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買菜門口自提 疫情之下社區團購撞上風口

2020-12-21 青瞳視角

顧客來找李文杰(右)提貨

「500克的橘子,9毛8就夠了,你說能不買嘛!」在文一西路雅仕苑小區北門的便利店裡,顧客樂呵呵地從李文杰手中接過來一袋橘子。

三年前,李文杰開了這家小店,而現在除了「店主」這個身份,他還是一名資深「團長」——身兼多個社區團購平臺。

當生活因為疫情被按下暫停鍵之後,生鮮團購卻瞬間撞到了風口上。因為有智慧城市、智慧出行、社交通訊等領域探索在前,發生在傳統消費領域的新變化顯得順理成章且尤為快速。

線上買菜,門口自提

疫情意外催熟社區團購

十薈團、興盛優選、食至源、贊麥……這些社區團購平臺名字你聽過嗎?從2018年開始,李文杰陸陸續續接觸這些平臺,「身兼多團」,尤其是今年。

「2018年,社區團購在我們這片剛起來的時候,我們就做了。把微信上加的老客拉了一個群,差不多七八十號人,開團了。」李文杰說,社區團購多是賣水果、蔬菜,跟店裡的產品並不衝突,最吸引人的是價格實惠。

不過,2019年開始陸陸續續有平臺出現了問題。「這方面我也是吃過苦頭的,尤其生鮮產品,從去年開始,我陸陸續續把一些平臺拉入了黑名單。」李文杰一度想打退堂鼓,但他沒想到,當生活因為疫情被按下暫停鍵之後,生鮮團購卻瞬間撞到了風口上。

李文杰告訴記者,前段時間,越來越多平臺的地推都主動找上門來,也包括橙心優選。「我一聽是滴滴弄的,立刻就答應下來了。背靠大公司,放心!」

說起線上買菜買水果,60後張阿姨門兒清。「幾個買菜小程序每天輪流打開,哪個便宜買哪個。都是在小區門口這個小超市裡自提,比去菜市場買菜提回家省力多了。」張阿姨說,「能領各種優惠券,定鬧鐘搶時間秒殺,挺有意思的,還能發給老朋友,一起砍價,拼團。」一定意義上來說,這已經成了她的另一種社交活動。

巨頭入局,流量玩法有變

賣菜這樁生意有得做

經過2020年這個特別的春天,誰都看到,賣菜不是一樁小生意。據艾媒諮詢數據顯示,2020年國內社區團購市場發展迅猛,市場規模預計將達到720億元,同比增長高達112%,預計2022年中國社區團購市場規模有望達到千億級別。

網際網路巨頭已經聞風而動:10月23日,美團優選宣布集中點亮包括杭州在內的6個省會城市;10月28日,滴滴宣布旗下社區電商平臺橙心優選正式在杭州上線;公開信息顯示,阿里包括盒馬、菜鳥、餓了麼、零售通在內的四個業務板塊也都在孵化社區團購項目……

一位業內人士直言,生鮮電商具四大特性:剛需、高頻、低價、市場規模龐大。具有這四種特性的產品,天然具有超級流量的屬性,在線上流量越來越貴的當下,具有非常重要的戰略價值。

這場突如其來的疫情,讓消費者迅速改變原有的購物習慣,社區團購因此得益。但巨頭的加入也意味著,社區團購正往更專業化、精細化方向發展,已經不僅僅是短期增長的「流量玩法」。業內人士解釋說,目前的社區團購以農產品為主,上遊生產分散、流通環節多,且流轉時間長。此外,生鮮產品損耗率高,而且農產品缺乏品牌,難以標準化,採購、品控成本較大。幾項因素相加,使得零售端的毛利率很低。因此,供應鏈才是決勝因素。

