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來源於求是諮詢 ,作者陳高傑
求是諮詢
求是諮詢,中國具影響力和公信力的諮詢機構,是中國特色公司治理、戰略與管控、組織與HR、品牌與企業文化系統諮詢權威機構。2015年成為哈佛教授、平衡計分卡和戰略地圖創始人卡普蘭博士設計的全球唯一戰略執行管理軟體應用中國獨家代理服務商。
國企工資總額如何管理一直是個難題,也是國企改革的重要內容之一。近年來,隨著改革國企工資決定機制的不斷深化,越來越多的國企管理者在與我們探討自己所在的企業符不符合工資總額預算備案制條件,以及能否從目前的核准制向備案制轉變等話題。
根據求是諮詢的研判,從發展進程看,國家對國企工資總額的管理總體是呈放權趨勢的,就是說,隨著深化改革的推進,工資總額預算制不再是國企的奢侈品。但從政策、管控看,近期卻主要框定於兩類國企,而且實行起來也是被有條件賦予的。
從進程看,國家對國企工資總額的管理呈放權趨勢
盤點國資委成立以來所作的努力,不難發現,國家對如何完善國企工資總額管理制度做了大量積極有效的探索。
階段
重點改革舉措
第一階段:承接起步期(2003 -2007 年)
√·國資委在依法承接原勞動保障部門對中央企業工資監管職能的基礎上,從出資人的角度,持續對工效掛鈎管理辦法進行改革和完善,初步構建了出資人對企業的工資總額調控體系,在促進企業經濟效益高速增長的同時,保障了職工工資較快提高。
√·「工效掛鈎」的基本思想是以工資總額與效益掛鈎的方式,調動企業中人員的積極性,通過創造更多效益以實現自己收入的提升。
第二階段:改革突破期(2008 -2014 年)
√·探索和建立工資總額預算管理的體制機制。2008年國資委在部分重點行業啟動了工資總額預算試點,著手建立工資總額預算管理制度體系,2010 年、2012 年先後印發了《中央企業工資總額預算管理暫行辦法》和《中央企業工資總額預算管理暫行辦法實施細則》,2014 年實現了中央企業工資總額預算管理全覆蓋。
√·預算管理以「工效掛鈎」為基礎,在以企業效益為主的前提下引入更多市場因素進行統籌考慮,並嘗試向企業放權,引導企業自我約束、自我管理,探尋更加合理的分類管理機制和內部分配機制。
第三階段:持續深化期(2014年以後)
√·重點以分類管理為手段,制定了工資總額預算備案制周期制管理、工資總額特別獎勵等一系列政策措施,進一步增強了職工收入分配調控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在經濟發展新常態下,發揮了助力中央企業穩增長、激發和調動企業幹部職工積極性的重要作用。
√·2018年陸續出臺了《國務院關於改革國有企業工資決定機制的意見》和《中央企業工資總額管理辦法》,對工資總額預算實行核准制管理還是備案制管理提出明確要求。
本質上,工資總額管理模式的改革核心就在於權限的不斷下放。以前,由國有企業主管部門直接管理原有國有企業的工資總額,主要目的是為了控制國有資產流失,帶有行政或半行政的特徵,市場並不能發揮決定性作用。而且,原有國有企業也存在治理結構不完善、能力不足等問題。但經過這麼多年的國企改革,這些問題如今已經得到了有效解決,改革時機亦已基本成熟。在此背景之下,國家、出資人機構對國企業工資總額的管理也漸趨鬆動,對符合條件的企業,實行工資總額預算的備案制或核准制管理。
從政策看,兩類國企享有工資總額預算備案制可能
近年來,國家乃至各級地方紛紛出臺了國有企業工資總額管理的相關政策文件。通過強調分類管理、區分功能定位,來確定差異化政策導向和管理方式。
政策名稱
相關要求
《國務院關於改革國有企業工資決定機制的意見》(國發〔2018〕16號)
√·對主業處於充分競爭行業和領域的商業類國有企業,工資總額預算原則上實行備案制。其中,未建立規範董事會、法人治理結構不完善、內控機制不健全的企業,經履行出資人職責機構認定,其工資總額預算應實行核准制。
√·對其他國有企業,工資總額預算原則上實行核准制。其中,已建立規範董事會、法人治理結構完善、內控機制健全的企業,經履行出資人職責機構同意,其工資總額預算可實行備案制。
《中央企業工資總額管理辦法》(國資委令第39號)
