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衝積扇
山地河流從出山口進入平坦地區以後,因坡降驟減,水流搬運能力大為減弱,部分挾帶的碎屑物堆積下來,形成從出口頂點向外輻射的扇形堆積體。
常年性的河流出山後,以山麓谷口為頂點向開闊低地展布而形成的扇狀堆積地貌,是衝積平原的組成部分。面積約數百平方米至數百平方千米。如黃河衝積扇、滹沱河衝積扇等。衝積扇的扇頂坡度陡,多為礫石和篩濾堆積物組成,中間厚、兩側薄;扇中坡度較緩,主要由砂礫石夾黏土組成,橫切面似弦切面,中部堆積厚,兩側薄;扇緣坡度最低約1°~2°,一般由粉沙和黏土組成,扇緣常出露泉水或形成沼澤、窪地。不同的幹、溼氣候區與構造活動區,分布著不同特點的衝積扇。衝積扇的發育時期與扇面的幾何形態相關。
二、洪積扇
乾旱、半乾旱地區暫時性山地水流出山口堆積形成的扇形地貌。
組成洪積扇的泥沙、石塊顆粒粗大,磨圓度差,層理不明顯,透水性較強,扇面上水系不發育。由於山前構造斷裂下降,洪積物厚度可達數百米。從山頂至扇緣高差也可達數百米。一系列洪積扇互相連接形成洪積平原,又稱山麓洪積平原。洪積扇因山地不斷抬升,山前平原不斷下降,形成上疊式扇體。當山地上升規模、幅度均較大時,老扇隨之抬升,在其下方發育新扇體,形成串珠狀洪積扇。當山地前緣有不等量的新構造活動時,新扇體向相對下降的一側移動,使新老扇體並列向一側偏轉,造成不對稱形態。
大型洪積扇中,洪積物具有明顯的分帶現象。在洪積扇頂部,堆積有粗大的礫石,這是由於水動力在此地帶突然降低所致。在洪積扇邊緣,地形較緩,水動力更弱,沉積物主要為砂、黏土,並具有層理。在山頂與扇緣之間,沉積物既有礫石,又有砂及黏土。洪積物這種分帶現象是粗略的,各帶之間沒有截然的界限。
洪積物具有如下特點:①洪積物分布有明顯的地域性,其物質成分較單一,不同衝溝中的洪積物巖性差別較大;②洪積物分選性差,往往礫石、砂、黏土混積在一起;③洪積物的磨圓度較低,一般介於次圓狀和次稜角狀之間;④洪積物的層理不發育,類型單一;⑤洪積物不具二元結構,在剖面上,礫石、砂、黏土的透鏡體相互交疊,呈現出多元結構。
三、衝積扇和洪積扇的區別
兩者主要的不同在於常年流水還是暫時性流水。乾旱半乾旱地區的季節性洪流引起的山前堆積為洪積扇,常年的水流引起山前堆積為衝積扇。所以說成因基本相同,只是規模形態有差異而已。它們均在水流出山口處。
洪積扇形成快,短促,少有季節性或常年河流;衝積扇則與季節性或常年河流的衝擊有關。
【高考考點】成因分析
位置:山口;
泥沙來源:山口的上遊植被覆蓋率;
水流動力:在山口的上遊,地勢陡峭,水流速度快,攜帶了大量的泥沙和礫石;流出山口後,地勢趨於平緩,河道變得開闊,水流速度減慢,泥沙和礫石易堆積。
【典型例題】讀圖,回答問題。
分析乙地葡萄種植園地表鵝暖石堆積的原因。(8分)
【參考答案】乙地位於(羅訥河)河流出山口附近。河流出山口前,穿行於峽谷,水流急,可攜帶礫石;河流出山口後,流速變緩,攜帶的礫石首先在此處堆積。
高考地理微專題25 高考地理綜合題審題技巧
高考地理微專題24 外力作用影響因素的分析
高考地理微專題23 巖石圈的物質循環
高考地理微專題22 湖泊綜合治理
高考地理微專題17 內力作用與地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