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1日,中國—馬來西亞欽州產業園區舉行「關丹大街」啟用儀式,正式將該園區南五街以馬來西亞城市關丹市為名進行命名並啟用,標誌著欽州、關丹這對國際友好城市和中馬「兩國雙園」務實合作又邁出了標誌性的一步。
「關丹大街」位於中馬欽州產業園區最南端,長3公裡,寬60米,是園區最重要的主幹道之一,對進一步完善園區路網格局、提升園區開發建設的承載功能具有重要意義。「關丹大街」雕塑以中馬欽州產業園區標誌中的「帆形」元素和馬中關丹產業園區標誌中的「飛翔」元素為設計靈感,似並駕前行的兩艘大船和比翼齊飛的兩隻海鳥,象徵中馬兩國在踐行「一帶一路」倡議中乘風破浪同向而行和「兩國雙園」在發展中相輔相成、並肩前進。雕塑後所栽種的欽州本土樹種秋楓樹,以抗風能力強、生命力旺盛著稱,寓意雙方友誼堅如磐石、綿長久遠。
據了解,欽州市與關丹市在2016年正式締結為國際友好城市,馬來西亞關丹市於2016年將全長1.8公裡的關丹格賓工業區二分之一路正式命名為欽州路,使這條連接關丹市區和馬中關丹產業園區的主要道路承載起了見證中馬兩國人民友好合作以及「兩國雙市」和「兩國雙園」共成長、同進步的輝煌歷程的特殊使命。
啟用儀式上,欽州市委副書記、中馬欽州產業園區管委會常務副主任高樸代表欽州市和中馬欽州產業園區管委會發表了熱情洋溢的致辭。他表示,「關丹大街」正式啟用,是中馬欽州產業園區的一件大事、喜事,標誌著啟動區道路網絡的全面完善,體現出與關丹產業園區「欽州路」的有機聯繫。欽州市「關丹大街」與關丹市「欽州路」,以及中馬欽州產業園區、馬中關丹產業園區,兩座城市、兩個園區、兩條大街,雖遠隔千裡卻遙相呼應,成為中馬兩國人民友誼源遠流長、互利合作日益緊密的生動寫照,也是這對姊妹園區聯袂發展的有力見證。
高樸表示,未來「兩國雙園」將進一步推動務實合作和互動發展,以深化國際產能合作為重點,推動優勢產業在「兩園」布局,加快構建跨國產業鏈和服務鏈,促進雙方在產業合作規劃、聯合招商、政策創新、金融支持、項目落地支援機制等方面開展更加緊密的合作。
馬來西亞關丹市議會秘書長哈米薩在致辭中表示,自2012年欽州與關丹兩市籤署經濟合作夥伴關係意向書以來,欽關兩市之間貿易、文化與旅遊等領域的交流愈加頻繁,雙方友誼與互信日益加深。2016年4月,馬中關丹產業園區舉行「欽州路」命名儀式,將一條連接關丹市區與馬中關丹產業園區的道路命名為欽州路。如今,中馬欽州產業園區又將園區一條街道命名為「關丹大街」,又為雙方友誼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哈米薩強調,隨著中馬兩國關係的發展,雙方合作信心愈加牢固堅實,中馬欽州產業園區和馬中關丹產業園區成為「一帶一路」倡議下的成功合作項目。2015年以來,僅中馬欽州產業園區的馬中關丹產業園區就已獲得62億美元投資,創造了3500個高級就業崗位。同時,欽關兩市在旅遊、文化與貿易合作加深,經濟聯繫增強,雙邊貿易突飛猛進。未來,中馬兩國之間相互投資還將加速增長,必將促成欽關兩市和「兩國雙園」間在更多合作項目上實現共贏,帶動當地產業與商業集群的發展,為雙方帶來雙贏的發展前景。相信關丹和欽州的友好關係以及中馬「兩國雙園」將在雙方的共同支持與精心培育下茁壯成長,成為中馬兩國合作交流最大的亮點。
(責編:武亞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