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人臉識別正式落地深圳機場,加速 AI 商業布局

2020-12-18 雷鋒網

眼下的AI,時常莫名讓人有種錯覺,仿佛又回到了起初的網際網路時代,被資本扶持、被各路玩家為翼,以相似之姿幹練地帶入各個細分領域。

而承擔大眾出行的機場公共安全就是其中的細分領域之一。

安全管理挑戰巨大,機場安防亟需變革

作為國內十大機場之一,深圳寶安國際機場一直以來都敢為人先地擁抱新技術,不斷提升機場軟硬體設備,以增強乘客安全性和滿意度。比如首次將人臉識別系統嵌入到機場安檢信息系統,率先應用AI等技術幫助旅客舒適、高效過檢。

除此之外,作為已經運行近二十年的國際百大機場,深圳寶安機場2016年旅客吞吐量已達4197.5萬人次,提升機場範圍的安全也已成為重要課題。傳統的視頻監控產品只能機械式地「盯著」來往人群,靠機場工作人員肉眼判斷,而面對千萬級的旅客,工作人員的負荷可想而知,利用AI技術智能分析判斷、及時預警處置從而提升公共安全已成為機場的當務之急。

藉由此,前段時間,深圳寶安國際機場欲對T3航站樓、GTC監控視頻進行智能改造。近日,該中標結果已經公示,中標單位為深圳市星火電子工程公司。經雷鋒網多方打聽,背後為其提供視頻監控人臉識別技術的廠商為平安科技。

這讓人眼前一亮,亦為之正常。

藉助AI,平安助力深圳機場構鑄銅牆鐵壁

雷鋒網了解到,此次深圳機場進行視頻監控智能改造主要也圍繞著人臉識別展開,具體需求為以下三點:

人員聚集報警:比如航班延誤等因素導致旅客聚集,當密度達到一定值(商定)的時候,系統就能實時報警,消除潛在隱患;

識別「拉客仔」:深圳寶安國際機場作為國際大型機場,人流相對較多,這些年也出現了很多「拉客仔」。該群體一來嚴重影響機場形象;二來很有可能造成乘客上當受騙。機場方希望能夠通過對某人多次出現在某區域進行識別,從而判別並對該群體作出處置。

比對「犯罪嫌疑人」:值得注意的是,本次智能安防產品還需與公安系統打通,包括人臉信息的採集、人臉識別的預處理、人臉位置的跟蹤等,通過與數據互通的形式,與公安犯罪資料庫中的信息對比,判斷該人群中是否存在警方正在通緝的犯罪分子,為公共場所提供更多的安全保障。

其實以上所提三點需求,在動態人臉識別技術已相對成熟的今天,完全不是難題。公共場所的運營方利用這些技術的確能夠有效降低工作強度、提升工作效率。

那麼在眾多方案商中,為何平安科技能夠強勢勝出?要知道,國內目前競爭最為激烈、也最為強勢的紅海莫屬CV領域。

而這也正是為何讓人眼前一亮的原因所在。熟知平安科技的人們應該知道,烙在其身上給人的固有印象就是金融業務,而近些年,他們的技術卻頻繁出現在教育、安防等各個細分領域。

但細想一下也為之正常,在算力相等,算法飽和的今天,AI技術是否能夠成功落地應用,最重要的一環在於數據。平安科技在這塊無疑有著天然優勢,目前這個龐然大物已經積累了20多年的不同維度的用戶數據。

平安科技AI應用團隊資深產品總監陳斌提到:平安科技在六、七年前就已成立實驗室深究AI技術,但相關技術一直都作為集團的主營業務的服務支撐,包括證券、保險、普惠貸款等等;而在2017年5月份以99.8%的識別精度和最低的波動幅度獲得LFW世界第一以及經國家公安部第三研究所認證,獲得識別精度99.84%的檢測結果後,平安科技認為目前技術已經非常成熟,希望將這些技術應用出去,為提升整個社會的效率做些貢獻。

也許是技術的積累及雄厚的數據資源的雙重優勢,也讓人們有了合作的決心。其實早在今年3月8號,深圳市公安局機場分局與平安科技就有過接洽,未來將以提升機場和航班安全為目的,合作推進人臉識別和大數據分析在防暴安檢等環節落地試點項目,共同提高機場空防安全。

