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問天氣預報準確率:能否對預報失誤多些寬容與理解?

2020-12-15 中國氣象局

  中國氣象報記者 劉成成 張永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雖然天氣預報的準確率不斷提升,但也不可能達到100%,空報、漏報現象還時有發生。

  「我們預報對了99次過程,沒有人記得,但只要有一次預報錯了,沒有人會忘記!」接受記者採訪的預報員不約而同地說,言語中透著些許無奈,還有絲許的尷尬。他們期望公眾能夠對天氣預報多了解一些,降低對預報準確率的期望值,對預報員多一些理解和寬容。

  精準預報有賴於科技水平提高

  「可以毫不諱言地講,目前最完備的預測理論是天氣預報理論。」北京市氣象臺首席預報員孫繼松說。但他也坦言,預報要做到100%的準確,這幾乎不可能。

  「從理論上看,天氣預報如同玩拼圖,如果只有8個板塊,可以拼出來的人很多,800塊可以拼出來的人很少,但如果是8千萬塊,甚至更多,就算是神人也無法拼出來了。」孫繼松說,「預報本身無法完全真實模擬大氣運動。」

  在預報技術方面,數值天氣預報是核心工具。「由於我們對大氣運動中的規律尚未全然知曉,數值預報模式中設計的任何方程只能是求得近似值。」中國工程院院士李澤椿說。此外,在數值預報模式中,一些類似於地形等的信息依然難以充分表達。

  在天氣預報製作方面,「製作中的『原料』、『加工場』和『產品檢測包裝』三道工序也決定了預報很難達到準確。」北京大學物理學院大氣科學系教授張慶紅稱,構成「原料」的氣象觀測數據,由於觀測儀器的誤差可能導致數據不準確;將觀測數據放入預報模式這個「加工廠」進行計算時,要用差分的方法,這也會引起計算的誤差;最後進行「產品檢測包裝」的是預報員,但預報員還有人工分析在裡面,也不能做到完全客觀。

  「我認為,要客觀看待天氣預報的準與不準。」黑龍江北安市趙光農場副場長蘇興俊說。他舉了一個例子:去年夏天,農場利用噴灌設備澆地,正澆了一半,天氣預報稱明天農場所在的鄉鎮有雨。為利用雨水節省澆灌成本,農場的工作人員停止了對另一半地的澆灌。俗話說「夏雨隔牛背」,這雨偏偏下在了已經澆過水的地裡,沒澆水的那塊地一滴雨水也沒有。

  「遇到這種情況,我們能說預報不準嗎?主要因為預報水平還沒有達到精細到某一畝地的水平。」蘇興俊說,「精準農業必須依靠精細化氣象預報,而精細化預報還有賴於科技水平的提高。」

  「儘管從科學上講,天氣預報不可能完全準確。但是我們不斷努力朝著準確的方向走。」張慶紅說。

  「絕對準確」與「相對準確」

  6月22日,北京市民趙璐趁周末去園博會遊玩,出門前她特地查詢天氣預報,預報稱「會有陣雨」。趙璐認為,陣雨不會持續太久,所以不用帶雨傘。結果到了中午,雨譁譁地澆下來,把她全身都淋溼了。「預報太不準了,這明明是『大雨』,怎麼能報陣雨呢?」趙璐對預報產生質疑。

  從北京市氣象臺監測看,22日3時至14時降水量為:西南部較大,平均8.4毫米,最大雨量出現在房山白草畔,為15毫米,東南部平均5.9毫米,城區5.3毫米,全市5.1毫米;14時至20時降水量為:東南部平均0.4毫米,西南部平均0.2毫米,最大雨量出現在房山白草畔,為3毫米。從實況看,「陣雨」的預報結論是準確的,而大雨級別是指24小時內出現的25至49毫米的降水。因此,趙璐認為的「大雨」級別並不準確。

  為什麼公眾覺得預報不準?其中一方面的原因是公眾的理解和氣象部門的標準不同,公眾以生活經驗衡量天氣預報,而氣象工作者則以科學和專業標準為準繩,一旦溝通不當,便容易引起預報「不準」的誤會。

  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副院長趙平認為:「準確應該分為絕對準確和相對準確。絕對準確目前是無法實現的,但相對準確的定義又該如何理解,還值得人們思考。」

  「比如,天氣預報稱下午5點有雨,一個人下午3點出門,結果雨在3點20分開始下了,他會認為預報說得不準;但另一個人因為家裡有事沒有出門,在下午5點的時候發現下雨了,他會認為預報非常準。」趙平說。因此,準與不準主要在於公眾需求。

