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茶文化,來自長江水底的泉眼,中泠泉!

2021-01-15 傳時老王

本期《品味茶文化》水系列介紹的是鎮江中泠泉,它被唐代品泉家劉伯芻稱為」天下第一「,最為特別的地方,古時中泠泉的泉眼是在長江的水底,取水非常不容易,也就顯得格外珍貴了,下面細細道來。

中泠泉,又名中零泉、南零水,中濡水,意為大江中心一股冰涼的泉水。它位於江蘇鎮江市金山以西的石彈山下,屬於由地下水沿石灰巖裂縫上湧而成的上升泉。據《金山志》載:「中泠泉,在金山以西,石彈山下,當波濤最險處。」史載,古時,中泠泉處於長江江心波濤洶湧的漩渦中,要汲中泠泉,頗不容易,只能選擇在「子午二辰」,即半夜和正午時,用有銅丸、壺身和壺蓋組成的水葫蘆系在繩子上,沉入江心,當正好深入到泉水窟中,用繩子拉開壺蓋,方可取得真正中泠泉。「若淺深先後,少不如法,即非中泠正味」。

由於中泠泉水,甘甜清冽,品泉品泉試茗尤佳。為此,據唐代張又新《煎茶水記》載,中泠泉被唐代品泉家劉伯芻評為「天下第一」,故而,歷史上有「天下第一泉」之稱。為此,歷代文人學士,慕名前去汲泉試茗,據宋代《太平廣記》載,唐代宰相李德裕就曾派人到金山汲中泠泉水煮茶。

另據《煮茶記》載,唐代宗(公元761-765年)時,御史李季卿路過揚州,赴浙江湖州任刺史時,正巧遇到逗留在揚州大明寺的陸羽,便邀請同船一起走,當船抵鎮江附近揚州驛時,御史對用揚子江南零水沏茶早有所聞,又深知陸羽精於茶事,諳通茶藝,於是,笑對陸羽道:「陸君善於茶,蓋天下聞名矣!況揚子南零水又殊絕,今者二妙千載一遇,何曠之乎?」於是,命軍士駕舟去江心取泉水。泉水取來後,陸羽嘗了一下此水「,便說:」江則江矣!非南零者,擬臨岸之水。「軍士隨即分辨道:」怎敢虛假?「陸羽一聲不響,將一半的水倒掉,再嘗後,才點頭說,這才是江心的南零之水,軍士聽聞後大驚,不敢再有隱瞞,說出了事情的真相。原來,因江面風急浪大,取水上岸時,瓶水晃出近半,只好用岸邊江水加滿充數,不料被陸羽識破。這一記載,似乎有些玄虛,但陸羽廣品天下宜茶水品,對品泉有豐富經驗和獨到見解,確是千真萬確的。

由於中泠泉的獨特地理位置,使它蒙上了一層神秘色彩,以致贏得了上至帝王將相下達平民百姓的仰慕。南宋詩人陸遊在品評中泠泉水後,留下了」銅瓶愁汲中濡水,不見茶山九十翁「的感慨!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在抗金兵時,紮營鎮江,在多次汲中泠泉水試茗後,也寫道:」揚子江心第一泉,南金來北鑄文淵。男兒斬卻樓蘭首,閒品《茶經》拜羽仙「的詩句。到了明清時,金山已成為旅遊勝地,金山上有寺院,最著名的是金山寺,民間流傳的白娘子」水漫金山寺「的故事就發生在這裡。人們在這裡,不但可以遠眺大江東去的景色,還可以汲泉品茗,親口嘗一下」天下第一泉「的滋味。

金山原是長江中一個小島,中泠泉也只是在枯水季時,當江水退潮後才有可能露出泉眼。歷盡千年滄桑,到了清朝同治年間的時候,長江主幹道開始向北移動,金山才與南岸相連。所以,如今的中泠泉已成為長江南岸金山公園旁的一處茶文化景觀。在池邊的石欄上,刻有」天下第一泉「五個大字,乃是清代鎮江知府、著名書法家王仁堪所題。池旁的」鑑亭「,則是歷代愛茶、衝茶、寫茶的文人學士品泉試茗之地。

