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報準確率穩步提升!「十三五」氣象預報實現預期目標

2020-12-07 中國氣象局

回眸「十三五」,喜看新氣象系列報導之⑥

11月30日,記者從中國氣象局獲悉,「十三五」期間,以智能網格預報為基礎的全國氣象預報業務格局構建完成,為氣象防災減災和保障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發揮了重要作用。經第三方評估,「十三五」期間氣象預報各項重點任務基本完成,預期目標已經實現。

五年來,在國家、省、市、縣四級氣象部門的共同努力下,氣象預報準確率穩步提升,與「十二五」期間相比,常規要素短期預報準確率平均提升2.28%,氣溫和降水月預測評分提高2分,災害性天氣預警準確率提升3.5%。

01

暴雨強對流

2020年,暴雨預警準確率達到89%,強對流預警時間提前至38分鐘,創歷史新高;

02

颱風

颱風路徑預報24小時誤差減小到65公裡,為歷史最好成績,穩居國際先進行列;

03

預測能力

提前6個月的ENSO預測技巧達到0.8,MJO預測技巧超過20天,接近世界先進水平。

中國氣象局主動服務和融入國家重大戰略,賦能經濟社會發展,在防災減災、生態文明建設氣象服務保障、服務「一帶一路」建設等方面取得顯著效益。

全國2474個縣的暴雨洪澇災害風險普查完成,多尺度流域面雨量估測預報業務精細到4254個中小流域中小河流洪水、山洪、地質災害氣象風險預警預報實現逐小時更新。2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區域性氣候可行性論證納入政府審批,1700餘項城市規劃、重大區域性經濟開發項目完成氣候可行性論證,風能太陽能資源監測評估預報一體化平臺建成,網格化環境氣象影響評價業務建立,PM2.5、臭氧汙染氣象條件預報時效提高到15天。天氣預報覆蓋「一帶一路」沿線243個城市,面向115個國家和地區提供風雲氣象衛星資料。

針對吉爾吉斯斯坦等中亞地區國家,研發積雪、洪澇等定製化氣象衛星服務產品。圖為2019年6月13日,風雲四號氣象衛星對吉爾吉斯斯坦地區的監測圖像。圖片來源:中國氣象局國家衛星氣象中心

預報能力的提升,源自技術的進步。這五年,完整、核心技術自主可控的數值預報業務體系基本形成,集約高效的實況業務體系基本建立,無縫隙氣象預報業務體系趨於成熟。

如今,我國GRAPES全球模式解析度達25公裡,區域模式解析度達3公裡;全球氣候模式解析度達到45公裡,區域氣候模式解析度達到10公裡至30公裡。集約高效的實況業務體系基本建立,並在預報服務中得到廣泛應用。智能網格預報正式業務運行,30天內預報空間解析度達到5公裡,24小時預報時間解析度精細到1小時,中國成為實現數位化網格預報的少數國家;氣候預測業務完成以模式為基礎、動力與統計相結合的客觀化轉變。在技術進步的同時,氣象預報作業方式發生重大變革。繼經驗預報、傳統預報之後,氣象預報進入智能預報時代。站點預報向網格預報業務迭代,全國智能網格預報「一張網」形成,人工智慧、大數據、雲平臺等現代信息技術在預報中得以有效應用。技術進步還將預報員從重複勞動中解放出來,從「勤耕作」向「重技術」轉變,從「辛苦型」向「效率型」轉變。

氣象數據與城市運行生命線行業、氣象敏感行業數據融合,精細化氣象服務能力提升。圖片來源:深圳市氣象局

五年來,氣象預報領域創新引領發展理念不斷深化,研究型業務建設推動科研業務融合發展,引領業務水平再上新臺階。預報員隊伍整體素質穩步提升,在建立穩定有序人才梯隊的同時,創新能力也不斷提高。

