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極海冰「復甦」!「極地渦旋」使寒冷被困住,會持續多久?

2020-12-17 仰望星際

我們知道,中緯度地區比兩極溫和是正常的,但今年1月把這種季節性的預期推向了極端。1月份,從美國到歐亞大陸,大部分中緯度北部地區的氣候都異常溫和,而阿拉斯加則在持續的嚴寒中瑟縮,北極的海冰面積也略有反彈,迎來了「復甦」。這種模式的核心是一個強大而緊湊的極地渦旋,它位於同溫層,距北極幾公裡。今年冬天到目前為止,「渦旋」還沒有發現任何擾亂大尺度、低水平極地環流、讓大量冷空氣流入中緯度地區的那種大擾動。

反映1月份情況的一個關鍵指標是北極濤動,它是基於北半球高緯度和低緯度地區的表面壓力差異。當AO為正值時,極地急流通常更強,更穩定,更朝北方發展,將最寒冷的冬季空氣鎖在北極及其附近。下圖所示,從1月1日到27日,AO平均高於+2.0,根據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的數據,自1950年以來,只有4次1月出現如此強烈的正AO值,包括1993年(+3.495)、1989年(+3.106)、1957年(+2.062)和2007年(+2.034)。

中緯度急流在環繞北半球的過程中明顯地得到了鞏固,這是正AO的典型情況。整個北美的風暴系統往往相當弱,導致美國本土大部分地區形成了一種相當溫和的模式。當強烈的氣旋形成時,它們往往在海洋上空,比如一周前在加拿大海岸附近形成的風暴,導致紐芬蘭出現了創紀錄的降雪。本周,另一股強熱帶風暴正席捲北大西洋,但預計隨著上層氣流從大西洋進入歐洲,它將會減弱。

持續地從西向東的急流也會導致一種溫和的模式橫穿美國,這正是我們目前所看到的。事實上,整個1月到1月25日,美國南方48州的氣溫都比平時高,密西西比河以東地區的氣溫至少比平均溫度高6華氏度。考慮到氣候溫和的範圍很廣,即使沒有一個地方的一月份是有史以來最暖和的,但整個美國本土的一月份都是有記錄以來最熱的一月,這也不足為奇。

北極嚴寒無情,這是一個亮點。儘管全球變暖導致北極海冰的長期前景依然嚴峻,但這至少給了海冰一個輕微復甦的機會。截至上周日,北極海冰範圍遠高於2010年代的平均水平,但遠低於2000年代及之前幾十年的平均水平。預測模型暗示,在2月初,急流將進一步深入美國,並以一場潛在的東海岸風暴開始,今年2月極有可能出現比平均氣溫更低的天氣,美國可能會再次迎來大雪。

