讀起來感到韻律整齊和諧。《詩經)中的詩歌,絕大多數是四句成章,許多篇章又採用了重章疊句的形式,有的詩作甚至整篇是同一詩章的不斷重疊,中間僅變換幾個字詞,如《周南·茉莒),重章疊句的章法結構,在情感表達上較易於收到主題集中、反覆詠唱的效果。

除了疊句外,《詩經》還採用了疊字的修辭手法,所謂疊字又稱為重盲,通常用來描摹事物的聲音或情狀。如《小雅.伐木》:「伐木丁丁,鳥鳴嚶嚶。」「丁丁」「嚶嚶」就是重言,是伐木和鳥鳴的狀聲詞。在重言之外,《詩經》還用了許多雙聲疊韻的字。這些修辭手法都加強了《詩經)的韻律感。《詩經)的押韻方式雖然有多種多樣,但最常見的是--章一個韻部,隔句押韻,韻腳在偶句上。有些作品,不是一韻到底,中間有換韻的情況。有時一章兩韻、三韻,有時一章五韻、六韻,有時甚至多達九韻。《詩經)在旬式、章法和韻律上所具有的形式整齊的特點,說明(詩經》確實經過整理加工。相傳孔子做過這方面的工作,雖無定論,也可以說是事出有因。

從《詩經》十五「國風」所涉及的地域之廣泛來看,(詩經》的編定當是在周王朝的領導下,通過各諸侯國的有意採集,再經由樂師整理、編纂而成。《詩經》的成書時間大約在公元前6世紀中葉,孔子多次說過「詩三百」的話,可見他所看到的《詩經》與現存通行本在篇目數量上大體相近。不過,據近年出版的《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孔子詩論》看,孔子談論的「詩」,有一些篇目又在現存《詩經)之外。孔子與《詩經》的關係也許比人們過去推斷的要複雜。《詩經》在先秦典籍中被稱為「詩」,到漢代才奉為經典,被稱作《詩經》。漢代傳授《詩經》的有齊、魯、韓、毛四家。東漢末年,經學大師鄭玄為毛詩作箋注,人們也越來越重視毛詩,使得只有毛詩流傳於世,經久不衰,而後來學習三家詩的人越來越少,三家詩也就逐漸收佚。

《詩經》在古代的社會交往活動中發揮著多種功能詩歌承擔的首要功能就是政治功能。周代有專門採集民間歌謠的樂官,據古籍記載(如《漢書·藝文志》。何體(公羊傳·宣公十五年解詁》),周代實行過採詩制度,採詩的目的是觀民風。詩歌被視為一種表達民意和社會情緒的媒介或工具。詩歌也成為一種政治晴雨表。春秋戰國時期,公卿士大夫有陳詩獻詩的風氣,而引詩用詩可以理解為一種習見的表達政治思想.交換政治意見的高雅方式。據《左傳》記載,春秋時期列國大夫聘問,通行賦詩言志。也就是說,在外交場合,通過賦詩來表達國與國之間交往的某種意願,如文公十三年,鄭伯背晉降楚後,又欲歸附晉,適逢魯文公由晉回魯,兩人在路上相會,鄭伯請魯侯代為向晉說情,雙方的問答全以賦詩的方式進行。

賦詩言志在--定程度上可以滿足外交禮儀的需要,由此可以進一步看到詩歌在古代具有普遍的禮儀功能。頌詩一般用於宗廟祭祀的禮儀活動,雅詩一般用於宮廷宴饗等禮儀活動,地方各種日常的禮儀活動也可能用到風詩。在古代官方和民間的各種重大的儀式活動中,詩歌起著不可或缺的作用。重視詩歌修養成為古代的一種文明習俗,詩歌因此承擔的第三大功能就是教化功能。讀詩、背詩乃至用詩,是文化學習和品格教養的重要內容。社會流行的賦詩言志的人際交往方式強化了詩歌的教化功能。《漢書.藝文志》指出:「古者諸侯卿大夫交接鄰國,以微言相感,常揖讓之時,必稱詩以諭其志。蓋以別賢不肖而觀盛衰焉。」

