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裡橋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滄浪」,公元759年,杜甫攜家入蜀,來到成都,從此便在歷史上留下了浣花草堂。
由初建時的「誅茅初一畝」擴展為包括杜甫草堂舊址、原草堂寺建築群、梅園和浣花園林區在內佔地面積達八百畝的成都著名文化古蹟和風景勝地,杜甫草堂博物館作為全國規模最大、保存最完好、最具特色的杜甫紀念遺址,一直廣泛搜集相關杜集文獻、杜詩書畫作品等文物資料,深入開展詩聖文化研究工作,現已成為全國杜甫研究資料的中心和重鎮。
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歷來重視學術研究工作。1980年4月,成都杜甫草堂聯合社會各界科研力量,成立了成都杜甫研究學會(今四川省杜甫學會)。學會以普及杜詩藝術、弘揚杜甫精神、繼承優秀傳統文化為己任,推動杜甫研究深入開展。
四十年春來秋往,四十年風雨兼程。四川省杜甫學會與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四十年來堅守一方,為傳承弘揚以杜甫為代表的優秀傳統文化攜手努力。
學術年會
1980年首屆年會合影(成都)
迄今為止,四川省杜甫學會已組織召開了二十屆學術年會,分別以專題研究形式對杜甫各時期、各地域的創作、生活及其影響等進行探討,展開全方位的綜合性的研究。
楊明照、葉嘉瑩、繆鉞等知名學者、詩人曾親臨成都草堂參加學術年會,並在會上作了精彩發言。
《杜甫研究學刊》
1981年,學會創辦了杜甫研究刊物——《草堂》,於1988年第1期正式更名為《杜甫研究學刊》,由半年刊改為季刊。
《杜甫研究學刊》作為國內外唯一公開發行的杜甫研究的學術專刊,從杜甫生平、杜詩藝術、杜集版本等各方面對詩聖杜甫進行了全面研究,至今經歷了39個春秋,已編輯出版了146期,刊發國內外杜甫研究論文2500多萬字,成為展示杜甫研究成果的重要平臺,在學界有廣泛深入的積極影響。
杜甫誕生紀念活動
為更好銘記詩聖,緬懷杜甫,學會四十年來組織召開了五次杜甫誕生紀念大會,將學會研究杜甫的最新成果和信息及時向國內外傳遞,獲得了良好反饋。
學術講座與碩博論壇
四十年來,由學會與草堂共同主辦的數百場學術講座、研討會與論壇在草堂詩意開展,向來自全國各地的觀眾傳播了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
2012年9月22日,香港浸會大學教授鄺健行在大雅堂舉行
在圓滿舉行的三屆碩博論壇中,來自北京師範大學、復旦大學、南京大學等全國眾多高校的學者與碩博研究生齊聚一堂,砥礪思想,自由交流,開創了新時代杜甫研究的新局面。
學術成果
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依託四川省杜甫學會及《杜甫研究學刊》,在科研方面取得了豐碩成果。許多優秀的研究人才自草堂而出,形成了較為成熟的科研隊伍,為中國古典文學研究做出了重要貢獻。
2020年12月2日上午,2020年度四川省杜甫學會理事會暨四川省杜甫學會成立四十周年紀念會在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舉行。四川省杜甫學會會長張志烈教授、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劉洪館長、賈蘭書記、方偉副館長、李霞鋒副館長、四川省杜甫學會理事及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學術研究部工作人員近40人參加了會議。
在會上,與會專家學者共同追憶學會發展歷程,懷念前輩學者,一致肯定四十年來四川省杜甫學會和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在傳承弘揚杜甫文化方面所作的努力和取得的成績。
四川省杜甫學會會長張志烈教授表示要加強學習傳統文化精華,堅持傳承弘揚以杜甫為代表的優秀傳統文化的工作宗旨,踏踏實實把各項工作做好,把杜甫文化精神與學會優良傳統傳承下去。
杜甫草堂博物館劉洪館長對學會老師四十年的堅守、付出和對草堂工作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謝,認為學會與草堂相輔相成,應加強業界交流合作,把學會辦得更好。
無論是過去還是將來,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都將秉持堅定的信念,與四川省杜甫學會,與千千萬萬個熱愛詩聖文化的你我,將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一直弘揚下去,照亮民族復興之路。
(圖/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
責編:吳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