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電影《血戰臺兒莊》中,第31師負責守衛臺兒莊的正面。當時,出現了這樣的標語「生在陝西,死在山東,」表示31師的全體官兵要和臺兒莊共存亡。在標語的結尾,出現了31D的字樣。其實這是第31師的簡稱,在抗日戰爭時期,為了保密的需要,不同的軍隊、不同的兵種都是自己特殊的字母,這主要是為了保密。
一、日本軍隊採用不同的顏色來區分兵種
在戰爭期間,各國軍隊都有自己的一套保密體系,就是擔心洩露自己軍隊的實際情況。日本軍隊沒有使用字母,但使用了不同顏色的領章來區分兵種。在30年代,日本軍隊還沒有獨立的空軍,只有陸軍和海軍兩個軍種。陸軍和海軍存在很大的矛盾,因此軍服上的差異很大。日本陸軍為了區分不同的兵種,建立了自己的一套體系。1930年,日本軍隊換發了昭和5式軍隊,這套軍服屬於標準的德系軍服,同時採用了肩章和領章。期間,肩章的顏色是一樣的,肩章上是各個軍人等級的軍銜。
當時,日本陸軍的肩章顏色不同,分為了紅色、綠色、黃色、黑色、藍色等等。其中,紅色領章代表陸軍步兵,黑色領章代表陸軍憲兵,藍色領章代表陸軍航空兵,黃色代表陸軍炮兵。在各種影視劇中,由於主要和步兵作戰,因此出現的日本官兵都使用紅色領章。到了1938年,日本軍隊開始換發98式軍服。從98式軍服開始,日本軍隊取消了肩章的設計。軍銜開始出現在領章上,為了區分不同的兵種,日本軍隊的胸前都有一個M型的胸章。不同顏色的胸章,代表了不同的步兵,這方面和昭和5式軍服一樣。
二、中國軍隊採用了不同的字母來區分
在戰爭中,我們的軍隊出現了戰區、集團軍、軍團、軍、師、旅、團等不同的編制,例如第5戰區、第3集團軍、第5軍、第31師等等番號。我們的軍隊也有自己的保密系統,沒有採用日本軍隊的辦法,而是利用西方的英文字母來區分。當時,字母I代表了步兵,字母P代表了工兵,字母A代表炮兵,字母K代表騎兵。除了不同的兵種,不同的軍隊等級也有不同的字母。例如WA、CA、GA、RA、AA、A、D、B、R等等,其中WA代表了戰區,GA代表了集團軍,八路軍的臂章上就是18GA。
此外不同的編制,也有不同的字母。例如加強部隊、整編部隊、獨立部隊等等,採用了RG、T、N、G、S等字母。這些字母可以混合使用,例如30SKR,意味著第30獨立騎兵團。在南方地區的新四軍,則是用4NA代替。在電臺或者其他的文件中,均採用了這樣的方式。在電視劇《亮劍》中,楚雲飛358團的代號應該是358RGR。當然,也不是所有的部隊都有番號。李雲龍隸屬於386旅,在正式的編制表上,386旅只下轄了771團和772團,沒有獨立團的番號。因此代號中,無法出現獨立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