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徵明極為喜愛《赤壁賦》,一生之中曾以不同筆法多次書寫,據戴立強《明文徵明行書前赤壁賦冊記》中統計,僅傳世之作就有16件,而周道振先生《文徵明年譜》中記載,更不止此數。筆者在整理文徵明相關「赤壁賦」題材作品時發現一個有趣的事情。無論是存世作品還是《年譜》中提及的作品,創作年代都在文徵明六十歲之後,即為其短暫的赴京任職之後的作品。
謝曉婷
宋神宗元豐五年(1082)七月,蘇軾被貶黃州,分別於秋、冬二季泛舟夜遊黃州附近的赤壁,寫下了《前赤壁賦》和《後赤壁賦》。兩篇《赤壁賦》創作時間相隔三個月,前後輝映,剛一問世就廣為流傳,不僅家弦戶誦,而且被眾多藝術家取為題材,這種情形,堪比王羲之《蘭亭序》,在中國文學名作傳播史上並不多見。
流傳至今的名作有:北宋喬仲常《後赤壁賦圖》卷(納爾遜·阿特金斯藝術博物館藏)、南宋李嵩《赤壁賦圖》頁(納爾遜·阿特金斯藝術博物館藏)、南宋馬和之《後赤壁賦圖》卷(故宮博物院藏)、南宋高宗趙構《草書後赤壁賦》(故宮博物院藏)、金武元直《赤壁圖》卷(臺北故宮博物院藏)、元趙孟頫《行書赤壁二賦帖》(臺北故宮博物院藏)、明仇英《赤壁圖》(私人收藏)等等。不僅如此,「赤壁賦」題材還經常製作成筆筒、核雕等工藝品,其中也不乏佳作,如臺北故宮博物院藏清雕漆赤壁圖插屏、清鄧石如「江流有聲,斷岸千尺」篆字印章等。就連「水落石出」一詞,卻也不成想就是出自《後赤壁賦》中的一句話。
文徵明的「赤壁賦」
眾所周知,文徵明極為喜愛《赤壁賦》,一生之中曾以不同筆法多次書寫,據戴立強《明文徵明行書前赤壁賦冊記》中統計,僅傳世之作就有16件,而周道振先生《文徵明年譜》(以下簡稱《年譜》)中記載,更不止此數。文徵明不僅愛書《赤壁賦》,還多次以此為題材創作《赤壁圖》,並為友人如祝允明、仇英等《赤壁賦》書、畫題跋。文徵明在八十九歲高齡之時,更以蘇軾筆意,為其《前赤壁賦》卷(臺北故宮博物院藏)補寫所缺36字,結字欹側,肉盛於骨,形神兼備,直可亂真。以下為傳世及《年譜》中所提及關於「赤壁賦」題材作品:(年代/年齡/內容/書體/收藏處或出處/備註)
1530/61歲/前赤壁賦卷/楷書/故宮博物院/與甲寅年書後赤壁賦合卷
1534/65歲/跋祝允明草書《赤壁賦》/上海古籍書店本
1535/66歲/前後赤壁賦行書/《湘管齋豫常編》卷二
1536/67歲/赤壁賦/《巢經巢文集》卷五
1537/68歲/前赤壁賦扇面/小楷/上海博物館
1539/70歲/後赤壁賦卷/小楷/上海博物館/陸治補圖
1540/71歲/赤壁圖/《聽帆樓書畫記》卷二
1541/72歲/赤壁賦/楷書/《聽帆樓書畫記》卷二
1541/72歲/前赤壁賦卷/行書/首都博物館/錢轂補圖
1543/74歲/前後赤壁賦並跋/楷書/《珊瑚網書錄》卷十五/文嘉補二圖
1545/76歲/前後赤壁賦/小楷/《初拓文衡山前後赤壁賦》
1545/76歲/後赤壁賦/《石渠寶笈》卷三十六/趙伯駒《後赤壁圖》卷後
1547/78歲/前赤壁賦卷/楷書/故宮博物院
1548/79歲/後赤壁賦圖/《西清札記》卷三/臺北故宮博物院/仿趙伯驌《後赤壁賦圖》
1548/79歲/赤壁圖並書/小楷/《筆嘯軒書畫錄》卷下
