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徽州68】就田村:毗鄰歙縣縣城,文風昌盛至今不衰的古村落

2020-08-28 黃山八〇後舍

【行走徽州68】就田村:毗鄰歙縣縣城,文風昌盛至今不衰的古村落

司馬狂/文

就田在歙縣南鄉進縣城的大馬路邊上,此前坐車路過的時候,總能遠遠瞥見村子裡有好些個老宅子,那時候就一直惦記著到這個村子裡走走瞧瞧。惦記了許久,卻一直不曾成行,一直到去年國慶節,才蹭了歙縣博物館王紅春博士的光,在許謀虎老師陪同下,把就田村走了個大概,一直拖延到如今,才開始寫文章。




許、朱、何三姓各自聚集,形成就田村的三大姓,三姓之地本是相互接壤沒有嚴格界線的,如今許家被馬路隔開,朱何二姓依舊保留原貌。就田人口口相傳,說是村子本名狗田,源自最初來到就田的前人,有條跟隨在身邊的靈犬,到了此間便踟躅不前。於是,前人覺得此間風水甚佳,便留了下來,定村名「狗田」,後來雅化成就田。其實,就田二字,頗為雅致,《宋書·孔季恭傳》有句:百姓雖不親農,不無資生之路。若驅以就田,則坐相違奪。這裡的就田是從事耕種的意思,或許就田村的先人們,正是看中此間能夠耕田,只要勤勞便能豐衣足食。




從就田村委會往村子中走去,行不了多久,有一處外面看著似乎有些像商店的房舍。門頭很普通,甚至都有些不起眼,初時我已直接走了過去。許謀虎老師提醒我們,這是就田朱家祠堂,因為沒有鑰匙不能入內的緣故,我刻意從祠堂邊上巷子走了走。不得不說,這祠堂佔地面積很大,想來裡面氣勢定然恢弘的很。入了巷子,才發現,邊上連著有好幾棟已經沒有人居住了的傳統徽派古建築,營造得極其素雅,歷久彌新,愈發彰顯出主人的審美高雅來。




有了田,自給自足以後,必然會開始讀書,這是大多數徽州人的傳統,就田人也一樣。沒有任何史料做依據,也許你會問我,怎麼確定就田人開始逐漸衍變成「耕讀世家」的呢?君請看,朱家祠堂正門繼續往村裡走沒有幾步,一座已然廢棄了老宅,門口都長了荒草。但你繞過來,看看那個既小又窄的窗戶,「室雅何須大,花香不在多」的對聯,毛筆書就,字跡工整,至今依舊清晰可辯。看著這幅對子,我憑弔了許久,這是怎樣的一戶人家,才會將如此風雅的對聯寫在窗戶上啊?




鄉野間讀書,其實為的不是封侯拜相,更多的是延續文脈,知書方能達理。就田村內有位名叫何善榮的老先生,竟然能夠自己手工做書。宣紙裁剪適中,紙張上的內容親自用毛筆寫就,多是中華傳統文化,裝訂成冊,還做了極其美觀的封面。還有何氏家譜,何善榮也保存完整,並且自己在2017年手謄續接,那字真的幾乎和印刷上去的一樣。




何善榮的父親何達貴在蘇州經營絲廠,何善榮在就田讀完四年級後,隨父親在蘇州讀書,現在的何家老宅是何達貴手上建造的。乍一看,似乎並不是很起眼的何家老宅,其實非常有藝術成就,僅是門罩上的磚雕,就被徽州的磚雕匠人們譽為「集大成者」。多層浮雕在鑿和鏨的碰撞中,勾勒出栩栩如生的人物、躍然而出的景致,更為難得的是磚雕上人物的臉都保存完整,躲過了被毀壞的厄運。當年的何家興盛無比,如今的何善榮老人與老伴攜手共度鄉間平淡生活,真的是羨煞旁人。

圖源「松子電影工作室」



圖源「松子電影工作室」


與何家老宅一樣,就田村內的很多宅子都喜歡在屋簷處、窗臺上畫上牆畫。這些牆畫的時間,自清末民國開始,一直延續到上個世界七八十年代。牆畫或彩或素,或山水或神話,各不相同,卻又都活靈活現,蔚然成風的就田牆畫,倒也算得上徽州建築的一大亮點。最為讓我驚詫的,則是一戶人家,在窗臺上有一對類似鴨子的動物的泥塑。此塑立體感強,倒有些類似徽州磚雕中明代窯前雕刻的技藝,有趣的很。




