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社交產品,我眼中最理想的樣子(二)

2020-12-18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社交」是個絕不會冷場的這個話題,提及社交產品、社交需求,每個人似乎都有話要說。社交離我們太近了,每個人的心目中應該都有一副理想社交產品畫像。

導讀:

  1. 簡單介紹「尋」的「消息」,「服務區」,「聯繫人」和「自己」四個模塊。
  2. 「消息」模塊,信息的收集和發布。
  3. 「服務區」模塊,為用戶提供服務。服務分三種:政務——用戶需要的政府服務,商務——用戶需要的商業服務,其他——用戶需要的其他社會服務。
  4. 「聯繫人」模塊,用戶與外界的聯繫——分為人與人的聯繫,人與社會的聯繫。
  5. 「自己」模塊,主要是用戶必要的信息和痕跡,產品信息。
  6. 產品小結。
  7. 對熟人社交的看法。
  8. 回答疑問。
  9. 補充說明。

一、簡單介紹「消息」,「服務區」,「聯繫人」和「自己」

產品名稱叫做「尋」。從「尋」的結構看,四個模塊:

  • 「消息」模塊,   主要功能有信息的收集和發布,是用戶之間互動區;
  • 「服務區」模塊,主要功能是為用戶提供服務;
  • 「聯繫人」模塊,主要功能是讓用戶與外界聯繫;
  • 「自己」模塊,   主要是用戶必要的信息和痕跡,「尋」的信息。

二、消息

「消息」模塊,信息的收集和發布,是用戶之間互動區。本文不介紹了,關於「消息」,讀者可以閱讀《關於社交產品,我眼中最理想的樣子》。

三、服務區

「服務區」模塊,為用戶提供服務。服務分三大類,政務——用戶需要的政府服務,商務——用戶需要的商業服務,其他——用戶需要的其他社會服務。

政務,通過網絡可以辦理的政府服務,舉例:公積金查詢。

商務,通過網絡可以辦理的商務服務,舉例:購物和外賣。

其他,通過網絡可以辦理的其他社會服務,舉例:找工作,報名城市馬拉松。

「管理」,對模塊進行功能管理,開啟或者關閉某些功能,舉例,功能「招聘」,大部分時間,用戶用不到這個功能,就可以關閉,需要的時候再開啟。

「搜索」,主要是對「服務區」已開啟服務內容的檢索。

「掃描」,主要是掃碼。

「活動」,多用戶共同完成的行為,舉例:城市馬拉松。產品運營初期,「活動」只允許非直接盈利機構發布,比如:允許環保局發布環保類的講解活動,允許消防局發布消防科普類活動,允許行業協會發布行業活動。產品運營初期,「活動」儘量不要有付費性質,不然很容易被商業廣告堆塞。「活動」屬於三大類的「其他服務」。點擊「活動」,進入「活動」模塊,如下圖:

「活動」模塊首頁,展示活動主辦方名稱(必須是合法全稱),活動具體內容(活動內容展示區,最多兩行文字),活動相關時間和地點,以及活動地點離用戶的距離。活動只能提前10天發布(這個是隨意寫的,具體的時間需要讀者自己思考),首頁的排序是按距離來,也可以有其他排序規則。點擊具體的活動,進入相關活動頁面,進行詳細了解(關於「服務區」的具體功能和產品設計,本文不寫,本文只對各功能作簡單介紹,不會詳細描寫)。

「講座」,產品運營初期,只允許非直接盈利機構發布(比如:允許高校發布學術講座),禁止養生理財等講座。「講座」屬於三大類的「其他服務」。

「商家」,指附近商家。點擊「商家」進入,會顯示用戶附近登錄的商家(這個必須是有營業執照的合法商家,不同的行業,需要認證的證件不一樣)。產品運營初期,不是所有商家都可以登錄,有些的行業,只有「尋」成熟穩定後,才可以登錄。「商家」屬於三大類的「商務服務」。