1548/79歲/後赤壁賦小楷/《清嘯閣藏帖》
1551/82歲/前後赤壁賦卷/小楷/南京博物院/莫雲卿、文嘉各補圖
1552/83歲/前後赤壁賦/小楷/《翰香館帖》/董其昌跋
1552/83歲/前後赤壁賦/行草/《夢園書畫錄》卷十一/陸師道跋
1552/83歲/前後赤壁賦卷/行書/美國佛利爾美術館/書畫合璧
1554/85歲/前後赤壁賦卷/《石渠寶笈》卷三十一
1555/86歲/後赤壁賦卷/楷書/故宮博物院與庚寅年書前赤壁賦合卷
1555/86歲/後赤壁賦行書/《寓意錄》卷四/以黃庭堅筆法書,後與仇英畫合卷
1556/87歲/前赤壁賦卷/行書/上海博物館
1556/87歲/前後赤壁賦卷/行書/Mr.and Mrs.Darion
1556/87歲/赤壁圖並書/《嶽雪樓書畫錄》卷四
1556/87歲/後赤壁賦小楷/《吳派畫九十年展》/臺北故宮博物院
1558/89歲/前後赤壁賦冊/行草/臺北故宮博物院
1558/89歲/後赤壁賦卷/行書/臺北故宮博物院
1558/89歲/前赤壁賦軸/行書/美國底特律美術館/書畫合璧
1558/89歲/前後赤壁賦卷/行書/美國佛利爾美術館
1558/89歲/前赤壁賦卷/行書/上海博物館/書畫合璧
1558/89歲/前後赤壁賦/行書/上海藝苑真賞社本
1558/89歲/前赤壁賦行書/上海書畫社印本
1558/89歲/補蘇軾《赤壁賦》前缺36字並跋楷書/臺北故宮博物院/跋乃小楷,文彭代筆
蘇州博物館正在舉辦的文徵明特展展示了兩幅文徵明關於赤壁賦的作品。一為故宮博物院藏《小楷前後赤壁賦》,一為上海博物館藏《赤壁賦圖並書》。以「赤壁賦」題材作品為視角,全面展示了文徵明的書畫技藝。其中,故宮博物院藏《小楷前後赤壁賦》,紙本,前頁縱24.9釐米、橫18.8釐米;後頁縱24.9釐米、橫18.7釐米,前頁作於1530年,文徵明時年六十一歲;後頁作於1555年,文徵明時年八十六歲;二者均是文氏小楷的代表,而前後相隔25年,正可考見筆法之變化。
文氏書法以功力深厚見稱,晚年尚能於燈下作蠅頭小楷。在各類書體中,文徵明尤以小楷著稱,其子文嘉評云:「其小楷雖自《黃庭》、《樂毅》中來,而溫純精絕,虞、褚而下弗論也。」《樂毅論》傳為王羲之著名小楷法帖,褚遂良謂其「筆勢精妙,備盡楷則」。《黃庭經》也是著名小楷法帖,筆勢雄秀,有大字氣概。文徵明將這兩本法帖作為法名賢、求晉人風韻的範本,可見他取法乎上的追求。而文徵明在《停雲館帖》的跋語中,也談及了自己對小楷的認識:「小字貴開闊,字內間架,宜明整、開闊。一如大字體段,諸美皆具也。」這種認識正好與蘇軾一樣,蘇軾曰:「真書難於飄揚,草書難於嚴重,大字難於結密而無間,小字難於寬綽而有餘。」
根據目前流傳的作品來看,文徵明一生對於小楷書法的學習和創作大體分為三個時期:五十歲以前為廣泛學習期,五十至六十歲為融會貫通期,六十歲以後為成熟即發展的高峰期。進京的三年,文徵明參與編寫《武宗實錄》,寫得最多的是小楷與行草書,行草用於起草文稿,小楷用於謄錄,這為他小楷風格的自成面貌提供了契機。關於文徵明在楷書歷史的地位,萬曆時的謝肇淛 《五雜俎》曾作出過中允的評價:
古無真正楷書,即鍾、王所傳《季直表》、《樂毅論》,皆帶行筆。洎唐《九成宮》、《多寶塔》等碑,始字畫謹嚴,而偏肥、偏瘦之病,猶然不免。至國朝文徵仲先生,始極意結構,疏密勻稱,位置適宜,如八面觀音,色相俱足,於書苑中亦蓋代之一人也。