野心頓顯,平安的AI革新之道

平安科技的「野心」這兩年已初見端倪。

除了固守金融領地外,平安科技也正在努力利用AI向全產業推進。陳斌也提到,今後平安科技還會向安防等細分市場持續擴張,甚至還會開放生態平臺,供中小企業使用。

一語成箴,但沒曾想到平安科技的推進速度如此之快。

雷鋒網了解到,目前除了深圳寶安國際機場,其相關智能產品已經深入到蘭州中川國際機場、海口美蘭國際機場等。

之後,其還會與相關合作的機場研究登機口的人臉識別過檢,大力推行無紙化服務;上線人證合一檢測系統,遏制不法分子企圖通過冒用證件、偽造證件等途徑混入機場控制區的違法行為;上線智能保潔系統,通過人流統計,精確計算洗手間人數,通過數據分析預測清潔時間,然後通知工作人員,提高生產效率;運用人臉識別技術,提升機場服務以及自身管理等等。

除此之外,另據平安科技內部人士透露,目前平安科技也與深圳公安、深圳海關展開了廣泛合作,上線人臉識別、大數據分析等一系列產品。以深圳海關為例,上個月前者便在羅湖口岸部署相關產品,其後據海關反饋,平均查獲率從之前的7%-9%提升到如今的27%左右。

從上述一系列的市場布局來看,雷鋒網認為,平安科技以AI為翼探索各個場景,大有可期。其具體優勢可體現在三點:

算法夠精確;

數據量夠大;

資源積累足夠多。

需要強調的是,據對於AI算法來說至關重要,每個算法模型最終需要不斷通過訓練才能變得更聰明。平安集團深耕金融多年,積累了很多數據,算法可用性相比其他廠商大有提升;同時,平安也具備足夠多的人才及合理架構,將這些架構模型引入到各個細分場景非常容易及高效。