相關焦點

  • 我國氣象預報準確率穩步提升 覆蓋「一帶一路」沿線243個城市
    人民網北京12月4日電(丁亦鑫)記者從中國氣象局12月新聞發布會上獲悉,五年來,完整、核心技術自主可控的數值預報業務體系基本形成,集約高效的實況業務體系基本建立,無縫隙氣象預報業務體系趨於成熟,天氣預報覆蓋「一帶一路」沿線243個城市。
  • 黨的十八大以來氣象預報工作革新升級 準確率顯著提升
    而五年來,每一次汛期,每一場暴雨,氣象工作者的牽掛和緊張從未比那次少,但也逐漸多了一份從容和自信。底氣源自不斷提升的暴雨預報準確率:黨的十八大以來,全國24小時暴雨預報準確率提高了7%,接近國際先進水平;全國暴雨預警準確率達到81.8%,強對流天氣預警提前量達到28分鐘。
  • ...預報準確率達91.2% 營口瀋陽大連三站獲認定「世界百年氣象站」
    「十三五」時期,遼寧氣象事業持續快速發展,氣象現代化水平穩步提升,氣象防災減災體系不斷完善。遼寧省氣象局向應急責任人發送氣象災害預警簡訊1.86億條,為「十二五」時期的3.8倍。
  • 中國氣象局:「十三五」時期災害性天氣預警準確率提升3.5%
    封面新聞記者 滕晗12月4日,中國氣象局舉行12月新聞發布會,中國氣象局辦公室副主任鄭江平在介紹「十三五」時期氣象事業發展成就時表示,與「十二五」期間相比,常規氣象要素短期預報準確率平均提升2.28%,災害性天氣預警準確率提升3.5%。
  • 市民:暴雨預報為何不準?氣象局:預報準確率82%
    重大項目與上級業務主管對接;五是防雷和施放氣球行政審批實現跨部門協同共管並獲得「市跨部門協同辦理改革特別獎」。為何這樣的極端天氣會預報不準?  王延青:其實經過多年的努力,我市天氣預報的準確率已有提升,其中,24小時晴雨預報準確率為90%、暴雨預報準確率為82%,高於全省平均水平。
  • 被吐槽的天氣預報 短期天氣預報準確率80%?
    但凡天氣預報不準,預報員和氣象狗一塊兒掉坑。   那麼,是天氣預報不靠譜麼?   (張文華/文)   短期天氣預報準確率80%?   每一天,每一個人的生活,都離不開天氣。   你可以不關心政治,不關心時尚,不關心美食,但你能不關心天氣麼?
  • 氣象局:我國颱風路徑預報準確率再創新高
    輝煌「十二五」:我國颱風路徑預報準確率再創新高  中國氣象局日前發布消息,今年我國颱風路徑24小時預報準確率再創新高。而截至目前,今年日本颱風路徑24小時預報誤差為73.3公裡,美國預報誤差為74.0公裡。  「今年,我國颱風路徑24小時預報和120小時預報準確率均顯著優於日本與美國。」高拴柱說。2011年,我國120小時預報誤差為509公裡,短短五年時間,今年的誤差值已降到330公裡左右。  近年來,隨著氣象現代化成果不斷得到應用,我國颱風預報技術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
  • 遼寧天氣預報到底準不準?大數據來了
    為提高遼寧省氣象現代化水平,並完善氣象防災減災體系,我省氣象部門在「十三五」期間加大了自動化能力建設,在促進氣象綜合觀測能力提升的同時,也大大提高了氣象預報預測預警的精準度。據介紹,目前遼寧已建成1605個地面氣象觀測站,平均站網密度達到9.6公裡;建成63個全球定位系統氣象觀測站,4個霧霾天氣探空觀測站;全省建設52個自動土壤水分觀測站和8座測風塔等。同時,還建成高解析度對地觀測系統遼寧數據與應用中心和11個應用分中心、風雲衛星接收站,實現高分衛星、風雲衛星數據接收與業務應用。
  • 科學看待天氣預報準確率
    科學看待天氣預報準確率 來源:中國氣象報社   發布時間:2016年07月20日08:40
  • 氣象預警信息公眾覆蓋率達到87.3%
    全國1185個貧困鄉鎮實現自動氣象站全覆蓋;天氣預報準確率穩步提升,暴雨預警準確率達到89%;氣象預警信息公眾覆蓋率達到87.3%。據介紹,在「十三五」期間,我國觀測站網建設取得歷史性進步,全國氣象監測能力穩步提升,綜合氣象觀測系統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全國1185個貧困鄉鎮實現自動氣象站全覆蓋。
  • 中國氣象局颱風與海洋氣象預報中心:
    從追趕到領先——颱風預報準確率穩步提升  自2007年成立以來,臺海中心始終堅持提高預報準確率和提升服務效益的發展理念,不斷鑽研颱風監測預警技術,為實時業務提供科技支撐。  近年來,我國颱風預報預警業務取得長足進步,颱風預報時效不斷延長、精細化程度不斷提升、準確率不斷提高。2012年我國颱風24小時路徑預報誤差小於100公裡、2013年小於90公裡、2014年小於80公裡,特別是2015年至2016年,連續兩年24小時颱風路徑預報誤差均穩定在70公裡以內,明顯好於日本和美國颱風預報中心,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 四問天氣預報準確率:能否對預報失誤多些寬容與理解?
