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徵明習字,一絲不苟

2020-12-25 博古致知
文徵明

文徵明,原名壁,字徵明,號衡山居士,世稱「文衡山」,南直隸蘇州府長洲縣(今江蘇蘇州)人。明代傑出畫家、書法家、道家、文學家。

本名:文徵明

別稱:文壁(或作璧)、文衡山、文貞獻

字號:字徵仲,號衡山居士

所處時代:明朝

民族族群:漢族

出生地:長洲

出生時間:1470年11月28日

去世時間:1559年3月28日

主要作品:《真賞齋圖》、《綠蔭草堂圖》、《甫田集》

主要成就:明代畫家、書法家

生前官職:翰林待詔

諡名:貞獻先生

文徵明的書畫造詣極為全面,詩、文、書、畫無一不精,人稱是「四絕」的全才,詩宗白居易、蘇軾,文受業於吳寬,學書於李應禎,學畫於沈周。其與沈周共創「吳派」。在畫史上與沈周、唐寅、仇英合稱「明四家」(又稱「吳門四家」)。在詩文上,與祝允明、唐寅、徐禎卿 並稱「吳中四才子」。

吳中四才子

文徵明是怎麼取得這麼大的成就的?《文徵明習字》給了我們答案。

《文徵明習字》出自《書林記事》,記敘了「吳中四才子」之一的文徵明勤學苦練、堅持不懈、一絲不苟練習書法的故事,告誡我們如果做事半途而廢,最終只能一事無成,只有腳踏實地,堅持不懈才能成功。

《文徵明習字》是這樣描寫文徵明的刻苦練字精神的:

文徵明臨寫《千字文》,日以十本為率,書遂大進。平生於書,未嘗苟且,或答人簡札,少不當意,必再三易之不厭,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文徵明行書《滕王閣序》
文徵明行書《自書詩卷》

我們可以這樣理解這段話的意思:

文徵明貼寫《文字文》,每天以寫十本作為標準,書法就迅速進步起來。他平生對於寫字,從來也不馬虎草率。有時給人回信,稍微有一點不滿意,一定三番五次地改寫它,不怕麻煩。因此他的書法越到老年,越發精緻美好。

文徵明作為吳中四大才子之一,後人是這樣評價他的:

明代散文家王世貞說:

待詔以小楷名海內,其所沾沾者隸耳。獨篆筆不能輕為人下,然亦自入能品。所書千文四體,徵仲恆自負隸法則不尚古人,而歉於篆。然餘得《千文》一本,亦在吳興堂廡也。

明代文學家謝在杭說:

(歷朝)無真正楷書……至本朝文徵仲先生始極意結構,疏密勻稱,位置適宜』如八面觀音,色相具足。於書苑中亦蓋代之一人也。

清代文學評論家朱和羹說:

明楷以文衡山為第一。

近期熱文:

古代的匈奴、鮮卑、突厥、契丹、女真等民族哪裡去了?

