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那幾家: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作品鑑賞

2020-12-14 工筆小強

「吳門四家」 指中國畫史上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四位明代畫家。他們都在江蘇蘇州從事活動。因蘇州古為吳地,故又稱、沈、文、唐、仇為「吳門四家」。四人中沈周、文徵明都擅長畫山水,上承北京山水畫的傳統;唐寅山水、人物都很擅長,他們南宋院體為法;仇英以人工筆人物、見稱。四人各有所長,先後齊名。但除沈周、文徵明有師承關係外,唐寅、仇英各有內格。因此「吳門四家」(「明四家」)只是明代四位成就很高四位不同風格的大家,兩並非一個畫派之稱。

沈周(1427—1509),啟南,石田、白石翁、玉田生、有竹居主人,明代繪畫大師,吳門畫派的創始人,明四家之一,其繪畫題材廣泛,山水、人物、花鳥皆能,尤以山水畫的創作最負盛名。他的山水畫在表現形式上呈「細」、「粗」兩種面貌,其主要藝術特色是:筆墨上,既汲取宋院體和明浙派的硬度和力感,下筆剛勁有力,運用比較整飭的山石輪廓線條和斫拂式的短筆皴法,同時又保留元人的含蓄筆致,如較多的中鋒用筆和松秀的幹皴,於凝重中顯渾厚;墨色受吳鎮的影響,酣暢淋漓,又注意濃淡變化,故磅礴而又蒼潤。這種筆墨形式,蒼中帶秀,剛中有柔,既改變了元人的「軟中帶硬」,加強了筆道的「骨梁」作用,又避免了浙派的過分外露而流於一味霸悍。構圖造境方面,無論繁複和簡略,都強調山川恢闊的「勢」,一改元人空寂之境;又著意於樸實的「質」,於「拙中寓巧」,有別於浙派的刻意雕琢。故其山水境界,平淡、質樸、宏闊。不應科舉,專事詩文、書畫,是明代中期文人畫「吳派」的開創者。

《魏園雅集圖軸》 紙本,設色,縱:145.5釐米,橫:47.5釐米。 遼寧省博物館藏 。沈周在此畫中營造了一種山水亭榭,林泉雅集的氛圍。遠處峰巒陡起,輕披薄霧。近處山頂與中部山腰,露出多處緩緩向上的臺地,泉水從山澗飛流直下,

《廬山高》是沈周的著名國畫作品。該畫為長軸,紙本設色,縱193.8 公分,橫98.1 公分,原屬北京故宮舊藏,現藏於中國臺北故宮博物院。《廬山高》是沈周為他的老師陳寬(醒庵)70歲生日祝壽,憑藉想像而創作的一幅國畫精品。時年沈周41歲。

《青山紅樹圖》,明代,沈周,立軸,絹本青綠設色,縱65釐米,橫147.2釐米,天津藝術博物館藏。《青山紅樹圖》為沈周的青綠山水作品,圖繪秋天山林間紅綠相映的醉人美景,用筆細緻,多淡墨勾勒,賦色明豔。遠山、坡石用披麻皴表現山巒的青翠秀逸,近景是被秋風染紅的樹木,搖曳生姿;一長者持杖佇立在溪岸旁飽覽山色。題識:「千樹秋風萬葉飛,林蹊苔徑步斜暉。履聲歷落啄歌去,猶有餘紅點著衣。沈周。」

文徵明(1470一1559年)是明代中期最著名的畫家,大書法家。畫史上將他與沈周、唐寅、仇英並列,合稱「吳門四傑」。在當世他的名氣極大,號稱「文筆遍天下」。文徵明初名壁,一字徵仲,號衡山,江蘇長洲(蘇州)人。為吳派中的第二位大家。他雖學繼沈周,但仍具有自己的風格。他一專多能,能青綠,亦能水墨,能工筆,亦能寫意。從正德(武宗朱厚照)到嘉靖(世宗朱厚焊)年間,據《吳門畫史》一書統計,吳派畫家共有876人。他們有的根本不想做官,有的想做官而碰了壁,(如文徵明一度入京做官,結果很不愉快),多過著高潔的生活,安於清貧。

