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作為黨中央、國務院在新形勢下全面深化改革和擴大對外開放的一項戰略舉措,自2013年9月我國首個自由貿易試驗區在上海設立以來,歷經4次擴充,國務院已正式批准設立的省級自由貿易試驗區已達18個,其中內陸省份有7個。
日前,全國政協委員、貴州省律師協會監事會主席、貴州新聯會主席、貴達律師事務所主任朱山就加快向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擴展,對於內陸欠發達地區進一步對外開放和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大意義,接受了記者的採訪。
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省份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的優勢及存在的問題
現經國務院批准設立的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地處西部,社會經濟發展的狀態、特點具有階段性特點,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機遇和挑戰並存。
「近年來伴隨著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建設不斷深入,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已經具有一定相對優勢,在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的基礎上,探索在欠發達地區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的路徑是可行的。」朱山說,首先,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在建設開放窗口、優化營商環境各項工作上走在前列,積累了一定經驗;其次,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的建設工作客觀上起到了提振發展信心、凝聚內部力量的作用,積極探索建立自由貿易試驗區具有強大的內生動力和組織保障;再者,具有經濟發展後發優勢,在諸如大數據、裝備製造等特定產業領域具有獨特優勢已經形成,生態紅利明顯,交通、信息化等領域基礎設施建設成果豐碩,具有一定的競爭力。
朱山表示,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經濟欠發達內陸省份,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也面臨以下主要困難:第一,產業整體實力相對薄弱,傳統產業領域競爭力不強,未來增強港口吸引力、擴展國際「朋友圈」面臨挑戰;第二,在技術、人才、資金等關鍵要素上,亟需與世界對接;第三,缺乏航運、海運自然條件。
對策及建議
「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建設過程中,準入前國民待遇、負面清單制度、『單一窗口』建設、金融服務創新等優化營商環境工作已經取得一定成效,但相較於成熟的自由貿易試驗區差距明顯。建議國家發改委組織先期設立的相對成熟的自由貿易試驗區對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進行精準幫扶指導,快速推動各項改革措施順利落地見效,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為建設國際化的自由貿易試驗區奠定基礎。」朱山說,基於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在傳統產業領域實力相對薄弱的實際情況。建議國務院出臺專項意見,針對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區位特點,推動長三角、珠三角等地區傳統產業向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轉移,全面部署承接工作,加快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傳統產業的發展轉型。
朱山表示,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搶抓時代機遇,謀求跨越式發展,在不斷鞏固內力的同時離不開外力支持。建議國務院在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建設成果的基礎上,統籌科技、人力資源、財政等有關部門根據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定位和實際發展需求,依法給予政策支持,幫助在大數據、裝備製造、旅遊產業等具有相對優勢的欠發達地區建設具有一定影響力的自由貿易試驗區。
(來源:貴州省律師協會 作者:黃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