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的AI,時常莫名讓人有種錯覺,仿佛又回到了起初的網際網路時代,被資本扶持、被各路玩家為翼,以相似之姿幹練地帶入各個細分領域。
而承擔大眾出行的機場公共安全就是其中的細分領域之一。
安全管理挑戰巨大,機場安防亟需變革
作為國內十大機場之一,深圳寶安國際機場一直以來都敢為人先地擁抱新技術,不斷提升機場軟硬體設備,以增強乘客安全性和滿意度。比如首次將人臉識別系統嵌入到機場安檢信息系統,率先應用AI等技術幫助旅客舒適、高效過檢。
除此之外,作為已經運行近二十年的國際百大機場,深圳寶安機場2016年旅客吞吐量已達4197.5萬人次,提升機場範圍的安全也已成為重要課題。傳統的視頻監控產品只能機械式地「盯著」來往人群,靠機場工作人員肉眼判斷,而面對千萬級的旅客,工作人員的負荷可想而知,利用AI技術智能分析判斷、及時預警處置從而提升公共安全已成為機場的當務之急。
藉由此,前段時間,深圳寶安國際機場欲對T3航站樓、GTC監控視頻進行智能改造。近日,該中標結果已經公示,中標單位為深圳市星火電子工程公司。經雷鋒網多方打聽,背後為其提供視頻監控人臉識別技術的廠商為平安科技。
這讓人眼前一亮,亦為之正常。
藉助AI,平安助力深圳機場構鑄銅牆鐵壁
雷鋒網了解到,此次深圳機場進行視頻監控智能改造主要也圍繞著人臉識別展開,具體需求為以下三點:
人員聚集報警:比如航班延誤等因素導致旅客聚集,當密度達到一定值(商定)的時候,系統就能實時報警,消除潛在隱患;
識別「拉客仔」:深圳寶安國際機場作為國際大型機場,人流相對較多,這些年也出現了很多「拉客仔」。該群體一來嚴重影響機場形象;二來很有可能造成乘客上當受騙。機場方希望能夠通過對某人多次出現在某區域進行識別,從而判別並對該群體作出處置。
比對「犯罪嫌疑人」:值得注意的是,本次智能安防產品還需與公安系統打通,包括人臉信息的採集、人臉識別的預處理、人臉位置的跟蹤等,通過與數據互通的形式,與公安犯罪資料庫中的信息對比,判斷該人群中是否存在警方正在通緝的犯罪分子,為公共場所提供更多的安全保障。
其實以上所提三點需求,在動態人臉識別技術已相對成熟的今天,完全不是難題。公共場所的運營方利用這些技術的確能夠有效降低工作強度、提升工作效率。
那麼在眾多方案商中,為何平安科技能夠強勢勝出?要知道,國內目前競爭最為激烈、也最為強勢的紅海莫屬CV領域。
而這也正是為何讓人眼前一亮的原因所在。熟知平安科技的人們應該知道,烙在其身上給人的固有印象就是金融業務,而近些年,他們的技術卻頻繁出現在教育、安防等各個細分領域。
但細想一下也為之正常,在算力相等,算法飽和的今天,AI技術是否能夠成功落地應用,最重要的一環在於數據。平安科技在這塊無疑有著天然優勢,目前這個龐然大物已經積累了20多年的不同維度的用戶數據。
平安科技AI應用團隊資深產品總監陳斌提到:平安科技在六、七年前就已成立實驗室深究AI技術,但相關技術一直都作為集團的主營業務的服務支撐,包括證券、保險、普惠貸款等等;而在2017年5月份以99.8%的識別精度和最低的波動幅度獲得LFW世界第一以及經國家公安部第三研究所認證,獲得識別精度99.84%的檢測結果後,平安科技認為目前技術已經非常成熟,希望將這些技術應用出去,為提升整個社會的效率做些貢獻。
也許是技術的積累及雄厚的數據資源的雙重優勢,也讓人們有了合作的決心。其實早在今年3月8號,深圳市公安局機場分局與平安科技就有過接洽,未來將以提升機場和航班安全為目的,合作推進人臉識別和大數據分析在防暴安檢等環節落地試點項目,共同提高機場空防安全。
野心頓顯,平安的AI革新之道
平安科技的「野心」這兩年已初見端倪。
除了固守金融領地外,平安科技也正在努力利用AI向全產業推進。陳斌也提到,今後平安科技還會向安防等細分市場持續擴張,甚至還會開放生態平臺,供中小企業使用。
一語成箴,但沒曾想到平安科技的推進速度如此之快。
雷鋒網了解到,目前除了深圳寶安國際機場,其相關智能產品已經深入到蘭州中川國際機場、海口美蘭國際機場等。
之後,其還會與相關合作的機場研究登機口的人臉識別過檢,大力推行無紙化服務;上線人證合一檢測系統,遏制不法分子企圖通過冒用證件、偽造證件等途徑混入機場控制區的違法行為;上線智能保潔系統,通過人流統計,精確計算洗手間人數,通過數據分析預測清潔時間,然後通知工作人員,提高生產效率;運用人臉識別技術,提升機場服務以及自身管理等等。
除此之外,另據平安科技內部人士透露,目前平安科技也與深圳公安、深圳海關展開了廣泛合作,上線人臉識別、大數據分析等一系列產品。以深圳海關為例,上個月前者便在羅湖口岸部署相關產品,其後據海關反饋,平均查獲率從之前的7%-9%提升到如今的27%左右。
從上述一系列的市場布局來看,雷鋒網認為,平安科技以AI為翼探索各個場景,大有可期。其具體優勢可體現在三點:
算法夠精確;
數據量夠大;
資源積累足夠多。
需要強調的是,數據對於AI算法來說至關重要,每個算法模型最終需要不斷通過訓練才能變得更聰明。平安集團深耕金融多年,積累了很多數據,算法可用性相比其他廠商大有提升;同時,平安也具備足夠多的人才及合理架構,將這些架構模型引入到各個細分場景非常容易及高效。
也許正如幾年前平安董事長馬明哲內部講話的那樣,平安未來最大的競爭對手不是其他傳統金融企業,而是現代科技企業。
乘風破浪,平安積極轉型任重道遠
AI真的來了。
這兩年,深度學習的成熟讓AI成功地賦能各個行業。在安防領域,包括天眼工程、雪亮工程等國家重點項目的建設也讓AI的價值得到進一步體現。
平安科技也真的來了。
截至目前,平安科技的臉部識別技術已在各行各業中深度應用,包括金融風險控制、醫療保險、社會保障福利計劃、鐵路設施接駁和機場安保等一系列高安全性領域。
在深圳寶安機場T3航站樓,白色鏤空飛魚的各個角落都即將換上搭載平安科技提供的最新技術的智能安防產品,而這上千平米的巨大弧形內也將靜靜地守護著成千上萬的旅客。
中國平安,這艘世界金融界的老牌巨輪,如今放下了高傲的身段,用並不固執的方式積極轉型。在改換新引擎之後,重新啟航,依然任重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