《古木蒼煙圖軸》 紙本 墨筆 26.2釐米x7釐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此圖為文徵明仿倪雲林畫法之作。近處古木扶疏,中景山巒中流泉逶迤,下有居室三間卻無人影,一派冷寂氣象,頗得倪畫精神。此圖畫法雖仿倪而有文徵明自家的意趣,特別是用筆趨向中鋒、山石造型趨向圓形,淡化了倪畫峭拔之趣,而近似黃公望的畫法。但文徵明對此畫頗為自許,故題詩云:「不見倪迂二百年,風流文雅至今傳。偶然點筆山窗下,古木蒼煙在眼前。」題字瘦勁古拙,亦近倪書。此圖作於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文徵明時年六十一歲。

《萬壑爭流圖》 】此圖縱132.4釐米,橫35.2釐米,紙本,青綠設色,南京博物院藏。圖中山樹嵯峨,滿幅青綠,水流錚琮,滿紙空明,林間山徑上,有高士數人,信步緩行。此圖雖為青綠,卻不作刻劃細謹的描繪,而是細中有粗,信筆而寫。流水全用細線勾出,或直瀉,或橫流,或迂迴,或滉漾,水色空明。文徵明此圖,滿紙青綠設色,其法是先將淺赭色普染山石,然後留下石根之赭色,再將石綠、石青,而至墨青(花青和墨)色,薄薄地按序自下而上,分層積染。但文徵明匠心獨運:其一,青綠中調和淡墨,清潤幽雅,已不似以往大青綠之奇豔奪目;其二,石色薄敷,不掩墨骨,故仍是元初趙孟青綠設色方法的衍變,無愧為文徵明晚年細筆青綠山水中的精品。

《攜琴訪友圖軸》 絹本 水墨 132釐米×60釐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此作經劉恕、陳半丁等人收藏) 題識:嘉靖丙戌三月既望徵明制。 鈐印:文徵明印、徵仲、停雲 題跋:文太史先生畫法,早歲師宋人筆,中師趙榮祿,最後師梅沙彌,故此圖仿範華源法也。蒼古沉森,足掩千古,其為難得,舊為吾伴竹居中物久已。我之今獲再觀,楚人之兮,任其流轉,何必以得失繫心第。謂此世間奇琛,須令真賞之士,共加愛護可耳。後學陸師道。鈐印:子傳 鑑藏印:三十年精力所鑑、半丁平生真賞、山陰陳年、陳半丁所藏書畫印、十峰秘玩、天風閣物、寶鄂山房珍藏。

唐寅(1470年3月6日-1524年1月7日)生於成化六年二月初四,卒於嘉靖二年十二月二日,字伯虎,後改字子畏,號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魯國唐生、逃禪仙吏等,明代畫家、書法家、詩人。唐寅的作品有《騎驢思歸圖》、《山路松聲圖》、《事茗圖》、《王蜀宮妓圖》、《李端端落籍圖》、《秋風紈扇圖》、《枯槎鸜鵒圖》等繪畫作品,藏於世界各大博物館。

《葑田行犢圖軸紙本》

《明唐寅步溪圖》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此圖繪奇峰壁立,雲靄迷濛。山腳平岡老樹叢林,板橋溪流,山風颯颯有聲,意境空曠荒疏。,絹本,設色,縱:159釐米,橫:84.3l釐米。唐寅是一位飽嘗了世態炎涼滋味的畫家,後來家裡變得「僮僕據案,夫妻反目,歸有獰狗,當門而噬」。畫家在給文徵明的信中說:「崑山焚如,玉石皆毀,下流難處,眾惡所歸,海內遂以寅為不齒之士,握拳張膽,若赴仇敵。知與不知,皆指而唾,辱亦甚矣!」唐寅在山水畫方面具有很深的造詣。他將北宋郭熙的全山全景、曲折奇險、縝密勁健的特點,與南宋劉松年、李唐以小見大、以白計黑、簡潔明快的手法有機的融合在一起,創造了自身周密雄勁而又清曠秀美的藝術格調。《步溪圖》即是體現唐寅這種風格的山水畫佳作。

《觀梅圖》軸,紙本,淡設色。本幅自題七絕一首:「插天空谷水之涯,中有官梅兩樹花。身自宿因才一見,不妨袖手立平沙。蘇門唐寅為梅谷徐先生寫。」後鈐一朱文方印,印文模糊不辨。畫心上方有明代都穆、豪(鈐「戊辰進士」印)、王應鵬等三人題詩。畫作表現一位高士袖手立於溪橋之上,身後的山崖邊兩樹梅花含苞待放,與作者所題詩意十分吻合。全幅構圖汲取南宋院體風格,險中求勝,山石樹木的勾勒粗細得當,暈染多於皴擦,清健爽利的筆致和幽靜的背景營造突出了主體人物的高潔形象。人物的線描細勁流暢,造型清俊儒雅。從此作的創作風格上看,應是唐寅中年以後的作品。