  「哪怕一萬年後,天氣預報也不一定能報準。」天氣預報主持人宋英傑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也曾表達相同看法。「因為準的標準在水漲船高。觀眾在20年前只要求知道『明天下雨嗎』,現在即便把時間、區域和量級具體到『下班前後海澱區將有今年以來最大降雨』,也沒有人說你準,因為大家會接著問,那什麼時候停呢,哪裡下得最大呢?」

  「預報準確率不能籠統地提出,否則是不科學的。」李澤椿稱,不同天氣要素的預報能力存在較大差異,比如對于晴雨、降水、溫度、冰雹等要素預報,溫度由於是連續變化的要素,預報總有3℃至4℃的誤差,很難報準;而晴雨預報也分地方,比如北京的冬天,如果天天預報晴天,準確率也許可以達到90%,而我國南方就不會有這麼高。

  其實,我國的天氣預報準確率一直都在艱難提升:2012年,我國颱風路徑預報誤差首次低於100公裡,達到近5年來誤差最小;24小時晴雨預報準確率為86.5%,連續五年高於85%,最高氣溫24小時預報準確率為74.1%,最低氣溫預報準確率為80.1%,均為歷史最好水平。「對於這些要素的預報,簡而言之,八成還是準確的。」宋英傑說。

  理解與寬容比準與不準更重要

  5月15日至16日,廣西恭城瑤族自治縣遭受暴雨襲擊。15日22時,縣氣象局及時將暴雨橙色預警升級為紅色預警。該局局長鄧樹榮在預警信息發出後直接撥打該縣最可能出現大暴雨的龍虎鄉鄉長許小燕的電話。許小燕得到通知後,毫不猶豫地做出撤離群眾的決定。

  「我的房子被衝掉了大半,好險,如果鄉裡幹部遲一分鐘通知撤離,我這條命就完了。」龍虎鄉龍虎街一居民慶幸地說。

  儘管天氣預報達不到100%準確,當災害性天氣來臨時,可能導致社會應急做無用功,耗費人力財力,還容易引起公眾「白防了」的抱怨。但「防患於未然」的思想卻十分必要,因為即便空防也不會白防。對於公眾來說,每一次防範,都是一次應對災害的演練。

  如何看待天氣預報準與不準,這既需要氣象部門以真誠的態度面對預報不準的問題,又需要公眾能寬容和理解預報的失誤。

  6月26日,河北省氣象局官方微博發布一條《老天爺請你給我道歉》的信息:「大家好,我是每天預報老天爺脾氣的小北。今天我想通過這平臺,讓老天爺給我道歉,親口告訴我沒有100%報對的希望,我不想把自己耗下去。因為老天爺一直沒有答應或否認我,讓我一直心存希望,可做預報幾十年了,至今沒有100%準過,我都沒勇氣預報下去了,老天爺你要對我的青春埋單。」

  有網友回覆:「我們該嘮叨你們還是要嘮叨的,你們該報還是要報。起碼你們也準過,就是不準也八九不離十嘛。」

  對公眾而言,還存在如何利用天氣預報信息的問題。我國3天以內的天氣預報準確率較高。「十來天到一個月的天氣預報最困難,超過15天就沒有預報基礎了。」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所研究員段安民稱。

  許多人只注意到前期的預報,往往忽略氣象臺在後期發布的滾動預報。宋英傑表示,比如在短時臨近精細化的預報中,使用的地球同步軌道衛星雲圖,可以實現15分鐘更新一次結果。公眾通過網絡、手機簡訊、微博等新渠道滾動獲取氣象信息也十分重要。

  從某方面來說,公眾對預報不準的寬容是推動預報研究的動力,因為科學的進步離不開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的支持。如果因為不準確,天氣預報便成為大家指責的「眾矢之的」,可能會讓預報員產生「寒蟬效應」,為了避免「因言獲罪」而不願意繼續冒險探索。因此,公眾應該以「科學精神」看待預報不準的問題。

【相關連結】

    一問天氣預報準確率:突破天氣預報技術瓶頸有多難?

 二問天氣預報準確率:地形對精準預報影響有多大?

   三問天氣預報準確率:天氣預報員壓力有多大?

  (責任編輯:王京齊)

