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家抗疫半月,靠一杯清茶,二本詩書消磨時光。回首歲月韶年,謹記培根「讀書使人明智,讀詩使人聰慧」的名言,遙想大唐盛世遭遇安史之亂,詩聖杜甫寫出了「國破山河在,恨別鳥驚心。」的噴世之言,金人南渡,大宋江山傾滅。陸遊謳歌了一曲「位卑未敢忘憂國」的駭人詩篇。
在今天抗擊新狀冠狀病毒的戰疫中,習近平總書記指揮若定,八十四歲高齡的鐘南山院士乘座高鐵來武漢現場抗疫,多少個解放軍戰士和白衣天使連續一月奮戰在抗疫一線。謳歌出一曲又一曲拯救病人,生離死別的生命史詩箴言。這些都是我們中華民族能夠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體現。逝去的是寒冷的冬天,即將迊來的是花紅柳綠的春天。
荏苒歲月, 蒼海桑田,一首唐詩,一闕宋詞。字裡行間翻開的是一幅幅文學畫卷,蕩漾起壯闊的歷史波瀾。 打開百度搜索,中國古代詩詞中出現頻率頗高的是與柳字相關的詞語,柳絮,柳色,柳綿,柳條,柳岸等等。「楊柳依依,昔我往也」,無數英雄才子徘徊於章臺柳岸,多少美伶佳人徜徉在灞橋河邊,折柳送別,詠嘆千年。仰望星光燦燦的詩詞銀河,詠柳詩多少,賀知章那首巜詠柳》詩,耀眼奪目,令人讚嘆: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
不知歲月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古人詠柳,因為它是春天的第一拔使者,當梅雪爭春,冰河解凍之時,嫩綠的芽兒從那老樹枯藤中第一個噴發而出,纖細而不弱,柔曲顯剛強。在春寒料峭的堤岸上抖落出千枝萬葉,如碧玉妝綠了大地,染翠了山巒。
唐代大才子韓翃著墨抒寫的長安城,柳絮飛舞,花團錦簇,歌舞昇平。彰顯的是一派大唐盛世的繁華景象: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
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宋代蘇東坡大學士描寫的柳林春色比皇宮柳色更勝一籌。呈現出一幅田園山居,小橋流水人家圖。抒發出那「多情卻被無情惱」報國無門的鬱悶心情,「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的鴻鵠之志。展現出「一蓑煙雨任憑生」,「夭涯何處無芳草」的曠世豪邁之胸襟。
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牆內鞦韆牆外道,牆外行人,牆內佳人笑。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
大唐長安城郊的灞橋,是盛世帝國網紅達人的打卡地,晏殊來了「 一曲新詞酒一杯,此時天氣舊樓臺。」,李白遊罷,吟頌出「秦樓月,年年柳色,灞陵 傷別」的悽美之詞。夜色黃昏,歐陽修起了往日的元霄往事,情不自禁的寫下了: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今年元夜時,月與燈如舊。
不見去年人,淚溼春衫袖。
詩人重情,見燈光燦爛,月上柳梢,月色鉤起了他的縷縷私情,兒女情長中透露出 誰與人訴的家與國的情懷!在那個年代裡,成網紅達人,靠的是才高八鬥,學富五車的真功夫。駱賓王七歲詠鵝而名聞天下,易安居士憑的是詩,書,畫技藝,辛棄疾更是文韜武略的全才。而不是靠臉蛋,比身材,扭扭腰,動動嘴弄巧而成。
詩佛王維佇立在鹹陽的古道旁,遙望陽關,前路漫漫,一杯薄酒,摯友對飲,難訴衷情。不知今霄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見柳生愁,愁在故國三千裡,愁在翰海沙丘,胡未滅,鬢先秋。一首《渭城曲》,奏出的是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的天籟之音: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偉大領袖毛澤東這首巜七律-瘟神》,借春風揚柳抒發了作為偉大政治家的韜略,同時展示出浪漫主義詩人的雄才,成為中國詠柳詩詞中一座無人比肩的高峰,是古今詩壇星空中的一顆啟明星。毛主席詩詞是構築毛澤東思想的精華之一,築起了一座照耀著新中國前進的燈塔,永遠引領我們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繼續前行!
《七律:送瘟神》
春風楊柳萬千條,六億神州盡舜堯。
紅雨隨心翻作浪,青山著意化為橋。
天連五嶺銀鋤落,地動山搖鐵臂搖。
借問瘟君欲何往,紙船明燭照天燒。
作者簡介
熊宣德
曾任職麻城市茶葉公司、國營龜山茶場
現任職麻城市農業農村局
國家一級評茶師
酷愛茶,喜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