仇英(約1494年-1552年)字實父,號十洲,中國明代畫家,原籍江蘇太倉,後移居蘇州。生年不詳,考訂約生於弘治甲寅(一四九四年),卒於嘉靖壬子(一五五二年)秋冬之際。吳門四家之一。擅畫人物,尤長仕女,既工設色,又善水墨、白描,能運用多種筆法表現不同對象,或圓轉流美,或勁麗豔爽。偶作花鳥,亦明麗有致。與沈周、文徵明、唐寅並稱為「明四家」。

《 仿明皇幸蜀圖》

《蓮溪漁隱圖》,一級文物,絹本,設色,縱:126.5釐米,橫:66.3釐米。故宮博物院藏. 是明代繪畫大師仇英所作的一幅青綠山水畫,此畫描繪的是平遠開闊的山水,前景是坡岸、湖水、人家。中段平水漫漫,對岸山前村舍,遠山連連。在布局上,清新曠遠,錯落有致。筆法工整不失仇英工細謹嚴的風致,但又有瀟灑意趣,整幅作品清曠秀麗,淡雅脫俗。

《梧竹書堂圖》現藏於上海博物館,148.8cmx57.2cm,紙本 設色。畫一精舍,寬敞的書桌置於窗前,上置文具書籍,一士人半作半臥於躺椅上,神態安詳。房舍四周修竹、梧桐搖曳生姿。坡石勾皴用拖泥帶水法間乾筆皴擦,再以水墨淡淡暈染,頗見渾厚。上綴以萱花、叢菊,顯示出隱居的悠雅情調。仇英,字實父,號十洲,漢族,江蘇太倉人。後移居吳縣。擅畫人物,尤長仕女,既工設色,又善水墨、白描,能運用多種筆法表現不同對象,或圓轉流美,或勁麗豔爽。偶作花鳥,亦明麗有致。

