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曾有5座水門 鳳山水城門歷經風雨600年

2020-12-14 人民網

  中國大運河,大運河之所以可以申報世界遺產,因為它擁有「天才的設想」、「消逝的漕運」、「建築的範例」等重要價值。杭州「鳳山水城門」就是這樣一個遺產點,它是杭州唯一真實存在的古城牆和古城門,像養在深閨的寶貝,差一點被歷史遺忘。

  古城門奇蹟般留下

  沿著杭州中山南路往南走,到了和中河路的交會處,就能看到鳳山水城門橫跨在中河上。

  城門北面,藏青色的石磚古樸而沉默。現在的城門兩邊都已經斷頭,用柵欄圍了起來,只剩中間拱形的一段,頂部倒還是城牆的形狀。轉到南面,就看到了刻在拱門上方的「鳳山水門」四個字。

  這是杭州唯一真實存在的古城牆和古城門。辛亥革命光復杭州後,杭州諸多城門在拆城牆運動中損毀,「十不存九」。1958年,慶春門殘存的城牆也被推倒。然而,鳳山水城門卻奇蹟般地留了下來。

  杭州鳳山門有水陸兩門,元朝開始,錢江之水,「自龍山湧入鳳山水門」,通過城內阡陌縱橫的水道,出武林門水門,和京杭大運河連在一起。鳳山門既是龍山河的北端端點,也是扼守江南運河通往錢塘江的咽喉。

  大運河申遺中,只有兩處水城門入選遺產點,一處是杭州鳳山水城門,另一處是蘇州盤門。1011公裡長的中國大運河,只有這麼兩處,可見其地位之重要。

  歷經風雨600年

  鳳山水城門建於1359年,歷經600年風雨,它像慈祥的長者,默默注視前後五個朝代的更替、城裡城外的百姓變遷。門洞由兩個不同跨徑的石拱券並聯而成。像塵封歷史中一扇窗,向世人透出那一段明媚時光。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鳳山水門旁都是做小生意的人,有賣布的、賣草鞋的……在老人的記憶裡,那時一碗餛飩只要5分錢。

  張阿姨從18歲起就在杭州捲菸廠工作,一直守望著水門:「從我工作起到上世紀80年代,這裡就只是一堆破石頭,根本看不出城牆的樣子,磚頭散在地上,也沒有人去拿,只有不聽話的孩子喜歡爬到水門上去採白果兒……」

  再往前50年左右,1908年,美國傳教士費佩德是這樣記述鳳山水城門:「鳳山門是一個雙重大門,旁邊還有一個水門,有大量運紙的船從那兒通過。」城門一側有雉堞的城牆頂上,有一個轆轤上懸掛著一個籃筐。「通過這個籃筐,人們花大約一個便士的價錢,就可以把自己吊進城去。」

  杭州曾有5座水門

  鳳山門一帶,因臨近南宋皇城,原本繁華熱鬧,它的旁邊有六部橋,是南宋朝廷三省六部諸官署所在地,為南宋時的政治中心。西側萬松嶺一帶,連接西湖,成為遊人騎馬踏青之處,因此杭州人有「正陽(即鳳山門)門外跑馬兒」的民謠。

  南宋臨安城有水門5座,分別為東南面的南(入)水門和北(出)水門;東面的保安水門;北面的天宗水門和餘杭水門。宋亡後,皇城廢棄,皇宮先改為佛寺。到了元末,1359年,張士誠割據兩浙,以杭州為據點,將原皇城所在的鳳凰山麓劃在了城外,廢掉四座旱城門,同時建設了杭州城的新南門,明初更名鳳山門——從此奠定了明清杭州城的基本格局。

  那時鳳山門,既是龍山河的北端端點,也是江南運河通往錢塘江的咽喉。楊曉政 趙超群

(來源:新民晚報)