√·國資委根據企業功能定位、公司治理、人力資源管理市場化程度等情況,對企業工資總額預算實行備案制或者核准制管理。
√·商業類企業中法人治理結構健全、三項制度改革到位、收入分配管理規範的,經國資委同意後,工資總額預算可以探索實行備案制管理。
地方出臺政策示例:《北京市市管企業工資總額管理辦法》(京國資發〔2019〕13號)
√·對法人治理結構健全,內控機制完善,幹部人事制度、勞動用工制度、收入分配製度改革到位,收入分配管理規範的競爭類企業,經市國資委批准,可實行工資總額預算備案制管理。
√·列入國務院國資委國企改革「雙百行動」、國家發展改革委混合所有制改革、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深化董事會建設等試點的市管企業可優先申報備案制管理。
從上述政策列表看,符合工資總額預算備案制政策要求的國有企業主要有兩類:
一類是不存在「未建立規範董事會、法人治理結構不完善、內控機制不健全」情況的商業一類國有企業。
另一類是符合「董事會規範、法人治理結構完善、內控機制健全、人力資源管理市場化程度高」情況的商業二類國有企業,
其中,「雙百行動」等各類改革試點企業,在申報備案制管理方面有一定的優勢。
從管控看,國企實行工資總額預算備案制須符合管理規條
從《國務院關於改革國有企業工資決定機制的意見》、《中央企業工資總額管理辦法》以及各地出臺的工資總額管理政策看,國企實行工資總額預算備案制,須符合「公司治理、內控體系建設與人力資源管理」等核心管理規條。
條件
關鍵評價內容
公司治理結構完善
√·完善以公司《章程》為核心的公司治理制度體系(《黨委會議事規則》、《董事會議事規則》、《監事會議事規則》、《總經理辦公會議事規則》、《董事會各專門委員會工作細則》、《貫徹落實「三重一大」決策制度實施辦法》等),明確各責任主體權責邊界、決策程序,建立權責明確、協調運轉、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
√·強化董事會及各專門委員會建設,落實董事會職權,充分發揮董事會這一公司治理的決策中樞作用。董事會是公司治理的核心,董事會成員一般3-13人,由內部董事和外部董事組成,設職工董事1名。董事會通常下設4個專門委員會(戰略與投資委員會、提名委員會、薪酬與考核委員會、審計與風險管理委員會),各委員會都擁有相應的流程和系統,用以支持其履行在董事會的責任。董事會需要對公司發展戰略和方向,聘任或解聘經理層成員,考核、評價經理層成員業績並決定其薪酬,對重大財務、併購、投資等作決策,進行風險評估管控等進行決策。
內控機制健全
√·根據《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範》及配套指引的要求,結合企業實際情況從環境風險、運營風險、信息風險、審計風險4個層面,組織架構、發展戰略、人力資源、社會責任、企業文化、貨幣資金管理、籌資管理、投資業務、採購業務、資產管理、銷售業務、安全生產、研究與開發、工程項目、擔保項目、業務外包、財務報告、預算管理、合同管理、關聯交易、行政綜合事務、內部信息傳遞、信息系統、反舞弊機制、日常監督、專項監督26個類別,制度設計完整性和執行有效性2個維度,對企業內控體系建設情況進行系統評價和分析。
三項制度改革到位
√·深化勞動制度改革,建立員工擇優錄用、能進能出的用工制度。具體包括:建立市場化用工機制、優化崗位體系、建立員工競爭上崗機制、依法規範勞動關係、分流安置富餘人員、建立健全員工培訓制度等。
√·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建立管理人員競聘上崗、能上能下的人事制度。具體包括:組織結構優化、建立管理人員上崗機制、加強對管理人員的考評、建立獎懲機制等。
√·深化分配製度改革,建立收入能增能減、有效激勵的分配製度。具體包括:完善薪酬管理制度、合理設定薪酬結構、運用市場手段調節收入分配、加大對關鍵人才的激勵力度、加強人工成本管理等。
來源:求是諮詢
原標題:《哪些國企符合工資總額預算備案制》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