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修文縣大健康產業發展示範區建設蓬勃發展
一、示範區概況
修文縣地處貴州省中部,貴陽市北部,因明代王陽明在此潛心悟道,創立了良知、致良知、知行合一學說,被譽為「心學聖地」。全縣總面積1075.7平方公裡,總人口31.13萬。2016年,全縣醫藥產業實現增加值17.98億元,僅健康醫藥增加值就佔全縣生產總值(165.57億元)10.86%以上。2017年,全縣醫藥產業預計實現產值70億元。
近年來,初步形成了以修文醫藥園區為核心的同城大道食品健康醫藥產業軸,以桃源八寨、陽明文化園為重點的東(康體運動)西(養身養心)健康醫藥產業翼,以六廣河溫泉度假養生養老園、獼猴桃產業園、中藥材種植園、綠色石林、林場森林康養基地等為配套的特色鮮明、產業融合的大健康產業體系。產業配套已相對完善,健康醫藥、健康醫療、健康養生、健康養老、健康藥食材、健康運動等六大業態俱全,大健康醫藥產業初具規模、發展潛力巨大。
2017年8月,縣人民政府按照《貴州省大健康產業集聚發展示範區創建認定管理暫行辦法》(黔健康辦發〔2017〕14號)申報省級大健康產業示範區認定;同年11月,在貴州省第三屆大健康醫藥產業發展大會上獲得貴州省大健康醫藥產業發展示範縣授牌。
二、產業發展比較優勢
(一)高度重視發展大健康產業。成立了以書記和縣長為組長的大健康產業發展工作領導小組,縣委常委會、縣政府常務會專題研究大健康產業發展工作;與貴州省大健康聯盟和貴州醫科大學相關專家團隊達成友好共識,為發展大健康產業提供智力支撐。出臺《修文縣關於加快發展大健康產業的實施意見》、《修文縣大健康醫藥產業發展六項實施計劃》等系列配套文件。「十三五」期間,以「陽明文化、桃源八寨、獼猴桃」為特色名片,以「建成全國文化旅遊名縣、全省大健康醫藥產業示範縣、建成更高水平的全面小康社會」為目標,以「大數據、大文化、大健康、大旅遊、大民生」五大行動為主要路徑,以「產業美、文化美、生態美、環境美、精神美」為內涵的「美麗修文」為追求,打造陽明心學聖地、特色農業基地、現代醫養高地。
(二)文化底蘊厚重。陽明文化是全國乃至全世界的獨有的稀缺資源,是其他地區不可複製和仿效的優勢資源。2015年「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在「兩會」討論時談到「王陽明的心學正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精華」,對王陽明的歷史作用進行了肯定。2016年10月,中國·貴陽第五屆國際陽明文化節在修文成功舉辦,各界評價很高,影響深遠。作為「王學聖地」的修文,奮力打造「世界心健康運動的發源地」稀缺資源品牌具有內涵支撐。目前,正傾力打造中國陽明文化園,項目規劃面積3500畝,計劃投資67.2億元,建成後可作為貴州省全國大健康產業修心養生板塊的示範基地,增加貴州省大健康產業示範基地在全國的競爭力。
(三)區位優勢明顯。修文縣地處黔中腹地,是貴陽市重點規劃建設的北部新城和北部工業新區,是黔北、黔西北、西南出海通道的重要交通樞紐,是承接貴陽市「退二進三」、「近郊優二」戰略的第二產業布置區,也是承接東、中部發達地區產業梯度轉移的戰略要地。目前修文縣醫藥園區醫藥企業數量為全省之最。修文縣優越的區位優勢,是發展大健康產業的熱土,可在大健康產業集聚發展方面出示範。
(四)農業資源優勢明顯。修文是全省2017年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試點鞏固縣;2016年新增無公害農產品產地認定1萬畝,新增無公害畜禽產地認定12個,新增無公害和綠色農產品認證30個。精品水果種植面積達26萬畝,其中,獼猴桃16萬畝,掛果5萬畝,面積全國第3,產量5萬噸全國第6。可充分利用農業資源優勢,從農產品「種植、採摘、分揀、冷鏈、深加工、物流」等方面入手,在大健康食品產業「全產業鏈、高度融合、聚集發展」方面出示範。
(五)旅遊資源豐富。修文屬亞熱帶季風溼潤區,夏無酷暑,冬無嚴寒,氣候宜人,年平均氣溫15℃左右;森林資源豐富,森林覆蓋率47.5%,良好的生態環境為發展大健康產業提供了優質的自然條件。修文是貴陽旅遊資源最豐富的區縣,也是貴陽旅遊康體休閒的「後花園」,成為名副其實的陽明文化中心、貴州北線文化生態旅遊中心及頗具吸引力的旅遊目的地,擁有AAAA級景區2個,還有中國陽明文化園、貴陽高爾夫度假中心、蘇格蘭牧場、六廣河峽谷及特色溫泉小鎮等一批景區景點,具有較強區域競爭力、影響力和輻射帶動力。
(六)產業基礎紮實。一是醫藥產業規模不斷擴大。全縣聚集醫藥企業22家,註冊產品數441個,常年生產107個,獨家品種28個,專利產品77個,中藥保護品種9個,進入國家基本藥物目錄128個,進入省增補基本藥物目錄品種78個,進入2015年版《中國藥典》品種2個,產品涵蓋膠囊劑、噴霧劑、膏霜劑、水針劑、片劑、顆料劑、衝劑、栓劑、酊劑等除大針劑以外的所有品種,形成了包括民族藥、生物製品、中成藥、化學藥、中藥飲片等多元化發展的產品結構體系。二是健康藥食材產業品牌優勢突出。修文縣是貴陽發展無公害食品、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的優勢區域,已榮獲全國100個蔬菜生產重點縣稱號;修文獼猴桃已獲「國家地理性證明商標、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全國標準化產業示範基地稱號」。在藥食材、獼猴桃、無公害食品種植方面的累積沉澱為健康藥食材產業的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三、示範區功能布局及發展重點