行走在就田村內,你會發現,雖是新房林立,卻時不時的總能看到幾座老宅子,更為難得的是,其中大多數都還有人居住,房子煥發著一股生機。街巷裡水泥路硬化做好了,也頗為乾淨,不似旁的村落那般都是「雞屎打地面」。這大概是村裡人長久來養成的良好習慣吧,怡然自若,悠然自得。




對我而言,就田村最為可惜的大抵就是何家祠堂。從正門看,牆面完好,「何氏宗祠」四個字也明確告訴路過者,這裡是何家的祠堂,臺階兩側雖然堆著磚和瓦,倒也不至於讓人覺著會是荒廢了的所在。只是半掩著的木門,有一股蒼翠色透了出來,看著這一抹綠,我就知道,基本上裡面應該是荒了。果不其然,踏過門檻,裡面已然是雜木和灌草叢生,真是無處話悲涼啊。




就田本是個靜謐的傳統古村落,雞犬相聞,耕讀傳家。一條馬路的開通打破她原本的寧靜,車流不息帶來的是人氣,帶走的是安寧。但就田神奇的地方在於,把村落一切兩段的馬路並沒有破壞她的文脈。如今,快速路開通,行車而過的人們又將從高處俯瞰就田,我想也一樣不能打破就田的傳承,這才是就田最有價值的地方。2019年,就田村被列入第五批中國傳統古村落名錄,這是一次機遇,這是就田能被更多人所知道的大好時機,我期待著就田的騰飛,但千萬不能斷了文化的傳承和延續。