賦詩盲志通過借用或引用別人的詩來表達自己的某種意思,其應用的範圍當然不限於外交,而是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賦詩言志的特點是斷章取義,不管原詩的上下文,只取字面上的意思,或是取比喻義。賦詩言志有一個前提,那就是賦者和聽者都必須對詩很熟悉,否則雙方不能溝通或理解。當時不懂詩的人,就很容易受到人們嘲笑。因此,周代的貴族很重視詩歌的學習和修養,正如孔子所強調的:「不學詩無以言。」(《論語·季氏》)「小子何莫學夫詩?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於鳥獸草木之名。」(《論語·陽貨》)《詩經》因其強烈的社會實用價值而成為貴族子弟學習知識的重要教材。學詩和引詩為證也演變為儒學的一種文化傳統。《詩經》被列人儒家經典之一,實在是由於它具有多重功能。這裡面也預示著唐代以後以詩賦取士的若干兆頭。

我是「新哥說世界」,執筆走天涯,與大家一起分享、了解中國的文化!

相關焦點

  • 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其形式與功能有哪些?
    中國詩歌史的源頭雖然可以追溯到原始歌謠,但真正具有文學價值的成文的詩歌史則是從《詩經》開始的。《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共收人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約500年間的詩歌305篇,因此,《詩經》又有「詩三百」之稱。大家知道,《詩經》分為風、雅、頌三部分。其中,風包括十五國風,雅分大雅、小雅;頌分周頌、魯頌、商頌。
  • 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
    《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換句話來說,就是我國現存最早一本流行歌詞。
  • 國學常識: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是什麼
    《詩經》是中國古代詩歌開端,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前11世紀至前6世紀)的詩歌,共311
  • 《玉臺新詠》——與《詩經》、《楚辭》並列的最早詩歌總集
    在我國南北朝時期的文學史上出現了兩部重要的文學總集,一部是南朝梁昭明太子蕭統編纂的《文選》,另一部就是南朝陳的徐陵編纂的《玉臺新詠》。網絡配圖《文選》是我國現存最早的詩文總集,它所謂的「文」包括了各種文體,詩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而《玉臺新詠》卻是一部純粹的詩歌總集。在《玉臺新詠》問世以前還有《詩經》和《楚辭》兩部詩歌集。
  • 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
    《詩經》是中國古代詩歌開端,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前11世紀至前6世紀)的詩歌,共311篇,其中6篇為笙詩,即只有標題,沒有內容,稱為笙詩六篇(南陔、白華、華黍、由康、崇丘、由儀),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約五百年間的社會面貌。《詩經》的組成?
  • 《詩經》:我國古代第一部詩歌總集,何人編輯整理至今仍未確定
    眾所周知,《詩經》是我國古代第一部詩歌總集。今天我們就給大家介紹一些關於《詩經》的知識。《詩經》產生的時期,大約從周朝初期到春秋中葉,也就是公元前十一世紀到公元前六世紀,有五百多年時間。當時人們只稱它為《詩》,或者從詩篇的大概數字上稱呼它叫《詩》三百。
  • 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是什麼 很多用戶還不知道答案
    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是什麼 很多用戶還不知道答案時間:2019-07-29 09:52   來源:閩南網   責任編輯:凌君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是什麼很多用戶還不知道答案 小雞寶寶考考你,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是什麼?
  • 童心童德 | 中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
    《詩經》是我國古代第一部詩歌總集,編成於春秋時期。先秦時期,稱它為「詩」或「詩三百」,孔子對它進行了整理。漢代統治者獨尊儒術」,「詩」被儒家奉為經典,故後世稱之為《詩經》。《詩經》作品的創作年代,大約從西周初期(公元前11世紀)至春秋中期(公元前7世紀)之間,前後經歷了五百多年。現存的《詩經》共收入詩歌305首,按內容和樂調的不同,分為「風「雅」、「頌」三部分。
  • 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 [日籤/原野]
    《詩經》的編定《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原名《詩》,或稱「詩三百」,共有305篇,另有6篇笙詩,有目無詞。全書主要收集了周初至春秋中葉五百多年間的作品。最後編定成書,大約在公元前6世紀。其產生的地域,約相當於今陝西、山西、河南、河北、山東及湖北北部一帶。
