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預報能做到100%準確嗎?這還要從「蝴蝶效應」說起

2020-12-12 中國科學技術館

說起蝴蝶效應,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巴西熱帶雨林中的蝴蝶煽動幾下翅膀,可能在美國德克薩斯州引起一場龍捲風。」人們常用它來描述令人琢磨不定的連鎖效應,比如風雲變幻的股市與金融市場。

然而,你知道蝴蝶效應最開始是和天氣預報有關的嗎?下面小編就帶你了解下你沒有聽過的「正版蝴蝶效應」。

蝴蝶效應的「蝴蝶」從哪來?

二戰時期,美國陸軍航空兵團有一位普通的天氣預報員,他的名字叫愛德華·洛倫茲。可不要小看他,洛倫茲在參戰前拿到了哈佛大學的數學學位,是一名不折不扣的學霸。

愛德華·洛倫茲

那時的天氣預報經常有預測不準的情況。戰爭結束後,洛倫茲前往麻省理工學院深造,主攻氣象學,立志準確地預報天氣。

要知道影響天氣的因素十分地多,各個位置的空氣的溫度、溼度、流速、壓強等等都不一樣,它們都會對未來的天氣產生巨大影響。如果同時把這些因素全部考慮進來,你將會得到一個變量極多,極其複雜的方程,沒有人能解決它。

於是,洛倫茲把這個問題不斷地簡化,最終只考慮3個最主要的因素,列出了一個方程。

即便是這樣,依靠人類的雙手和大腦還是無法計算出結果,洛倫茲打算先用一臺計算機試試看。

說起計算機大家可能想到自己手頭的電腦,然而在上世紀六十年代,計算機如同冰櫃一樣大,沒有我們今天熟悉的顯示器、滑鼠、鍵盤等輸入輸出設備,需要靠人用手給紙帶打孔才能完成程序的編寫,並通過印表機直接把計算結果列印出來。它的功能也十分單一,就是通過程序完成各種計算。

洛倫茲當時使用的是LGP-30計算機,當時的售價高達四萬多美元。經過計算機很長時間的運轉,洛倫茲得到了一串數據。

LGP-30計算機

出於嚴謹,洛倫茲打算驗算一下這個結果,但是由於當時的計算機用起來太不方便,運算速度也實在慢,全部驗算完需要花費太長時間,他並沒有從頭開始驗算,而是從結果中間隨機找了一組數據輸入給計算機。

如果之前的計算沒錯的話,按理說計算機能利用中間的這一組數據推算出後面的所有結果。如果這次驗算得出的數據與第一次計算的後半部分數據大體一致就說明得到的結果沒有問題。

這一驗算不要緊,出事了!

驗算得到的數據與第一次計算的後半部分數據一開始還差不多,但是越往後偏差越大,到最後兩組數據相去甚遠。

這是咋回事呢?是計算機出問題了還是自己手殘輸錯數了?於是,洛倫茲在一番細緻檢查後又驗算了好幾遍,他發現之後得到的結果都一樣,唯獨與第一次計算的結果不一樣。

讀到這兒肯定有小夥伴搶答:破案了!一定是第一次計算出錯了,後面的才是正確結果。

然而,作為數學家和氣象學家的洛倫茲覺得事情並沒有那麼簡單。他發現LGP-30計算機在每次運算時精度是小數點後6位,而列印結果的精度是小數點後3位,被四捨五入掉了一部分。

計算機:怪我咯?

因此,洛倫茲驗算時輸入的數實際上並不是第一次計算時計算機所用的數值,二者之間相差了一個比0.001還小的數,正是由於這個微小的差異導致了後面計算結果完全不同。

這或許就是現實版的「四捨五入差了一個億」。

有同學會問,不對啊,只差了這麼小,按理說不應該對結果產生什麼影響啊?

沒錯!在一般的動力學系統中,這個微小的差異是完全可以忽略不計的。洛倫茲也意識到了這一點,他認為自己一定是發現了什麼「新東西」。

於是,洛倫茲在1963年發表了一篇論文來描述這個詭異的現象,題為《確定性的非周期流》。簡單來講,就是在天氣系統中,任何初始值的微小偏差都會引起推算結果的巨變。

大家還記得洛倫茲的研究目的嗎?他想找到準確預測天氣的方法。然而,他論文裡描述的現象恰恰說明了天氣系統的變化是永遠不可能被100%準確預測的!