也許正如幾年前平安董事長馬明哲內部講話的那樣,平安未來最大的競爭對手不是其他傳統金融企業,而是現代科技企業。

乘風破浪,平安積極轉型任重道遠

AI真的來了。

這兩年,深度學習的成熟讓AI成功地賦能各個行業。在安防領域,包括天眼工程、雪亮工程等國家重點項目的建設也讓AI的價值得到進一步體現。

平安科技也真的來了。

截至目前,平安科技的臉部識別技術已在各行各業中深度應用,包括金融風險控制、醫療保險、社會保障福利計劃、鐵路設施接駁和機場安保等一系列高安全性領域。

在深圳寶安機場T3航站樓,白色鏤空飛魚的各個角落都即將換上搭載平安科技提供的最新技術的智能安防產品,而這上千平米的巨大弧形內也將靜靜地守護著成千上萬的旅客。

中國平安,這艘世界金融界的老牌巨輪,如今放下了高傲的身段,用並不固執的方式積極轉型。在改換新引擎之後,重新啟航,依然任重道遠。

相關焦點

  • 蘭州中川國際機場人臉識別系統正式啟用;馬來西亞引入阿里雲 ET...
    暴風與科大訊飛達成人工智慧合作暴風集團旗下暴風TV日前在深圳召開年度合作夥伴戰略發布會,宣布和科大訊飛籤署2018年百萬臺人工智慧戰略合作,以服務新增的百萬臺人工智慧助手級TV產品。公開資料顯示,目前暴風AI無屏電視採用自然語言交互,能夠實現應答如流、聽音辨人、上下文深度理解、多輪對話等。還能對用戶感興趣的內容進行AI信息流的內容布局智能推薦。
  • 人臉方案落戶大興機場,揭秘雲從的AI布局
    另外,本次方案中的一大亮點,還在於雲從為機場工作人員配備了AR眼鏡,在移動端快速識別乘客信息。通過這款AR眼鏡,工作人員可直接用眼鏡刷臉自動識別旅客的登機信息,並進行提醒。其基本原理,就是通過捕捉和識別人臉信息,與和當日航班出港的信息進行比對。
  • 夏日專刊AI產品上新升級集錦,50餘項軟硬能力加速場景落地
    七八月50餘項能力的開源開放及升級,是夏日火熱的積澱,希望可以幫助您更高效實現產業智能化應用落地,快來一同閱讀您最關心的內容吧。企業服務領域方案 乘風平臺(人臉通行考勤平臺)正式上線依託百度大腦人臉識別能力,提供端到端的一站式通行考勤的解決方案,可以滿足企業對智慧通行、無感考勤等場景的管理需求,實現跨地域、跨環境的人臉設備在線管理,適配多模態設備接入,實現端雲數據同步。
  • 深圳機場人臉識別過安檢
    但要是遇上這種情況像這樣長長長長長長長長的隊可真是排到生無可戀不過深圳機場新推出「易安檢」平臺支持提前在線預約安檢大大節省排隊時間深圳機場推出在線預約安檢平臺近日,深圳機場全新上線了「易安檢」平臺,安全信用較好的常旅客可通過該平臺在線預約使用智能安檢通道。
  • 達美航空啟動人臉識別試點 欲加速機場行李託運流程
    達美航空啟動人臉識別試點 欲加速機場行李託運流程  Evelyn • 2017-05-16 14:42:19
  • 深圳機場人臉識別系統伺服器採購招標公告
    (項目編號:GF-LX201605-040) 受深圳市機場股份有限公司委託,深圳市機場股份有限公司招標採購中心定於近期就深圳機場人像識別伺服器組織公開競價,誠邀有實力的單位踴躍報名積極參與,現就該項目招選事宜公告如下:
  • 老人、特殊人群可刷臉進出閘,深圳地鐵啟用人臉識別功能
    (原標題:老人、特殊人群可刷臉進出閘,深圳地鐵啟用人臉識別功能)
  • 大興機場刷臉登機 中國人臉識別行業發展現狀分析(圖)
    中商情報網訊:9月25日,北京大興國際機場開航,高科技範瞬間徵服了網友。據悉,大興機場按照新時代新型大型國際現代化機場標準建設的「四型機場」(平安機場、綠色機場、智慧機場、人文機場)。值得注意的是,北京大興國際機場可實現刷臉登機。
  • 達美航空測試人臉識別技術 加速行李託運流程
    民航資源網2017年5月16日消息:據Tnooz報導,達美航空正在測試人臉識別技術,以驗證該技術是否能夠加速行李託運流程。  達美在明尼阿波尼斯國際機場安裝了4臺自助行李託運機器,其中一臺將配備能夠對客戶和他們的護照照片進行匹配的技術。這樣,達美的工作人員就無需再對乘客的身份進行核實。
  • 赤壁-人臉識別測溫儀-人臉識別測溫一體機歡迎來電【深圳捷易科技】
    赤壁-人臉識別測溫儀-人臉識別測溫一體機歡迎來電【深圳捷易科技】2.人臉識別門禁考勤機應用到寫字樓大門口,員工上、下班刷下人臉,系統自動比對登記信息,系統記錄員工考勤籤到,完全杜絕一般讀卡、打卡、人工籤到等所存在的代打卡管理漏洞。3.寫字樓使用人臉識別攝像頭,人臉驗證+門禁聯動+考勤統計+軌跡分析,保證人員安全的同時還能考勤記錄。禁止陌生人進入寫字樓。
  • 曠視新一代Koala人臉識別通行產品 加速樓宇園區AIoT落地
    與此同時,曠視在以AI深度學習算法為核心的城市大腦落地實踐中,也將建築的數位化、智能化升級作為深耕領域,推出了業內領先的樓宇園區數位化解決方案。  近期,曠視對樓宇園區數位化解決方案中的明星產品——Koala 人臉識別通行組件,在AI技術及場景適用性上再度深度打磨,推出Koala 3.0和Koala-Lite兩款創新產品,創造樓宇園區通行及人員管理智能化的新高度!
