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2020年春末夏初降水量為1961年來同期最多

2020-12-09 環球網

本文轉自【人民網】;

人民網貴陽7月29日電(龍章榆)7月28日,記者從貴州省氣候中心獲悉,自5月20日第一場區域性暴雨過程至7月10日間(下文稱春末夏初),貴州平均降水量為544.1毫米,較常年同期偏多48.5%,為1961年以來歷史同期第一高值。

貴州省氣候中心統計,2020年春末夏初,貴州共計出現8次區域性暴雨過程,出現時段為:5月20日、6月2日,6月8日-9日、6月13日-14日、6月18日、6月23日-24日、6月30日-7月2日、7月8日-9日,其中區域站出現特大暴雨59站次、大暴雨964站次、暴雨4913站次。

期間,全省降水量在250毫米至900毫米之間,大部分地區降水量在500毫米以上,其中,遵義市正安縣降水量超過700毫米,安順市大部、黔南州惠水縣及黔東南州丹寨縣降水量超過700毫米,安順市紫雲縣和黔南州三都縣降水量超過800毫米。全省除盤州降水偏少外,其餘地區降水均偏多,特別是遵義市北部,黔東南州東北部和南部局地降水超過常年平均值1倍多。

貴州省氣候中心專家分析指出:從氣象原理上看,全球變暖使得地表氣溫升高,較高溫度引起水面蒸發加大、水循環速率加快,將會使風暴的能量更強,更多的降水將在更短時間內完成,增加了大暴雨和極端降水事件的發生頻率。另一方面,今年副熱帶高壓穩定維持,且面積偏大強度偏強,導致來自熱帶海洋的水汽輸送異常偏強。加上北方冷空氣不斷補充南下,冷暖空氣在長江流域上空交匯,導致出現持續性強降雨天氣。我國西部主雨帶位置穩定少動,主要集中在貴州、四川、重慶等地,受其影響雨區重疊度高,累積雨量大。

從大氣環流背景來看,北半球中高緯地區環流由北至南距平場分布大致為「北高南低」分布,利於冷空氣南下的配置;緯向分布呈「兩槽一脊」分布型,高壓脊位於貝加爾湖以西,東亞中緯度地區為負高度場距平區,導致東北冷渦活躍,低壓槽穩定維持在東亞中高緯附近,青藏高原上空有不穩定低槽東移至長江流域;受到2019年秋季開始的「厄爾尼諾」事件影響,同時北印度洋海溫異常偏暖,均導致今年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明顯西伸,面積偏大,強度偏強,且穩定維持,使得來自熱帶海洋的水汽輸送異常偏強,配合高空槽引導南下的冷空氣,冷暖空氣在貴州至長江中下遊地區交匯,導致了持續的強降雨天氣。

而從全國範圍來說,我國江淮、江南地區每年6月中旬會進入梅雨季,受梅雨鋒的影響產生持續性的降水,一般情況會維持至七月中旬左右停止。而今年汛期,受到南海夏季風爆發偏早,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偏北影響造成入梅偏早和梅雨鋒偏強,是長江中下遊梅汛期降水異常偏多的直接原因。而梅雨鋒偏強且異常向西發展延伸至貴州省,也是貴州受到梅雨鋒西段影響暴雨頻發的直接原因。

