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6-02 20:30 |浙江新聞客戶端 |記者 陳京子 通訊員 鍾晨晨 文 莊穎昶 孫凜 潘勤勇 潘凌峰 圖
聽傳統曲藝、觀老街遊藝、品古早食味、看民俗技藝……6月1日,由溫州市文化廣電旅遊局主辦、瑞安市文化和廣電旅遊體育局承辦的「保護文化遺產 創新溫州實踐」——2019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溫州主會場活動在瑞安公園路歷史文化街區舉行。
展示各種各樣非遺項目
既感受文化又體驗未來
上午9點半,瑞安利濟醫學堂人潮湧動,本次活動的開幕儀式在這裡舉行,活動內容包括非遺代表性項目社會認養籤約(捐贈)儀式、溫州市非遺紅色之旅暨非遺走進革命老區啟動授旗儀式。
隨後,位於公園路的瑞安非遺館及玉海實驗中學公園路校區臨街4個非遺(民辦博物館)專題館相繼舉行開館儀式。
同時,詒善祠塾內的傳統醫藥及傳統美術技藝類項目、塔兒頭牌坊口的傳統飲食類項目、玉海美術館內的非遺文創企業同步開展各類體驗活動,來自溫州地區各縣(市、區)的特色非遺項目現場展示了溫州的多彩非遺文化。
逛累了在鼓詞館坐坐聽聽溫州鼓詞,或是在玉海樓停下腳步嘗試碑拓體驗,又或者在涼亭歇會兒時看看提線木偶戲。還有踩高蹺、跑馬燈、舞龍等地道的民俗遊藝喜樂上演。
「回顧過去,體驗文化!「這是市民許賢戰逛完當天活動的第一感受。」瑞安歷史文化底蘊深厚,有了這麼一個歷史文化街區,讓我更好地體驗感受地方特色。「許賢戰說。
夜幕降臨,位於港瑞新玉海內的「羅陽古韻——非遺一臺戲」晚會拉開帷幕。永嘉崑曲、瑞安高腔、泰順畲族民歌等表演類非遺項目輪番登臺。許多市民打著雨傘冒雨前來觀看,現場熱鬧非凡。
此次「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溫州主會場活動共有57個非遺項目參與,200餘名非遺傳承人現場展示,讓老百姓在家門口可以感受非遺、體驗非遺、傳承非遺,還可以吃到溫州各地原汁原味的非遺小吃,購買到貨真價實的非遺品牌產品,享受非遺帶給生活的美好、實惠和便利,從而進一步促進優秀非遺項目貼近百姓,回歸生活。
瑞安非遺館正式開館
公園街上又添新去處
6月1日,瑞安非遺館正式開館,這是我市傳承保護、宣傳弘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舉措,也是廣大市民了解傳統文化的重要窗口。據了解,瑞安非遺館坐落於市區忠義街歷史文化街區的西首,總建築面積880平方米,其中展陳面積650平方米,展陳150餘件展品。
瑞安非遺館結合瑞安的文化底蘊與歷史脈絡,以「雲山雲水」為主題,劃分展陳內容為序廳、雲江樂舞、雲江煙火、雲江匠心等四個大單元,以及多個子版塊的展示內容。通過圖片文字、實物展示、歷史影像、場景還原、視聽播放、手工體驗等多元表現方式,全面展現凝結著代代瑞安人民智慧結晶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著力推進瑞安非遺宣傳和弘揚工作。
館內展出瑞安市級及以上的非遺項目總計124項,其中包括聯合國級1項(中國活字印刷術)、國家級4項(木活字印刷術、溫州鼓詞、藤牌舞、藍夾纈技藝)、浙江省級11項、溫州市級91項。
開館當天正值六一兒童節,市民李筍一大早就帶著9歲的兒子來非遺館參觀,用這種特殊的方式陪兒子過「六一」。
「我自己本身就對傳統文化很感興趣的,這次帶兒子一起來看看現在他們生活裡已經見不到的一些瑞安非遺文化,讓他們了解瑞安以前是什麼樣子的。」李筍說,起碼我們那一代人接觸的東西他們可能看不到,所以想借這個機會帶他過來見識見識,算是一個特別的六一禮物。
除常規的圖文實物展陳外,瑞安非遺館以形式多樣的多媒體互動體驗為亮點,將傳統非遺文化與現代科技巧妙結合。一樓序廳的觸屏點閱,可了解瑞安所有非遺項目的保護級別、項目概況、影音圖片等。二樓設置的曲藝及童謠聽音設備,拿起耳機就能欣賞對應的項目音頻;溫州鼓詞、瑞安高腔、傳統武術、四季八節民俗活動均可觸屏點閱,動靜態結合、直觀立體地了解對應項目。三樓則設置立體投影,播放瑞安對藍夾纈技藝拍攝的搶救性紀錄片。
「瑞安歷史文化底蘊深厚,非遺項目也非常多,此次打造的非遺館,其目的是想讓老百姓能夠在一個集中的場館裡,全方位了解瑞安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以及通過這樣的參觀,了解我們瑞安在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方面所做的一些工作,也讓大家能夠熱愛非遺,也能夠積極投入到保護非遺的工作中去。」 瑞安市文化和廣電旅遊體育局副局長金鎧說。
記者手記:就在您身邊,非遺「讓生活更美好」
瑞安市作為東甌古邑,自三國建縣以來,已有1700多年的悠久歷史。瑞安自古崇文尚義,百工昌盛,鼓詞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木活字印刷術、藍夾纈印染、米塑、竹編等技藝延綿流長。
在漫長的歲月裡,它們之所以經久不衰,歸根結底是因為,推陳出新,走進群眾,服務群眾,它們就在我們的身邊,只有在群眾的沃土中,非遺才能擁有無限的活力,才能代代相傳下去。
近年來,瑞安在城市化進程和鄉村振興中高度重視文化遺產品牌建設,深度推進文旅融合,如規劃建設中國木活字印刷文化遊覽區,以中國木活字印刷文化為核心,融合當地民俗、人文遺蹟、自然環境等打造綜合文化旅遊平臺;又如依託國內首個由非遺傳承人創辦的藍夾纈博物館,推動藍夾纈技藝轉變為可親可用的文創衍生品......
讓非遺貼近群眾,政府是主導。瑞安始終致力打造非遺活態傳承產業綜合體,以文促旅,結合城市亮點區塊建設——公園路歷史文化街區,讓藍夾纈印染、旗袍製作、傳統艾條等非遺文化融入大眾生活、接軌現代元素,為瑞安的經濟發展注入新動力。
155947864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