「展會」,偏向付費展覽,舉例:車展,交易博覽會。「展會」屬於三大類的「商務服務」。

「招聘」,找工作,招人。「招聘」的發布,只允許有營業執照的合法企業發布。產品運營初期,不是所有的行業都可以發布招聘,有些行業,只有「尋」成熟穩定後,才可以發布招聘。有些工種招聘,必須禁止,比如模特招聘。「招聘」屬於三大類的「其他服務」。

「政務」,政府的便民服務,比如:稅務諮詢,辦理等等。「政務」屬於三大類的「政務服務」。

「公益」,帶慈善性質的公益,只允許有合法資質的機構發布。「公益」屬於三大類的「其他服務」。

「發布」,這是企業和機構特有的功能,沒有相關資質認證的個人是發布不了的。根據發布者的需求和資質不同,允許發布的項目也不一樣,舉例:企業發布招聘,機構發布賽事,學校發布講座(企業或者機構發布的項目不會只有一種,例如:學校也可以發布招聘)。這個選項最初是隱藏的,需要用戶通過「管理」開啟。

「服務區」的功能還可以有租房和電影等。

四、聯繫人

「聯繫人」模塊,是用戶與外界的聯繫,分為與人的聯繫,與社會的聯繫。與人的聯繫,又分為人與人的聯繫,人與群的聯繫。

「群聊」,熟人群,這是人與群的聯繫;

「關注」,公眾號,這是人與社會的聯繫。

「關注」下面的就是用戶自己的「好友」了,這是人與人的聯繫。

此模塊容易理解,就不介紹了。

五、自己

「自己」模塊,主要是用戶必要的信息和痕跡,產品信息。

「管理」,對模塊功能管理,開啟或者關閉某些功能,舉例功能「發布」,很多用戶用不了,就可以關閉。

「搜索」,主要是對「自己」模塊必要的信息進行檢索。

「設置」,產品設置。

「動態」,用戶和好友動態。

「信息」,用戶相關信息,舉例:ID,暱稱和頭像。

「財務」,財務。

「日記」,用戶日記。

「相冊」,用戶相冊。

「發布」,「自己」的「發布」和「服務區」的「發布」不同,「自己」的「發布」指用戶已發布的服務,所以這個準確的寫應該是「已發布」,舉例:企業已發布的招聘,機構已發布的活動等等。

「等待」,用戶已發起的某些行為,但是未完成。比如網購某個商品,但是還未收貨,點擊「等待」,就可以看到商品物流信息。「等待」裡的內容不只有商務的,還可以有政務和其他。

「收藏」。

六、產品小結

「尋」的四個模塊,核心是「聯繫人」,「聯繫人」做好了,「消息」和「服務區」也會很順利。

「聯繫人」模塊,核心是「好友」和「群聊」,兩者,缺一不可。

「消息」模塊,   重點在於違法背德信息的抑制;

「服務區」模塊,重點是資質審查和運營;

「自己」模塊,   這個比較容易了。

我的理解裡,現今社交產品,不單單只是通信產品,應該作為生活平臺去設計,需要三種要素:

  1. 內容。
  2. 關係。
  3. 信息。

這些要素分別是什麼?

內容=交流內容+服務內容;

關係=人際關係+社會關係;

信息=必要的用戶信息+必要的產品信息。

  • 交流內容,即聊天內容。對話內容,群組信息,公眾號消息。
  • 服務內容:政務服務,商務服務和其他服務。
  • 人際關係,人與人之間關係,人與群之間的關係。
  • 社會關係,簡單可以理解為人與服務機構(政府機構,商務企業,公益部門)的關係。
  • 必要的用戶信息,比如用戶的帳號信息。
  • 必要的產品信息,比如產品的使用規則。

「尋」的功能,就是按照以上六個小要素來設計的。

七、對熟人社交的看法

騰訊很強大,非常強大,可非無敵,「運營商系」(電信+移動+聯通)(不含虛擬運營商)和「阿里系+螞蟻系」,他們都有很大的機會,不過初創企業很難在熟人社交裡分蛋糕(也包括我,我是沒機會了)。