相關焦點

  • 品味茶文化,來自長江水底的泉眼,中泠泉!
    本期《品味茶文化》水系列介紹的是鎮江中泠泉,它被唐代品泉家劉伯芻稱為」天下第一「,最為特別的地方,古時中泠泉的泉眼是在長江的水底,取水非常不容易,也就顯得格外珍貴了,下面細細道來。中泠泉,又名中零泉、南零水,中濡水,意為大江中心一股冰涼的泉水。它位於江蘇鎮江市金山以西的石彈山下,屬於由地下水沿石灰巖裂縫上湧而成的上升泉。據《金山志》載:「中泠泉,在金山以西,石彈山下,當波濤最險處。」
  • 江蘇鎮江中泠泉日漸乾涸 公園用自來水補充
    現代快報記者 顧元森  「天下第一泉」看上去很渾濁  工人正在抽水,準備把水池清洗乾淨  中泠泉與金山寺近在咫尺,兩者都在金山公園範圍內,緊靠長江。中泠泉位於景區內一個小島上,四面環水,遊人只能通過遊船上島。  昨天下午,現代快報記者在金山公園乘船八九分鐘後,來到中泠泉景點。
  • 品味茶文化,蒲松齡口中第一泉,濟南趵突泉!
    大家好,我是傳時老王,上期《品味茶文化》水系列中講的是廬山谷簾泉,今天來講講,蒲松齡口中第一泉的濟南趵突泉。趵突泉、大明湖和千佛山被稱作濟南三絕,作為三絕之一的趵突泉,又名檻泉,也叫瀑流泉,它在濟南城區的趵突泉公園內,是濟南七十二泉中的第一泉,它有著悠久的文化歷史,下面就讓我們來一起了解一下。先了解一下它名字的來源,北宋年間著名的史學、散文和政治家曾鞏,在出任齊州知州時,在他寫的《齊州二堂記》的書中記載,形容此泉是「泉水瀑流,跳躍如趵突」,因而得名「趵突泉」。
  • 品味茶文化,天下第五泉,揚州大明寺泉!
    本期《品味茶文化》水系列介紹的是揚州大明寺泉,位於江蘇揚州市大明寺西花園內。大明寺,是唐代鑑真大師居住和講學的地方,它始建於南朝大名年間(公元457-464年),因而取名大明寺。御花園內的大明寺泉,乃是因寺而得名。大明寺泉,水質清澈,滋味甘醇,用來沏茶,香高味醇,向來為茶人所推崇。唐代宗時,茶聖陸羽在揚州大明寺居住,與湖州刺史李季卿品評鎮江中泠泉時,對天下宜茶泉水作了評定,列揚州大明寺泉為天下「第十二」。據唐代張又新的《煎茶水記》載,差不多與陸羽同時代的品泉家劉伯芻,認為天下最宜煎茶的水品有七個,列「揚州大明寺水,第五」。
  • 品味茶文化,天下第五泉,揚州大明寺泉!
    本期《品味茶文化》水系列介紹的是揚州大明寺泉,位於江蘇揚州市大明寺西花園內。大明寺,是唐代鑑真大師居住和講學的地方,它始建於南朝大名年間(公元457-464年),因而取名大明寺。御花園內的大明寺泉,乃是因寺而得名。大明寺泉,水質清澈,滋味甘醇,用來沏茶,香高味醇,向來為茶人所推崇。唐代宗時,茶聖陸羽在揚州大明寺居住,與湖州刺史李季卿品評鎮江中泠泉時,對天下宜茶泉水作了評定,列揚州大明寺泉為天下「第十二」。據唐代張又新的《煎茶水記》載,差不多與陸羽同時代的品泉家劉伯芻,認為天下最宜煎茶的水品有七個,列「揚州大明寺水,第五」。
  • 品味茶文化,蒲松齡口中第一泉,濟南趵突泉!
    大家好,我是傳時老王,上期《品味茶文化》水系列中講的是廬山谷簾泉,今天來講講,蒲松齡口中第一泉的濟南趵突泉。趵突泉、大明湖和千佛山被稱作濟南三絕,作為三絕之一的趵突泉,又名檻泉,也叫瀑流泉,它在濟南城區的趵突泉公園內,是濟南七十二泉中的第一泉,它有著悠久的文化歷史,下面就讓我們來一起了解一下。先了解一下它名字的來源,北宋年間著名的史學、散文和政治家曾鞏,在出任齊州知州時,在他寫的《齊州二堂記》的書中記載,形容此泉是「泉水瀑流,跳躍如趵突」,因而得名「趵突泉」。
