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多元共治破解共享電單車發展瓶頸

2020-12-13 紅網

近段時間以來,有關共享電單車的新聞頻頻進入公眾視野。先是有公益律師就廣東省多地清退共享電動自行車所依據的文件提起合法性審查申請。緊接著,湖南省長沙市對轄區內共享電動自行車行業亂象進行綜合治理,回收違規投放的共享電動自行車38萬餘輛。

可以說,對於是否要發展共享電動自行車社會上一直有不同看法。支持者認為,共享電動自行車出行綠色、低碳、環保,能夠有效解決人們的短途出行需求。反對者則認為,共享電動自行車大量堆積、停放無序容易給城市管理帶來壓力,而且與共享單車不同,共享電動自行車行駛速度快,存在很大安全隱患。這些爭議和考慮也投射到了不同城市對待共享電動自行車的態度上。

此前廣東省多地對共享電動自行車予以清退,依據的主要是當地出臺相關文件中包含「落實國家不發展共享電動自行車政策、督促共享單車企業限期清理回收共享電動自行車」條款。的確,在2017年交通運輸部等10部門聯合出臺的《關於鼓勵和規範網際網路租賃自行車發展的指導意見》,國家對網際網路租賃電動自行車的態度是「不鼓勵發展」,但「不鼓勵發展」並不意味著「禁止」。從法律對私權利「法無禁止即可為」的原則看,地方政府僅以此為由便對共享電動自行車採取全面清退舉措,並不完全合乎法治原則。這從廣東省司法廳的復函中提到該條款「與國家有關文件表述不盡一致,並已提出審查意見要求相關單位進行研究修改」,也可以看出這一點。

同時,從推動電動自行車新國標落地的角度看,發展共享電動自行車或許可以有效破解新國標的推行難題。目前,電動自行車新強制性國家標準已於2019年4月15日起實施,但受制於執法力量的不足,在公共運輸網並不是很發達的二三線城市,如何整治超標電動行車車、引導超標車退出市場一直是讓監管部門頗為頭疼的問題。而允許發展共享電動自行車業務,要求企業必須投放符合國標的車輛,並進行登記上牌,以合規的共享電動自行車擠佔不合規的私人車輛,則可以幫助政府找到整治超標電動自行車的新抓手。目前,很多企業投入運營的共享電動自行車都朝著輕型化的方向發展,體積更小、重量更輕,時速在20公裡以內,不僅符合新國標,也能夠有效降低出行安全風險。

當然,允許共享電動自行車行業發展,並不是放任整個行業無序競爭,這方面要特別注意避免共享單車初期從一哄而上到最終一發不可收拾的亂象。目前,雖然很多企業在推廣共享電動自行車時,普遍採取了無門檻免押金的方式,從根本上杜絕了用戶的資金風險,但在投放上仍存在盲目無序、重數量投放輕運營維護的苗頭,對此也必須予以高度重視。

首先,政府部門要在法治軌道上加強對市場的引導和管理。比如浙江推行「立法引領」的管理模式,當地出臺了電動自行車管理的地方性法規,明確規定網際網路租賃電動自行車的投放範圍、數量和相關管理要求,並向社會公布。長沙市也要求按照政府審定的投放機制,核定城區共享電動自行車規模總量後實施配額管理。如此一來,既能引導行業規範發展,又能夠滿足民生出行需要,這種做法值得其他城市借鑑和學習。

其次,要充分利用智能化手段,助推治理的精細化。面對一些城市數十萬輛的投放規模,依靠傳統的粗放式管理顯然不能滿足城市治理的需要,這就要求城市的管理者充分利用技術手段,提升精細化治理的效能。如杭州打算為電動自行車發放專屬「智能身份證」——物聯網電子牌照。長沙也在加緊推進網際網路租賃自行車(電動自行車)監管平臺。這些舉措都將助力推動共享電單車治理的智能化精細化,也將為企業有序投放提供數據支撐。

最後,對於企業而言,也要充分吸取此前共享單車初期發展所遇到的教訓。目前一些城市之所以對共享電動自行車說「不」,其實與此前共享單車行業混戰留下的後遺症直接相關。為了避免重蹈共享單車的覆轍,增強政府對於共享電動自行車治理的信心,一方面,企業要在進入相關城市前,同當地政府主管部門充分溝通,避免跑馬圈地式的無序投放堆積;另一方面,企業要充分利用技術手段來進行科學智能調度,對亂停亂放進行有效管控,切實承擔起企業主體責任和社會責任。