  • 平安架構曝光:科技領域持續布局,四大生態服務戰略(附PPT) | 獵雲網
    雷帝網 雷建平 7月24日報導最近幾年,中國平安在科技領域持續布局,不僅旗下孵化出陸金所、平安好醫生、平安健康雲等業務,還收購了汽車之家,中國平安在人工智慧、大數據、科技金融等領域有很多布局。身份確認:通過人臉識別和聲紋識別進行身份確認,不需要客戶同意。軌跡:每天有一千萬張深圳通卡正在使用,但是不能確定用戶的數據是沒有意義的,平安幫助用戶進行面部識別將地鐵卡與客戶連接起來。可以知道客戶住在哪裡,在哪裡工作。數據經過身份確認之後就會變得很有價值。可以和機構合作追蹤這些軌跡。決定:平安整合金融機構在同一個平臺上,定製客戶需要的服務就非常容易。
  • 人臉識別系統被運用於出入境審查 日本機場於10月推行
    【TechWeb報導】7月5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日本司法部表示,將於10月中旬在東京羽田機場推出一種新的面部識別系統,以方便日本公民在返回日本後繼續實施入境管制。
  • 美國海關在機場大規模部署人臉識別系統,還有很多疑問
    Buzzfeed 報導稱,美國國安部下屬機構海關與邊境保護局(CBP)正在各大機場加緊部署生物識別驗證技術,而且這一過程是在沒有適當審查及監管保障的情況下進行的。2017 年,美國總統川普發布行政令,要求 2021 年前,在全美 20 個主要機場對所有出入境旅客(包括美國公民)進行面部識別。
  • 英特爾領投智芯原動B輪融資,共同加速AI技術全面落地
    智芯原動展示了在人工智慧研發和智慧城市解決方案領域紮實的落地能力。我們期待與智芯原動及行業夥伴緊密合作,推動人工智慧的創新和大數據的應用,促進中國智慧城市的建設和物聯網生態系統的進一步完善。」在獲得英特爾投資前,智芯原動與英特爾已建立了深度合作,先後推出了基於英特爾架構的卷積神經網絡CNN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車款識別算法和基於英特爾Apollo Lake架構的深度學習視頻結構化算法,加速了人工智慧技術在智慧停車、智能交通、智能安防等領域的部署和應用。
  • 人工智慧+人臉識別 成都機場裡不迷路
    《中國民航報》、中國民航網 記者郝蒙報導:春運期間,成都機場智慧機場系列項目中的特色項目「旅客智慧引導系統」正式投入運行。該系統在智能大屏互動設計、航站樓地圖繪製、人臉識別集成、旅客安檢信息綜合利用等多個方面創新研發,可通過人臉智能識別、登機牌掃描、身份證掃描等多種手段獲取旅客的專屬航班信息,並提供登機口、衛生間、VIP休息廳等多種旅客常用地點的路線自動指引服務。
  • 專訪平安科技CEO陳立明:AI應用場景比技術更重要
    大公網6月6日訊(記者 馬琳 北京報導)人臉識別、無人駕駛、語音交互......一項項依託於AI技術的商業應用漸漸走入普通人的生活。人工智慧時代大踏步走來,到底會為我們的生活帶來什麼改變,企業又應如何把握這一划時代的新機遇?平安科技CEO陳立明接受大公網專訪時指出,人工智慧目前已經在多方面應用,很多企業不斷投入資金鑽研技術,以期獲得更多突破。
  • 人臉識別企業如何玩轉戶外廣告
    人證核驗一體機通常由身份識別模塊和液晶顯示屏組成,登記核驗結果通過顯示屏向旅客展示,在登記期間,入住登記人通常需要在此等候3-5分鐘甚至更久。如此長時間的等待空窗期,以及酒店住宿人群等級的相對精準化,使廣告服務商和計算機視覺企業看到了人臉識別新的商業機會,以商湯科技為代表的人工智慧企業率先展開了商業廣告模式的探索。
  • 「人臉識別第一案」判了!40年刷臉技術下一步怎麼走?
    刷臉技術發展40多年,隨著行動裝置處理能力的提升,如今,人臉識別技術迅速突破安防領域,湧向日常應用,在金融系統、娛樂等其他領域發酵,創造了巨大的商業價值。
  • AI深度(上) | 3D人臉識別和結構光
    ,就需要唯一性和準確性並能防欺騙,2D技術無法完美解決活體識別,故而人臉識別的發展逐步從2D走向3D識別,這是趨勢之一。除此之外,因為存在隱私保護和數據安全的雙重要素,世界範圍內對是否採用人臉識別技術用於視頻監控尚存在較大的爭議和分歧,比如前段時間就發生了「經過三個多月的議會討論,最終8:1投票通過,禁止舊金山的政府機構使用人臉識別技術」,而計算機視覺技術的發展足以達到商用的程度,如果不能人臉識別,剩下的自然就是非人臉識別,可以是人體特徵識別、車牌識別、物體識別、行為識別等其它形式。這也是一種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