  • 中國四大名泉,其中兩個被乾隆冊封,一個是長江唯一的泉眼!
    泉大家都知道,很多泉也都有觀賞價值,比如雲南大理蝴蝶泉、桂平乳泉、廣元羞泉以及西藏爆炸泉等,有的溫泉還有療養作用,比如遼寧鞍山湯崗子溫泉,北京小湯山溫泉、重慶南、北溫泉等,不過今天小編要說的是中國四大名泉,小夥伴們知道是哪幾個地方嗎?
  • 我國有4個「天下第一泉」,可知道它們是哪些泉?
    以前曾說過我國有4個「天下第一泉」,那麼這4個泉又各有什麼特色呢?接下來我們一一給大家介紹。中泠泉,人稱「天下第一泉」,位於江蘇處鎮江市西北長江南岸的金山上。中泠泉亦稱揚子江南零水。用中泠泉水沏茶,茶味清香甘洌。據唐代張又新《煎茶水記》載,品泉家劉伯芻對若干名泉佳水進行品鑑,較水宜於茶者分七等,而中泠泉被評為第一,故素有「天下第一泉」之美譽,自唐迄今,其盛名不衰。真正的中泠泉水極為難得,該泉之水原來在波濤洶湧的江心,汲取其泉水極不容易。
  • 我國有4個「天下第一泉」,可知道它們是哪些泉?
    以前曾說過我國有4個「天下第一泉」,那麼這4個泉又各有什麼特色呢?接下來我們一一給大家介紹。中泠泉,人稱「天下第一泉」,位於江蘇處鎮江市西北長江南岸的金山上。中泠泉亦稱揚子江南零水。用中泠泉水沏茶,茶味清香甘洌。據唐代張又新《煎茶水記》載,品泉家劉伯芻對若干名泉佳水進行品鑑,較水宜於茶者分七等,而中泠泉被評為第一,故素有「天下第一泉」之美譽,自唐迄今,其盛名不衰。真正的中泠泉水極為難得,該泉之水原來在波濤洶湧的江心,汲取其泉水極不容易。
  • 品味茶文化,與趵突泉同在一座城市,有著美麗傳說的濟南珍珠泉!
    本期《品味茶文化》水系列,介紹的是濟南珍珠泉,上期介紹過的趵突泉,近期水位急劇下降,已經只逼紅色警戒線,濟南已經啟動了應急預案,不知與它同在濟南的珍珠泉情況如何,祝願趵突泉以及泉城濟南能順利度過這次水荒。今天先來了解一下這珍珠泉。
  • 品味茶文化,與趵突泉同在一座城市,有著美麗傳說的濟南珍珠泉!
    本期《品味茶文化》水系列,介紹的是濟南珍珠泉,上期介紹過的趵突泉,近期水位急劇下降,已經只逼紅色警戒線,濟南已經啟動了應急預案,不知與它同在濟南的珍珠泉情況如何,祝願趵突泉以及泉城濟南能順利度過這次水荒。今天先來了解一下這珍珠泉。
  • 品味茶文化,天下第十九泉,桐廬嚴子陵灘水!
    大家好,我是傳時老王,上期《品味茶文化》水系列中,介紹了邛崍文君井,今天來講一下被唐代茶聖陸羽,列為第十九的,素有天下第十九泉之稱的桐廬嚴子陵灘水。西臺亭,謝翱當年哭祭文天祥的地方天下第十九泉的由來根據唐代張又新的《煎茶水記》記載,唐代品泉名家劉伯芻,根據遊歷所至,排列出七個地方的水最宜煎茶,進而又將這七個地方的水分為七等。
  • 江蘇鎮江中泠泉水量減少 景區用自來水補充(圖)
    不過,現代快報記者了解到,最近兩三年,中泠泉出水量很少,管理方只能不定期地將自來水注入水池。遊客們可能不會想到,他們慕名品嘗的「第一泉」茶水,或許就是自來水泡出來的。「天下第一泉」看上去很渾濁工人正在抽水,準備把水池清洗乾淨中泠泉與金山寺近在咫尺,兩者都在金山公園範圍內,緊靠長江。
  • 金山西有中泠泉,號稱「天下第一泉」,邊上建有芙蓉樓
