廠區夜景圖
作為「一帶一路」標誌性工程,「兩國雙園」之一的馬中關丹產業園從啟動籌建以來就備受矚目。近日,中國二十二冶參建的馬來西亞馬中關丹產業園350萬噸鋼鐵項目公輔單元節能環保工程竣工。
異國他鄉,從地理環境到生活環境,再到施工環境,數不清的困難擺在施工人員面前,讓這段不短的建設之路充滿了挑戰。中國二十二冶建設者們堅定信念、攻堅克難,同心協力為「兩國雙園」建設貢獻力量。
產業園施工地點位於馬來西亞關丹市郊區,三面環山,臨海而立。這樣的地形及當地熱帶雨林多降雨的氣候,為建設初期的土建施工帶來了不小的困擾。地基打樁,是土建施工的首個重點。然而土質粘度大,隨著土方開挖的深入,地下水不斷外湧,造成新開挖的土方不斷變成泥漿回填到地坑中。而降雨頻繁,致使地面積水久久不能下滲,讓土建施工一開始就阻礙重重。項目總工王代發是首批進入馬來施工一線的管理人員。面對建設初期人員少、任務重的困境,他身兼數職,勇挑重擔。土建專業出身的他,為了打開局面,天天跑工地研究地形和土質。經過反覆論證,結合自身豐富的土建施工經驗,他召開土建施工緊急會議,制定多小組同時作業方案。開挖、抽水、打樁、基礎澆築等工序有效、緊密、迅速銜接,為各區域基礎施工工作開展贏得了時間,打響了建設施工第一槍。
鋼渣車間
障礙多、困難多,現場條件對施工人員的要求更多。要說最困難的,當屬煉鋼鋼渣區的建設,一度讓工程建設陷入僵局。國外條件受限,許多構件需要在國內製作,然後海運到產業園區的施工地點。受海運條件制約,使許多構件需要做成套件運輸,再到施工現場拆解,進行二次加工組裝,這無形中拉長了施工進度,增加了施工難度。此外,鋼渣區的整體設計受山區地形限制,建築體之間的間距過於狹窄,篩分間、磁選間、接渣池、成品庫、除塵系統、棒磨機系統等17個關鍵建築比肩接踵,致使大型設備安裝的兩側空間預留精度達到了5釐米以內。而鋼渣區交叉作業情況眾多,交叉作業空間狹小,成為施工中必須解決的一大難點。設計變更、現場籤證頻繁發生,僅變更一項就達60處之多。讓本就困難重重的鋼渣區建設蒙上了陰影。業主的質疑、甲方的擔憂,讓施工人員識到「幹就幹好,做就做精」的重要。這不僅僅代表了企業形象,更代表國家形象。因為當地人最先看到的不是你是誰,而是你是中國人。這樣的壓力,是施工人員不曾遇到的,也是在國內施工中不曾出現的。
礦渣區
如何破困,怎麼入手,成了所有施工人員的心結。強烈的榮譽感和責任感讓他們不能退縮,誓必破困。中國二十二冶機電公司副經理秦永偉、項目總工王代發、工程經理閆文忠以及參建鋼渣區的各專業負責人召開緊急會議連夜研究處理方案,進行詳細部署。在之後的三個多月時間裡,項目部每天都要召開碰頭會,再根據當天的施工情況及時進行調整;各專業施工人員明確每天的施工任務和短期施工目標;各項施工機具、材料、設備準備到位,吊車按照時間段有序交叉使用。調配場地緊張、設備安裝緊張、空間狹小緊張、施工氛圍緊張,在各種緊張有序的協調中,各專業齊頭並進、熱火朝天,停滯的建設進度迅速推進起來。歷經大幹一百天的鏖戰,鋼渣區按時試生產,為這場沒有硝煙的攻堅戰畫上了圓滿的句號。
鋼渣區的順利推進,也帶動了礦渣區、水處理區的建設。一時間,各區域隱隱有了比拼勢頭。因為施工量較小的原因,水處理區最先完成了試生產任務,這讓重任在肩的施工人員看到了曙光,充滿了幹勁。6月7日礦渣區接渣成功,6月9日鋼渣區試生產,接連兩大重要節點的完成,大大鼓舞了士氣。產業園區慢慢顯露的雛形,讓每位參建人員心裡亮堂起來。看著產業園地標上醒目的「CHINA」字樣,施工人員的內心由衷激動。能為這樣一個國際性合作項目貢獻一份力量,是值得自豪和驕傲的。
雛鷹展翅,助力攻堅。經過500多個日日夜夜的不懈努力,在質疑、坎坷、挫折中,代表國際合作的馬中關丹產業園成功矗立在馬來西亞關丹市的濱海之巔,也在所有人心中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