關於騰訊的強大,「運營商系」和「阿里系+螞蟻系」的機會,依照六個小要素來思考(不考慮具體產品和其他因素,只從六小要素來思考):

在現有成熟技術下,用戶信息和產品信息,這兩個要素很容易做到,騰訊,「運營商系」和「阿里系+螞蟻系」之間沒有什麼強弱之分。

「交流內容」等四個要素,騰訊全面開花,都很優秀,「運營商系」和「阿里系+螞蟻系」都是兩強兩弱。

「運營商系」弱的主要在服務這塊,但是運營商在「人際關係」這塊卻很強,有用戶,也有關係鏈。從產品這塊看,騰訊在「人際關係」這塊能做的,「運營商系」都可以做,但是「運營商系」可以做的,騰訊卻不一定可以做。有用戶,有關係鏈,就應有互動,也就是「交流內容」。有用戶,有關係鏈,有「交流內容」,那麼市場也會隨之而來,也就是「服務內容」,所以「運營商系」是有機會在熟人社交行業分一杯羹的。

現狀是,「運營商系」在社交網絡行業基本沒有什麼作為,移動「飛信」偶爾詐屍,電信「易信」默默無聞,聯通有無社交產品我不知道。但是,採用合適的產品模式,「運營商系」走一遍騰訊走過的路,慢慢完善自己的生態。騰訊摸著石頭過河,「運營商系」可以摸著騰訊過河。

「阿里系+螞蟻系」弱在「人際關係」這塊,但是支付寶是實名認證過的,且「阿里系+螞蟻系」有龐大的用戶量,加之「阿里系+螞蟻系」優質豐富的「服務內容」,採用合適的運營策略,可以打通關係鏈的(用戶都把錢和身份證交給支付寶了,如此信任支付寶,打通關係鏈不難的)。在熟人社交領域,「阿里系+螞蟻系」是很有機會的。

就國內而言,長遠看,「運營商系」會在社交網絡行業裡,機會最好。網際網路大佬掌握了流量入口,「運營商系」可是掌握了流量開關。

註:本文只側重寫了產品的功能和需求方向,沒有詳細些具體功能,更沒有寫產品需要的技術和產品運營,社交產業生態鏈,這些方面,騰訊有著最優秀的社交網絡技術和無可比擬的社交運營經驗,完善的產業鏈。即便如此,「運營商系」和「阿里系+螞蟻系」還是很有機會。

八、回答疑問

發布《關於社交產品,我眼中最理想的樣子》之後,網友的質疑,挑部分回答:

1. 怎麼看待黑產,廣告和荷爾蒙約會等?

答:黑產原則上是禁止,違法廣告原則上是禁止,合法廣告原則上是在合適界面展示(「服務區」模塊的部分功能,就是合法廣告展示區,比如:「商家」和「展會」),荷爾蒙約會原則上是禁止。完全消除黑產,違法廣告和荷爾蒙約會,「尋」做不到,只能做到將黑產,廣告和荷爾蒙約會降低到社會能接受的範圍內。

2. 怎麼降低黑產,廣告和荷爾蒙約會等?

答:黑產和廣告從業者,都有一定的社交規律,按照那些規律基本能識別出來,然後封禁帳號,嚴重者報警處理。荷爾蒙約會,涉及14歲以下用戶,這是犯罪,「尋」會採用一定規則禁止這種事情發生;對於14歲以上的用戶,「尋」更多的是從道德角度考慮,通過一定規則,降低這種事情的發生。

比如:a.對於不同年齡的人,「尋」是有不同的功能,未滿16周歲的用戶,是沒有臨時群功能的,也就是他們搜索不了附近的臨時聊天群,也創建不了臨時聊天群,「消息」模塊不是本文所展示的樣子;b.臨時聊天群,是不能發圖片,語音和視頻的,只能文字,這是為了減少一些不可逆的罪惡的。關於更多的這些規則,本文不寫了。