所以,如今的天氣預報能做到現在這個程度已經非常不容易了,需要極高算力的計算機和訓練有素的工程師、科學家一同努力才能相對準確地預測天氣。

這是因為人們在測量天氣的初始參數時,會必不可少地引入誤差,沒有任何人或機器能做到完全精準地測量。根據洛倫茲的結論,這個微小的誤差最終會讓天氣的推算結果與實際完全不同,可謂失之毫釐,謬以千裡。

為了讓這個結論看起來更加直觀,洛倫茲在演講時舉了一個例子,他說:「一隻海鷗扇動翅膀就足以改變天氣的走向。」

海鷗:天氣預報不準還想甩鍋給我?

大家是不是對這個說法很熟悉呢?這不就是把我們常說的蝴蝶效應中的蝴蝶替換成海鷗嗎?那麼蝴蝶又是從哪裡來的呢?

當時的計算機只能把計算結果列印成一行行數據,非常不直觀。於是,洛倫茲把這些數據在坐標系裡對應的點描了出來,並按照順序用曲線將它們連接,連接完形成的圖形大概長這個樣子:

洛倫茲吸引子

怎麼樣,有沒有覺得像一隻蝴蝶?洛倫茲管這個蝴蝶形狀的曲線叫做確定性非周期流,現在人們常常稱其為洛倫茲吸引子

有傳言說,一位記者看到這個曲線後,直接就聯想到了蝴蝶的樣子,於是把洛倫茲演講時講的海鷗替換成了蝴蝶,並在文案上做了修飾,成為了我們現在常聽的說法。洛倫茲發現的這個效應也被冠上了「蝴蝶效應」之名,被大家流傳至今。

洛倫茲吸引子

洛倫茲的發現並不是偶然,除了天氣之外,許多系統都具備這種特性,即便初始條件的改變再微小,一段時間後也會引發結果的天翻地覆的變化。

後來,人們把具有這種特點的系統成為混沌系統,並發展出了一套混沌理論,而洛倫茲便是混沌理論的建立者,徹底打開了混沌理論的大門。

混沌中暗藏的規律

那麼具有混沌性質的系統就完全不能預測嗎?天氣預報真的沒有意義了嗎?並不是!

人們發現雖然初始值的改變會極大地影響未來天氣的走向,但是從此刻到未來,某種天氣出現的概率幾乎是不受初始值影響的。

這意味我們可以通過測量此時此刻的氣象參數,如溫度、風速、壓強等,來準確預測未來颳風、下雨、晴天等等各種天氣發生的概率,即便一開始的測量不準確也沒有關係,這個概率不會變化太大。

那我們無法準確預測的是什麼呢?其實我們不知道的是這些天氣依次到來的順序,由於對初始值的敏感,我們知道各種天氣發生的概率大小,但我們永遠不能準確地知道是晴天先來,還是雨天先來。

天氣預報真是太難了

如今,混沌理論已經廣泛地應用在人口預測、化學反應、氣象變化、社會行為等領域。人們漸漸意識到混沌現象幾乎出現在了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甚至人體心率失常時心臟跳動的狀態也可以用混沌理論描述。

這裡還有一個小故事,早在洛倫茲提出混沌理論的70多年前,一位叫龐加萊的天才數學家在研究三體運動時就發現了類似的混沌效應,被譽為混沌理論的敲門人。(點擊這裡,看看龐加萊的故事吧)

龐加萊:來看看我的故事吧!

