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小長假今天即將結束,想了解重慶的老巷子和老物件,不妨去渝中區的山城巷和曾家巖書院看看這兩個展覽。上遊新聞·重慶晚報慢新聞記者了解到,位於山城巷的「重慶老巷子」攝影展和位於曾家巖書院的「70年蝶變的影像實物展」不僅國慶小長假期間吸引了不少遊客,兩個展覽還將持續到今年底,國慶小長假結束後也不打烊。
兩個展覽有什麼亮點?上遊新聞·重慶晚報慢新聞記者帶你打探。
山城巷裡看重慶老巷子
這個國慶小長假,山城巷吸引了不少遊客前去打卡。在巷子中段的「重慶老巷子」攝影展,展出了重慶市歷史文化名城專委會主任委員何智亞拍攝的不少重慶老巷子。比如,儲奇門大巷子、太華樓一巷、清真寺巷、芝江巷、元通寺等。
黑白影像裡的巷子現在大多已不存在。老巷裡,走街串巷的棒棒、喝茶的街坊、生火的老嫗、玩耍的孩子成為不少老重慶記憶裡的巷子生活。
▲山城巷打卡的遊客
▲山城巷打卡的遊客
何智亞在關於《重慶老巷子》裡介紹,重慶城老一點的人大都在這種簡陋、狹窄,但卻充滿溫馨和人情味的老巷子、老街坊居住過幾年,十幾年乃至幾十年。而年輕一些的城裡人,對巷子的概念十分淡漠,對當年繁華的「下半城」更是茫然不知。
何智亞表示,重慶的老巷子、老街坊沉積著城市的文脈、城市的歷史,城市的市井民俗。在這些老街區裡,古城門、古城牆、老石梯、老堡坎、石板路、黃葛樹、吊腳樓,以及各種商號、鹽號、藥號、茶館、會館、寺廟、當鋪、錢莊和民居,構成了重慶傳統街區的基本建築符號和特徵。
▲南紀門雷家坡
▲芝江巷
▲東水門城門洞的休閒時光
記者看到,國慶小長假來此看展覽的遊客絡繹不絕,從廣州到重慶旅遊的李女士告訴記者,重慶的老巷子就像廣州的騎樓一樣,充滿了市井味和童年的記憶,在這些地方才能讀懂一個城市的魂。
曾家巖書院看重慶70年蝶變
位於渝中區的曾家巖書院曾是國民政府警察局舊址,這棟百年老建築裡國慶節前開展的「70年蝶變的影像實物展」也將免費持續展覽到年底。
此前,記者曾報導裡這裡展出的老物件。不僅如此,展覽內容還包括重慶70年來珍貴的影像、圖片、書籍、文字資料。比如,曾經的鵝嶺公園,重慶大學和西南大學曾經的校園老照片。
▲曾家巖書院的展覽也吸引了不少遊客
▲曾家巖書院展出的老照片
比如,展覽中的第一個板塊,著重通過1949年11月30日至1950年國慶節期間的珍貴圖片和歷史文獻,再現了重慶歷史巨變時刻的景象。解放戰爭時期的紀念章和軍功章、1949年12月1日復刊的《新華日報》、解放一周年的系列書籍等珍貴實物。
《城與人》板塊重點介紹16位為重慶解放、為國家發展、為城市建設、為新中國文化教育做出特別貢獻的老人。他們中,有科學家、中國第一臺工業ICT研發環節重要參與者的重慶大學前副校長89歲任廷樞教授,四川美院100歲油畫家劉國樞教授,中國第一本《牛津英漢高階詞典》主要編校的90歲的石孝殊教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