需要高清圖的可以聯繫我。O(∩_∩)O哈哈~大家一起交流學習。

相關焦點

  • 吳門四家明四家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
    「吳門四家」指吳門畫派中最有代表性的四位畫家:沈周、文徵明、唐寅與仇英,也被稱為「明四家」。四人都屬於詩、書、畫三絕的文人名士,淡於仕進,以詩文書畫自娛。他們秉承元人尚意趣、精筆墨、饒士氣的繪畫傳統,其山水花鳥畫具有寧靜典雅、蘊籍風流的藝術風格,進而體現自得其樂的精神生活。
  • 文徵明習字,一絲不苟
    文徵明文徵明,原名壁,字徵明,號衡山居士,世稱「文衡山」,南直隸蘇州府長洲縣(今江蘇蘇州)人。明代傑出畫家、書法家、道家、文學家。本名:文徵明別稱:文壁(或作璧)、文衡山、文貞獻字號:字徵仲,號衡山居士所處時代:明朝民族族群:漢族出生地:長洲
  • 沈周、文徵明合作《溪山長卷》流傳軼事述
    《溪山長卷》為沈、文合作之畫,主筆則為沈周。見到畫中文徵明之題識,方明白高先生是見到過此畫的,這幅畫目前收藏於美國大都會博物館。又如:嘉靖丙午四月望後學文徵明識,時年七十有七。從時間上來判斷,文徵明見到此畫的時間實際為嘉靖二十五年,即1546年。沈周創作《溪山長卷》始於1489年,此實已近沈周生命之晚年(1427-1509),如此長卷,當非短期內可就。文徵明師從於沈周,於此也較清楚,故其之言,亦最可信,若前所引之——「意匠已具成,而點染未就」,亦說明沈周於1509年謝世之際,是畫尚未有完全完成。
  • 明代仇英《清明上河圖》真跡沉浸特展首次亮相深圳,早鳥票近日開搶!
    此次展覽由至正文化團隊歷經18個月悉心籌備,期間,團隊成員與大量的藝術專家針對該作品進行了高頻率、多維度的交流與研討,最終選擇了以更為適合大眾欣賞藝術作品的方式、結合豐富的高精尖科技手段,向觀眾展現這一幅跨越將近500年的曠世珍寶。
  • 「明四大家特展——沈周」臺北開展
    1月10日,參觀者在「明四大家特展——沈周」展上欣賞展品。    當日,由臺北故宮博物院舉辦的「明四大家特展——沈周」開展。展覽精選沈周書畫及其師友作品69組件,分為「沈周的藝術淵源」、「沈周的書法藝術」、「沈周的畫藝特色」三部分,涵蓋沈周師友文藝與收藏概況、書法成就、畫藝發展脈絡等。
  • 明代畫苑奇才沈周,文徵明:我家沈先生不是凡人,是神仙中人
    重點講一下沈周,堪稱迷倒萬千少女,一襲青衫長袍,面容俊俏,髮髻插著筆,嘴上也叼著筆,左手則是一卷長長的圖紙,一看就是書畫狂人。他身上還有一些細節,也比如那身綠袍上的圖案是中國式山水畫,左胸上的幾行詩文,仔細看,可以看到那是他的弟子文徵明給他題寫的。
  • 文徵明 傳世書法
    右雪後早朝徵明」。凡五行六十三字。用筆勁健,奔放自如,通篇氣息暢通,渾成一體,毫無板滯之感。為文徵明書作中精品。徵明  此為蘇州博物館藏「聯璧奇珍」之一,即集明代吳中書畫大家沈周《行書五律詩軸》、文徵明《草書七絕詩軸》、祝允明《樂志論草書軸》、唐寅《行書七律詩軸》四大家書法字軸成一堂。書畫鑑藏家錢鏞藏有祝允明晚年草書《樂志論》軸,後其妻舅吳湖帆又陸續贈與尺幅相近的文徵明草書軸及沈周行書軸,遂倡議再配以唐寅字幅,則集明代吳中書畫大家字軸成一堂。沈字軸固以難求,更何況唐字軸,遑論尺幅相匹!
  • 海外藏畫:文徵明《高士隱居圖軸》
    文徵明《高士隱居圖軸》,紙本設色,縱95.3,橫45.7 cm,現藏於美國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文徵明在中國畫史上,與沈周、唐寅、仇英一起,並稱為「吳門畫派」。他對吳門畫派的產生、形成與發展起了重要作用,是代表著一個時代的卓越的藝術大師。他對近現代山水畫的發展,無疑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這全得益於其獨特的筆墨技法。
  • 善於把各家的筆墨、構圖以及造型巧妙地融合的繪畫大師文徵明作品
    作品創作整理不易,喜歡的關注、點讚,不斷更新中,感謝您的閱讀。文徵明(1470—1559年),原名壁,字徵明,後以字行,改字徵仲,長洲(今江蘇省蘇州)人。家世武弁,自祖父起始以文顯,父文林曾任溫州永嘉知縣。他幼習經籍詩文,喜愛書畫,文師吳寬,書法學李應禎,繪畫宗沈周。
  • 文徵明:春山何似秋山好,紅葉青山鎖白雲
    文徵明的書畫造詣極為全面,詩、文、書、畫無一不精,人稱是「四絕」的全才,詩宗白居易、蘇軾,文受業於吳寬,學書於李應禎,學畫於沈周。其與沈周共創「吳派」。在畫史上與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稱「明四家」(「吳門四家」)。在詩文上,與祝允明、唐寅、徐禎卿 並稱「吳中四才子」。
  • 文徵明89歲時的一幅字,此作真是「人書俱老」,可惜流傳到美國
