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你不知道的東水門! 歷經六百年滄桑 閱盡人世間繁華

2021-01-07 書蟲時光

「東水門 有一個四方古

正對著真武山 鯉魚跳龍門」

民間傳唱的《重慶歌》

唱出了重慶城老城門的特色與風貌

古老的東水門、斑駁的湖廣會館

至今依然佇守在長江邊

它們歷經六百年滄桑

滿載著歷史人文

古色古香 雋永悠長

娓娓訴說重慶古城的繁華往事

……

東水門 曾經雄壯威武

洪崖洞的火爆,帶紅了千廝門大橋,殊不知隔著一個朝天門碼頭,還有一座「姊妹橋」——東水門大橋。在東水門大橋橋下,離朝天門約800米處,就是東水門老城門所在。

左為東水門長江大橋,右為千廝門嘉陵江大橋。

東水門是重慶古城十七門中僅存的四門之一,其他三門分別是太平門、人和門和通遠門。重慶古城三面臨江,通遠門就是唯一西向的陸路城門。

重慶城十七門

重慶城三面臨水的地勢格局,深刻影響著城內的商業、金融、政治、軍事分布形態。重慶城沿長江一線地勢較為平緩,水深港多,便於物質運輸、人來人往,因此布匹、糧食、藥材等大小商號基本都集中於朝天門往下沿長江一帶,如翠微門、東水門、儲奇門等;而官衙、銀號則集中在太平門、人和門和金紫門附近。

東水門和東水門長江大橋

別看東水門現在被高架橋壓著有點憋屈,當年它可是重慶古城正東的大門,雄壯威武。城樓依山而建,城門斜向而開,換句話說,東水門的城門是與大江並行,順著長江,朝東開設的。朝東而開的城門,故名東水門。城門外,一坡長長的石梯坎直抵江邊。

城牆面臨長江,孤峙江中,險厄天成,氣勢巍峨;城門上曾經的門樓非常壯觀,二重簷歇山頂,抬梁式梁架,正脊中塑有亮麗的寶瓶,房面飛簷,簷下四角支雕花撐拱。可惜此門樓毀於民國。

曾經的東水門城樓

重慶城幾經修建,現存的東水門是明代戴鼎石頭城的遺蹟。清乾隆《巴縣誌》:「明洪武初,指揮戴鼎因舊址砌石城,高十丈。周二千六百六十丈七尺,環江為池,門十七,九開門及八閉門,象九宮八卦。」

現存城門寬3.2米,高5米,厚6.7米,屬石券頂城門洞,附近有200米的石城牆一段,高約6米。條石城垛及門大體如舊,為單門,門洞呈拱形,門額上的「東水門」三字已風化。

東水門 曾經商賈雲集

舊時東水門熱鬧,為啥?東水門曾是過往南岸的主要渡口,是通往雲貴的要津。從這裡進城,可以直接到道臺衙門。往西走一點,就是重慶府衙、巴縣縣衙,辦點事方便。此外,各省來的客貨船,尤其是江南一帶的滿載「蘇貨」的船多在東水門外停靠。

1911年的東水門城外

這些「蘇貨」大量運來,使東水門內商賈雲集,各種字號、貨棧林立。經營南京、上海的江南絲綢、各種小百貨的店鋪設滿了大街小巷。貨架上,櫃檯上,商品琳琅滿目,應有盡有。

東水門也是會館集中地,明清時重慶城內有八大會館,這裡就集中了三所,如湖廣會館、廣東會館設在下洪學巷,江南會館設在東正街(東水門正街的簡稱)。

湖廣會館

這些會館是廟,也是各省客商的聯合駐渝「辦事處」「招待所」。湖廣會館叫禹王宮,供的是大禹。廣東會館叫南華宮,供的是佛教的六祖慧能祖師。江南會館叫準提庵,供的是準提觀音。如今,僅存的湖廣會館經過修繕,已對遊客開放。

湖廣會館與東水門大橋

據史料記載,1927年重慶設市,開始進行近代市政建設,原有城市格局加速變化,除通遠門和東水門外,其他城門紛紛被拆除。到南岸,也改由望龍門渡江過河,喧囂繁盛的東水門這才漸變冷寂起來。

除了商業繁華,東水門成名的另一原因:這裡是戰爭頻起形成的古戰場。公元1278年2月,四川制置副使兼重慶知府,人稱「四川虓將」(xiāo jiāng,意思是猛將)的張珏,率兵出薰風門與元將也速答兒大戰於扶桑壩,大敗元軍。