黑產和廣告從業者有特定的社交規律,如同詐騙犯使用支付寶也有特定規律。詐騙犯的支付寶使用習慣和正常用戶的支付寶使用習慣,有很多不一樣的地方,通過這些不一樣的地方,可以識別詐騙犯支付寶帳號,然後支付寶官方會阻攔正常用戶向這些詐騙犯帳號轉帳,從而保護正常用戶的財產。同樣,採用一定的規則,「尋」也是可以識別黑產和廣告的,然後禁止黑產和違法廣告。

違法廣告要杜絕,但是合法廣告,是允許的。廣告對於經濟,是一種浪漫,「尋」歡迎商家做廣告,鼓勵商家將自己的產品介紹給合適的顧客。採用合適的規則,「尋」會引導商家在合適的區域做廣告,從而不給其他用戶帶來幹擾。

3. 關於為什麼必須是熟人?

答:熟人關係鏈,會極大提升個人違法成本,從而降低違法背德之事。

4. 既然做熟人社交,怎麼鼓勵用戶玩陌生人的臨時聊天群?

答:人有無窮合法且合理的想法和慾念,簡單的熟人關係圈,往往滿足不了。

用一個比喻,把熟人社交比作家庭,把陌生人社交比作餐館。很多人的一生,大部分時候都是在家就餐,但偶爾也可以去餐館,這是一個非常正常且合理的需求。我們一天中,很多時候會和熟人聊天,父母的問候,同事的請求,朋友的調侃,但我們也可以和陌生人聊聊啊,比如,在一次地鐵上,看著有人提著saber的周邊產品(saber是一部動畫裡的人物,本人很喜歡),雖然彼此互不相識,但因為saber,我們愉快的聊了起來。我也想和熟人聊saber,但是,熟人圈裡沒人喜歡動漫,更不用說saber了。周末,相比宅著看漫畫,通過臨時聊天群約點人打羽毛球不也很好嗎?

「尋」,以熟人關係鏈為基礎,然後又鼓勵用戶去接觸那些能帶給自己快樂的陌生人。

「尋」的設計,看似有很多矛盾的地方,以我的寫作水平,難以一一解釋清楚。採用一個問答來間接答覆吧。

請讀者思考一下,懷著惡意的用戶,是不是一定會在「尋」上大量作惡呢?

我的答案是:不一定哦,他們指不定會大量行善的。以社會痛恨的保健品為例。假設有兩家公司,分別銷售甲乙兩種不同的保健品。那麼甲乙兩家的業務員,使用「尋」時,正常情況,他們應該大量創建推薦保健品的臨時群,但可預測的實際情況,他們做的最多的,會是舉報保健品臨時群。因為在他們附近會購買保健品的客戶數量是一定的,如果這些顧客購買了甲種保健品,很有可能不會購買乙種保健品了,同行是仇家,那麼乙的業務員一看到甲種保健品推銷群,一定會舉報的,什麼群是推銷保健品的,這些業務員一眼就知道,而且會第一時間舉報彼此的推銷群的,舉報比建群的操作容易多了,長此以往,甲乙的業務員會慢慢不怎麼創建臨時群了,但是他們只舉報保健品群嗎?不,利益衝突的事情很多很多,我相信他們還會舉報其他群的。

在可預測的實際情況下,他們舉報的群大於自己創建的群的(在這個邏輯下,又會發現新的疑問,這裡就暫且不繼續討論了)(「尋」的舉報操作,是極其容易的,《關於社交產品,我眼中最理想的樣子》沒有展示出來的)。

綜上推導:懷著惡意的人,使用「尋」時,行善可能大於作惡。這看起來,難道不是很矛盾嗎?「尋」的一些設計看似矛盾,但運營的時候,會很合理。

不過,在「尋」的規則設計裡,是不會有機會大量創建推銷保健品的臨時群,會在初期就幹掉。

5. 為什麼不可以是小企業和初創公司?