    而在書法史上,「人書懼老」的代表莫過於明朝的一代宗師文徵明了,文氏到了90歲仍然執筆寫字,寫起蠅頭小楷絲毫不含糊。文徵明(1470年-1559年),號衡山居士,世稱「文衡山」。南直隸蘇州府長洲縣,明代著名畫家、書法家、文學家、鑑藏家。
  • 文徵明小楷精到細膩,堪稱明朝第一,該如何臨?
    在明朝吳門的文壇、藝壇,文徵明都堪稱翹楚。他不僅是書畫家,還是文學家、鑑藏家、詩人。在繪畫上,他是明四家之一;在文學方面,他亦與祝允明、唐寅、徐禎卿並稱為吳中四才子。文徵明的小楷,法度嚴謹,用筆精到,氣韻高雅,堪稱明朝第一。文徵明小楷師法傳承為鍾繇《宣示表》、王羲之《黃庭經》、《樂毅論》以及王獻之《洛神賦十三行》,還有虞世南、褚遂良、歐陽詢等,其小楷法度嚴謹純熟,筆鋒秀勁,精細工整,風格俊雅,筆筆到位,且節奏緩和舒展自如,疏能走馬密不透風,表現出高超的書法技藝。
  • 【國畫經典】臺北故宮明四大家特展唐寅書畫特展欣賞
    繪葉採夾葉法,加染花青、硃砂、藤黃,設色明豔。整卷筆精墨妙,意境更好。  畫卷自題「太平時節英雄懶」,抒發滿腔抱負,但有英雄無用武之地的感慨。拖尾題跋者陸治、程大倫、顧德育、居節多為文徵明門生,另有王寵嘉靖二年春(1523)書跋。
  • 雖不如明四家出名,但卻是仇英、唐寅恩師,培養出「明四家」二家
    說明兩者風格極其相近,唐寅受其影響也很深。周臣網上以訛傳訛,把仇英、唐寅都說成是沈周的徒弟,實際這是不正確的。這幅作品也是研究明代乃至中國古代市井小人物不可多得的歷史參考資料。而且了解明史的人都清楚,明王朝亡於李自成為首的流民,實際流民每朝每代任何時候都有,但是在明代卻為數龐大,最終在明末成為一股不可忽略的力量,這也是明末代的腐朽造成的,民不聊生造成,統治階層的腐敗和底層官員的盤剝往往是造成這現象的根源。
  • 桃花庵下桃花仙,明,唐寅《桃花庵詩圖》欣賞
    右作桃花庵歌吳越唐寅。鈐印:南京解元、六如居士唐寅,字伯虎,南直隸蘇州吳縣人,一字子畏,號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魯國唐生、逃禪仙吏等,明代著名畫家、文學家。唐伯虎玩世不恭而又才氣橫溢,詩文擅名,與祝允明、文徵明、徐禎卿並稱「江南四大才子(吳門四才子)」,畫名更著,與沈周、文徵明、仇英並稱「吳門四家」,又稱為「明四家」。
  • 文徵明《江南春》:靜中優遊,平常心即道
    文徵明的畫有一種貼近生命情趣的真實。徵明的畫不似黃子久作品中那般的仙氣邈邈,也不似雲林那般剝去世俗生活的清冷氣,他的作品往往是當下生活最為直觀的生命體驗與感受,或與友人飲茶賦詩,或在江波中蕩舟賞月。他的畫融入到了具體的生活情境之中,這也令他的作品看似「淺顯」,然則所呈現的是真正的生命真境。《江南春》所表現的平遠湖山美景,也正是徵明在78歲時當下生活的寫照。
  • 唐寅書畫盡得風流
    唐寅,初字伯虎,後改字子畏,號六如居士,明代著名畫家、書法家、詩人,繪畫上與沈周、文徵明、仇英並稱「吳門四家」,又稱「明四家」,詩文上與祝允明、文徵明、徐禎卿並稱「吳中四才子」。由於多方面的文學修養,他的詩文與書畫結合在一起,註定不同尋常,唐寅的書畫才是真正的「文人畫」。一生坎坷,後遊歷名山大川,37歲建桃花庵別業,專心從事詩文書畫,創作達到頂峰。
  • 文徵明巨幅《五瑞圖》僅展三日,曬寶也是雅集
    文徵明是蘇州吳門四家之一,吳門對明代以後的江南書畫和文人生活有較大影響,今年年初,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專門做了一個文徵明誕辰550周年大展。為什麼日本會提文徵明和他的這個時代呢,因為從美術史或者文化發展的角度來講,會發現文徵明延展和代表了那個變革轉型的時代。我們講「明四家」,文徵明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位,其他還有沈周、唐伯虎、仇英等,他們聚集在吳門地區,對於中國畫的演變和文人畫的發展發揮了作用。
  • 【名畫賞析】仇英-《漢宮春曉圖》
    這就是仇英的《漢宮春曉圖》,現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漢宮春曉圖》是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中國重彩仕女第一長卷。 絹本重彩,縱30.6釐米,橫574.1釐米 仇英是明代最有代表性的畫家之一,與沈周,文徵明和唐寅被後世並稱為「明四家」、「吳門四家」 ,亦稱「天門四傑」。
  • 大美文物之唐寅《長松泉石圖軸》!共賞明代大師級作品!
    唐寅《長松泉石圖軸》,明代。貴州省博物館藏。縱335.9釐米、橫133釐米、絹本。 此幅《長松泉石圖》乃為其師王鏊七十歲壽辰的獻壽之作。有詩:「蓮社酒杯陶靖節,獺囊詩句謝元暉。無疆獻上諸生祝,萬丈岡陵不算巍」,將王鏊比作著名隱士陶淵明和謝朓,讚揚了王鏊的名士風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