審核專家:陳徵

北京交通大學教師

本文來自:數字北京科學中心

相關焦點

  • 天氣預報能100%準確嗎
    理解:社會公眾對預報準確性的認識 老百姓理解的準確率同氣象學嚴格的準確率有一定差別。例如,預報北京局部地區有雨,雨下在北京南部,南部地區的人大部分會認為準確,但北京北部、東部的老百姓就會認為預報不準。這既有預報本身難度與準確性的問題,也有準確率評價標準以及對氣象預報空間、時間解析度精度的需求問題。
  • 天氣預報能報幾天--中國數字科技館
    人們不禁要問,這些對很多天以後天氣情況的預測能準確嗎?以現在的天氣預報水平,究竟能預報未來多少天的天氣狀況?這就是美國氣象學家愛德華·洛倫茲發現的「蝴蝶效應」,也是人類最早發現的「混沌現象」之一。洛倫茲發現,在某些情況下,誤差會以指數級增長,一個微小的誤差隨著運動過程的不斷推移,會造成巨大的後果。
  • 被吐槽的天氣預報 短期天氣預報準確率80%?
    也就是說,24小時預報必須準啊,不準要你何用?只是我們更關心接下來三五天的天氣,中長期預報啥時候能準確一點?   下面抖兩個內部的小料。   中國氣象先生、中央氣象臺NO1的天氣主持人宋英傑說,都說男人不靠譜,都說預報天氣的人不靠譜,那麼,中國最不靠譜的,就是預報天氣的男人。
  • 為什麼你看到的天氣預報有時候會變化?|回應關切
    天氣預報一會就又改成晴天了。有時候報的小雨卻下的大雨。」近日小編專訪了氣象專家為大家講一講「天氣預報那些事兒」看完你會更能理解你所看到的預報Part 1為什麼天氣預報會有誤差?這種現象也稱之為混沌現象,就像人們熟知的「蝴蝶效應」。這就使得人們對於未來大氣運動的描述不可能做到百分百準確。影響天氣預報準確性因素又有哪些?天氣預報中的初始狀態來自於觀測,總是會有某些誤差。
  • 蝴蝶效應:蝴蝶會引發龍捲風,但你知道它還能阻止龍捲風嗎?
    很多人都聽說過蝴蝶效應,指的是在一個動力系統中,初始條件下微小的變化能帶動整個系統的長期的巨大的連鎖反應。這個概念經常出現在金融學或經濟學領域,但其最初是出現在天氣預測領域——遠在南美洲的一隻蝴蝶,扇動了一下翅膀,引起了巨大的連鎖反應,導致了美國德克薩斯州的一場龍捲風。
  • 科學看待天氣預報準確率
    然而,作為預測科學,天氣預報受制於科學認識和技術手段等因素,不可能做到100%準確,預報的準確率也與公眾日益增長的需求存在一定距離。  一隻在南美洲亞馬遜河流域熱帶雨林中的蝴蝶,偶爾扇動幾下翅膀,可以在兩周以後引起美國德克薩斯州的一場龍捲風。這是大家所熟知的「蝴蝶效應」,是關於混沌學的一個比喻,最初由美國氣象學家愛德華·羅倫茲提出。已故的中國科學院院士葉篤正曾指出,大氣運動本身是複雜多變的,混沌現象就是當人們從大氣運動的初始狀態出發計算未來大氣狀況時,初始狀態微小差異會使後來的演變結果大相逕庭。
  • 天氣預報為什麼總不準
    □域外傳真 ■摘自《黃金法則》  氣象學家愛德華,利用計算機進行「數值天氣預報」的實驗
  • 天氣預報百分百準確?誤會啦!實際準確率87%
    儘管事實證明其所稱的「颱風」乃強對流天氣,但天氣預報是否百分百準確還是成了眼下人們熱議的話題。昨日,福州氣象官方微博進行了回應:「天氣預報不可能百分百準確。」  據介紹,曾經的天氣預報是人工基於經驗的推測,而現代天氣預報已經升級成了基於數據和方程的計算,但是,計算出一個天氣預報的結果是非常困難的。難到什麼程度?
  • 為什麼我們會覺得天氣預報總是報不準呢?
    第一,從學科的角度來看,預測氣象達不到百分之百的精確,氣象避不開蝴蝶效應。 對於天氣預報行業來說,面臨的挑戰是無數隻蝴蝶隨時會扇動翅膀,變幻莫測的天地自然間,哪怕一些很細微的變化,都會影響到最終氣象信息的計算結果,要得出準確的天氣數據難度相當的大。
  • 四問天氣預報準確率:能否對預報失誤多些寬容與理解?
    精準預報有賴於科技水平提高  「可以毫不諱言地講,目前最完備的預測理論是天氣預報理論。」北京市氣象臺首席預報員孫繼松說。但他也坦言,預報要做到100%的準確,這幾乎不可能。北京大學物理學院大氣科學系教授張慶紅稱,構成「原料」的氣象觀測數據,由於觀測儀器的誤差可能導致數據不準確;將觀測數據放入預報模式這個「加工廠」進行計算時,要用差分的方法,這也會引起計算的誤差;最後進行「產品檢測包裝」的是預報員,但預報員還有人工分析在裡面,也不能做到完全客觀。  「我認為,要客觀看待天氣預報的準與不準。」黑龍江北安市趙光農場副場長蘇興俊說。
  • 天氣預報不準?也許是故意的!
