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說一點,很多抗戰劇中,日本軍隊的軍服是不嚴謹的。比如肩章和領章佩戴的辦法,甚至連軍帽都是錯誤的。小編不想咬文嚼字,只想說應該正視歷史,最起碼不要誤導觀眾。其實在上世紀20年代,我們兩國的軍隊樣式十分接近。如果排除軍帽上的帽徽,軍服幾乎一模一樣。那麼,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其實,兩國學習的一個國家,那就是德國。
德國是在19世紀才崛起的國家,1871年,普魯士擊敗了歐洲強國法國,普魯士皇帝在法國的凡爾賽宮宣布德國成立。德國軍隊的強悍給世界各國都留下了很少的影響,其中就包括清朝。在經歷1894年和1900年兩次戰爭以後,清朝也認識到了自己一些問題。在20世紀之初,開始組建自己的新軍,這就是北洋軍和南洋軍。當時,這兩支軍隊學習的目標就是德國軍隊,採用了德式武器和德式訓練辦法,就連軍服也是德式的。
當時,開始仿製德國1888式步槍,我們的仿製品被稱為漢陽造。在軍服方面,採用了普魯士樣式的軍服。有幾個鮮明的特點,第一是大簷帽,第二是軍銜在肩章上,第三是保留了不同顏色的領章。清朝滅亡之後,各路軍閥開始了大混戰。在這一時期,各路軍隊都還穿著這個樣式的軍服。直到1928年,全國軍隊開始換發新軍服。新軍服取消了肩章,軍銜都在領章上。同時,用山地帽取代了大簷帽。這種軍服在二戰中很常見,就是楚雲飛穿的那種。
我們回過頭來說是日本,日本在19世紀也遭到了西方列強的侵略。不過日本的反應很快,清朝推行洋務運動時,日本也開始了明治維新。日本在各方面學習西方列強,自然也包括軍隊建設。不過日本軍隊起初的學習目標是法國,日本軍隊從武器到軍服都是法式的。通過甲午戰爭和日俄戰爭的照片,我們可以發現,日本軍隊戴著法式平頂帽,拿著法式步槍。
不過由於法國在普法戰爭和一戰中的表現很一般,德國反而十分強悍。就這樣,到了1930年,日本放棄已經使用幾十年的法式軍服,也開始使用普魯士樣式的軍服。說來也怪,日本的新軍服也是採用了大簷帽,同時採用肩章和領章。在樣式上,兩國的軍隊很接近。由於當時是日本昭和天皇登基的第五年,因此這套軍服被命名為昭和五式軍服。
不過,從1928年開始,我們的軍服已經換發新軍服。而日本昭和5式軍服,是1930年出現的。所以,兩種軍服沒有同臺出現。其實在1937年,日本軍隊仍在使用昭和5式軍服。到了1938年年底,日本軍隊才開始換發98式軍服。98式軍服才是在影視劇中大家常見的那種,那奇怪的小帽子。現在一些電視劇根本沒有研究過日本軍隊的服飾,戰爭剛剛爆發,日本軍隊就穿著98式軍服。小編也是鬱悶了,這些軍服從哪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