就田許家在此之前曾單獨行文,故而本文未曾提及許家,諸位可以點擊下面標題,直接跳轉閱讀。後期,我還會寫一寫同屬就田村的承舊嶺村,大家記得關注我哦。



相關焦點

  • 徽州古村落旅遊完全攻略
    徽州古村落主要有三個地方,徽南的歙縣、黟縣,以及江西的婺源縣。這幾個縣集中在安徽和江西交界的地方,是過去古徽州所屬的範圍。這裡的徽派古建築、田園風光、自然風光、風土民情都極具特色,而且景點集中,附近又有黃山、廬山、齊雲山等名山,是一條非常好的背包線路。
  • 安徽最美的古村落,藏在深山人不知,堪稱是世外桃源
    徽州區 徽州歷史悠久,現在的黃山市徽州區,保留了古代徽州文化的精髓,尤其是那些古村落,一個比一個美,置身於此,仿佛到了世外桃源,走進了山水畫中,忘卻了世間的嘈雜和煩惱。
  • 「行走徽州80」瞻淇:村名出自詩經,下高速就到的傳統古村落
    【行走徽州80】瞻淇:村名出自《詩經》,下高速就到的傳統古村落司馬狂/文提筆寫瞻淇,總是不敢落筆,何故?此村文化底蘊之深厚,非一兩篇文章所能概述。這次是鬥膽,寫一寫這個千年古錯落,無他,只為更多人能夠知曉歙縣還有這麼一個了不起的村子,唯此而已。
  • 徽州記憶——「一品雄村」
    前幾期我們介紹了「錦繡江南第一村」呈坎村和「牌坊之鄉」棠樾村,但在徽州還有一座歷史名村與他們齊名,這座村莊就是位於歙縣的雄村。雄村位於深山之中,新安江畔,歷史悠久距今已有800多年的歷史,是一塊物華天寶人傑地靈的風水寶地。徽州「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地理環境雖然給當地村莊城鎮的布局建設和發展帶來了很大的限制,但是也給人們帶來了山水環繞的環境。由於地形和河流的影響徽州村落大致分為兩種類型——山地村落和河岸村落。
  • 安徽最美的古村落,藏在深山人不知,堪稱是世外桃源
    徽州區徽州歷史悠久,現在的黃山市徽州區,保留了古代徽州文化的精髓,尤其是那些古村落,一個比一個美,置身於此,仿佛到了世外桃源,走進了山水畫中,忘卻了世間的吵雜和煩惱。呈坎村這座古村落,又稱「龍溪」,始建於東漢三國時期,按照古代八卦天人合一的理念選址布局,故而堪稱是古老而神秘的八卦村。這種說法,並非空穴來風,而是得到宋代大家朱熹的肯定,盛讚為「呈坎雙賢裡,江南第一村」。
  • 徽州,有多少古村落正在消逝?
    攝影/張建平徽州古村落,尤其講究風水。大到一村,每個村都要營造水口,講求聚風聚水聚氣聚財;小到一家,每一家都有天井,內置太平缸,下雨時便可以「四水歸堂」,所謂肥水不流外人田。講究風水,造成的直觀結果,便是每個村落都如在畫中。
  • 徽州古村落之----歙縣洪琴
    徽州古村落---洪琴村,是我生於斯長於斯的家鄉。她地處皖南丘陵地帶,坐落在徽州歙(shè)縣南鄉(地理位置上實為歙縣東部地區,出徽州府城南門,往東一直到徽杭交界的昱嶺關約60公裡的範圍都稱南鄉),是一座四周青山環繞的典型徽州古村落,背靠來龍山,前依伏源河,杭瑞高速從東往西緊貼村後筆直而過,從村頭沿歙績挑糧古道往北進塢,步行十華裡到萌坑村,翻越萌坑人家背後的萌坑嶺頭就是績溪縣地界。
  • 【行走徽州67】和許國同一支的就田村許家,這裡男女祠堂並立
    【行走徽州67】和許國同一支的就田村許家,這裡男女祠堂並立司馬狂/文許家,顧名思義就是姓許的人家。但它又是個小地名,因為許氏族人聚族而居,久而久之,人們便以「許家」,稱呼其地,這樣的地名在徽州有很多。我小時候進城裡,公路是翻越稠木嶺而入縣城。後來新修的公路,穿就田村而進城,這造成了許家和就田村委會被馬路居中隔離開來。
  • 安徽歙縣:徽州獨一處 許村映像
    徽州,古稱歙州、新安郡,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年)始得名徽州,轄徽州一府,歙縣、黟縣、休寧、祁門、績溪(今屬安徽宣城)、婺源(今屬江西上饒)六縣,治歙縣。因四面環山,田地貧瘠,「小民多執技藝,或販負就食他郡者」(《徽州府志》)。經商的人口比例大,逐漸形成了獨有的行事風格,尤其在明清時期達到鼎盛,時人謂之「徽幫」,從此,徽州商人名聞天下。歙縣為徽州府衙所在,而位於歙縣西北、黃山箬嶺南麓、富資水上遊的許村則更是古徽州文化的代表之地。許村古稱富資裡,唐末,許姓族人避中原戰亂遷居於此,隨著人口壯大,慢慢成為當地大姓,北宋時得名許村。
  • 【徽州古村落】歙縣藍田村石佛洞探秘
    ↑歙縣溪頭鎮藍田村,是一個具有豐富歷史文化沉澱的典型的徽州千年文化古村落,這裡山川秀麗,人才輩出。↑清代時石佛洞洞口建有石坊,徽州府學政沈祖懋曾題「亦洞天」。↑洞深二十米處,穿過頭頂上密密麻麻的蝙蝠,是要點勇氣的,裡面看上去像是宮殿長廊,不知深處有什麼……版權所有:歙縣論壇古村落保護團隊歙縣論壇古村落保護團隊:策劃:我是一隻魚;攝影:流風回雪、攝鬼、清風;文案:徽州三文魚。
  • 皖南有哪些好玩的古村落?盤點徽州最美古村落