本文由百家號(仰望星際)原創首發,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相關焦點

  • 【冬日奇觀】海冰、海浩、極地渦旋,水煮黃河都是講的什麼地理知識?
    受熱力因素影響北極地區近地面形成了極地高壓,但高空是低壓,而且這個低壓系統是「繞極」的,好比一個寒冷空氣的渦旋,因此被叫做極地渦旋,簡稱極渦,其實它通常是指盤踞在極地高空的冷性大型渦旋。  極地渦旋是一種持續的、大規模的氣旋,且只發生於地球的極地,介於對流層和平流層的中部和上部。
  • 極地渦旋在不斷的移動,天文學家稱這可能北極融化帶來的影響!
    據科學家稱,氣候變化已經在北極造成嚴重破壞。事實上,一項研究表明,極渦正在發生變化,它將使美國沿岸的冬季和歐洲部分地區持續更長的時間,預計全年氣溫異常寒冷。極地渦旋是冬季在北極周圍漩渦的冷空氣區域。當渦旋的部分分離時,它們會在北半球冬末和早春造成異常寒冷的條件。這種轉變發生在2014年的最後一次,引發了美國北部和加拿大的極端事件。很少有人知道實際上有兩個極地渦流:位於地球表面上方約19800米(65000英尺)的平流層極渦; 以及位於地表以上約5,500至9,100米(18,000至30,000英尺)之間的對流層極渦。
  • 拉尼娜和極地渦旋雙發力 北極「發貨」的冷名不虛傳
    拉尼娜和極地渦旋雙發力 北極的邊界南移了據河南省氣象臺首席預報員谷秀傑介紹,造成近期河南大範圍氣溫偏低的原因是全球氣候變暖的氣候背景下,赤道中東太平洋目前處於發展盛期的拉尼娜現象。(具體解釋,請參考本網前期稿件《為什麼你覺得今年冬天更冷?
  • 「極地渦旋」都解救不了?2019年1月海冰值創40年衛星記錄第六低
    作者:文/羅兆春在科學中,最近的寒冷模式可能大家都深入體會,但是對於北極來說,可能依然不是一個好現象,我們的北極似乎連「極地渦旋」都解救不了了。根據NSIDC科學數據顯示,在2019年1月,北極地區的高空大風模式不斷升級,加上更為人所知的極地渦旋,席捲北美和歐洲的不少區域。但是北極海冰面積仍遠低於平均值,可想而知,這麼強的寒冷模式都不能讓北極達到一個平和,是真的沒辦法了。
  • 芝加哥遭受極地渦旋的衝擊,和北極一樣寒冷
    隨著氣溫驟降,芝加哥正遭受席捲美國的極地渦旋的衝擊,這座城市現在和北極一樣寒冷。美國雪景圖:芝加哥與北極和中西部一樣寒冷,面臨50年來最冷的冬天。美國一些州的降雪量已超過1米,寒風已使氣溫降至零下59攝氏度,北美正面臨50年來最寒冷的冬天。暴風雪席捲了美國中西部大部分地區,導致許多人被困在家中,積雪超過一米高。美國氣象官員建議人們不要出行,甚至不要說太多話,因為呼吸刺骨的冷空氣會帶來嚴重的健康問題。當氣溫下降到令人痛苦的負數時,低溫和凍傷都是主要的擔憂,這促使一些地方政府宣布進入緊急狀態。
  • 極地渦旋減弱 北極有史以來最大臭氧層空洞自行閉合
    【環球網科技報導】據外媒報導,北極有史以來最大的臭氧洞已經自行閉合。據歐盟哥白尼大氣監測局(CAMS)的研究人員報導,在北極上空隱約出現近一個月後,北極上空迄今為止探測到的最大臭氧空洞終於關閉。臭氧層是地球大氣層中保護地球免受紫外線輻射的一部分,今年3月下旬,當異常的風況連續幾周將北極上空的冷空氣困住時,臭氧層的空洞首次在北極上空打開。
  • 低溫和極地渦旋破壞北極臭氧層
    此時,被稱為極地渦旋的環極氣流將南極大陸上空的冷氣團圍住形成渦旋,這個渦旋就像一個「絕緣體」可隔絕內部空氣與外部大氣。實際上,在正常情況下,北極圈內溫度通常高於-80℃,不易形成極地平流層雲。另外,北極的「高溫」也容易破壞極地渦旋,較難催化出破壞臭氧層的活性氯原子。所以,北極的臭氧損耗雖然也比較嚴重,但還沒有達到「臭氧洞」的程度。
  • 北極最大臭氧層空洞「癒合」 與極地渦旋氣候有關
    4月28日,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今年春天在北極上空形成並最終成長為有記錄以來最大的臭氧空洞已經閉合。  3月以來,北極上空的臭氧空洞一直不平靜。
  • 極地渦旋,「冰封」美國的元兇
    未來的日子裡預計會更冷。人們根本沒有辦法在室外,哪怕呆上幾分鐘。全球變暖到底怎麼了?請快點回來,我們需要你!」比如眼下美國中西部正經歷的極寒,「元兇」是一種被稱為「極地渦旋」(polar vortex)的氣旋。它發生於極地上空,當氣旋解體時,其內部的寒冷空氣將會南下形成寒流。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北極融冰和氣溫升高會干擾北極上空的對流層,影響極地渦旋的狀態,這使得渦旋內部的寒冷空氣更容易逸出、向南流動。
  • 「創紀錄強度」的極地渦旋被記錄,這意味著什麼呢?
