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善若水,靜待花開,是最美的教育情懷

2020-12-24 湖北教育新聞網

  清華大學老校長梅貽琦說:「學校猶水也,師生猶魚也,其行動猶遊泳也。大魚前導,小魚尾隨,是從遊也。從遊既久,其濡染觀摩之效,自不求而至,不為而成。」這段話揭示了教育的最高境界。而要達到一種境界,情懷必不可少。 

  我從自己二十多年的教育經歷中悟出:上善若水,靜待花開,是最美的教育情懷。 

  德國哲學家雅斯貝爾斯在《什麼是教育》中有句名言,「教育就是一棵樹搖動一棵樹,一朵雲推動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強調了教育者對受教育者的巨大作用。那麼如何才能「搖動、推動、喚醒」受教育者呢?教育者就要懷揣大愛,上善若水。尊重「每一棵樹、每一朵雲、每一個靈魂」的獨特性,樂學生之樂,痛學生之痛,如水般活動,再推動他人,靜靜等待,就能避免以教育為名義的一切魯莽,以生命面對生命,以靈魂喚醒靈魂。 

  既然教育是搖動、推動、喚醒,那麼教育者如何獲得搖動、推動、喚醒的力量?唯有懷揣上善若水、靜待花開的情懷,審視自身之不足,明確發展之方向,以主動發展、勤奮上進為帆,划動終身學習之槳,在學習中充實自己,提升自己,完善自己,將自己站成一棵頂天立地的樹,塑成一朵無所不能的雲,修煉成一個盡善盡美的靈魂。只要還站在講臺上,就能時刻保證具有搖動其他的樹、推動其他的雲、喚醒其他的靈魂的無窮力量。 

  教育是一項挑戰性極強的事業,是與時俱進的事業,是充分體現時代精神又必須具有前瞻性的事業。不同時期對人才的不同要求,知識的快速更新,教育對象的個體差異,社會及家長對孩子過高的期望都對教育者提出了嚴峻的考驗。在從事這一職業的過程中,還要面對家長的不理解,學困生的不開竅,留守學生和行為偏異孩子的難教育等挫折和困難。唯有上善若水、靜待花開的情懷,方能面對困難不抱怨,面對挫折不退縮,面對責任不推卸,面對目標不放棄。才能在困難與挫折中反思自己的教育理念是否正確、教育方法是否得當。面對學生的叛逆和牴觸時,才能降低身姿、蹲下來保持兒童的視覺看待事物,回歸兒童的本心與之共情,如水般的潤物無聲,靜靜等待,我們方能目睹花兒綻放的美麗,領悟教育者獨有的幸福。 

  同時,教育也是一項具有風險性的事業。生活在轉型社會中的人們,面對經濟大潮以及多元文化的衝擊,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都於無形中發生著變化。浮躁的內心驅逐著人們急促的腳步,在忙碌中人與人之間少了寬容和理解。在各種利益的驅使下,社會及家長對教育的重視、對教育者的尊重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滑坡。面對這樣的情況,教育者唯有懷揣上善若水、靜待花開的情懷,以高尚的道德情操影響學生,以精湛的業務技能引導學生,以如水般的大愛情懷包容學生,以人性的光輝照亮學生。以自身高尚的道德情操、人格魅力去守望教育這方聖潔的領土,努力成為社會模仿的標杆,影響身邊人和下一代。從而去莠存良,實現教育的最高境界——「不求而至,不為而成」。 

  教師作為人類文明的傳播者,應該建構豐富的精神世界,具備自由的思想和獨立的人格,擁有自己獨特的工作、生活和行為方式,對現實世界有自己的判斷標準和價值取向,不趨炎附勢,不阿諛奉承,不隨波逐流。也就是說,教師應該有自己的精神家園,做自己的主人。鄭潔老師在《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中說:「學校作為人類文明的聚集地,便以精神世界充實而富有價值,教師的價值在學校中就是以傳遞人類精神的火把而體現出來的。教師既要在科學技術領域成為學生的導師,又要成為人類精神的守望者,而且教師的一切功底都是以精神底子作為基礎的。」教師通過多讀書、多思考、多寫作,將自己的精神家園經營得豐厚富足,始終保持高貴而本真的內心,堅守內心最深刻的寧靜,守望一份最美好的教育理想,擁有一份物質無法衡量的快樂,爭取一種超越繁雜日常的精神自由。教師的精神家園不是逃避現實的世外桃源,而是修煉一種靜水流深的教育生命狀態,過一種行雲流水般的教育生活,時刻讓人感受到一種厚積薄發的力量。讓「上善若水、靜待花開」的大愛情懷,如血液般在我們的骨子裡流淌,讓每一個和我們相遇、相處過的學子都在你溫潤如玉的包容裡逐漸成熟,在你清風拂面的無聲引導中走向成功,成為他應該成為的模樣。 

  有人說,教育是一首詩,一首激情澎湃的詩;有人說,教育是一幅畫,一幅色彩斑斕的畫;也有人說,教育是一首歌,一首常唱常新的歌。既然選擇了教育,就讓我們將「上善若水、靜待花開」的情懷和最美的教育理想一同裝進行囊,行走在教育這條充滿未知的路上,滋潤萬物而不與萬物相爭,有功於萬物而又甘心屈尊於萬物之下,終身守望,靜待花開! 