    皖南是古鎮古村落最為集中的地方,這些古村落具有觀賞價值和研究價值的。皖南古鎮古村落的中心地帶是原徽州府的一府六縣(歙縣、黟縣、休寧、祁門、績溪、婺源),其中,黟縣是至今保留古村落最多、最完整的縣之一。近日很多朋友諮詢皖南有哪些好玩的古村落,如果把大小全部列出來的話實在太多了,小編就把皖南比較有代表性古村落推薦給朋友們!
  • 靜謐的古徽州首府 行攝安徽文化名城歙縣
    歙縣是中國安徽省黃山市下屬的一個縣,秦置歙縣,至今有2200多年歷史。位於安徽省南部,古徽州府治所在地,徽州文化的發祥地,是徽州文化及國粹京劇的發源地,也是徽商的主要發源地,是文房四寶之徽墨、歙硯的主要產地,於1986年被授予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稱號。    這一天,從新安江山水畫廊開始了歙縣的行程。
  • 徽州古村落的地域特色與保護利用
    古村落是「鄉村文化的活化石」,徽州古村落因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被譽為「最美鄉村」,園林化的村落組景、獨具特色的建築類型、豐富多彩的民俗文化,體現著特定區域的自然地理生態和社會歷史文化,是徽州獨具特色地域文化的「標本」。徽州現存的古村落群遍及各個角落,如何守望這片「鄉愁」,處理好傳承與發展、修復與創新、保護與利用的關係,做到可持續發展,值得我們持久關注。
  • 徽州古村落——許村薇省坊
    鳴鸞與幽鶴齊飛,赤鯉共霓鯨一色 在前文我們提到了徽州(歙縣)各村落的大致分類名稱,這位我們給徽州村落的劃分提供了便利。依據徽州各城門的方位把徽州(歙縣)大致分為北鄉、南鄉、東鄉和西鄉。今天想為大家介紹一下徽州的北鄉。 徽州北鄉是指:從上北街對應的臨溪門和小北街對應的鎮安門出城向前行走可到達的大致區域,其中北鄉最具有代表性的村莊就是許村了。
  • 徽州百村——歙縣三陽鎮嶺腳村(古名筠麓)....
    明隆慶、萬曆年間,大方和尚在老竹嶺制茶,款待四方客商,大方茶成扁茶之祖;明末,歙縣江村江天一守衛老竹嶺,倡議修關;清鹹豐年間,歙縣杞梓裡王茂蔭王侍郎為保護古道上行走的徽商生命財產安全,奏請皇上嚴懲山中強盜;民國時,公路修築專家程振鈞為建徽杭公路嘔心瀝血,有亭碑紀念等。因為扼昱嶺關關口,隨著徽杭古官道形成的古村落筠麓村,今名嶺腳村,已列入全國第五批古村落保護名錄。
  • 除了西遞宏村,古徽州其他古村落也很有古韻
    除了西遞宏村,古徽州其他古村落也很有古韻大家一提到徽州古村落,想到的就是宏村、西遞,但宏村、西遞又有什麼區別?都有什麼特點?遊玩的話,去哪個村子更值得?除了宏村、西遞外,還有呈坎、唐模、棠樾、南屏、塔川等一大堆古村落,那麼,又到底該選哪個遊玩呢?呈坎是5A級景區古徽州文化旅遊區的一部分。開村在呈坎的祖先是羅天真和羅天秩。他們最初是在江西的南昌府人。唐代末年,全家遷往歙縣,將原來的龍溪村改名為呈坎。事實上,這個村莊的歷史比宏村和西遞還要悠久。
  • 「行走徽州77」蕃村:也叫寧豐大社,歙縣外銷茶葉八大名家之一
    【行走徽州77】蕃村:也叫寧豐大社,有歙縣外銷茶葉八大名家之一司馬狂/文其實知曉蕃村是好幾年的事情,那時候就聽聞「三點鮑」的傳說。去年的時候,歙縣新增一批國保單位,蕃村的名字赫然在列。於是,對於這個地處歙縣北鄉的村子,有了一探究竟的念頭。趁著五一假期,在同宗武民兄陪同下,更兼有蕃村土著鮑海濤協助,這才真正走進了蕃村。遊歷完畢,不由讚嘆一聲,真的是個藏在閨中人不知的古村落啊。
  • 「行走徽州76」南溪南:別把我和西溪南搞混了,我是傳統古村落
    【行走徽州76】南溪南:別把我和西溪南搞混了,我也是傳統古村落司馬狂/文寫本文的時候,發了朋友圈向大家求南溪南的照片,結果很多人給我發西溪南的照片。上遊的率水和橫江在黎陽老大橋那裡匯合,形成的河流叫做漸江,漸江繼續往下,在歙縣的浦口和練江匯合,才開始叫新安江。南溪南村在漸江之南,西溪南在豐樂河之南,兩村皆名「溪南」。後來,為了區分開來,屬於歙縣西鄉的叫做西溪南,屬於歙縣南鄉的則冠以「南溪南」之名。
  • 深藏山裡古村落的「徽州布達拉宮」
    2020年江南的梅雨從6月9號開始一直下到了7月下旬,整整下了40多天,前幾天廣播裡傳出南京出梅了,我們這些老友又串了個門,跟團來到了深藏山裡古村落的「徽州布達拉宮」 同去的導遊告訴我們說,萬二村是徽州山地村落的典型代表
  • 安徽歙縣東北的數十個古村落,除石潭外,唯北山與下汰風景最好
    歙縣的美不僅在於山環水繞的秀麗風光,更在於源遠流長的古韻芬芳。作為古徽州文化的發源地,這裡不僅有數不清的文化薈萃,更保留著千百年來的歷史古建築。首當其衝的,便是徽州古城。除此以外,整個縣域內還分布著星星點點的古村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