而作為社區團購模式的上下遊參與者,包括李文杰在內的各位「團長」,也要隨之尋找更適合自己的組團方式。

來源/錢江晚報

內容來自錢江晚報

相關焦點

  • 線上預約、線下自提 社區團購把菜市場「搬」到家門口
    來源:人民日報原標題:把菜市場「搬」到家門口(消費視窗)唐志宏 王 珂核心閱讀線上預約、線下自提,蔬果、肉禽蛋、乳製品、酒水飲料等能從產地直接配送到社區。山東昌樂縣某小區居民李英傑使用「社區團購」已有幾個月時間,家裡的日常生活用品幾乎都是通過社區團購的方式購買。提前一天提交需求,第二天下班的路上,經過小區門口的便利店就能取到預訂的商品。「商品種類很齊全,不管是海鮮還是水果,社區團購都能買到,就像是把菜市場搬到了家門口。」近年來,採取「預購+自提」模式的社區團購成為一種新業態。
  • 社區團購買菜 有多少「羊毛」可以薅
    在省會裕華區金馬小區門口的彩虹源小賣店,下班回家的李女士接過店主王團長遞過來的菜和食材,打個招呼回家做飯。手機下單買菜,次日門口自提,這種新型的買菜方式如今已成為很多人的日常。在網際網路巨頭的資本裹挾下,社區團購正值「風口」,這場席捲了幾乎所有社區小店的燒錢大戰也被業界形象地稱為「百團大戰」。
  • 社區團購潮|網際網路巨頭「買菜生意」:快速打開下沉市場
    網際網路巨頭紛紛入局的社區團購,正從風口變成爭議性話題。社區團購平臺上「一分錢的雞蛋」和「一分錢的鹽」讓上海市松江區的李女士心癢,作為新用戶,她享受了一分錢買一袋鹽的低價促銷優惠,而後在團長發布的商品連結中,挑挑揀揀買了70多元的菜和日用品。「跑到團購群怎麼可能只買一袋鹽?買多點才值當我跑出去一趟自提。」李女士說。
  • 阿里入局社區團購,支付寶、淘寶上線「淘寶買菜」
    12月4日消息,近日,手機淘寶和支付寶在部分地區上線「淘寶買菜」入口,這是阿里打造的社區團購業務。據網友透露,目前「淘寶買菜」已向湖北武漢、湖南長沙、湖南株洲等部分地區開放。巨頭湧入社區團購賽道,阿里攜兩大流量入口跟進。「淘寶買菜」小程序顯示,淘寶買菜的運營方是盒馬集市,是盒馬旗下的社區自提買菜業務。但盒馬不是淘寶買菜唯一供應商。一名阿里內部人士透露,目前「淘寶買菜」主要由社區團購平臺十薈團和當地的盒馬供貨,自提網點基於十薈團的本地業務,由十薈團和盒馬各自提供到自提點的配送,時效均為當日下單次日達。
  • 社區團購:大勢所趨還是曇花一現?
    到了2020年,基於疫情的影響,社區團購蓬勃而起。疫情期間,人們長期居家隔離,出門購物極不方便,這種情況促進了「超市老闆線上賣菜、社區居民線上買菜」的購物模式,使得社區團購在這樣一個宅家紅利期火爆起來。
  • 劉強東出手:京東收購美家買菜 社區團購再擴容
    美家買菜屬於社區團購性質的平臺,即以社區為單位,由寶媽或店主成為團長,在線上藉助微信群、小程序等組織社區居民拼團,線下交付自提,由平臺提供採購、物流倉儲及售後支持。  另外,據億邦動力的報導,美菜網曾獲得近10億人民幣投資,投資方或為其早期投資方順為資本,據知情人士透露,此輪融資將主要用於旗下社區拼團項目美家優享的布局。  社區團購的風口在哪?
  • 網際網路混戰社區團購
    觀察者網·大橘財經訊(文/盧思葉 編輯/莊怡)小區門口的便利店、彩票店、餐飲店都變成了社區團購的自提站點,老闆們有了新的稱謂:團長。在一線城市居民還感到陌生時,社區團購混戰的號角已經在低線城市響起。
  • 武漢網上買菜電商平臺增至23家 社區團購佔比過半
    每經編輯:王麗娜 2月17日,武漢市商務局推出線上買菜最新攻略,線上買菜服務的電商平臺增加至23家,其中社區團購平臺佔比超過半數。 2月9日和2月10日,武漢市商務局(武漢市人民政府口岸辦公室、武漢市招商局) 微信公眾號「招商武漢」發布的《線上買菜攻略來了,武漢市民請查收》和《再添6家!最新最全武漢網上買菜攻略》,介紹了一批網上買菜平臺,如今這份名單再添8家。
  • 社區團購站上風口:消費者可以一直薅羊毛嗎?
    你家門口的小賣部老闆可能做夢也沒想到,他們突然站在了社區團購的風口——申請成為團長,幫助賣菜,坐等收錢。 背後發生了什麼?未來靠「賺差價」的小菜販還能生存下去嗎? 某社區團購平臺對中新網記者表示,其平臺上大多數商品是市場價格的5折,部分爆款商品的價格不到市場價的2折。 為何社區團購先盯上了賣菜?因為,在網際網路流量價格日益昂貴的今天,買菜作為大眾生活的高頻場景,簡直就是網際網路流量的發動機,不但可做到導流,而且用戶習慣一旦養成,給平臺擴展至多品類甚至全品類留下極大的想像空間。