相關焦點

  • 貴州2020年春末夏初全省平均降水量544.1毫米 為1961年以來歷史...
    2020年汛期以來,我國天氣氣候形勢複雜,貴州省更是總體偏澇。據貴州省氣候中心統計,自5月20日第一場區域性暴雨過程開始至7月10日間(下文稱春末夏初),貴州全省平均降水量為544.1毫米,較常年同期偏多48.5%,為1961年以來歷史同期第一高值。
  • 安徽1月氣溫異常偏高 降水量為1961年以來同期最多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據安徽省氣象部門2月9日發布的數據表明,今年 1月全省平均氣溫4.3℃,較常年同期異常偏高1.6℃。全省平均降水量121毫米,較常年同期異常偏多近1.6倍,為1961年以來最多。
  • 6月以來南方降水量為1961年以來同期第二多
    中國氣象報記者崔國輝報導 來自國家氣候中心消息,6月以來(截至7月28日),我國南方地區區域平均降水量為436.3毫米,較常年同期偏多18%,為1961年以來歷史同期第二多。
  • 2020年6月至8月全國平均降水量較常年同期偏多15%
    中新網9月2日電 中國氣象局應急減災與公共服務司副司長、新聞發言人王志華2日表示,2020年6月至8月,全國平均降水量373毫米,較常年同期(325毫米)偏多15%,為1961年以來歷史同期次多,僅次於1998年(397毫米)。資料圖:山西太原市市民冒著大雨出行。
  • 專家:5月以來重慶平均降水量是1961年以來歷史最多
    新華網發(王江龍 攝)  5月以來重慶平均降水量是1961年以來歷史最多  新華網:今年重慶雨量是歷史以來最多的嗎?  重慶市氣候中心總工程師唐紅玉:今年以來(1月1日—7月13日),重慶市平均降水量為776.7毫米,較常年同期(599.8毫米)和去年同期(596.6毫米)均偏多3成。
  • 1961年以來第二暖 河南今年氣溫偏高影響四季轉換
    其中,全省年平均氣候為1961年來第二高。12月31日,河南省氣象局召開2019年河南十大天氣氣候事件通報會,入冬以來全省溫高雨少暖冬趨勢初現、年內溫度明顯偏高影響季節轉換、8月上中旬強降水導致多地出現洪澇災害等事件名列其中。2019年,全省氣溫明顯偏高,降水、日照均偏少。
  • 甘肅省2020年度十大天氣氣候事件發布!
    經專家評選,「甘肅省2020年度十大天氣氣候事件」分別為:8月暴雨連續侵襲隴東南,引發山洪泥石流災害;2019/2020年暖冬特徵明顯,多地最高氣溫創新高;春季霜凍範圍廣、災害重;春末夏初定西、平涼遭強冰雹襲擊;第一場透雨範圍廣、強度大;春季沙塵天氣近60年最少;河東地區夏季降水量歷史最多;臨夏州出現10月史上最強暴雪;全年日照時數1961年以來最少;歲末全省遭遇大範圍低溫。
  • 10月全國降水量接近常年同期 11月上旬中東部降水將明顯偏少
    今年10月全國平均氣溫偏高,為1961年以來同期第七高,其中,雲南省的平均氣溫為1961年以來同期第三高;同時,10月降水量接近常年同期,長江中下遊等地的氣象乾旱緩和,華西中部秋雨偏多。預計11月上旬,影響我國的冷空氣勢力較弱,我國大部地區氣溫較常年同期偏高2~3℃,中東部地區降水明顯偏少。
  • 貴州上月降水量 為60年來最高值
    本報訊 10月10日,記者從貴州省氣候中心獲悉,據該中心監測統計,今年9月貴州氣溫偏低、日照偏少、降水量為60年來最高值,給公眾出行和戶外活動帶來了不便。統計顯示,今年9月全省平均氣溫為19.7℃,較常年同期偏低1.1℃;全省平均降水量為290毫米,較常年同期偏多203.6%,為1961年以來的同期最大值;全省日照時數為45.1小時,較常年同期偏少64.8%。9月份,貴州多降雨天氣,平均降水日數為22天,有68個縣(市、區)出現暴雨日數119站次,14個市縣出現大暴雨天氣。
  • 中央氣象臺:長江流域平均降水量為1961年以來同期第二位
    央視新聞7月9日消息,近期,我國長江中下遊地區出現了持續強降雨,據中央氣象臺統計:從今年6月1日至7月7日,長江中下遊地區出現了6次強降雨過程,長江流域平均降水量346.9毫米,為1961年以來同期第二位,超過1998年同期數據。
  • 2016年全國降水量為1951年來歷史同期最多