    金山西有中泠泉,號稱「天下第一泉」,邊上建有芙蓉樓黑夜中啟程,「咔噠咔噠」作響的車輪碾過一個接一個支離破碎的夢,與家的距離在半夢半醒間漸漸擴大。再睜眼,天已亮,鎮江已在眼前。在這南方春天的早晨,深吸一口清冷的空氣,沒有計劃的旅行,有些溼潤,也有些熟悉。
  • 泠然茶道創始人王麗萍:在「一帶一路」上傳播茶文化
    其中,要說名氣最大的,還要數獨具魅力的武夷山茶文化,當年活躍在古老商道上的茶葉至今依然是武夷山重要的城市名片。而近年來,武夷山也不斷湧現出一批批向「一帶一路」沿線積極傳播茶文化的武夷茶人,努力提高武夷茶的市場佔有率、影響力和美譽度。去年11月,福建省武夷山市泠然茶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成為南平市海峽茶業交流協會評選的首批「放心茶企業」。
  • 鎮江"天下第一泉"摻自來水 "泉水"渾濁過濾後用
    「天下第一泉」看上去很渾濁  工人正在抽水,準備把水池清洗乾淨  中泠泉與金山寺近在咫尺,兩者都在金山公園範圍內,緊靠長江。中泠泉位於景區內一個小島上,四面環水,遊人只能通過遊船上島。  昨天下午,現代快報記者在金山公園乘船八九分鐘後,來到中泠泉景點。
  • 趵突泉,泉趵突,三個泉眼,咕嘟嘟
    其文如題,朗朗上口:趵突泉,泉趵突,三個泉眼,咕嘟嘟。看一遍,就記住了這個位於濟南市中心的」天下第一泉「。18米,深2.2米;泉水有三個出水口,水從地下石灰巖溶洞中湧出,每天湧出7萬多立方米泉水。大清乾隆皇帝南巡時,用過趵突泉水泡茶後,感覺茶香四溢,品來味醇甘美,遂賜封趵突泉為"天下第一泉"。
  • 品味茶文化,茶聖口中第一泉,廬山谷簾泉!
    在《品味茶文化,找尋井泉的歷史遺蹟,北京玉泉之水!》中講到了乾隆御賜的天下第一泉,北京玉泉之水,今天來講一下茶聖口中的天下第一泉水,廬山谷簾泉。康王谷口在星子觀口,由此進入,看見山巒重迭,水流盤曲,順著小溪往前走,在松林掩映中,行走約5公裡後,豁然開朗,峽谷中有村舍,有茂密的竹林,一片春天美好的景色映入眼帘,田間有男女在耕作勞動,仿佛進入到陶淵明構想的桃源境界。康王谷中那條溪水就來自谷簾泉。谷簾泉被枕石崖所阻,湍怒噴湧,散落繽紛,似玉簾懸在空中,懸注有170多米。
  • 品味茶文化,茶聖口中第一泉,廬山谷簾泉!
    在《品味茶文化,找尋井泉的歷史遺蹟,北京玉泉之水!》中講到了乾隆御賜的天下第一泉,北京玉泉之水,今天來講一下茶聖口中的天下第一泉水,廬山谷簾泉。康王谷口在星子觀口,由此進入,看見山巒重迭,水流盤曲,順著小溪往前走,在松林掩映中,行走約5公裡後,豁然開朗,峽谷中有村舍,有茂密的竹林,一片春天美好的景色映入眼帘,田間有男女在耕作勞動,仿佛進入到陶淵明構想的桃源境界。康王谷中那條溪水就來自谷簾泉。谷簾泉被枕石崖所阻,湍怒噴湧,散落繽紛,似玉簾懸在空中,懸注有170多米。
  • 鎮江行:金山下,觀賞「天下第一泉」
    金山下的「天下第一泉」,又稱為「中泠泉」。 自唐朝開始,這股泉水就已天下聞名。明信片。金山寺廟後院中,有一口龍井,據僧人說,這也是一口「天下第一泉」。不過此泉眼在江中。明朝學士黃淮在金山寺寫了「中泠」兩字,刻在「龍井」的井欄上。此乃金山寺內之龍井。寺內「龍井」水質與此地岸上「中泠」水相似,由是人們喝茶的成本降低,大多用岸上「龍井」水泡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