相關焦點

  • 四問天氣預報準確率(系列報導)
    「中國天氣預報中地形問題、在中國發生的天氣系統物理過程問題、複雜地形資料同化問題以及當地預報員經驗積累問題較為難解。如果能夠解決這四個問題,我國天氣預報會更準確。」中國工程院院士李澤椿說,尤其是精細化預報,需要依靠當地預報員的經驗。  對此,中科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周家斌持相同意見:「地形複雜不僅僅存在於中國,每個國家都有。
  • 被吐槽的天氣預報 短期天氣預報準確率80%?
    但凡天氣預報不準,預報員和氣象狗一塊兒掉坑。   那麼,是天氣預報不靠譜麼?   (張文華/文)   短期天氣預報準確率80%?   每一天,每一個人的生活,都離不開天氣。   你可以不關心政治,不關心時尚,不關心美食,但你能不關心天氣麼?
  • 科學看待天氣預報準確率
    然而,作為預測科學,天氣預報受制於科學認識和技術手段等因素,不可能做到100%準確,預報的準確率也與公眾日益增長的需求存在一定距離。  「天氣氣候預測不確定性的最基本原因是系統的混沌行為。混沌意味著,差異極小的兩個初始場可以發展成大相逕庭的狀態。天氣預測中初始狀態來自觀測,總是會有某些誤差,哪怕是很小的誤差。」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周家斌持相同意見。  中國工程院院士李澤椿認為,探討預報準確率可以圍繞數值預報展開。因為天氣預報的核心工具就是數值天氣預報。
  • 中國氣象局:我國天氣預報晴雨預報準確率達88%
    中央氣象臺臺長王建捷表示,氣象預測預警對我國防災減災和公眾的知情權提供氣象保障和支持,我國天氣預報的晴雨預報準確率達到88%,2004年準確率接近80%。「數值預報是核心技術,要提高預報的精準度,要努力發展核心技術,這是關鍵。」
  • 上海天氣預報準確率達到95%
    上海天氣預報準確率達到95%     新華社上海3月23日電(記者李榮)上海市中心氣象臺臺長姚子展在23日「世界氣象日」對市民代表說,根據社會各界的長期測評,上海天氣預報準確率達到
  • 央視天氣預報新版出爐 預報準確率全面提高(圖)
    -時效延至「大後天」、  -顯示時間延長四倍  -主持人還是老面孔  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後的天氣預報將全面改版,記者昨天從國家氣象局獲悉,新的預報方式已經出爐,節目將在近日正式改版。  城市預報三日天氣  國家氣象局影視宣傳中心專門負責此次天氣預報的改版。記者昨天採訪了中心主任秦祥士教授,秦主任介紹說,根據國務院領導增加天氣預報頻次、延長預報時效、改進預報內容的指示,國家氣象局近期決定,對中央電視臺的天氣預報進行改版。  城市天氣預報是此次改版最重要的內容。
  • 暴雨預報準確率僅約20% ?天氣預報為何會有偏差
    全國24小時晴雨預報「八九不離十」,暴雨預報準確率僅約20%天氣預報為何會有偏差應該如何利用好天氣預報?讓我們聽聽天氣預報員們的解答。高性能計算機難以精確模擬大氣運動我國數值天氣預報和世界最先進水平有10年差距天氣預報看似簡單,實際上是一個複雜的系統工程,它是以大氣科學理論為依託,以各種氣象探測手段為基礎,以數值天氣預報為核心,依靠預報員的綜合判斷分析,最終形成的。
  • 預報準確率提高40%,百度智能雲加持的重慶天氣預報來了!
    7月18日,在重慶市氣象局舉行智慧氣象發展媒體見面會,通報了與百度智能雲共同打造的智慧氣象「四天」系統建設成果。經過一年多的探索,雙方目前在天樞?智能探測系統、天資?智能預報系統、知天?智慧服務系統、御天?智慧防災系統等方面取得了階段性成果。  2018年,在氣溫降水趨勢預測上,相對傳統預測,智能預測的月氣溫評分提高了4分,月降水提高了12分。短時預報短時預報的正確率提高了40%。
  • 天氣預報準確率難在哪裡? 專家解析三大難點
    統計表明,目前,我國1到3天的天氣預報水平處於世界先進行列,24小時的晴雨預報準確率也達到了83%的高點。2007年,全國24小時的晴雨預報和暴雨預報的準確率分別比2006年提高了2.1%和1.9%,中央氣象臺颱風路徑預報達到歷年來最高水平。
  • 預報準確率提高40%,百度智能雲加持的重慶天氣預報來了
    俗話說「天有不測風雲」,提前預測天氣不是容易的事。在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物聯網等技術支持下,重慶的天氣預報越來越及時、精準。7月18日,在重慶市氣象局舉行智慧氣象發展媒體見面會,通報了與百度智能雲共同打造的智慧氣象「四天」系統建設成果。經過一年多的探索,雙方目前在天樞•智能探測系統、天資•智能預報系統、知天•智慧服務系統、御天•智慧防災系統等方面取得了階段性成果。