相關焦點

  • 來斕:鳳山水門遺址
    沿運河一路南下進入杭州,經拱宸邀月,訪富義留餘,尋橋西人家,聽香積梵音,就到了市中心的武林問渡。不少人以為,杭州段運河的精彩到此就結束了。其實,這才是杭州運河十景裡的五個。如果再向南宋舊宮的鳳凰山方向南行,你會見識更多同樣精彩的杭州風情,比如今天要向大家介紹的——鳳山水門是一座獨一無二的古代水城門,始建於公元1359年元朝末年。
  • 老杭州心中的古城門記憶 也寫進了大學生的本子裡
    杭州古城門自南宋起便已存在。當時的皇帝趙構,為了抵禦外侵,大量修建城牆。隨著時間推移,在歷經多次拆遷、損毀以及更名後,至明朝時,古城門最終保留了10座,分別是武林門、艮山門、鳳山門、清泰門、望江門、候潮門、清波門、湧金門、錢塘門、慶春門。由於城市建設之需,10城門相繼被拆除,另建石碑紀念,便有了今天的杭州十大古城門遺址。
  • 杭州的十座老城門,你知道幾座?(上)
    皇城的北面開了一座城門,就叫「和寧門」。和寧門是皇帝去郊外的必經之門,也是去城北景靈宮祭祀必須經過的地方,這座城門建得很輝煌,城門上雕梁畫棟,極其富麗堂皇。南宋時的杭州作家吳自牧在他的筆記小說《夢粱錄》中說:「絢麗為杭城諸門之冠」。和寧門外有一些集市,集市上商賈雲集,購銷兩旺。在和寧門稍北的地方又建了三省六部等官署機構。
  • 尋找杭州十大古城門,捕捉歷史變遷的浮光掠影
    曾找時間一一去尋找杭州十大古城門。古候潮門的紀念石碑因修建地鐵被搬走,其他九個古城門遺址石碑都去看過。光看幾個石碑,很難還原杭州古城牆的變遷以及其曾經的歷史,但或許多少能夠幫助勾勒城市版圖。隋文帝時,杭州築城門12座,北部唯有餘杭門;南宋設城門13座,北門也僅此一座。餘杭門又名北關門,俗稱百官門。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北關門改稱武林門。元末順帝至正十九年(1359),張士誠據杭州,改築杭州城垣,其中設水門6座,城北有武林門和壩子橋兩座。杭州城門雖屢有興廢,但此城門始終未變,明代,改餘杭門為武林門。
  • 聚焦大運河(杭州段),看杭州如何「倚河而興」
    京杭大運河穿杭而過,孕育著這座城市的繁榮興旺,承載著無數人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12月17日至12月18日「浙江省大運河保護傳承利用暨國家文化公園建設集中採風活動」在大運河(杭州段)展開。歷史中唯一的存留鳳山水城門遺址「我已經83歲了,但是我在鳳山水城門住了70年,對這裡非常有感情
  • 聚焦大運河(杭州段),看杭州如何「倚河而興」
    京杭大運河穿杭而過,孕育著這座城市的繁榮興旺,承載著無數人對美好生活的嚮往。12月17日至12月18日「浙江省大運河保護傳承利用暨國家文化公園建設集中採風活動」在大運河(杭州段)展開。從橋西歷史文化街區、手工藝活態館出發,途徑餘杭段運河綜保工程、上城區、濱江區運河古蹟,至浙東運河蕭山段,為大家全面展示京杭大運河(杭州段)承載的文化底蘊、杭州「倚河而興」的歷史。
  • 尋找杭州十大古城門,捕捉歷史變遷的浮光掠影
    曾找時間一一去尋找杭州十大古城門。古候潮門的紀念石碑因修建地鐵被搬走,其他九個古城門遺址石碑都去看過。光看幾個石碑,很難還原杭州古城牆的變遷以及其曾經的歷史,但或許多少能夠幫助勾勒城市版圖。隋文帝時,杭州築城門12座,北部唯有餘杭門;南宋設城門13座,北門也僅此一座。餘杭門又名北關門,俗稱百官門。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北關門改稱武林門。元末順帝至正十九年(1359),張士誠據杭州,改築杭州城垣,其中設水門6座,城北有武林門和壩子橋兩座。杭州城門雖屢有興廢,但此城門始終未變,明代,改餘杭門為武林門。
  • 杭州的十座老城門,你知道幾座?(上)
    ▲ 艮山水門前艮山門是杭州的東北門,附近有座壩子橋,故又名壩子門,在五代時為保德門,南宋紹興年間改名艮山門,並移門址於菜市河以西,改名艮山門。皇城的北面開了一座城門,就叫「和寧門」。和寧門是皇帝去郊外的必經之門,也是去城北景靈宮祭祀必須經過的地方,這座城門建得很輝煌,城門上雕梁畫棟,極其富麗堂皇。南宋時的杭州作家吳自牧在他的筆記小說《夢粱錄》中說:「絢麗為杭城諸門之冠」。和寧門外有一些集市,集市上商賈雲集,購銷兩旺。在和寧門稍北的地方又建了三省六部等官署機構。
