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爾德說:「年輕的時候,我以為錢就是一切,現在老了才知道,確實如此。」
當我們年輕的時候,總是認為談錢很俗,談錢容易傷感情,認為錢財之事就是「浮雲」。可等到我們逐漸變老了之後,才明白,錢這種東西,才是世上最珍貴的。
在愛情中,談錢容易傷「感情」嗎?要知道,沒錢就沒有人和你談「感情」。當人身處困境時,總認為有人能拉我們一把,這可能嗎?沒錢,別說他人不會幫你,他們不落井下石就很不錯了。
人活在這個紛繁複雜的社會中,你說話的底氣和自信是什麼?那就是你兜裡面的「錢」。在這世上,錢不是萬能的,但它卻能幫你解決百分之九十九的困難。可以這麼說,它就是萬能的。
無論人身處什麼環境中,都要明白,拼命去賺錢,才是人立身於世的根本。有些時候,除了懂得如何賺錢,還要明白如何把錢發揮到極致。如此,才能更好地「東山再起」。
人身處困境,要有「規劃」的思維
當人身處困境中時,往往缺乏的,就是「大局」觀。只看到眼前的困難,絲毫沒有替未來著想。因此,懂得如何「規劃」,則顯得更為重要。
這裡的「規劃」,並非是萬事萬物的規劃,而是「錢財」的規劃。《增廣賢文》有言:「窮人看眼前,富人思來年。」窮人和富人的差距,就是思維和眼界上的差距。
有些人,當身處困境中時,就自暴自棄,把錢財亂花一通,甚至夜夜笙歌,得過且過;有些人,當他賺了點錢,不僅懂得「量入為出」,幫扶家庭,更懂得用錢描繪未來的藍圖,讓自己的生活過得愈發寬鬆。
為人處世,到處都需要去「規劃」。這不僅是一種思維,更是一種眼光。你的眼光看到哪,你的錢財延伸度就到哪。這一切,都是相輔相成的。
人身處困境,不僅要賺錢,更要學會「花錢」
很多人都有這樣的想法,那就是自己越窮,越不能去花錢。這種想法,其實有一定的道理在裡頭,可又不全對。
有人說:「一個人想要有所成就,他最好的辦法就是投資自己。」
當人身處困境時,不僅要學會賺錢,更重要的,是要學會「花錢」。怎麼花錢呢?就是給自己「充電」,讓自己更有實力去賺更多的錢。
有些人喜歡讀書學習,那就去報個班,提升自己的學歷;有些人喜歡某項業務技能,那就去花錢找個師傅,不斷深入鑽研下去。什麼是「自我投資」?就是由內而外去充實自己,提升自己的社會競爭力。讓錢,物有所用;讓自己,更值錢。
人身處困境,低調認慫,少打腫臉充胖子
如果說賺錢是一種能力,那麼懂得「低調」,懂得「認慫」,不打腫臉充胖子,則是一種為人處世的「大智慧」。
曾見過一些人,他們本就沒有什麼經濟實力,可就是喜歡在別人面前炫耀,只是為了爭取一點屬於自我的「面子」。這樣的結果是什麼?不是被人盯上,就是被居心叵測的人糾纏。
當一個人明白何為「低調」時,其實這個人也就離成功不遠了。為什麼這麼說呢?就是因為「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堆出於岸,流必湍之;行高於人,眾必非之。」越是高調,越容易「沒錢」,甚至讓自己深陷「險境」之中。而越低調,則越容易在暗處積累實力,悶聲發大財。
社會複雜,人心難測。有多大的頭,就戴多大的帽子。否則,只會被生活鉗制,被有心人掣肘。
人身處困境,要步步為營,少「投機取巧」
身邊很多人,他們一旦沒錢了,亦或是身處低谷時,往往都會做一件事,那就是去「投機取巧」。
無論人在何種境地中,最忌諱的,就應該是「投機取巧」了。為什麼這麼說呢?就是因為「冒險」的開始,往往就是「失敗」的開端。
有些人想「一夜暴富」,誰知道還未賺到錢,就已經虧得分毫不剩了。有些人想傍大款,想對方拉一把自己,就到處給人送錢,誰知道別人只當他們是冤大頭,絲毫沒有幫助之心。
人,還是要腳踏實地,務實做人。如此,方能有所成就。一滴水,也許現在看起來很少,可如果這些水能「日積月累」呢?終究會形成碧波大海。
人身處困境時,沉得住氣,抵得住誘惑,不被「一步登天」的貪念衝昏了頭腦。這樣,才能早日擺脫苦海,迎來真正的生天。
人身處困境,要給自己留條「後路」
陳師道有言:「勢不可使盡,福不可享盡。事不可做盡,話不可說盡。」
很多人在面對困難的時候,總是喜歡把事「做盡」。比如說,拼命去投資,而不懂得給自己的家庭留點餘糧。待人處事總是把話說盡,沒有留有轉彎的餘地。如此,當一切都「做盡」時,只會出現一個結果,那就是「物極必反」。
曾遇到一個朋友,他早年在窮困潦倒的時候,聽信了身邊某朋友的建議,去買了一些「增值」產品。剛開始他能賺一點錢,可他不滿足,便一下子把全家的存款都投了進去。
最後,不僅被人騙得分毫不剩,甚至自己的孩子和父母生病了也不敢去醫院,因為家裡已經沒錢了,給不起醫藥費。
看到朋友的遭遇,其實很感慨,古人有一句話說得很對,那就是「但存方寸地,留與子孫耕。」無論做什麼事,都要留有餘地為好。無論你身處什麼環境之中,給自己留條後路是必要的。
很多時候,人要去賺錢,這是人擺脫困境的基本做法。而人要去留條後路,則是讓錢存放在安穩的地方,以備不時之需。唯有如此,才能穩紮穩打,步步為營,最後走出一條大道。
文/舒山有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