總之,只有在法治軌道上,切實構建起政府主導、部門聯動、企業自律、社會參與、科技支撐的共建共治共享的多元共治格局,才能避免城市道路陷入公地悲劇,才能確保共享電動自行車這一新興業態更好滿足民眾短途出行需求,更好提升城市治理水平。

相關焦點

  • 觀察| 「新國標」落地 共享電單車發展有「規」可循 治理難題仍待解
    自2017年初以來,共享電單車的發展勢頭迅猛。不過,由於當時的共享電單車普遍存在亂停亂放、安全隱患等問題,各地又紛紛「叫停」。今年11月23日,湖南省長沙市召開了全市網際網路租賃自行車和電動自行車亂象整治集中約談會,交通、交警、城管三部門聯合約談了6家共享電單車企業,要求在11月26日前全面清理回收無牌照共享電單車。
  • 源頭管控 多元共治 打造共享單車綜合管理體系
    為進一步提高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著力解決共享單車治理難題,形成從投放使用到流轉回收的閉環管理,進一步解決好居民出行「最先和最後一公裡」難題,學院路街道始終堅持以單車秩序管理為主線,經過對本區內共享單車車流軌跡、分布比重和空間特徵調研及以市民投訴舉報為依據,研究梳理出共享單車管理方面存在的
  • 人民網評:在共治中安放好共享單車的未來
    近日,交通部會同多部門起草了《關於鼓勵和規範網際網路租賃自行車發展的指導意見(徵求意見稿)》,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作為國家層面頂層設計的體現,意見稿一經出臺就引起各方關注。實名制註冊使用,禁向未滿12歲兒童提供服務,電子圍欄解決亂停放問題,用戶資金安全要保障……諸多「元規則」的設立,猶如保障安全行使的車閘,為共享單車劃定了行駛軌跡和發展方向。
  • 北海交警聯合美團電單車舉辦首批共享電單車隨車安全頭盔投放儀式
    為全力做好「一盔一帶」安全守護行動,12月10日,北海交警部門聯合美團舉行北海市首批共享電單車隨車安全頭盔投放儀式,通過警企合作,推動共享電單車行業隨車配備安全頭盔,為市民的安全出行提供便利。
  • 共享單車的共治之道
    隨時可用可停的共享單車,在方便出行的同時,也帶來了新的問題:無序擺放,淤積投放,佔用人行空間和非機動車道等……換言之,共享單車早已不是一個單純的新經濟形態,也是一個複雜的社會現象。解決這一現象帶來的社會新問題,不能只靠督促企業或者管理部門一方出手,而是要依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理念。
  • 現在唐山還有幾種共享電單車?唐山市共享助力單車
    現在唐山還有幾種共享電單車?唐山市共享助力單車!隨著城市經濟的不斷發展,如今不少城市道路跟不上私家車暴漲的速度,導致出行效率過低,日常堵車成習慣,很多上班族經常在擁擠的道路中焦急等待,不管是自己開車還是坐公交都難免遇到堵車情況,唐山也是如此。
  • 群雄逐鹿的共享電單車市場 看騎電單車如何「出圈」?
    在共享經濟的發展背景下,共享出行的滲透率逐步提升,iiMedia Research(艾媒諮詢)數據預測,2020年中國移動出行用戶規模將達6.02億人。其中,「最後一公裡」的出行痛點,推動形成了共享電單車。
  • 呼籲共享電動車「共建共享共管共治」
    呼籲共享電動車「共建共享共管共治」 2020-12-10 19:0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共享單車「重生」!戰局升級,巨頭重金砸向電單車!
    不過,多個品牌的共享單車最終還是活下來了,就連共享電單車、共享滑板車等共享出行工具也正悄然復活和發展。共享單車依舊很有戲共享單車經歷了很長時間的洗禮,目前幾大巨頭仍在發力。今年4月,滴滴宣布「0188」計劃,目標是3年實現全球每天1億單,其中,共享單車和共享電單車被視為重要的支撐點。又有市場消息指出,美團向富士達、新日等電單車生產企業下單百萬臺共享電單車訂單。近日,電動車生產企業新日股份在與投資者交流時也透露,美團是公司的重要團購客戶之一,公司與美團之間存在車輛採購合作關係。
  • 哈囉單車:河西區智能管控共享單車,規範道路環境秩序