  • 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是什麼 支付寶螞蟻莊園7月29日答案
    首頁 > 問答 > 關鍵詞 > 支付寶最新資訊 > 正文 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是什麼 支付寶螞蟻莊園7月29日答案
  • 《詩經》是我國歷史上第一部詩歌總集,但是大多作者已經無從考證
    這四句詩可以說是婦孺皆知,它出自我國古代最早的一本詩集也就是《詩經》。《詩經》是我國歷史上第一部詩歌總集,它收集了周朝初年到春秋中期的詩歌,總共305篇,它分風、雅、頌。風即民間樂曲,雅即王都樂曲,頌即祭祖祀神的樂曲,原本所有詩歌都可歌唱。它在先秦時稱為《詩》、《詩三百》,到了西漢時儒家把它尊為經典,稱《詩經》,從此一直沿用到現在。
  • 百家經典之八《詩經》:中國第一部詩歌總集
    《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共收入自西周初期(公元前十一世紀)至春秋中葉(公元前六世紀)約五百餘年間的詩歌三百零五篇(《小雅》中另有六篇「笙詩
  • 中國第一部詩歌總集:對後世詩歌產生深廣影響的現實主義風格
    人類不僅有高於一切動物的智商,而且有豐富的感情。愛情是人類特有的感情,也是人類最美好的感情。愛情是人類特有的感情,只要有人類存在,就會有愛情產生。所以,生活於遠古大地上的祖先們用詩歌來表達、歌唱他們愛慕、思念、渴望的情感。《詩經》《詩經》也稱為「詩」或「詩三百」。
  • 中國文學兩大源頭之一,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
    《詩經》原名《詩》或《詩三百》,在漢代為儒家經典,被封為「經」,一共有305首有,說311首也可以,因為其中有6篇詩有目卻沒有內容。《詩經》被分為風、雅、頌三大部分,藝術手法有為賦、比、興三種,反映了當時的政治、軍事、文化、民俗等各個方面。
  • 【文學小知識】我國的第一部詩歌總集
    《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就整體而言,是周王朝由盛而衰五百年間中國社會生活面貌的形象反映《詩經》相傳周代設有採詩之官,每年春天,搖著木鐸深入民間收集民間歌謠,把能夠反映人民歡樂疾苦的作品,整理後交給太師(負責音樂之官)譜曲,演唱給周天子聽,作為施政的參考。這些沒有記錄姓名的民間作者的作品,佔據詩經的多數部分,如十五國風。周代貴族文人的作品構成了詩經的另一部分。《詩經》分為《風》《雅》《頌》三部分,收入自西周初期至春秋中葉約500年間的詩歌305篇。
  • 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是什麼 7月29日螞蟻莊園今天課堂答案
    小雞寶寶考考你,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是什麼?這是螞蟻莊園7月29號今日莊園小課堂的問題,很多用戶還不知道答案,本文小編會為大家詳細介紹,感興趣的小夥伴們,一起和小編來看看吧!  今天的問題是:  小雞寶寶考考你,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是什麼?  詩經  小雞日記  答案是:詩經  小夥伴們快去領飼料吧!
  • 中國第一部詩集——《詩經》
    《詩經》是我國最高的詩歌總集,它原本叫《詩》,因為它共包含了三百零五首詩歌,所以也叫「詩三百」。從漢朝起,《詩經》便被尊為儒家的經典,所以得名《詩經》。《詩經》這個名字正式啟用的時間,史料記載是起於南宋初年,當時的漢朝毛亨、毛萇曾注釋《詩經》,因此《詩經》還有個小名叫《毛詩》。
  • 【第68期】每天知道一點點: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是?
    2.我國農業技術史上耕作方式的一次革命是?3.「商人」最早出自於?4.我國的早期國家政治制度起源於?5.我國最早的銀行雛形是?點擊下方空白區域查看答案▼答案:1.九一八事變  2.牛耕   3.商朝  4.夏朝  5.櫃坊6.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是?7.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是?
  • 《玉臺新詠》——與《詩經》、《楚辭》並列的最早詩歌總集
    在我國南北朝時期的文學史上出現了兩部重要的文學總集,一部是南朝梁昭明太子蕭統編纂的《文選》,另一部就是南朝陳的徐陵編纂的《玉臺新詠》。網絡配圖《文選》是我國現存最早的詩文總集,它所謂的「文」包括了各種文體,詩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而《玉臺新詠》卻是一部純粹的詩歌總集。在《玉臺新詠》問世以前還有《詩經》和《楚辭》兩部詩歌集。
  • 寫作 | 中國第一部詩歌總集
    《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收錄了自西周至春秋時期描述百姓日常生活的詩歌。翻譯:The Classic of Poetry, also named Shi Jing or Books of Songs, is the first anthology of poetry in Chinese hist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