歷經滄桑的東水門城門

張珏大戰元兵的薰風門、扶桑壩在哪?《宋史·張珏傳》記述了此事,但未明確具體地點。薰風門是宋嘉熙四年(1240年)春,由重慶知府彭大雅建造;扶桑壩,《通志》等文獻資料均說「在縣東」、「在府東」,並無實指。因語焉不詳,交待不清,薰風門在何處就成了懸案疑團。

好在依據地理方位作考查,東水門正是文獻史籍中記述的薰風門,東水門外以東的那片沿江開闊地帶,應該就是古戰場扶桑壩無疑。

東水門 恢復往日榮光

有史料記載,東水門曾經歷兩次大火:1894年7月25日,重慶城東南發生一場特大火災,火龍猛躥,燃燒達十五小時,道門口、打銅街、狀元橋、陝西街全被燒毀,東水門慘遭一劫;1930年3月14日,東水門地區再次驟發火災,大火來勢兇猛,延燒鋪戶達1000餘家,損失慘重達1000萬之巨。

萬幸的是,兩場大火,劫後餘生,東水門及湖廣會館一大片明清建築群大多保存了下來。20世紀八十年代中期,重慶市第二次文物普查時,偶然發現了湮沒於下洪學巷東水門危房群中的湖廣會館。

上世紀80年代,依東水門城門而建的居民住宅。

此時,湖廣會館已經成了居民住宅和單位倉庫,不僅年久失修,滿目瘡痍,大量精美木雕、石雕、殿堂、樓閣損毀嚴重,而且當地群眾生活環境也十分惡劣,面臨著火災、白蟻、危房倒塌等不安全隱患,整個會館群隨時都可能面臨滅頂之災。

東水門城牆上的吊腳樓。吳克林鋼筆畫

重慶市和渝中區政府決定投資1億多元對湖廣會館核心區建築群進行保護性修復。湖廣會館建設工程2003年12月28日動工,2005年9月完工,修復了禹王宮、廣東公所和齊安公所,新建了部分仿古建築,修復後的建築面積共7634平方米。

此外,還恢復了周邊東水門的老城牆、古城樓,使得湖廣會館區域成為了重慶主城區最集中的古文物建築群。

傲然矗立在高樓大廈間的湖廣會館

如今,湖廣會館及東水門歷史文化街區已是建設部、國家文物總局直接指導建設、展示母城文化、凸顯城市傳統風貌的文化項目。作為項目核心的兩大國保級文物的湖廣會館和東水門古城門城牆,經過將近一年的文物維護、展陳提檔升級以及東水門老街的建築舊改施工,今年2月已全面完工。

