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陶宛「獨立史」:為何從濱海小國變成歐洲大陸的「漩渦中心」?

2020-12-12 騰訊網

立陶宛地理位置圖

「立陶宛」是一個擁有燦爛文明的歐洲歷史古國,雖然現在是一個經濟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發展史上卻屢遭侵略和吞併。

波羅的海三國

立陶宛的周圍環境

立陶宛位於歐洲東北部,在1990年3月11日立陶宛宣布脫離蘇維埃聯盟聯獨立,成立立陶宛共和國。立陶宛位于波羅的海的東海岸,與北邊的愛沙尼亞和拉脫維亞,合稱為「波羅的海三國」,東南鄰白俄羅斯國,西南邊是俄羅斯聯邦最小的州——「飛地」加裡寧格勒州和波蘭。國內中部地形一馬平川,是歐洲地理的中心,戰略位置極其關鍵。

立陶宛地形圖

立陶宛國土面積略小為6.5萬平方公裡,但地形以平原為主,所以森林和水資源比較豐富,森林覆蓋率達30%以上,特別是蘑菇、漿果、草藥、礦泉水、地熱資源。立陶宛是歐洲湖泊最多的國家之一,面積超過0.5公頃的湖泊有2830個,良好的生態環境也為野生保護動物提供了不錯的棲息地。缺少丘陵和高地,最高點海拔只有293.6米,所以缺乏天然氣和石油等礦產資源,基本依靠進口解決。

由森林和湖泊組成的立陶宛

立陶宛的氣候介於海洋性氣候和大陸性氣候之間,冬季持續較長,雨雪下降量大,日照少;9月中旬至第二年3月中旬溫度最低,1月份的平均氣溫為-4~7℃;夏季時間很短但是極涼爽,白天日照時間略長;6月下旬至8月上旬最為溫暖適宜,7月平均氣溫16~20℃。

歐洲氣候分布圖

立陶宛的交通體系非常完備,鐵路網與歐洲各國及前蘇維埃聯盟國連成一體,並建有發達的公路運輸網,國內交通運輸以公路、鐵路為主。

立陶宛交通線路圖

立陶宛每年海上貨運量均超越500萬噸,其中克萊佩達港是境內最大的海港與世界200多個港口通航,貨物吞吐量更是將近3000萬噸。

克萊佩達港

立陶宛是個多民族國家,目前,除了佔總人口84.2%的立陶宛人,說立陶宛語但是大部分都會講俄語。立陶宛的少數民族主要有波蘭人(6.6%),俄羅斯人(5.8%),白俄羅斯人(1.2%),烏克蘭人(0.5%),和猶太人(0.1%)。他們自稱是列圖維亞人,多數信仰天主教,少數信東正教。值得一提的是,在二戰期間,立陶宛境內的猶太人幾乎被屠殺殆盡。

立陶宛參與波羅的海之路的示威人群

依據1989年法國國家地理學院的測量,歐洲的真正地理中心應該位於立陶宛維爾紐斯(Polnu k s)村與貝爾諾泰(Bernotai)村之間,北緯54°54'、東經25°19',正是如今立陶宛首都維爾紐斯城郊外的一個叫Girija的村莊附近。

歐洲的真正地理中心

歷史沿革:外族的野蠻侵吞,造就當時歐洲最大的國家

12世紀,西羅馬帝國滅亡後歐洲三大蠻族之一的日耳曼人迅速崛起,同時不斷入侵其他國家,其中就包括立陶宛。12世紀30年代中期,為抵抗基督教騎士團對波羅的部落的威脅,國王明道加斯統一領土並建立立陶宛大公國,促成了立陶宛民族的形成和融合。

立陶宛大公國12世紀剛成立時的領土

12~13世紀時正是蒙古帝國鐵騎擴張的鼎盛時期,周圍幾乎所有國家被蒙古人劫掠或擊敗,立陶宛再次受到外族的入侵。雖然蒙古四大汗國之一的欽察汗國(金帳汗國)軍隊在當時的白俄羅國界減弱了兵力,但立陶宛大公國的一部分地區還是飽受荼毒。