相關焦點

  • 上善若水;水有九德,孕育萬物而不爭
    今天我們來講,道德經第八章,上善若水,上一講是天長地久,這一講老子緊隨其後的說,上善若水,因為有了至高無上的善,有了孕育和滋養萬物的水,所以才天長地久,否則那有我們,這些臭皮囊的前世今生。上善若水想要搞明白第八章的含義,我們首先要清楚,兩個字,這兩個字就是善和水,那大家就開始笑了,不就是善和水嗎!還要聽你在這裡,人五人六的信口雌黃,哈哈,到底什麼是善?
  • 上善若水 以水育人 - 《中國教育報》電子版 - 中國教育新聞網...
    水文化教育課堂內容體系建設    水,是人類文明的源泉。「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    重慶水利電力職業技術學院自建校之始,即確立「上善若水 學競江河」之校訓,致力於以水文化教育為特色,以課程建設為抓手,堅定「以文化人」教學目標,構築「以水育人」內容體系,以突出「三個對接」為特色創新方法路徑,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新時代精神、傳統之水與時代之水、學校水文化教育與社會水文化推廣有機銜接,彰顯優秀水文化培育職業精神的時代價值。
  • 「上善若水」是什麼意思?上善若水的真正含義!
    《老子》:「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wù),故幾於道。」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樣,澤被萬物而不爭名利,處於眾人所不注意的地方,所以是最接近道的。水有七善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
  • 上善若水蘇警院
    這便是蘇警物理意義上的「水」,同樣它也代表著蘇警最美最有詩意的地方之一。作為公安院校學生,筆尖與紙的觸碰在我們生活中無處不在。它不僅僅是一個動作,當墨汁通過移動的筆觸在紙上形成一個又一個字和圖案之時,墨汁便從筆管的世界中解放了出來,變成了能夠表達我們心意的靈動精靈,而墨汁也會因此而成為冬日蘇警中最有靈氣的「水」。
  • 阿寬-「上善若水」
    AH KUAN 阿 寬原創作者:王井寬日有所暗,月有所光人有所短,水有所長水無常態,能消能漲遇風化霧,觸寒成霜水無常勢,隨遇而安湧泉如井,簷滴石穿趨下不舍,執著所向盈門後進,直前勇往涓滴不棄,納河成江匯集百川,大海泱泱
  • 第八章 上善若水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注釋為:上善就像水一樣,能夠滋潤萬物而又不居其功。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與眾人之喜好相左,而與道近。聖人之處世,居位則不求其高,在心則胸懷寬廣。與人相處,仁而下士。與人講話,言而有信。為政則無為以求大治,為事則有度勢之能,審時以待天機而不爭。以上行為皆是不爭,因為聖人不爭,所以既無遠慮,也無近憂。解析:上善若水,善,本意吉祥,此處更貼近善行之意。
  • 上善若水,到底什麼意思?在網上玩也要上善若水嗎?
    有人問大宋:上善若水,這四個字的意思到底是什麼意思?在網際網路上要不要上善若水?這四個字,是老子的話,是智者的話,是聖人的話。上善若水,當你是一個孩子的時候,你可以理解為:最高的善,就是自己的母親,她像水一樣,溫柔、和順,大度、美好,永遠溫暖你、照顧你、關愛你。當你是一個渴望愛情的青年時,你可以理解為:最愛我的人,就像水一樣,溫柔、體貼,永遠順從我的心意。
  • 成語「上善若水」歪解
    中國有一個成語叫做「上善若水」,它的實際含義指人的修行的最高境界,完美的像水那樣,潤澤萬物而不擇名利。但是在現實生活中有許多人追求的也是「上善若水」,但不是「上善若水」的實際內涵和境界,給人的感覺是巧妙地使用了這個詞只它的字面意義,也就是把這個字面意思重新理解,就是有些事要想得到好處,若是與水關聯,和水沾上那就最好了,也就是如果什麼事情若是和「水」沾上,那就更好,可以獲得名利,不信就請看。
  • 上善若水是什麼意思
    上善若水的意思是人要如水般一樣的善良、包容,蘊含做人的大智慧,處事最高境界。上善若水出自老子的《道德經》第八章----上善若水。它的字面含義是:最高的善像水那樣。水善於幫助萬物而不與萬物相爭。它停留在眾人所不喜歡的地方,所以接近於道。上善若水:「上」是最的意思。「上善」是最善的意思。
  • 上善若水的哲學含義
    上善若水這個成語出自老子的《道德經》,我們通俗解釋為:最高境界的人的言行品性和水一樣。那麼,水,又是什麼品行呢?《道德經》說水,其實是將道比作了水,水的某些特徵和「道」勉強有一些相似性,最終還是要回歸到「道」上面去的。我們若是站在「水」的這個層次來看待「上善若水」,自然會被拘限許多視野,若是站在水所代表的本質事物——道,由這個高度層次來看到這個詞語,那就是另一番更廣闊的景色了。
