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5日,鹽山縣慶雲文廟重修落成典禮儀式舉行。據悉,經過此次重修,慶雲文廟大成殿、東廡西廡、欞星門等得到恢復性修繕,塑像和內飾也修葺一新。
慶雲文廟已有600年歷史
慶雲文廟始建於明洪武六年(公元1373年),至明代中期趨於完善,至今已有600多年歷史。
據文獻記載,慶雲文廟建成後,先後進行過10次大的增補、修繕。因年久失修,加上文革時期遭到一定程度的人為損壞,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這裡屋頂破損,牆皮脫落,大殿內飾蕩然無存。
據悉,大成殿和東廡西廡是滄州地區僅存的明代古建築群。慶雲文廟也因此成為河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歷經5年修繕完成
2015年,鹽山縣多方籌措400多萬元,對慶雲文廟進行修繕。其中,對大成殿、東廡西廡主體及院落圍牆、殿內塑像、地面進行了修繕,進一步恢復了慶雲文廟昔日的風採。
10月底,慶雲文廟初步具備了對外開放的條件。
記者當天看到,大成殿座北朝南,巍峨壯觀;殿內孔子及其弟子的塑像,神形兼備,栩栩如生;殿前有東西廂房,院內古柏參天,具有濃厚的中國傳統建築色彩。
200餘人參加祭孔儀式
12月5日,孔子、孟子、曾子、顏回後裔代表,學生代表,文化學者等200餘人參加了慶雲文廟祭孔儀式。
「啟戶!」隨著司禮官悠長的唱詞,悠遠渾厚的背景樂聲響起,各界人士在大成殿前兩側靜立。執事者各司其事,糾儀官、陪祭官、分獻官、正獻官就位。
司禮官宣布擊鼓奏樂,身著古裝的學生敬獻祭舞。孔氏後人敬香、社會各界人士分組敬獻花籃……
「禮成!」伴隨著司禮官的聲音,祭孔儀式完成。
記者了解到,當地將逐步建立慶雲文廟日常管理機制,並以文廟為基地探索優秀傳統文化傳承模式。
來源:滄州晚報 記者 張倩 通訊員 石磊 王芳 趙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