  • 線上下單線下提,社區團購成買菜新選擇
    「社區居民有蔬菜方面的需求,只要在社區團購群拼團下單,達到一定數量,我會把現摘的蔬菜送到社區門口,並貼上姓名標籤,方便居民自取。」李先生說。依託小區業主群,一種區域化、小眾化、本地化的社區團購形式在金華市區悄然興起。
  • 拼多多殺入社區團購,多多買菜行嗎?
    萬億市場再添新主多多買菜模式多多買菜同樣定位便宜實惠的社區團購平臺,採取線上預定 + 次日送達 + 站點自提的模式。商品主要還是水果蔬菜、柴米油鹽為主。但做社區團購,除了商品、團長外,配送就是最重要的考核能力之一。拼多多要做社區團購、就必做大小倉儲、冷鏈、配送員、自提點建設等等。這一整套的配送體系,只要拼多多做了,不管成敗,都是絕大的經驗積累。
  • 風口浪尖上的社區團購該走向何方
    人均獲客成本不到5元  僅為傳統電商的2.5%  社區團購的模式可以概括為「預售+次日達+自提」,即每個城市的住宅小區有一個「團長」,負責在小區居民微信群裡發布以水果、蔬菜、牛奶等生鮮品為主的產品信息,下單後商家隔天會將物品配送到小區門口,居民再自行領取。  社區團購併不是一個新詞彙。早在兩年前,資本就已爭先入局。
  • 社區團購風口下:搶團長、搶用戶、搶供應商
    今年以來,巨頭紛紛扎堆社區團購。除字節跳動、快手、京東均在對入局社區團購正在謀劃外,阿里巴巴、美團、拼多多、滴滴等都已入局。社區團購迎來巨頭之爭。其實,社區團購早在5年前就已經開始出現,它以「社區買菜」為主,只是在經歷了萌芽、火爆和小規模洗牌以及2020年疫情的深度發酵後,成為了今年最火的網際網路風口。
  • 入局社區團購 深耕美團買菜 美團在打什麼算盤?
    美團優選將重點針對下沉市場,採取「預購+自提」的模式,用戶當天線上下單,次日門店自提,負責人為美團高級副總裁、S-team(美團最高管理決策機構)成員陳亮負責。與此同時,原「小象事業部」更名為「買菜事業部」,繼續深耕美團買菜業務,負責人為辛崇陽,向陳亮匯報。
  • 風口浪尖上的「社區團購」將去向何方?
    在疫情的刺激下,今年社區團購市場發展迅猛。招商證券10月發布行業報告認為,疫情給社區團購帶來了起死回生的機會。藉助「預售+自提」的模式,社區團購可以有效降低庫存損耗、降低履約成本,以更低的價格吸引下沉市場消費者,因而也是目前生鮮零售中最可能盈利的商業模式。
  • 盒馬入局社區團購,勝算幾何?
    編輯導讀:疫情促使社區團購快速發展,各大巨頭紛紛入場,催生了網際網路史上規模最大的買菜競爭。本文以盒馬鮮生為例,分析其在社區團購的打法和未來發展,希望對你有幫助。
  • 阿里拼多多等入局社區團購:1分錢買菜 消費者能薅多久羊毛
    你家門口的小賣部老闆可能做夢也沒想到,他們突然站在了社區團購的風口——申請成為團長,幫助賣菜,坐等收錢。  背後發生了什麼?未來靠「賺差價」的小菜販還能生存下去嗎?  社區團購為何這麼熱?  「就這麼幾個月,小區都有十幾個團長了。」這是當下社區團購的現狀。
  • 濟南社區團購大戰硝煙漸濃:一個小區冒出20餘個自提點
    6月滴滴上線橙心優選;7月美團上線美團優選,提出千城計劃;8月,拼多多上線多多買菜,開出10億補貼;9月,阿里旗下的盒馬生鮮推出盒馬優選;字節跳動、京東也在籌備社區團購項目……最近幾個月,社區團購如雨後春筍般亮相濟南各小區,因為市場潛力巨大,憑藉高頻剛需的特點和複製性高的模式,越來越多的網際網路巨頭扎堆挺進社區團購圈
  • 社區團購在青島|社區團購到底能走多遠?
    社區團購早在2018年就出現,在今年疫情影響下再度火爆,新一線城市、二線城市和下沉縣鎮都成為目標市場。隨著疫情控制常態化,社區團購的市場競爭暗潮湧動,網際網路平臺、連鎖實體店和個體戶已成為主要三部分。 在青島,社區團購以各小區商鋪為據點,正在逐漸向深處蔓延,有些店鋪本業加團購,開得紅紅火火,而有些卻賠錢被市場淘汰。
  • 五大平臺真實測評,社區團購緣何持續升溫?
    虎哥用兩天時間體驗了在成都開展業務的5個社區團購平臺,對這個風口一探究竟。社區團購興起,你「團」了嗎?在App Store搜索「社區團購」關鍵詞,顯示結果中排在前面的有8-9個社區團購平臺。虎哥體驗了其中的橙心優選、多多買菜、美團優選、興盛優選、十薈團5個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