  • 天氣預報怎樣做出來?暴雨預報預警準確率如何?人民日報解讀
    暴雨預報預警是防汛減災的「消息樹」「發令槍」。天氣預報是怎樣做出來的,暴雨預報預警準確率怎麼樣,怎樣築牢氣象防災減災的第一道防線?最近,記者採訪了多名預測天氣發展變化、預判暴雨落區的天氣預報員們。目前,我國24小時颱風路徑預報誤差縮小至70公裡左右,24小時晴雨預報準確率達到88%,24小時暴雨預報準確率在20%左右,短時臨近的暴雨預警準確率已提高到89%。 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陳濤表示:「天有不測風雲,各類天氣有不同的『可預報性』。極端降水預報是全球共同面對的科學難題,我國的暴雨預報準確率目前與世界強國處於同一水平。
  • 天氣預報準確率能到80%?真的!
    大家都習慣了天氣預報帶來的便捷服務,但是否知道目前天氣預報的準確率多高?它的「前世今生」怎樣?未來的天氣預報會如何發展?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曾慶存院士給大家作出了解答。預報準確率可達80%曾慶存介紹,目前的3天預報,在全球範圍可達70%至80%的準確度,如果是一定區域,比如我國華南地區的3天預報,準確度能高於80%。同時,國際上天氣預報的有效性已從早期的1—3天提高到5—7天。
  • 我國天氣預報準確率在80%以上 接近發達國家水平
    我國天氣預報準確率在但氣象專家今天告訴記者,中國的天氣預報尤其是晴雨預報準確率在80%以上,已經接近發達國家水平了。  配合全國科技活動周活動,中國氣象局在全國範圍內開展了大規模的氣象科學知識宣傳普及活動,並開放了氣象臺站供公眾參觀學習。參加義務諮詢的氣象專家今天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中國的氣象預報已接近發達國家水平。
  • 風雲四號衛星可監測霧霾 將提高天氣預報準確率
    衛星的成功發射,將進一步提高天氣預報準確率,顯著提升我國靜止軌道衛星研製和空間觀測應用能力。  風雲四號靜止氣象衛星高時空解析度成像資料、閃電監測資料、大氣三維溫溼度探測資料和空間天氣監測資料將在天氣監測與預報、氣象防災減災、應對氣候變化、生態環境監測、航空和空間天氣等領域得到廣泛應用。  提高短期臨近天氣預報的精度  據張志清介紹,目前氣象監測手段有地面探空站、雷達、空中觀測,以及衛星監測等。
  • 天氣預報百分百準確?誤會啦!實際準確率87%
    儘管事實證明其所稱的「颱風」乃強對流天氣,但天氣預報是否百分百準確還是成了眼下人們熱議的話題。昨日,福州氣象官方微博進行了回應:「天氣預報不可能百分百準確。」  據介紹,曾經的天氣預報是人工基於經驗的推測,而現代天氣預報已經升級成了基於數據和方程的計算,但是,計算出一個天氣預報的結果是非常困難的。難到什麼程度?
  • 市民:暴雨預報為何不準?氣象局:預報準確率82%
    王延青:大運會至今我們已經辦成了幾件事:一是促成了與香港天文臺的政府間合作;二是實現了與中國氣象局監測信息實時共享,災害性天氣監測半徑由250公裡擴展到1500公裡;三是基本具備了針對各易澇區域發布重點提示、按區域發布氣象和地質災害分區預警、為泛華南主要交通幹線提供1公裡級氣象服務信息等服務能力;四是完成了氣象「十二五」規劃編制,
  • 次日晴雨準確率達85% 為啥還感覺天氣預報不準
    那麼天氣預報到底靠不靠譜?我們的天氣預報準確率到底有多少?第二天晴雨預報準確率已達85%但未來4-7天準確率為70%大家可能還記得去年12月13日至15日這段時間,預報說杭州連續下雨,但是卻偏偏出了大太陽。那段時間,朋友同事們一見到我就吐槽:「天氣預報也太不靠譜了。」
  • 天氣預報準確率有多高?1至3天晴雨準確率達80%以上
    天氣預報準確率有多高?1至3天晴雨準確率達80%以上 【字體:大 中 小】 2011-01-01 09:51:47   來源: 浙江天氣網
  • 民間人士自稱「土方法」預報天氣準確率可達90%
    一個手機兩種天氣預報,明天上班帶不帶傘呢?  天氣預報五花八門 到底聽誰的  如今,各種手機天氣軟體層出不窮,提供的資訊也五花八門,如蘋果iphone手機自帶雅虎天氣,還適用墨跡天氣、天氣通、貝客天氣等。這些軟體大多宣稱所提供的氣象信息來源於「氣象局」,但其中的氣溫、天氣、溼度等數據卻大有差異。這些氣象預報從哪來?
  • 預報準確率穩步提升!「十三五」氣象預報實現預期目標
    經第三方評估,「十三五」期間氣象預報各項重點任務基本完成,預期目標已經實現。五年來,在國家、省、市、縣四級氣象部門的共同努力下,氣象預報準確率穩步提升,與「十二五」期間相比,常規要素短期預報準確率平均提升2.28%,氣溫和降水月預測評分提高2分,災害性天氣預警準確率提升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