答:在我國現行的社交環境中,小企業和初創公司採用「尋」的設計,很難消除黑產,廣告和荷爾蒙約會等,但也不是完全不行,小企業和初創公司如果採用「尋」的設計,有很多步驟得先做,相當於鋪墊。只是這些前期工作,耗時又費錢。

臨時聊天群,並不是隨意可以採用的。看過某個陌生人社交產品,採用臨時群聊+閃聊+紅包,這很危險,容易涉黃。

6. 市場上有沒有產品解決同類需求?

答:沒有,至少我沒看過,但是和「尋」部分功能很相似的產品有許多。本人所見過的優秀的幾個社交產品,如果採用「臨時聊天群」設計,也需要做相當多的前期工作,目前沒有哪個產品合適輕易採用。

7. 「臨時群有人數限制,最多11人,超過11人,臨時群會消失,檢索不出來。」假如有這樣一個場景,用戶並不知道或知道已達11人,就是想要進入該群,那群也解散嗎,先前進入該群的人會不會莫名其妙就不知道剛進的群去那了?

答:滿員的臨時群不是解散,只是不會在「附近」顯示出來,也「搜索」不到,非該群用戶看不到,該群用戶自然可以看到。這個設計的理由:滿員的臨時群,非該群的用戶是進不去的,對於非該群的用戶而言,這就是一個無效群,如果還在「附近」和「搜索」展示,會佔用非該群用戶的視覺空間,當滿員臨時群數量多的時候,會造成很大的不佳體驗。

8. 「舉報此群」,臨時群內的聊天內容出現不法,背德等不良現象,用戶點擊「舉報此群」,解散該群。」假如有這樣一個場景,某用戶就是不喜歡該群,故意點擊舉報此群,這樣也解散?

答:是的,解散,運營初期,舉報的權限非常高。但是,對於惡意大量舉報的用戶,會有一定的懲罰的。

惡意大量舉報的用戶,有一定的行為特點,根據這些特點,是可以識別出來,然後「尋」會降低該用戶的舉報權限,或者某段時間內限制該用戶的某些功能。

9. 這個產品優於微信什麼?沒有看到什麼特色功能,有的就是群的快速解散嗎?

答:這個不好直接回答,因為還有好些功能我沒寫。換一種方式回答你,微信剛出來的時候,有人問:「這個產品有什麼功能?」,微信可比「尋」更慘,不是有無特色功能,是直接問有無功能。

10. 技術高用戶多的公司,怎麼保證他的用戶就是善,就是熟人呢?

答:技術高,用戶多的公司,不能保證用戶善惡,但是通過一定規則,可以讓用戶不釋放惡意。百善孝為先,論心不論跡,論跡天下無孝子;萬惡淫為首,論跡不論心,論心天下無完人。沒有完人,只能鼓勵用戶行善,約束用戶作惡而已。

關於判定用戶關係鏈是否是熟人,這個辦法多種,讀者可以看一看騰訊和阿里的一些歷史,尤其是騰訊的。作為業界前輩大佬,騰訊給我們上了很多課,不過我沒學會,不知道;支付寶給我們上了一課,實名認證。

有了實名認證,把熟人關係鏈穩固下來,就相對容易了(用戶都把錢和身份證交給支付寶了,如此信任支付寶,打通關係鏈不難的)。這也是看好「運營商系」和「阿里系+支付寶系」的原因之一了,他們都是實名認證,實名身份證認證,不像其他產品綁定手機號而已。

技術高,主要指AI,「消息」模塊和「服務區」模塊非常倚重該技術。

用戶多,正常情況下,用戶越多,作惡難道越大。

11. 群聊我覺得核心地方,必須有個KOL,能讓這個群動起來

答:「尋」是沒有KOL的,遇到想說的臨時群,用戶直接進去說話就好了,不喜歡就退出好了。如果一個臨時群冷冷清清,為什麼不走人,為什麼不解散呢?

12. 「附近」這個版塊,不就是在結交陌生人嗎?不就是在滋長骯髒嗎?