    【天極網IT新聞頻道】為促進河西區共享單車行業規範有序發展,破解車輛超量投放、運維管理失控等行為造成的靜態道路環境秩序混亂狀況,近期,河西區組織各街道及哈囉單車等相關共享單車企業落實禁止共享單車進社區工作要求,在做好車輛清理、消毒工作的基礎上,合理規劃新增社區周邊哈囉單車等共享單車停車區300餘處。
  • 四問共享電單車該如何發展?
    隨著各地共享單車發展指導意見的陸續出臺,各家共享單車平臺的運營和管理開始逐漸走向正軌。然而,相比順風順水的共享單車,共享電單車卻走上了一條坎坷的發展道路。為何一些大城市不約而同對共享電單車關上大門?
  • 杭州西湖景區精細管理 多方共治「騎好」共享單車
    杭州西湖景區精細管理 多方共治「騎好」共享單車 2017-10-08王瀟婧 攝   中新網杭州10月8日電 (王瀟婧)「在西湖邊騎單車遊玩確實方便,可景區非機動車道本身就窄,遊人眾多。車輛再亂堆一氣,既不美觀也無路可走。」一想到2017年「清明節」假期杭州西湖風景名勝區(簡稱「西湖景區」)亂停亂放的情形,本該「便民」的共享單車,卻成為杭州市民楊義勇眼中西湖美景的「破壞者」。
  • 池州共享電單車平臺運營品牌
    隨著我國城市人口與私家車數量的不斷增長,現在城市的交通問題日益突出,堵車成為了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見的現象,對人們的生活造成很大影響,甚至已成為制約城市發展的瓶頸。在此背景下,共享電動車的出現再一次改變了人們的出行方式。
  • 共享電單車:兩千億市場的「新故事」
    阿里、騰訊、美團等網際網路巨頭紛紛入局;寧德時代、中國鐵塔等大廠先後涉足;初創公司不斷湧現,並獲得資本持續加注……共享電單車的「新三國」一、共享電單車的行業現狀前幾年電單車在中國市場中一直不溫不火,而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即是政策影響。
  • 共享電單車「攻守道」,如何運維停放才是燃眉之急
    2016年,小鳴單車、小藍單車、町町單車等第二梯隊的共享單車品牌紛紛入局,共享單車爭奪戰正式拉開序幕。2017年1月,第一輛共享電單車「7號電單車」問世,隨後小蜜電動車、西遊單車、獵吧、小鹿單車、租八戒等電單車品牌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共享電單車競爭格局也逐步展開。
  • 湖南日報丨告別「野蠻生長」——長沙共享電單車,下一步怎麼騎
    2017年,共享電單車開始進入長沙,逐漸成為市民短途出行首選。但從2019年開始,各種出行企業紛紛進入長沙,過度投放、無序競爭、亂停亂放,直接導致了城市秩序問題叢生。 到11月26日,企業共回收無牌電單車21.7萬輛,路上共享電單車少了很多,城市也變得清爽起來。不過,不少市民疑惑,整治之後,能否剎住共享電單車超量投放之風?
  • 共享單車的共治之道_發現頻道_中國青年網
    北京市海澱區學院路街道高校院所云集,共享單車需求大,帶來了新的社會管理課題   共享單車的共治之道   編者按   而今在大街小巷隨處可見的共享單車,最初發端於高校校園,年輕學子用它來解決宿舍到教學樓的「最後幾百米」。
  • 共享電單車不等於共享單車,小遛黑科技助力停車規範化
    前言:在經濟飛速發展的當下,人們對於交通工具和出行方式也提出了更為適宜的要求。共享單車、電單車應運而生,有效解決了市民出行「最後一公裡」的需求。國家發展改革委會等七部委聯合更是印發了《綠色產業指導目錄(2019年版)》,將網際網路租賃電動自行車列為綠色產業重點發展。
  • 共享電單車復活,餡餅or陷阱?
    共享單車和共享電單車雖然名字只有一字之差,但命運卻有天壤之別。在共享經濟火熱的2017年前後,共享單車風靡一時,共享電單車也曾悄悄興起。但是由於各種原因,共享電單車始終沒有發展起來,當年的「玩家」大多黯然收場,倖存者寥寥無幾。但最近風向開始變了。
  • 長沙綠顏色的共享電單車!長沙雨花區共享電單車
    長沙綠顏色的共享電單車!長沙雨花區共享電單車!長沙又稱「楚漢名城」,走馬樓簡牘等重要文物的出土反映其深厚的楚文化以及湖湘文化底蘊,位於嶽麓山下的千年學府嶽麓書院為湖南文化教育的象徵。歷史上湧現眾多名人,留下眾多的歷史文化遺蹟,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