故宮博物院藏《小楷前後赤壁賦》正是文徵明成熟發展期的代表之作,前頁結字寬博,字體方正而偏隸;後頁結字瘦勁,疏密有度,氣象開闊。與前頁相比,結字間增加了界格中之空索地,達到了密中見疏的效果。字雖小,但是盡拓其筆勢,點畫舒展,結構自然,分行布白,映帶均美。此頁後有文徵明曾孫文震孟一跋:
當世鹹知先公書足珍,而獨苦贗本繁多,未易辨析。不知真贗之辨,原自列眉,特具眼者少耳。如此卷二首小圖及精楷二賦,出神入化。亡論贗手,即於今名家,恐未企其一點一畫。乃知天下有真必有贗,贗可亂真,則亦真者之疚,非獨書學然也。虞卿寶惜是卷,過於頭目;而出以相示,並索跋尾。豈謂弓治之後,謬為箕裘乎?顧夫家風欲墜,則撫卷不勝自慨矣。甲寅新冬,敬題於築塢草廬,去先公作圖及書賦時恰周一甲子。
經周道振先生考證,虞卿即薛虞卿,名益,文徵明外從曾孫。從此冊鈐印得知,後曾經清繆曰藻等遞藏。
文徵明《赤壁賦》的
創作時間與感悟
文徵明一生較為喜愛和刻意模仿的先賢,除了集大成之趙孟頫外就是蘇軾。據《年譜》,文徵明對蘇軾墨跡皆抱有極大的熱情。不僅對於蘇氏書法時常加以臨習,對於蘇軾墨跡也不遺餘力考辨鑑定,其研究之精深入微,頗獲時譽。在《文待詔畫跋》裡,能搜尋到的有關蘇軾的跋文有:《跋東坡楚頌帖真跡》、《跋東坡五帖叔當一帖黨》、《題東坡墨跡》、《跋東坡學士院批答》等。對於《赤壁賦》的內容,文徵明在不斷地臨摹中也有更深入的理解。清方濬頤《夢園書畫錄》著錄有一卷文徵明《行書前赤壁賦》,其後自跋曰:
嘉靖壬子七月三日,閒錄一過。其中「與吾子之所共食」,舊多作「適」,餘從親筆改定。按《左傳》:「食」,銷也。坡集中有答人問「食」字之義云:「如食邑之食,猶言享也。」長洲文徵明識。
由此可見,文徵明對蘇軾的生平事跡、藝林掌故以及東坡文集確能夠如數家珍。
筆者在整理文徵明相關「赤壁賦」題材作品時發現一個有趣的事情。無論是存世作品還是《年譜》中提及的作品,創作年代都在文徵明六十歲之後,即為其短暫的赴京任職之後的作品。眾所周知,文徵明一生「凡十試有司,每試輒斥」,這令出身書香世家,時稱「吳中四才子」的文徵明備受打擊。直至五十四歲,由巡撫李充嗣舉薦,文徵明才以歲貢待詔翰林院。在北京的日子,文徵明參與《武宗實錄》的編修,各種應制文書之乏味,早朝當值之辛苦,加上耳聞目擊廷杖之酷毒、權臣之險惡,令他對於仕途心灰意冷。當時編就的《京邸懷歸詩集》裡,就有一首《感懷》云:
五十年來麋鹿蹤,若為老去入樊籠。五湖春夢扁舟雨,萬裡秋風兩鬢蓬。遠志出山成小草,神魚失水困沙蟲。白頭漫赴公車召,不滿東方一笑中。
文徵明曾兩次上書要求辭官回鄉,並在給家人的信中表達了更為迫切的心情,這種仕途上的不如意恰與蘇軾的經歷相似。蘇軾半生顛簸,命運坎坷,更因「烏臺詩案」被貶黃州(今湖北黃岡)團練副使。1082年秋、冬,蘇軾先後兩次遊覽了黃州附近的赤壁,寫下兩篇《赤壁賦》。其實,蘇軾所遊的是黃州赤壁磯,並非三國赤壁之戰處,但是當時心情所至,藉由此景寫下了名篇。這種心情與文徵明的進退之心是契合的,這或許就是文徵明一生偏好「赤壁賦」的另一個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