相關焦點

  • 願你閱盡繁華萬千,歸來仍是少年
    細數沙漏中的流沙,靜觀演變的環境,唇齒之間壓抑著一句話,一句未敢輕吟,卻一直縈繞——願你閱盡繁華萬千,歸來仍是少年。當我們沉浸在那些才子佳人的故事的時候,總是會把自己糾纏不休地牽扯到故事裡,試圖穿越時光去感受她們的愛恨情仇。
  • 十一遊泰安老街 閱盡夜間繁華
    這個十一讓我們走進泰安老街流光溢彩的夜色,閱盡夜間繁華。泰安旅遊經濟開發區各大景區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強化宣傳營銷,豐富旅遊業態,客流量持續上漲,帶動文旅產業經濟復甦。泰安老街的夜晚,華燈初上,大紅的燈籠,瑰麗的夜景。這個十一讓我們走進泰安老街流光溢彩的夜色,閱盡夜間繁華。【來源:泰安旅遊經濟開發區】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 散文隨筆:閱盡天涯離別苦,不道歸來,零落花如許
    》有感閱盡天涯離別苦,不道歸來,零落花如許。直抒胸臆者如陶淵明《雜詩》的「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直截了當地指出時光無情、不可重來;借景抒情者如晏殊《浣溪沙》的「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把沉鬱的情感編織進一幅花落燕歸圖中,藉此表現內心的惆悵。而這首《閱盡天涯離別苦》把二者巧妙結合,使之達成一種水乳交融的和諧統一。這首詞開篇「閱盡天涯離別苦」不加渲染、簡潔明了地交代了詞人的境況。
  • 繁華閱盡 銷魂不過一碗老媽拌麵
    歡迎點擊上面關注豆果美食 ☝包小柏,大家心目中的音樂才子,為張學友、張惠妹、黎明等眾多知名藝人作曲,擔當著名音樂節目評委,集千萬光環於一身,閱盡繁華但你可知,音樂才子竟然在賣面——臺灣老媽拌麵。 【匠心和堅持】在包老師眼中,繁華閱盡 銷魂不過一碗老媽拌麵。因為音樂與這碗老媽拌麵一樣,都需要一份匠心和堅持。正是這份匠心和堅持,老媽拌麵讓更多的人為此神魂顛倒。
  • 連雲港海州古城中大街,歷經滄桑、依然繁華
    海州城隍廟,始建於明朝洪武三年(1370年),後歷經滄桑並經多次修繕。2015年,海州區啟動城隍廟復建工程,於2019年建成並對外開放。「馬路口」的明清風格建築。中大街和鐘鼓樓隔路相望,見證了彼此之滄桑。值新中國成立70周年國慶前夕,街上的商家掛起了國旗,國慶氣氛漸濃。街上車水馬龍,依然繁華。
  • 杭州曾有5座水門 鳳山水城門歷經風雨600年
    轉到南面,就看到了刻在拱門上方的「鳳山水門」四個字。  這是杭州唯一真實存在的古城牆和古城門。辛亥革命光復杭州後,杭州諸多城門在拆城牆運動中損毀,「十不存九」。1958年,慶春門殘存的城牆也被推倒。然而,鳳山水城門卻奇蹟般地留了下來。  杭州鳳山門有水陸兩門,元朝開始,錢江之水,「自龍山湧入鳳山水門」,通過城內阡陌縱橫的水道,出武林門水門,和京杭大運河連在一起。
  • 「老王說隴史」小西湖:蘭州六百年滄桑見證
    小西湖:蘭州六百年滄桑見證小西湖勝景小西湖公園正門民國時期的小西湖蘭州小西湖,是個有來頭有說頭的地方,因為它見證了蘭州六百年滄桑,寄託著江淮移民的思鄉之夢。如今這一帶,由小西湖分化出三個小西湖地名。一個是小西湖立交橋;另外一個是小西湖公交車站一帶,蘭州人說去小西湖,多說去這裡幾個商場購物。還有一個小西湖,則是940醫院(原蘭州軍區陸軍總院)內的小西湖,這是真正的小西湖。那麼,真正的小西湖,究竟是怎麼來的呢?這就要說清末的一次大修繕。
  • 如果我有個院子,我會這樣裝,春夏秋冬讀書喝茶,看盡人世間繁華
    相信很多人都和我一樣生活在鋼筋水泥的城市,每天看盡冰冷的水泥牆,在燈紅酒綠中看著閃爍的霓虹燈。看倦城市的繁華,總想有一處清淨之地,尋一處安靜的小庭院,放下世事塵埃,細品一杯清茶,翻閱一頁塵書,只聞花香讀書喝茶。如果我有一個院子,我會這樣裝,帶你看盡春夏秋冬的世間繁華。
  • 閱盡滄桑懶計年 ​▌高學文
    五律.折盡膽瓶梅之庚子冬月           折盡膽瓶梅,幽香冷不灰。守真宜若谷,抱樸豈驚雷。獨對樓心月,虛銜物外杯。欲題歸去好,濡墨卻低徊。問徑何辭遠,行吟不自持。煙村新釀熟,迎歲恰宜時。                       七律•戈壁雄風之「胡楊自話」時人說我傲長天,閱盡滄桑懶計年。遠邁重關談笑定,獨屏翰海等閒眠。功非勒石千秋在,名且隨風萬裡傳。並是古來爭戰地,更憑豪氣振吟鞭。
  • 泉州西街,歷盡滄海桑田,看盡人間繁華,值得你秉燭夜遊