(一)功能布局。「十三五」規劃綱要提出按「一軸兩翼多園」的空間布局發展大健康醫藥產業。一軸:即沿南北向觀久城市幹道〈同城大道〉布局以醫藥食品及養生康體為主導產業的大健康產業軸;兩翼:即沿大健康產業軸東西兩翼布局以養生康體為主要產業的大健康產業項目;多園:即在全縣範圍內因地制宜發展大健康產業園區。
(二)產業發展重點。根據陽明文化特色、修文的自然資源稟賦及產業基礎條件,堅持打王牌,走心路,打造世界心健康基地和修文心世界。按「一軸兩翼多園」的產業空間布局推進健康醫藥、健康醫療、健康養老、健康養生、健康運動、健康食藥材等大健康業態全面協同發展。重點推進醫養結合、康養融合發展;依託扎佐林場森林資源,引導康養業態主要向林場區域等生態優越的地點布局,推動森林康養、醫療健康服務等朝陽產業加快發展;推動大健康醫養產業與生態環境保護、文化旅遊融合發展,加快發展避暑休閒、溫泉度假、養生養心等旅遊新業態;利用大健康醫藥產業的優勢,引進國內龍頭企業,打造中藥材種植、加工、交易、金融、物流為一體的全產業鏈基地。
四、亮點工作
近年來,在上級有關部門關心支持下,修文縣大健康關聯產業取得了系列榮譽:國家級森林康養基地試點單位1家(貴州景陽森林療養院),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1個(修文獼猴桃),「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1項(同濟堂傳統中藥文化),國家火炬計劃重點高薪技術企業1家(貴州同濟堂製藥有限公司),「十二五」期間全國民族特需商品定點生產企業5家(貴州同濟堂製藥有限公司、貴陽德昌祥藥業有限公司、貴州綠太陽製藥有限公司、貴州維康藥業有限公司、貴州好一多乳業股份有限公司),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1家(貴州同濟堂製藥有限公司),「中華老字號」商標1家(「同濟堂」);2017年,在省、市大健康辦指導和幫助下,中國陽明文化園成功入選貴州省綠色經濟「四型產業」20個示範項目之列,6月17日,國家生態文明建設試驗區研討會上,獲省發改委授牌。
在政策支持方面:秦如培同志在全省大健康醫藥產業發展大會上的講話(黔府閱〔2015〕13號)提出「大力發展修文、龍裡等50億元級醫藥產業園區,積極發展清鎮、貴安等30億元級醫藥產業園,打造「貴陽新醫藥產業圈」;《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支持貴陽市大健康醫藥產業加快發展的意見》(黔府辦發〔2016〕45號)提出「推進烏當、修文建設國家級大健康產業集聚發展示範基地」。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貴陽市醫藥產業發展任務清單的通知(築府辦函〔2015〕99號)提出「研究制定貴陽市中藥材生態產業園區發展規劃與建設標準,加快推進烏當、修文、開陽、清鎮中藥材種植示範區建設。」,「進一步優化產業布局。結合生態文明工業園區打造,規劃園區基礎設施建設,重點發展壯大益佰、 烏當、修文、清鎮醫藥產業園區。」;《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貴陽市承辦2016年第二屆貴州大康健醫藥產業發展大會籌備工作方案>的通知》(築府辦發電[2015]54號)提出「修文縣作為貴陽市大健康醫藥產業重點發展區域」;《貴陽市「十三五」大健康醫藥產業發展專項規劃》(築發改規劃〔2016〕844號)在全市產業總體布局中把修文縣列為貴陽市健康製造重點發展產業帶和協同發展新增長極。市委市政府專門出臺了《中共貴陽市委 貴陽市人民政府關於支持修文縣加快全域旅遊發展的意見》(築黨發〔2016〕23 號)、《中共貴陽市委 貴陽市人民政府關於加快修文獼猴桃產業發展的意見》(築黨發〔2015〕15號)等文件支持修文縣大健康關聯產業發展。
五、保障措施
(一)強化組織領導。成立了修文縣大健康醫藥產業發展領導小組、修文縣創建貴州省大健康產業示範區工作領導小組;還向貴陽市編辦申請成立了修文縣大健康醫藥產業發展中心為工作常設機構,服務修文縣大健康醫藥產業健康發展。
(二)加強統籌抓落實。縣委、縣政府將大健康工作納入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和政府重要議事日程;縣委、縣政府主要負責人通過縣委常委(擴大)會、縣政府常務會等方式,多次對此項工作進行了安排部署,及時解決工作推進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印發大健康產業實施意見,明確各鄉鎮(社區)、縣有關單位工作目標,形成了「政府主抓、部門負責、社會參與」的工作機制和「齊抓共管、互相配合、共同推進」的工作格局。
(三)強化責任抓落實。2017年及時加大對列入大健康產業調度項目推進情況進行責任分解,明確任務抓落實、細化指標抓落實、強化措施抓落實、嚴格時限抓落實,做到一級做給一級看,一級帶著一級幹,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
(四)嚴格督查抓落實。由縣督查室牽頭,會同相關部門成立督查工作組,定期不定期對項目推進落實情況進行督促檢查,發現問題、分析問題、梳理情況,及時提供相關領導統籌研究解決。(溫耀婷)
(責編:高華、陳康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