    在持續的極端天氣中,歐洲出現了「創紀錄強度」的極地渦旋,而受影響最嚴重的地區就是英國,英國部分地區遭遇了毀滅性的洪水,其它地區遭遇了大雪和大範圍的降雨。有關極地渦旋增強的報導表明,這可能與極端天氣有關,極地渦旋是一種巨大的環流,半徑可達50公裡。
  • 北極海冰即將融化到最小值,今年冬天會不會把你凍哭?
    但是在最近的幾十年中,由於北極的溫度升高,導致夏季和冬季的海冰範圍大大減少,有不少學者擔心,北極冰蓋的減少最終將影響地球的天氣模式和海洋環流。按照往年的觀測來說,北極海冰在9月中下旬往往達到年度最小值,這也是北極海冰融化季節即將結束的時刻。美國國家冰雪數據中心的監測數據顯示,9月16日北極海冰面積為421萬平方公裡,並且可能在本周內達到年度最小值。
  • 極地漩渦正在崩潰 - 這就是你的冬季天氣意味著什麼
    本周末前往美國的北極天氣爆發可能是今年冬天更糟糕的事情的第一個跡象,有跡象表明,通常在北極鎖定寒冷空氣的循環低壓旋風系統被打亂並分成更小的部分。這種逆時針旋轉的野獸被稱為極地旋渦,被認為是部分原因是北極溫暖的夏季和西伯利亞的相對寒冷的降雨。
  • 比北極冷!青島人凍哭,北極也在哭泣……
    這兩天北方不少地方的冷,不能說跟北極類似,體驗上簡直是一模一樣,畢竟原本在北極上空盤旋的極地渦旋真的「出圈」,影響到我們了。小編查看了一下北極的氣溫,發現還真沒青島冷!如上圖所示,近日,北極洲最低溫在-13℃左右,一定是哪裡出現了問題?冷空氣出來串門了吧?
  • 北極渦旋分裂被迫南下
    北極渦旋是個什麼旋  苦寒北極,空氣在這裡冷卻、下沉,最終形成盤踞極地的冰冷渦旋。北極渦旋是一個極地冷氣團,與颱風有些相像,一方面北極渦旋自身旋轉,一方面它按照一定的路逕行走,行走中哪裡氣壓低,它就補充到哪裡。冬半年,北極圈內迎來極夜,極地渦旋勢力達一年中最強。極渦主體一般在靠近北極的陸地待著,不輕易南下。
  • 氣候研究人員正在敲響北極渦的警鐘,極地渦旋可能就在地平線上
    氣候研究人員正在敲響北極渦的警鐘,極地渦旋可能就在地平線上據《華盛頓郵報》報導,氣候研究人員正在敲響北極渦的警鐘,預計本月晚些時候北極渦將席捲美國東海岸,造成多年來最嚴酷的冬天之一。大氣與環境研究所的Judah Cohen告訴該報,他的氣候模型表明渦旋很可能在12月底或1月初撞擊。當平流層(大多數天氣都發生在平流層)突然變暖,導致風力減少或改變方向時,就會發生極渦中斷。然後,渦流將被移動並分離,將冷空氣溢入中緯度。
  • 美國遭極地渦旋橫掃,氣溫跌破零下50度
    遇到極地渦旋,美國北部變成寒冷中心。美國本周遭極地渦旋橫掃,面臨超乎尋常的低溫,在29日至31日期間,氣溫將下降攝氏零下53度,中西部城市芝加哥甚至將比南極還冷。對此,美國總統川普發推文要全球暖化「趕快回來」,引起各方爭議,有專家提出反駁,表示極端寒冷天氣的成因,其實極端渦旋源自於全球暖化,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NOAA)也解釋,出現冬季風暴不代表沒有全球暖化。
  • 一南一北造成今冬格外寒冷 北京低溫創歷史同期第二極值
    目前,大風藍色預警、持續低溫黃色預警持續生效中,市民出行注意防風防寒防凍。「一南一北」導致今冬冷出新高度「今冬為什麼這麼冷?」國家氣候中心主任宋連春表示,原因主要是「一南一北」。第一就是北極海冰。北極可以說是冷空氣的老家。「去年秋季,北極海冰為歷史上第二少。」海冰少,就意味著北極溫度高。
  • 一股「極地渦旋」正向美國東北部襲來,帶來嚴寒天氣
    一股極地渦旋正向美國東北部各州襲來,給美國大片地區帶來了刺骨的寒冷,氣溫驟降至冰點以下,湖泊結冰。美國最新天氣:一股極地渦旋席捲美國,帶來嚴寒天氣。寒冷的北極空氣正從極地渦旋噴向美國,帶來極其寒冷的氣溫。
  • 2019年極地渦旋!NASA的衛星照片顯示:美國中西部上空一片混亂
    橫跨美國中西部的反常極地渦旋已將美國覆蓋在冰雪和嚴寒之中。美國宇航局拍攝的令人難以置信的衛星照片揭示了寒冬的真實程度。美國極地渦旋: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衛星照片顯示了寒流的真實程度。隨著溫度計驟降至「危及生命」的水平,美國中西部的嚴寒和北極地區的惡劣天氣已造成至少12人遇難。所謂的極地渦旋已經影響了9000萬美國人的生活,他們被迫忍受零下52攝氏度的低溫。美國中西部多個州宣布進入緊急狀態,學校、道路、機場和企業紛紛關閉,以應對大雪。
  • 它鎖住了北極的寒冷空氣,北極漩渦對中國氣候有什麼影響?
    這一小活動的影響可不小,給中國帶來了一次又一次的降溫,可以說影響中國的冷空氣,最終都可以追溯到北極地區。在冬季,北極地區會發生極夜現象,一整天都見不到太陽,沒有了太陽的熱量補給,北京的空氣溫度不斷降低,形成了大量寒冷的空氣團。而北極的漩渦就像是一個柵欄,將極地的寒冷空氣鎖在了北半球的高緯度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