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深圳大件事、東方網、法制日報、人民日報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可聯繫刪除。
近日,廣東深圳的林女士
就因為喝水太多而被送進醫院搶救
這是怎麼回事?
一起來看
空腹一次性喝了3200毫升水
女子搶救4小時後才脫險
據林女士介紹,在進行兩癌篩查時,需要憋尿做B超,於是她空腹一次性喝了3200毫升水,這相當於5.8瓶550毫升大瓶裝的礦泉水。
做完B超後回家,中午吃飯時林女士開始噁心嘔吐,手腳抽搐。家人以為林女士低血糖,餵她喝了一杯糖水。但林女士並沒有好轉,反而開始意識模糊,家人趕緊將她送往龍華區人民醫院急診科。
檢查發現,林女士低鉀、低鈉、低氯、電解質紊亂,顱腦CT提示腦組織輕度水腫,典型的水中毒指徵,經過綠色通道送入內分泌科搶救。
經過4個小時的積極搶救,林女士終於脫離危險,8小時後神志清醒。
究竟什麼是水中毒?
醫生介紹,當機體所攝入水總量大大超過了排出水量,以致水分在體內瀦留,引起血漿滲透壓下降和循環血量增多,稱之為水中毒(water intoxication),又稱稀釋性低鈉血症。
水中毒在臨床上較少發生,常見的病因有水分攝入過多、腎功能障礙、抗利尿激素分泌過多。
無獨有偶
類似的意外還真的不少
2020年3月,27歲的廣州女子小餘為了憋尿做B超,半小時內快速喝水2500毫升,導致水中毒,突然抽搐、意識喪失、皮膚發冷。
2019年9月,50歲的河南王女士,為排毒,兩小時喝下6000毫升水,結果水中毒進了ICU!
醫生提醒,不要一次性飲用過量的白開水,否則容易增加水中毒風險。醫生建議,在生活中一次勿過多飲水,可以少量多次飲水,在飲食上也勿暴飲暴食,生活規律,不熬夜,保證充足的睡眠。
喝水有講究,應多次慢飲
多喝水有好處
但喝水不是多多益善
世界衛生組織2003年提出的飲水標準是:
在25攝氏度環境中,沒有運動在比較安靜狀態下,人每天的飲水量分別是:兒童1升、成年男性2.9升、成年女性2.2升、孕婦要達到4.8升、哺乳期女性3.3升。
在高溫或強體力勞動的情況下,不同群體的飲水量標準要提高到4.5升/天。
超出這個範圍有水中毒的危險,而短時內一口氣喝水超過3L會出現水中毒現象。
所以,平時不要等渴了再去喝水,喝水一定要慢慢喝,不要一次喝過多,最好不要喝生水,一定要喝白開水,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那麼,什麼時候最該喝水?
該怎么喝?
飲料能不能代替白開水?
這些關於「喝水」的知識點你要了解
喝水也是門大學問!
你平時喝水喝對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