蒙古四汗國

13世紀初,蒙古帝國西擴時遇到東斯拉夫人建立的羅斯公國的強烈反抗,在卡爾卡河畔對峙,後戰敗向韃靼人臣服。接著元朝的中央集權內部矛盾爆發,因此蒙古人對他們徵服的西歐統治薄弱,給予了立陶宛公國的可乘之機,大公國在東斯拉夫人的領土侵佔上只受到非常微弱的抵抗,繼而領土擴張達到頂峰,進入理想崛起狀態。

蒙古人徵服羅斯人

14世紀初起,俄羅斯人建立的莫斯科大公國接受草原北部的欽察汗國冊封,陸續合併四周王國領地,到40年代發展成全俄羅斯最強的公國,東北歐最突出的國家。作為鄰國,其影響力的迅速擴張成為立陶宛大公國的敵人。

莫斯科大公國疆域圖

14世紀末,領土遭到莫斯科公國的不斷侵佔,以及對立陶宛國家產生威脅的局面,迫使大公國與中歐接壤鄰國波蘭走得更近。1514年,波蘭意識到唇亡齒寒,立陶宛在其支持下贏得奧爾沙會戰的勝利。

波蘭人軍隊中的驃騎兵

1569年,波蘭和立陶宛合併成立了盛極一時的波蘭立陶宛王國,此時領土達到頂端,是當時歐洲最大的國家。成立之初,開始對周圍列國展開入侵佔領,但之後又與沙俄及瑞典持續戰爭與衝突,公國國力逐漸頹敗萎靡。

15世紀波蘭立陶宛王國領土

自16世紀中期開始,沙俄以蠶吞方式逐漸侵佔該王國,併兼並大量土地,波蘭立陶宛王國岌岌可危。18世紀時,德國普魯士逐漸崛起,最終王國土地遭到沙俄、奧地利和普魯士三國瓜分,整個立陶宛地區全部併入俄國。1795年,烜赫一時的波蘭立陶宛王國正式滅亡。

1795年,波蘭立陶宛王國正式滅亡

在瓜分波蘭立陶宛王國後,前大公國大部分領土都被俄羅帝國直接吞併。在1812年,立陶宛人又奮起反抗俄國的侵略,俄法戰爭時期,拿破崙宣稱成立立陶宛大公國臨時代表政府,並相應地重建波蘭與立陶宛的重新聯合。但僅半年後,拿破崙的「大軍」就被俄國擊退,並繼續向西撤退,首都維爾紐斯又被沙俄佔領。

俄法1812年戰爭

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帝國主義矛盾激化爆發第一次世界大戰,同盟國德皇威廉二世派遣軍隊再次佔領立陶宛。1918年,協約國戰勝,同年2月16日立陶宛宣布獨立

一戰時立陶宛處於戰場交火點

可惜,命運多舛的立陶宛在二戰時再次被蘇聯軍隊佔領,1941年蘇德戰爭爆發後,立陶宛和波蘭又被德國軍隊佔領。1944年,二戰後期,蘇聯人重新佔領立陶宛,並成立了立陶宛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併入蘇聯但並未擁有絕對控制權。

二戰時,立陶宛再次處於交戰中心

1990年3月11日,於前蘇聯解體前夕,立陶宛單方面宣布脫離蘇維埃聯盟獨立。自此,歷史上跌宕起伏,屢遭被侵佔又屢次入侵別國,曾輝煌耀眼也曾歷經坎坷的立陶宛共和國終於獲得徹底獨立

如今的立陶宛·維爾紐斯老城

歐洲地理中心-東西南北的利益交匯點

歷史上尋找歐洲的地理中心點進行了二百多年。 天文學家,地理學家,數學家和物理學家都提供了大相逕庭的定位。 因此,標記歐洲地理中點的紀念碑也位於波蘭、斯洛伐克、白俄羅斯、匈牙利、愛沙尼亞等地。

歐洲歷史各地理中心

1989年法國地理研究確立真正的歐洲中心點是距離首都維爾紐斯以北26公裡的一處。法國地理學家們採用重心法的計算,基於現歐洲大陸輪廓的幾何特徵及其與地球引力的比值。這種測量方法被世界公認,並已包含在《金氏世界紀錄大全》中。