  • 上善若水是誰說的?是什麼意思?
    「上善若水」 這四個字,出自老子《道德經》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善是美好的意思,上善就是最美好的事物。
  • 上善若水,懷善且行善
    上善若水,懷善且行善。動物世界中長尾鳥見到樹蛇後會躲得遠遠的示警,足見它它心懷善心,然而令人感動的是動物世界中難得的善舉,多多鳥發現樹蛇後會整日盤旋上空,守護同類,這小小善舉在人類世界中,怕是讓不少人都望塵莫及。古有《道德經》言,「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
  • 上善文化若水 書院厚德育人——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實驗小學教育...
    原標題:上善文化若水 書院厚德育人——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實驗小學教育集團「上善書院」項目的實踐與思考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實驗小學教育集團,由武進區實驗小學、武實小分校、李公樸小學、人民路小學和海南屯昌實驗小學5個成員校組成,2019年,前黃中心小學和政平小學加盟集團,至此,集團共有800多位教師和15000多名學生。
  • 老子其實沒說過「上善若水」
    提示詞:(論道)天道若水 (修身)聖人無為之不爭 善下 有靜 無尤(帛書《老子》甲本原文)上善似水。水善利萬物而[néng]有靜,居眾之所惡,故幾[jī]於道矣。居善地,心善淵,予善天,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 關於廣州上善若水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廣州上善若水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簡稱:上善若水)創立於網際網路經濟時代,傳統的商業邏輯被打破,如何創新文化產業商業模式?上善若水不同於傳統的品牌諮詢和設計公司,專注於設計、藝術、品牌、文創相關,專業於活動策劃執行、品牌推廣,以及高端商業/展示空間設計與製作。
  • 上善若水,水有「七善」,悟透便是人生贏家!
    《道德經》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表面上老子講的是水,實際上老子講的是悟道的領導者,這種領導者居善地,善於把自己放低。二善——心善淵什麼是「心善淵」?也就是說,心要像深潭一樣清澈平靜,不受外界環境所擾。在紅塵之中,如何能避免受到汙染和驚擾呢?這需要將一顆心修煉得像磐石一樣穩固。
  • 上善若水的真實意思?你知道嘛
    「上善若水」語出老子【道德經】:「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意思是說,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樣,澤被萬物而不爭名利。人的品格應該像水一般,做事情行雲流水,靜止如水。人的最高境界要像水一樣,能屈能伸。
  • 教育就像養花,需要靜待花開人生的「慢」藝術,適合就是最好教育
    教育孩子就像是在養花一樣,我們需要的是靜待花開的人生,這是一個「慢藝術」的過程。其實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都是處於焦慮狀態,擔心孩子不愛吃飯、瘦小成為黃毛丫頭。想要孩子這朵花開得又豔又長久,父母要做的就是給孩子提供空間和成長所需的環境滋養,只有靜心觀察花期才會收穫意外驚喜。那麼,靜待花期的時候,父母最需要做的肥土滋養有什麼呢?
  • 家長,你可能誤會了「靜待花開」的教育
    每一個孩子都是一朵花,只是花期不同而已,我們要做的就是「靜待花開」。但是,也許很多家長並沒有真正懂得這句話的含義。他們只看到了「靜待花開」,而忽略了「默默耕耘」。前幾天,有個五年級的家長帶孩子過來諮詢。
  • 上善若水,大道似水
    原句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釋義水善於滋利萬物卻不爭奪,處居眾人所厭惡的地方,因而最接近於「道」闡發1.最高的德善如水一般水無形、色、味,可方可圓,可黑可白,可甘可苦……不拘一格,因勢利導,變化萬端,旁通四達,「上德不德,是以有德」。固化之德非真德,固化之善非真善3.水滋利萬物,化育眾生,不求回報,無有爭奪。水在奉獻中成就了非己,在成就非己中成就了自己,「不爭而天下莫能與之爭」4.水往低處流。世人惶惶,爭先恐後,欲往上位;水獨淡淡,安然如歸,奔向低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