答:是的,「附近」模塊,就是結交陌生人。想想,我們出生時,與誰相識呢?接生我們的醫生護士,還是愛我們的父親母親?都不是。一路成長,某些陌生人變成家人,某些成為親人,某些成為朋友,之後,部分熟人,慢慢再次陌生,有的同學不再聯絡,有的伴侶不再相見,有的朋友不再關心。陌生人成為熟人,熟人又變成陌生人,太正常了。

陌生人就一定「滋生骯髒」嗎?國人十四億,我認識的又幾人?一千,還是一萬?誇張為一萬。那除了自己認識的一萬人,其他十三億九千九百九十九萬都在「滋生骯髒嗎」?沒有的,我國犯罪率是非常低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熟人圈,你和我是陌生人,但是我們有各自的熟人圈的。

13. 你真的做過產品嗎?

答:沒有做過產品,但不代表我不懂社交網絡。產品人具備的基礎技能,我沒有,正規的prd文檔我寫不來。我有的,是很多產品人不具備的邏輯思維。

14. 嘀嘀做這麼大都出事了,你這個附近的人讓我想到都是壞人,不敢約不敢約

答:就前些日子,埃航飛機出事故,一百多條人命,讓人惋惜心痛。那麼,是不是以後從中國去美國,大家都披個救生圈,遊過去?

中國犯罪率真的很低了,為什麼你身邊都是壞人呢?你是在監獄住著嗎?

滴滴出事故有太多因素,「尋」會從中吸取教訓,儘量杜絕類似案件。

九、補充說明

文章還有很多規則沒有寫,產品也沒有詳細說明,可能後期會寫。文章有些繞和囉嗦,這和我寫作水平低有關係。

「尋」是熟人社交,不是陌生人,熟人關係鏈是基礎。

假設未來的某天出現了類似「尋」的產品,「運營商系」和「阿里系+支付寶系」還是有機會。這個機會在,「服務區」模塊。比如:「運營商系」是國企,有天然被國家信任的優勢,在「政務」這塊,比私企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很期待,有企業實現「尋」,「尋」太可愛了。

希望有天:

凌晨四點,失眠的時候,不是糾結著猜測,聯繫人裡誰還沒睡?而是直接找個感興趣的臨時群聊一聊,一起失眠;

周末放假,不再只是宅著看漫畫啊,看小說啊,想去附近高校聽聽講座,去消防局學學逃生;

突發陣雨,困在地鐵,求助臨時群,遇到自己居所附近的人,和他共把傘,一起回去。

「尋」可以做很多很多的想像,「尋」是網際網路的縮影。

相關閱讀:

《關於社交產品,我眼中最理想的樣子》(一)

 