    美國氣象學家布萊恩·諾克羅斯認為,天氣預報本身就是一個預測性的工作,不可能做到完全準確,但同時天氣預報更應該考慮傳播效果和受眾的反應,所以很多時候,氣溫也好風速也好,都需要基於傳播規律進行一些修正。  諾克羅斯說:「如果預報者真的想觸及受眾,就應該考慮數字的藝術。」他提出了傳播過程中「奇數效應」的影響。
  • 天氣預報一定是準確的嗎?聽聽濟南市氣象臺怎麼說
    每天下午2點到4點是天氣預報主要的製作時段,此時濟南市氣象臺裡的工作人員正在忙碌、緊張的進行實時分析與總結。據濟南市氣象臺預報科科長張永婧介紹,現在天氣預報的製作主要是對大量資料的分析判斷,主要包括實況和數值預報兩種。其中,實況資料是指氣象觀測站實際測到的溫度、氣壓、溼度、風向風力等要素,既包括地面的情況也包括高空的情況。
  • 四問天氣預報準確率(系列報導)
    有這麼一句話:「天氣預報就是八分把握加兩分冒險,等於十分精彩或者十分可笑。」那八分把握從何說起?兩分冒險又源於什麼?  大氣運動複雜多變  一隻在南美洲亞馬遜河流域熱帶雨林中的蝴蝶,偶爾扇動幾下翅膀,可以在兩周以後引起美國德克薩斯州的一場龍捲風。
  • 讓天氣預報更準確
    如今所有的智慧型手機都會預裝天氣APP,但很多時候我們卻發現天氣預報並不準確,身邊明明已經下雨了但手機卻依舊顯示陰天。實際上,天氣預報之所以不準,很可能是你沒有設置好它。地理位置要自動天氣類APP通常提供了兩種定位方式,其一是手動選擇地理位置,另一種則是根據網絡確定你的當前位置。如果你希望天氣預報儘可能準確,一定要選擇使用網絡定位的方式(圖1)。以北京為例,在同一時間裡很可能海澱區下雨而豐臺區卻是晴天,如果你只是手動選擇北京這一籠統的天氣預報,自然沒有實時的網絡定位精準。
  • 張工你好,為什麼現在天氣預報經常不準,並且連小範圍的預報都不準...
    我們廣東地區地形複雜,沿海又多山地,水汽充足,溫度較高,非常容易出現對流性天氣,這種天氣局地性很強,可能相鄰兩個縣的天氣都是截然相反的,這就造成了廣東地區的預報相比全國其他地區更難。我看了下我們統計的全國各省晴雨預報準確率排名,以廣東的經濟和科研實力居然連續三年排名在倒數10名之內,可見難度之大。最後,為什麼我們會覺得現在科技發展了,預報反而不準了。
  • 手機天氣預報不盡準確 精細化預報看上去很美
    手機天氣預報不盡準確 精細化預報看上去很美   目前,許多手機天氣預報軟體開始更新各地區分時天氣預報,但其準確性存疑。記者邵權達 攝  記者驗證發現手機天氣預報不盡準確  手機天氣預報類APP受到市民歡迎,有的還推出了精細化的預報,預報時段可以達到逐小時。不過記者發現,這些預報軟體給出的結論不盡準確。尤其在天氣多變時,只是「看上去很美」。
  • 你知道為什麼我們的手機天氣預報不準嗎?
    現在大家出門之前都會習慣的看一下天氣預報,大致感知一下當天的溫度及天氣,以便出行。但是小編卻覺得天氣預報員是「最不靠譜的人」,說多雲卻下雨,說大雪卻沒見著雪花……那為什麼,天氣預報總讓人覺得不準呢?2.時效性和地域性不夠深入天氣預報不準還有一個原因是:因為天氣預報的時效性和地域性了解得不夠深入造成的。天氣預報根據時效長短可分為:0一2小時的現時預報或臨近預報;0-12小時的短時預報;3天以內的短期預報;4—10天的中期預報;10天以上的長期預報以及一年以上的超長期預報。
  • 預報多少天的天氣狀況更為精準?
    預報多少天的天氣狀況更為精準?時間:2015-09-26 08:34   來源:川北在線整理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預報多少天的天氣狀況更為精準? 導讀:以前,人們會從電視上獲知未來三天內的天氣情況。
  • 天氣預報為何顯得不甚準確
    近日,因預報的京城「入汛以來最強降雨」未如期出現,不少市民對天氣預報的準確性表示懷疑。14日北京氣象局作出回應,指出預報總體把握基本正確、平均降水量與事實存在出入。這不是第一起遭到質疑的天氣預報。2015年10月,一名讀者致信中國氣象報社,表示「今年預報的天氣往往比實際誇大一些」。
  • 從手填氣象圖到「大數據」智能分析 天氣預報員準確預報洪災救千餘...
    天氣預報員張滿山,今年53歲,他在這種「挫敗感」中逐漸成長為遂寧市氣象局的高級工程師,現已同天氣打了30年「交道」。「在這30年的職業生涯中,我經歷了改革開放幾十年來,中國的氣象預報從『不準』到『準確』的演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