    中國氣象報記者 劉成成 張永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雖然天氣預報的準確率不斷提升,但也不可能達到100%,空報、漏報現象還時有發生。  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副院長趙平認為:「準確應該分為絕對準確和相對準確。絕對準確目前是無法實現的,但相對準確的定義又該如何理解,還值得人們思考。」   「比如,天氣預報稱下午5點有雨,一個人下午3點出門,結果雨在3點20分開始下了,他會認為預報說得不準;但另一個人因為家裡有事沒有出門,在下午5點的時候發現下雨了,他會認為預報非常準。」趙平說。
  • 我國海上氣象預報將向陸上氣象預報看齊
    中國氣象報記者郭起豪報導  日前,全國海洋氣象預報業務研討會在廣州召開。記者從會上獲悉,發展海洋氣象業務,是當前我國氣象事業發展的重大戰略任務之一,我國將建立合理布局、規範有序的海洋氣象業務體系,進一步提升海洋氣象預報準確率。
  • 天氣預報怎樣做出來?暴雨預報預警準確率如何?人民日報解讀
    暴雨預報預警是防汛減災的「消息樹」「發令槍」。天氣預報是怎樣做出來的,暴雨預報預警準確率怎麼樣,怎樣築牢氣象防災減災的第一道防線?最近,記者採訪了多名預測天氣發展變化、預判暴雨落區的天氣預報員們。目前,我國24小時颱風路徑預報誤差縮小至70公裡左右,24小時晴雨預報準確率達到88%,24小時暴雨預報準確率在20%左右,短時臨近的暴雨預警準確率已提高到89%。 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陳濤表示:「天有不測風雲,各類天氣有不同的『可預報性』。極端降水預報是全球共同面對的科學難題,我國的暴雨預報準確率目前與世界強國處於同一水平。
  • 預報準確率提高40%,百度智能雲加持的重慶天氣預報來了!
    目前,重慶氣象部門已經形成了一個龐大的基於物聯網的智能感知系統,氣象信息基礎設施水平和數據分析能力進一步提升。  深度學習提升天氣預報準確率  傳統的氣象預報預警其實是很粗放的,不能滿足氣候多變地區的需要。比如說整個重慶市都收到暴雨預警,大家都不出門了,但是這個鎮它沒有雨,那麼這一天的農活就被耽擱了。
  • 江西省氣象局局長常國剛:江西省災害性天氣預報準確率提高7%
    本報訊 喻迎春、記者金路遙攝影報導:昨日,省氣象局黨組書記、局長常國剛在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表示,今年我省氣象部門將進一步加強現代氣象業務體系建設,推進農業氣象服務體系和農村氣象災害防禦體系建設,大力提升氣象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和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建設的能力,為農業抗禦旱災、保障糧食安全提供高效服務。
  • 暴雨預報準確率僅約20% ?天氣預報為何會有偏差
    全國24小時晴雨預報「八九不離十」,暴雨預報準確率僅約20%天氣預報為何會有偏差劉 毅攝「老百姓最關心的是每天的預報更準些」「希望天氣預報的精度越來越高」「降雨欠準」「霧霾的預報相當重要」……3月23日是第五十四個世界氣象日,中國氣象局向公眾開放,數千人前來參觀。在留言本上,很多人肯定氣象工作取得的進步,同時表達了對天氣預報更精準的期待。人們每天看到、聽到的天氣預報是怎樣製作出來的?為什麼有時候很準,有時候又會有些偏差?
  • 預報準確率提高40%,百度智能雲加持的重慶天氣預報來了
    目前,重慶氣象部門已經形成了一個龐大的基於物聯網的智能感知系統,氣象信息基礎設施水平和數據分析能力進一步提升。  深度學習提升天氣預報準確率  傳統的氣象預報預警其實是很粗放的,不能滿足氣候多變地區的需要。 比如說整個重慶市都收到暴雨預警,大家都不出門了,但是這個鎮它沒有雨,那麼這一天的農活就被耽擱了。
  • 打通「平臺-用戶-平臺」預報鏈路 墨跡天氣持續提升預報準確性
    不僅如此,人類的生產生活也都受到天氣環境的影響,比如近幾年,極端天氣發生的強度和頻率都有所增加,對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造成嚴重威脅,亟需一個更精準、更高效的氣象系統為人們提供氣象服務。千百年來,從經驗到科學的演變,大大提升了天氣預報的準確率。
  • 厲害了我的氣象!彩虹也能預報了!準確率高達85%!
    彩虹也能預報了彩虹預報聽起來很酷炫,但實現起來還是有一定難度的。第一道門檻就是雷陣雨預報,它屬於中小尺度天氣系統,影響範圍小、時間短、變化快,很難捉到這個「調皮小孩」。儘管如此,在我國新疆昭蘇縣,氣象部門還是做出了彩虹預報。2017年開始,這群「追彩虹的人」開始建立彩虹觀測點,經過一年時間的積累,加之社會化觀測,全國首個彩虹基因庫建立,過往一年彩虹出現並被捕捉時的氣象及相關數據被一一記錄。今年7月份,首條彩虹預報正式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