  • 走讀杭州——尋訪杭州十大古城門
    經過不斷的修建和擴張,杭州外城的城牆共有旱城門13座、水城門5座。旱城門的東城樓有便門、候潮門、保安門、新開門、崇新門、東青門、艮山門;南面的城樓有嘉會門;北面的城樓有餘杭門;西面有錢湖門、清波門、豐豫門、錢塘門。此外的水門五座分別為:保安、南水、北水、天宗、餘杭。
  • 說一說中國歷史上的十大古代城門
    麗景門的箭樓、城門樓加甕城並配以護城河的建築結構,是中國歷史上最為典型最為優秀的城門,其城垣高厚,月城宏闊,重門疊關,上千浮雲,氣勢磅礴。有詩人用:「洛陽牡丹甲天下,麗景城樓世無雙。」來讚美它無限的魅力。」麗景門是洛陽八大景之一,曾是歷代朝廷百官及萬民祈福納祥之處。
  • 杭州大運河遺產點介紹
    富義倉富義倉是運河畔糧食儲備倉庫,這裡曾為江南穀米的集散地,是漕運文化的見證者。為大運河沿岸現存的著名古糧倉之一,與北京「南新倉」並稱為「天下糧倉」。進入韻和書院,走進文化糧倉,即可喝一杯迎賓茶,領略古人的造倉技術之成熟。
  • 這是你不知道的東水門! 歷經六百年滄桑 閱盡人世間繁華
    朝東而開的城門,故名東水門。城門外,一坡長長的石梯坎直抵江邊。城牆面臨長江,孤峙江中,險厄天成,氣勢巍峨;城門上曾經的門樓非常壯觀,二重簷歇山頂,抬梁式梁架,正脊中塑有亮麗的寶瓶,房面飛簷,簷下四角支雕花撐拱。可惜此門樓毀於民國。
  • 這是你不知道的東水門! 歷經六百年滄桑 閱盡人世間繁華
    「東水門 有一個四方古正對著真武山 鯉魚跳龍門」民間傳唱的《重慶歌》唱出了重慶城老城門的特色與風貌古老的東水門、斑駁的湖廣會館至今依然佇守在長江邊它們歷經六百年滄桑滿載著歷史人文古色古香 雋永悠長娓娓訴說重慶古城的繁華往事
  • 宋城:追溯杭州的歷史文化底蘊
    設城門13座,城外有護城河。由於北方許多人隨朝廷南遷,使臨安府人口激增。到鹹淳年間(1265~1274年),居民增至124萬餘人(包括所屬縣)。就杭州府城所在的錢塘、仁和兩縣而言,人口也達43萬餘人。
  • 說一說中國歷史上的十大古代城門
    麗景門的箭樓、城門樓加甕城並配以護城河的建築結構,是中國歷史上最為典型最為優秀的城門,其城垣高厚,月城宏闊,重門疊關,上千浮雲,氣勢磅礴。有詩人用:「洛陽牡丹甲天下,麗景城樓世無雙。」來讚美它無限的魅力。」麗景門是洛陽八大景之一,曾是歷代朝廷百官及萬民祈福納祥之處。
  • 杭州故事② ︱那些曾經車水馬龍的城門
    不過,在即將迎來G20峰會的今天,杭州不僅城門大變,且出城門後,是一望無際的世界。今天《杭州故事》想要和大家講述的就是杭州的這些老城門,他們在承過去載了歷史進步的每一個足跡,又在今天放出璀璨的光華,即將迎接八方而來的客人們。
  • 願祖國像這世界上最堅固城牆南京中華門,歷經600多年風雨而未倒
    中華門,位於南京市秦淮區中華西門與中華東門間,明代時稱「聚寶門」,1931年因建中華路而改名「中華門」,是南京明城牆中規模最大的城堡式城門。傳說南京古城牆在修建時曾遇到「海眼」,修建時有坍塌現象,後來「借」來江南首富沈萬三的聚寶盒埋了下去才大功告成,故得名「聚寶門」。
  • 水門巷+水溝巷:舟楫相望 水門關
    (阿凡達 繪)水門社區 跨渠連巷小橋流水 咱厝「水上威尼斯」古泉州城,水系發達,唐代子城、羅城遺留下來的壕溝、池塘,經過宋元時期疏浚開拓,逐漸連接成為排水渠道,大小溝渠遍布市區。這些縱橫交錯的八卦溝渠上方,大多建有石橋,一個就有三座古石橋。
  • 重慶的「城門幾丈高」?
    「城門城門幾丈高,三十六丈高,騎白馬,坐轎轎……」   這是重慶人熟悉的童謠,可是這裡面唱的城門,你知道多少?   重慶古城最多時有「九開八閉」17座城門,歷600年滄桑變遷,很長一段時間裡,人們認為老城牆只剩下通遠門和東水門兩座。
  • 難得一見的蘇州「船閘式水門」- 蛇門
    (前記:幾年前有位道友前來請教一張城牆老照片,我當時否認了北京、南京、上海、杭州的可能性,由於照片小又模糊,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只是城牆外有寬闊的護城河,兩個墩臺(馬面)的外面有一座平頂坡橋,而且這兩個墩臺之間的距離遠遠小於其它墩臺間的距離,照片中無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