唐太宗說:為人大須學問

微言大義:考古與盜墓

歐陽修與錢惟演「三上」,才華橫溢

中國盜墓史上的第一奇事

相關焦點

  • 文徵明 傳世書法
    行書五言詩軸 尺寸: 156.5×67.7cm 鈐印:文徵明印、衡山(參見《中國書畫家印鑑款識·文徵明》34、100印,175、177頁) 題識:徵明。文徵明《月夜觀玉蘭》立軸。  瀟灑自然的行書詩軸是文徵明《月夜觀玉蘭》之作,詩文將玉蘭花在月光映照下優雅的風姿、清新的幽香表現得淋漓盡致。
  • 文徵明《江南春》:靜中優遊,平常心即道
    今人要讀懂文徵明,須從三樣入手,及文徵明的詩,文徵明的字,文徵明的畫。文徵明的詩書畫是混合一體的生活美學之典範。許多人評價文徵明的字,認為其缺少內骨,過於弱了。在筆者看來,這正是「字如其人」的表現。文徵明從來就不是一個將自己與生活割裂開來的人,他所尋求的是一種無我平衡的境界。在這種無我平衡之境中,文徵明所要強調的是真實的生命形態,而非刻意地追求藝術上的創造性。
  • 江流有聲,斷岸千尺 文徵明與《赤壁賦》
    文徵明的「赤壁賦」眾所周知,文徵明極為喜愛《赤壁賦》,一生之中曾以不同筆法多次書寫,據戴立強《明文徵明行書前赤壁賦冊記》中統計,僅傳世之作就有16件,而周道振先生《文徵明年譜》(以下簡稱《年譜》)中記載,更不止此數。文徵明不僅愛書《赤壁賦》,還多次以此為題材創作《赤壁圖》,並為友人如祝允明、仇英等《赤壁賦》書、畫題跋。
  • 祝允明、文徵明的大字書與大幅式創作
    祝、文大量的行草墨跡中, 有許多大幅長卷和豎軸, 並且字有越寫越大的趨勢。這類作品中祝允明以草書為主, 在對宋人的取法上, 黃庭堅筆意居多, 或可見米芾筆意之流露;文徵明則忠實於黃體大行書, 取法蘇字則難得一見。
  • 文徵明小楷《蓮社圖記》《琴賦》冊,太美了
    文徵明(1470-1559年),初名壁,字徵明,後更字徵仲,號衡山、停雲,長洲(今江蘇吳縣)人。祖籍衡山,故號衡山居士,人稱文衡山,齋名停雲館。官至翰林待詔,私諡貞獻先生。「吳門畫派」創始人之一。是明代中期最著名的畫家,大書法家。與唐伯虎、祝枝山、徐禎卿並稱「江南四大才子」(也稱吳門四才子)。
  • 文徵明89歲作《千字文》,行書入門不可多得~
    文徵明,明代書法家、畫家與文學家,詩、文、書、畫無一不精,人稱是「四絕」的全才。而在文徵明的「四絕」之中,又以書法的造詣更高。其書法書法初師李應禎,後廣泛學習前代名跡,篆、隸、楷、行、草各有造詣。尤擅長行書和小楷,溫潤秀勁,法度謹嚴而意態生動。
  • 明代畫苑奇才沈周,文徵明:我家沈先生不是凡人,是神仙中人
    他身上還有一些細節,也比如那身綠袍上的圖案是中國式山水畫,左胸上的幾行詩文,仔細看,可以看到那是他的弟子文徵明給他題寫的。沈周(1427—1509年),字啟南,晚號白石翁,世代隱居吳門,開創了「吳派」畫風,與文徵明、唐寅、仇英並稱「吳門四家」。
  • 沈周、文徵明合作《溪山長卷》流傳軼事述
    :十六世紀的吳派」一文(見北京三聯書店版2009年8月版P235)中言:從1480年代晚期開始,文徵明也開始追隨沈周學畫。又如:嘉靖丙午四月望後學文徵明識,時年七十有七。從時間上來判斷,文徵明見到此畫的時間實際為嘉靖二十五年,即1546年。沈周創作《溪山長卷》始於1489年,此實已近沈周生命之晚年(1427-1509),如此長卷,當非短期內可就。文徵明師從於沈周,於此也較清楚,故其之言,亦最可信,若前所引之——「意匠已具成,而點染未就」,亦說明沈周於1509年謝世之際,是畫尚未有完全完成。
  • 海外藏畫:文徵明《高士隱居圖軸》
    文徵明《高士隱居圖軸》,紙本設色,縱95.3,橫45.7 cm,現藏於美國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文徵明在中國畫史上,與沈周、唐寅、仇英一起,並稱為「吳門畫派」。他對吳門畫派的產生、形成與發展起了重要作用,是代表著一個時代的卓越的藝術大師。他對近現代山水畫的發展,無疑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這全得益於其獨特的筆墨技法。
  • 茶香嫋嫋,滌蕩心田,明代畫家文徵明繪《煮茶圖》
    文徵明 煮茶圖 《煮茶圖》描繪的是古人飲茶的方法,在唐代以前人們飲茶並沒有採用衝泡的形式,而是煮製。文徵明畫中的情景正是等待泉水滾開的一瞬,他作為文人雅士日常也愛飲茶,並且也專門研究過茶葉的種植與飲用,說他是明代最愛茶的畫家一點也不過分,他留下了一百餘首與茶有關的詩句。
  • 文徵明:春山何似秋山好,紅葉青山鎖白雲