本文由 @ 言吉 原創發布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於CC0協議

相關焦點

  • 社交反噬——理想「黑潮」中的人與事
    更沒有人想到的是,伴隨著問題而來的還有反噬——社交網絡出現大量吐槽並主動傳播理想 ONE 問題的人。這些人,有圍觀者、有其他品牌車主,但最多的是蔚來的車主們。 從微信群爭辯到微博,圍繞著理想與李想的「人設」,圍繞著 ONE 出現的問題,圍繞著歷史的積怨,從最細微處、從歷史塵埃裡開始。
  • 百事可樂70年代的逆襲:我買的不是可樂,是理想中的自己
    二是,就算在幾十年後的今天,市場上做得最好的品牌,都沿用了百事首創的這個市場策略:不要光賣產品,而是要給理想消費者「畫像」,讓他們做「更好的自己」。以蘋果為例,蘋果的用戶,就是「不同凡想」(「Think different」),至少賈伯斯時代還是採用過這個廣告。
  • 理想科技全球運營中心開業暨「理想起力GO」社交電商直銷平臺上線
    焦少良副董事長(左二)、何文董事(右二)、徐超副總裁(左一)、李曉明總經理(右一)上臺共同為「理想起力GO」按下啟動鍵,開啟理想直銷新時代   理想在完成企業架構、生產基地、產品開發之後,提出了『營銷前移』的發展方向,並以『人才本土化、營銷中心化、產品品牌化』的理念,成立『理想科技全球運營中心』,強勢入駐廣州,大力推動理想直銷的專業化、國際化進程。」 近日,國家工商總局在廣東設立網絡傳銷監測治理基地,無傳銷網絡平臺建設正式啟動,有效提升對傳銷活動的網上監測能力和打擊治理力度。
  • 關於理想,我想跟以前的自己談談
    心中的理想大概是把社會上那些壞蛋全都消滅掉,然後顯得我很厲害的樣子,這就夠了。後面看了倚天屠龍記後,我的偶像又變成了張無忌,然後每天拿著把玩具劍玩耍,一邊練著九陽神功,一邊想著長大後能夠闖蕩江湖,行俠仗義。慢慢地,我吃的飯越來越多,年齡到了青春期,可還是跟以前一樣瘦。
  • 關於社交,有可能這是最全的了
    當下,社交已經快被做爛了,什麼行業都會加一個社交元素,什麼人可能都會張口閉口的說我是做社交的,那麼你真的懂社交到底是什麼嗎?真的懂社交的本質嗎?本文,將儘量用最白最精簡的語言,闡述個人對社交行業的淺理解。
  • 社交or社區產品,聊聊到底有什麼不同
    以朋友圈為例,我們發的朋友圈大多數時候並不是自己的真實生活,而是自己希望在他人眼中構建的人設的生活。而這一人設的搭建,即滿足了用戶想像的自己。二、社交與社區產品的區別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其實是人與人之間信息交換的過程,也就是「人-內容-人」。社交和社區的區別就是人與人之間內容交換的方式不同。
  • 我關於理想的幾個嘆號和問號
    我相信隨著ONE交付到普通用戶手裡,圍繞著理想的問號和嘆號也會越來越多,這是連特斯拉都繞不過的歷程,那就讓我今天來開個頭吧我老家常州,所以當我郵箱裡看到「探訪理想常州基地」的字眼時,最初的想法是終於有了個因公探親的理由。參觀工廠嘛,可能又是一個新勢力造車的噱頭,給幾個鏡頭應付一下就行了。
  • 男人眼中,最不值錢的女人,是這個樣子
    那麼什麼樣的女人,活得最廉價最不值錢,不會得到男人的珍惜呢?其實,男人眼中,最不值錢、最低級的女人,不外乎是這個樣子。-02-感情隨便的女人。隨隨便便開始感情,隨隨便便發生關係,換男人比翻書還快。當女人不注意自己的形象,不修邊幅,沒有理想,沒有追求,敷衍自己生活的時候,無疑是失去了靈魂,如同行屍走肉一般,早已失去了生命的意義與價值。女人所呈現出的形象,就是她對待生活的態度。一個認認真真打扮自己的女人,自然是對生活充滿熱情與激情,正在不斷努力的女人。
  • 從陌生人社交出發,初創產品應該思考的幾個重點問題
    隨著我下載了更多這類型APP,在抖音則出現了更加頻繁的陌生人情感社交APP的廣告。在我看來,這個行業就像是夜總會一樣,歷史悠久、世代流傳、悶聲發大財,是一個恆久不息的創業機會。今天我們來研究一下各種陌生人情感社交產品的商業模式,試圖給大家一些創業的思路。
  • 90後眼中的90後:最尷尬的一代人