    泉州西街,歷盡滄海桑田,看盡人間繁華,值得你秉燭夜遊如果非要讓小編說出泉州哪個地方最值得一遊,小編肯定會說是西街。大家會覺得很奇怪,不就一條街有什麼好玩的?小編鄭重其事地說,西街可是歷史悠久,是泉州保存最完整的古街,象徵泉州的繁華。
  • 緬甸的「上海」繁華落儘是人間的滄桑
    中國招牌的餐廳隨處可見,繁華的背後就是無盡的滄桑,仰光城到處都是這樣破樓房這樣破的樓房在仰光已經是有錢人住的了不知道為什麼緬甸人對自己房子要求很低,對居住的房子絲毫不注重外表。但是你想吃這街邊小吃,你首先要有一個強大的腸,如果沒有就不要去嘗試,看著他們髒兮兮的手我就沒有食慾
  • 你知道飛機為什麼「過水門」嗎?
    2019年6月7日,FM869帶著中匈建交70周年的友誼,跨越亞歐大陸,穿越雲層降落在鋼琴家李斯特的故鄉。
  • 歷經千年滄桑和民族的興衰榮辱,而今巍巍國門見證盛世繁華
    從這裡走過去就進入了哈薩克斯坦,也就是你從這裡就跨出國境了。國門正中間有一條紅藍界線,在這裡您可以見證一步跨兩國的神奇!我們一進入這神奇的土地,非常興奮!霍爾果斯,一座意為「最佳遊牧地」的邊境小城,普通而又安靜,像一位歷經千年滄桑的老者向行經這裡的人靜靜的講述一個民族的興衰榮辱
  • 北京故宮歷經六百年風風雨雨,卻從未被洪水淹過,排水系統很科學
    故宮歷經六百年風風雨雨,但是卻一直沒有遭遇或洪澇災害,這個時常發生火災等有天壤之別,所以故宮的水利設施大有玄妙,古人的用智慧修建的水利工程不但有效防止故宮在雨季出現水患,而且這個神秘的水利工程對皇宮的飲水系統也做了特殊的涉及,保證了皇宮內眾人能喝上優良水質的飲用水。紫禁城面積有70多萬平方米,這座皇家城池有一條1200米的人工河流蜿蜒流淌。
  • 贛州最古老的街道,木板房是特色滄桑感十足,距市區僅一河之隔
    黃楊軍與你共享生活中平凡又熟悉的景色。繁華落盡似乎是很多地方都避免不了的一個過程,這樣的一個過程就像是一個人的一生。在贛州市民的眼裡,水西街一直透著一股時代滄桑感,它自古便是商賈雲集,直到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仍然是贛州市最繁華的街道,而今,遍布木板房的水西街褪去了昔日的繁華,安詳地躺在贛州市章貢區靜觀時代變遷。
  • 高原寺老街,歷經三百年滄桑
    有你才精彩!文圖:周維二歲末隆冬,天氣依舊料峭嚴寒。地處龍坪路五公裡的洋縣龍亭鎮高原寺農貿市場,二五八集日裡,卻依然熙熙嚷嚷,人頭攢動,一派繁華景象。老街歷經三百年的滄桑,終於有了今天的清明盛世。在位於新舊龍坪路北交叉點,樹有「高原寺」三字的樹景觀石底座大理石銘文中,有這樣一段文字:「償聞,大唐高僧,雲遊太白,欲南向巴蜀。
  • 天地唯心,法界悠然.盡未來際,佛在心裡.只一粒塵,閱盡滄桑.
    您看看這是詩嗎?我怎麼現在啥也不能確定了。您看看能用嗎?水清清啊天藍藍,一對白鴿飛上天。左盤旋,右盤旋,畫成一個陰陽魚。魚兒魚兒漫天際,蘭天紫天海雲天。龍飛鳳舞雙呈祥,佛音天籟給我聽。佛語佛音宇宙音,能量強大愛無限。真人真意誰能懂,我是天地心寰宇。莫名悸動百事哀,良心立在天地間。 聖人之道,吾性自足。身靈自在,不假外求。
  • 重慶解放碑和它繁華周邊的故事
    周圍高樓大廈如雨後春筍茁壯生長,解放碑地區成長為整個西南地區,乃至全國以及全球,最具都市氣質的繁華之所。但是,到這裡去,你不會說我去大都會,我去WFC,我去世貿中心,你會籠統地把目的地歸納為解放碑。白象街可能是渝中繁華地段最晚進入開發改造的地方,因此,到這裡逛一逛,時光與霧都的陽光營造的光影氛圍,在歷史感厚重的斑駁牆體上投影出的老重慶,可以豐富你對這座古老城市的感想。三、謝家大院
  • 民宿遇上茶丨閱盡風流,回歸本真
    茶在手中是風景,茶在口中是人生,無論閱過多少世間繁華、風雨滄桑,生命最終的皈依,仍然是簡單,亦是平靜。一兩好友聚在一起,少了車來車往的浮躁,看著細沙輕浪,白雲藍天,品茶聊天,亦或靜坐、養心,盡享愜意生活。午後的慵懶時光,案上青煙嫋嫋,杯裡茶香陣陣,看潮起潮落,賞夕陽西下,體驗返璞歸真的愜意生活。茶之道,茶知道,守一懷淨土,盈一眸恬淡,因為懂得,所以慈悲。
  • 600餘年南京的世事滄桑,領略古城風貌的勝地,繁華鬧市的桃花源
    坐落在南京繁華街區,卻獨享一份靜謐與悠閒。600餘年的世事滄桑,閱盡人間盛衰。在南京的你,是否有來過南京鼓樓公園這邊呢?鼓樓始建於明代洪武十五年,民國12年以鼓樓為主體建立鼓樓公園。鼓樓位於南京市中心。建於明洪武十五年,是明朝都城的建築,規模宏大,氣勢宏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