    文徵明 扇面作品吳門畫派盟主文徵明 文丨單國霖16世紀上半葉,吳門畫派進入了全盛時期,文徵明是繼沈周之後吳門畫派的核心人物。文徵明 扇面作品文徵明的老師沈周在發展水墨山水的同時,於青綠山水傾注了頗多的心力,這一事業由文徵明繼續下去,他在更加廣博的傳統滋養根基上,融入自己的才情和藝術意趣,努力改造傳統,拓展技法,建立起新穎的青綠山水畫風格範式。他的青綠山水畫宗法元趙孟,兼取南宋趙伯駒、趙伯驌技法,綜合陶熔,形成筆法工細松秀、設色瀏亮明麗的風格。
  • 文徵明小楷《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老子列傳》
    文徵明小楷《太上老君說常清淨經》、《老子列傳》合冊,紙本,縱20.9釐米,橫11釐米,每頁8行,正文每行18字。現藏天津市藝術博物館。 首頁為工筆水墨老子像,題蠅頭小楷一行:「長洲文徵明寫像。」《太上老君說常清淨經》凡37行,書於明世宗嘉靖十六年(1537年)七月十二日,時年68歲。
  • 文徵明巨幅《五瑞圖》僅展三日,曬寶也是雅集
    文徵明是蘇州吳門四家之一,吳門對明代以後的江南書畫和文人生活有較大影響,今年年初,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專門做了一個文徵明誕辰550周年大展。 阮竣:探究中式文人的生活方式 今天我們選了文徵明先生的《五瑞圖》作為整體系列的首展。選文徵明先生有幾個原因,首先今年是文徵明先生誕辰550周年。目前來講在中國大陸還沒有關於文徵明550周年的活動,日本今年的紀念展名叫「文徵明和他的時代」。
  • 文徵明小楷精到細膩,堪稱明朝第一,該如何臨?
    文徵明小楷《草堂十志》之一文徵明在書法方面取得的成就,在當時幾乎是無與倫比的,他在書法上於各體都有涉獵,且成就不凡。其中,他尤其以行書和小楷為最擅。文徵明小楷《常清靜經》局部文徵明小楷,熔晉唐小楷筆法於一爐,形成了鮮明的個人風貌。
  • 文徵明66歲大作《小楷千字文》,掌握好這些字,助你書法突飛猛進
    王世貞對文徵明的小楷給予高度的讚揚,其小楷可以說是名動海內外。文徵明《小楷千字文》《千字文》自問世之後便備受世人推崇,無數名家臨摹此帖,而文徵明曾以小楷、行書、隸書、草書4種字體書寫過《千字文》,尤其是他的《小楷千字文》法度嚴謹、靈動十足,堪稱是寶藏
  • 蘇外吳中校區與文徵明實驗小學即將投用
    文徵明實驗小學文徵明實驗小學位於文徵明路北,春申湖西路南,廣濟北路西,總投資2.2億元,佔地50餘畝,建築面積43000平方米,規劃有8軌48班。步入文徵明實驗小學內,一步一景,賞心悅目。據了解,文徵明實驗小學將於2021年春季學期正式啟用。除了這兩所即將投用的新學校,還有幾所學校正規劃擴建。吳江區實驗幼兒園城中園區根據規劃,學校建設地點位於吳江區中心北巷北側、中山北路東側。
  • 文徵明《蓮社圖記》小楷範本
    系文徵明1530年佳作。溥儒題「此卷結體精密而有寬綽之致,侶不經意而有山陰家範,公書中之上駟也。」此作乃文徵明小楷典範,對今人學習軟筆和硬筆都起到很好的模範作用。 文徵明的小楷特別精細工整,主要來源於鍾繇、王羲之、王獻之和虞世南、褚遂良、歐陽詢,法度謹嚴、筆鋒勁秀、體態端莊,風格清秀俊雅,晚年八十歲以後的小楷,尤其見功夫。
  • 吳門四家明四家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
    「吳門四家」指吳門畫派中最有代表性的四位畫家:沈周、文徵明、唐寅與仇英,也被稱為「明四家」。四人都屬於詩、書、畫三絕的文人名士,淡於仕進,以詩文書畫自娛。他們秉承元人尚意趣、精筆墨、饒士氣的繪畫傳統,其山水花鳥畫具有寧靜典雅、蘊籍風流的藝術風格,進而體現自得其樂的精神生活。
  • 明朝那幾家: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作品鑑賞
    文徵明(1470一1559年)是明代中期最著名的畫家,大書法家。畫史上將他與沈周、唐寅、仇英並列,合稱「吳門四傑」。在當世他的名氣極大,號稱「文筆遍天下」。文徵明初名壁,一字徵仲,號衡山,江蘇長洲(蘇州)人。為吳派中的第二位大家。他雖學繼沈周,但仍具有自己的風格。他一專多能,能青綠,亦能水墨,能工筆,亦能寫意。
  • 唱給自己的歌:83歲文徵明的9米行書長卷以及《空山寒澗圖》
    文徵明 《空山寒澗圖》壹 文徵明的四季歌此時的文徵明很少會客,也不再關注庭院之外喧鬧的世俗世界。文徵明 《行書七言詩卷》細部1文徵明 《行書七言詩卷》細部283歲的文徵明,並不後悔自己曾經做出「辭歸」這一重要選擇,在午後他所哼唱的四季歌中,將自己比喻為有同樣行為的三位讓他敬重的前輩:張翰、陶淵明和嵇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