    90後眼中的90後:最尷尬的一代人 2016-04-27 10:20
  • 毛澤東眼中的兩個「不像樣子」
    可是,封建主義、帝國主義阻礙了中國的發展,近代以來,中國仍長期依靠手工搞飯吃,到新中國成立後的最初幾年,中國的經濟技術在毛澤東眼裡仍是「不像樣子」。  早在抗日戰爭時期,毛澤東就分析過,日本敢於欺負中國,一是由於中國民眾沒有組織起來,二是由於中國工業化沒有搞起來,生產力落後。
  • Soul:理想的Z世代社交平臺,應該是一個遊樂場
    但傳統社交平臺與線下關係強綁定,使用戶無法真實表達自我,一個全新的社交場域已經成為Z世代的精神剛需。在Soul看來,理想的Z世代社交平臺,應該是一個供年輕人自由探索的遊樂場。在其中,用戶可以擺脫現實關係帶來的社交壓力,與志同道合的心靈相遇,找到精神歸宿,快速滿足即時性、弱關係的社交需求。
  • 熊出沒中光頭強在熊大的眼中的樣子,看看這幾個形象就明白了
    熊出沒中光頭強在熊大的眼中的樣子,看看這幾個形象就明白了各位小夥伴們大家好啊,很高興又能夠在這裡跟各位見面。我們都知道在熊出沒動漫中,熊大和熊二最大的敵人就是光頭強了,畢竟光頭強總是想要砍樹破壞森林。而熊大也是作為出來反對光頭強破壞森林的主力領軍人物,比起熊二來講,熊大更加有思想,也更加有主見,雖然在不砍樹的時候,光頭強和熊大熊二相處得還算不錯,但是在熊大的眼中光頭強可不是什麼好人,不信看看下面這幾個形象就知道了,這幾個形象都是熊大想像中賦予光頭強的想像,沒有一個是好人。
  • 分享偶像夢幻祭聲優眼中的Knights的樣子
    分享偶像夢幻祭聲優眼中的Knights的樣子,先看看在土田玲央的眼中,朱櫻司是什麼樣的,本次我扮演朱櫻司這個角色,喜歡的顏色啦討厭的東西啦等等有很多都和我自己很像,有一種就是他了的感覺。
  • 社交產品積目App簡單分析報告
    二、市場分析1. 陌生人社交市場移動社交根據用戶關係大致分為四類:熟人社交、陌生人社交、社群社交、其他社交。用戶性別比例用戶性別比例失調對於陌生人社交應用是一個巨大的難題,男性用戶遠多於女性用戶的情況是平臺不願意看見的。更多的女性用戶會為一款陌生人社交應用帶來更多的價值,作為一款異性社交應用,男女比例均等是最可觀的結果。
  • 《理想三旬》:一旬敬夢想,二旬敬愛情,三旬敬自己
    《理想三旬》給我的感慨就是:一旬敬夢想,二旬敬愛情,三旬敬自己。一旬敬夢想最近在家裡閒著無事,便翻出了以前的日記來看,那時候的字很是稚嫩,歪歪扭扭,大大咧咧的,像一個雄赳赳氣昂昂的戰士,寫的內容也都是一些豪言壯語。
  • 高端電視和大尺寸無關 這是一個關於理想的討論
    面對目前這樣的營銷亂局,我們認為應該和大家聊一下我們眼中的高端電視是什麼樣子:· 畫,精準還原:電視作為顯示設備,能夠精準度的還原畫面原有的樣子才是它的本位價值,所以高端電視在這方面應該具有展現高等級畫質的能力。
  • soul產品信息功能點評析:如何提高社交效率?
    社交產品,就是將人們現實生活的社交更便捷化,解決信息不對稱,連接人與人,提供了一個更方便、多元化的渠道,極大的提高社交效率。本文通過對soul廣場和個人主頁中的各信息功能點進行詳細分析,分享我個人理解中的這些信息功能點的邏輯以及如何增加社交效率的。
  • 李偉淳:我眼中的臺北是一個美學城市
    關於臺北:我眼中的臺北是一個有質量、創意、熱情的美學城市。  我最喜歡的是臺北亞都麗致飯店的法國餐廳,坐落在臺北民權東路二段與行天宮交叉口附近。創辦人為嚴長壽總裁也是我的恩師。  我最喜歡的書店是臺灣誠品書店,創辦人是吳清友總裁,目前全臺灣已有二十幾家連鎖分店。最具有代表性在臺北敦化誠品店與信義誠品店。
  • 社交旅遊app市場分析 |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2)約伴社交旅遊痛點安全問題:經過產品的體驗,發現目前市場上關於約伴旅遊app還是存在人與人的信任和安全問題,有些人本身約伴的出發點可能並不是出於旅遊,而是可能另有目的,所以陌生人之間的信任導致這類產品並不能很好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