    中國天氣網訊 「今年我國降水量達729.7毫米,為1951年來歷史同期最多。」中國氣象局應急減災與公共服務司副司長李明媚在中國氣象局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介紹。今天(29日),中國氣象局舉行了新聞發布會,發布會上,李明媚介紹,2016年(1月1日—12月28日),全國降水量729.7毫米,較常年(628.0毫米)偏多16%,為1951年來歷史同期最多,較1954年(717.2毫米)和1998年(711.8毫米)略偏多。
  • 蘭州區域氣候中心發布甘肅2020年度十大天氣氣候事件
    8月暴雨連續侵襲隴東南,引發山洪泥石流災害去年8月1日-20日白龍江、白水江、嘉陵江流域及周邊地區連續出現3次暴雨天氣,累積降水量均超過230毫米,較常年同期偏多3.2-4.5倍,均為歷史同期最大。三流域各縣(區)累積降雨量(除宕昌外)、降雨日數、大雨日數和暴雨日數均居1961年以來同期第一位。大範圍暴雨致使隴東南發生嚴重的山洪、泥石流災害。
  • 甘肅發布2020十大天氣氣候事件 歲末全省遭遇大範圍低溫
    甘肅省2020年度十大天氣氣候事件:    一、8月暴雨連續侵襲隴東南,引發山洪泥石流災害    8月1至20日白龍江、白水江、嘉陵江流域及周邊地區連續出現3次暴雨天氣,累積降水量均超過230毫米,較常年同期偏多3.2至4.5倍,均為歷史同期最大。
  • 甘肅省氣象局發布2020年度十大天氣氣候事件 春季沙塵近60年來最少...
    2 2019/2020年暖冬特徵明顯多地最高氣溫創新高2019/2020年冬季(2019年12月-2020年2月)全省平均氣溫-2.7℃,較常年同期偏高1.5℃,為近60年來第二高,為暖冬年份。我省大部區域冬季平均氣溫偏高1.5℃至2.5℃,蘭州等22縣(區)為近60年來第二高。
  • 甘肅省2020年度十大天氣氣候事件公布
    &nbsp&nbsp&nbsp&nbsp二、2019/2020年暖冬特徵明顯,多地最高氣溫創新高&nbsp&nbsp&nbsp&nbsp2019/2020年冬季(2019年12月-2020年2月)全省平均氣溫-2.7℃,較常年同期偏高1.5℃,為近60年第二高,為暖冬年份。
  • 平均降水量424.1毫米!6月以來,重慶下了1961年以來最多的雨
    7月13日,據市氣象臺統計,6月以來,全市平均降水量為424.1毫米,較常年和去年同期均偏多6成,為1961年以來最多。值得注意的是,區域性暴雨過程偏多偏強、重疊度高,應防範洪澇和地質災害。記者 牛強 攝\視覺重慶據介紹,6月1日—7月11日,除降水偏多外,降水空間分布也不均,除3個區縣偏少1成外,其餘38個區縣均偏多,特別是南部偏多1~1.7倍,其中有5個區縣降水量為1961年以來同期最多,彭水龍溪降水達1083.7毫米,接近全年的總降雨量。
  • 2020年北京地區降水量比同期多1-2成
    千龍網北京6月1日訊  6月1日,記者從下午舉行的「2020年北京市防汛工作」新聞發布會上獲悉,2020年北京地區降水量為420-460毫米,比常年同期(373毫米)偏多1-2成。
  • 2019/2020年冬季全國氣溫歷史同期第五高 為暖冬年份
    中國氣象報記者張明祿報導3月10日,記者從中國氣象局新聞發布會上獲悉,2019/2020年冬季全國氣溫為歷史同期第五高,為暖冬年份;全國冬季降水為歷史同期第五多。2019/2020年冬季(2019年12月1日-2020年2月29日),全國平均氣溫為-2.25℃,較常年同期(-3.34℃)偏高1.09℃,是1961年以來歷史同期第五高。除青藏高原大部氣溫偏低或接近常年同期外,我國其餘大部地區冬季明顯偏暖,其中華北地區西南部、黃淮和江淮的東部、江南南部和東部、華南大部及內蒙古西部、新疆北部等地氣溫偏高2℃以上。
  • 貴州7月平均降水量156毫米 較常年同期偏多46.8%
    據貴州省氣候中心統計顯示,7月以來(截至16日),貴州全省平均降水量為156.0毫米,較常年同期偏多46.8%。降水量最多的地區為正安縣樂儉(557.7毫米),全省降水量普遍在50毫米以上,其中省北部及局地超過200.0毫米。
  • 安徽2020年平均降水量1639毫米 為歷史第二多
    陳晨 攝中新網合肥1月6日電 (吳蘭王兵)記者6日從安徽省氣象局召開的2020年該省主要氣候事件新聞通氣會上獲悉,綜合全年氣候要素、極端氣候事件及其災害影響,2020年安徽屬於「差」的氣候年景(氣候年景分為5個等級:好、較好、正常、較差、差)。安徽省氣候中心總工程師田紅介紹,2020年安徽省年平均氣溫16.6℃,較常年偏高0.8℃,為1961年以來第三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