今立陶宛首都維爾紐斯郊外的一個叫 Girija 的村莊

立陶宛國內最長的河流涅曼河全長937公裡,流經立陶宛境內長度475公裡,自東向西流入波羅的海,支流涅韋日斯河畔是連接立陶宛中部其他城市與俄羅斯加裡寧格勒州的重要連接紐帶。境內最大海港克萊佩達港更是處于波羅的海沿岸,唯一的不凍港,四通八達,可不經過陸地任意直達波羅的海沿海諸國。

立陶宛處于波羅的海的漩渦中心

西側毗鄰波蘭和德國,西北方向與歐洲歷史強國丹麥、瑞典隔海相望,在東側和宿仇強國俄羅斯接壤。歐洲大陸東西域列強發生利益衝突及勢力擴張必然波及立陶宛,作為軍事進攻的跳板,國土防禦的墊腳石。所以,歷史上普魯士、羅斯人、斯拉夫人崛起時,包括拿破崙和成吉思汗的蒙古帝國他們的輕裝騎兵及重裝軍隊都會踏過立陶宛的國土進行擴張和侵略。

立陶宛的大陸位置

如何加深與立陶宛的雙向合作關係?

「一帶一路」助推中立雙邊合作,立陶宛成為中國在歐洲的「一帶一路」潛力股。立陶宛政府將農業合作及農產品對華出口作為切入點,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最近幾年陸續籤訂海產品、乳製品、冷凍牛肉輸華議定書以及農業領域合作行動計劃,隨著社會的發展,兩國的經濟貿易將愈加繁榮。

「一帶一路」歐洲路線

"16+1合作"中歐新合作形式的推動下,立陶宛作為參與國積極融入,雙方在基礎設施和交通物流的合作中獲得新增長點,有力地推動了兩國的合作,進一步擴大了我國"一帶一路"在整個歐洲的影響。2017年6月,立陶宛國家鐵路公司中國鐵路總公司籤署了合作備忘錄,首趟「中歐班列」經停立陶宛。

中歐班列運行示意圖

立陶宛在工農業、旅遊業比較發達,經全球產業轉移後我國也躋身工農業大國,旅遊業同樣處於蓬勃發展階段,雙方應順應潮流加深行業產業交流。立陶宛的生物技術領域和雷射技術領域早已在上世紀80年代就處於國際領先地位,兩國在經濟合作的同時,更應該互惠互利,學習各方經驗。

立陶宛的夏季度假聖地·庫爾斯沙嘴

參考資料:

蔡天新.立陶宛:消逝的大公國.《 CNKI;WanFang 》

吳倩華.歐洲地理信息評估報告:浙江大學出版社,2011

林賢報.評1812年俄法戰爭的性質.《 CNKI 》

人民教育出版社歷史室.《世界近代現代史》.

相關焦點

  • 立陶宛,是如何從一個海濱小國變成歐洲的老大?
    引子說到立陶宛,它現在只是歐洲大陸上一個很小的國家,全國人口還不足三百萬。然而在歐洲的歷史上,立陶宛卻是一個實實在在的強國。在立陶宛的歷史上,他們曾經與北歐東歐的各個大國交戰,甚至還一度成為了歐洲的老大。
  • 立陶宛,是如何從一個海濱小國變成歐洲霸主的?
    歐洲無疑是世界上聚集發達國家最多的地方,在大家的印象中英法德等國才是歐洲真正意義上的老大,但是今天小編要為大家分享的這個歐洲老大卻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國,它就是立陶宛,可能對於大部分人來說都不是特別熟悉,事實上立陶宛是一個人口不足三百萬的彈丸小國,那麼它怎麼會被稱為歐洲的老大哥呢?
  • 歐洲文明古國,立陶宛在獨立後,為何自殺率還成了歐洲最高?
    可能就想不到有哪些古文明國了,唯一聽說的可能就只是古羅馬了,其實在歐洲,還有著許多歷史悠久,文化輝煌的國家,只是這些國家在歷史的潮流中,沒趕上歷史的進程,最終被歷史所淘汰或者慢慢由大國變成小國,而被大家所淡忘而沒有了關注度,今天給大家介紹的這個國家就是如此,這個國家叫做立陶宛。
  • 立陶宛,一個十分有趣的歐洲小透明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這個小國是個存在感不高的小透明。不過立陶宛有什麼東西值得你去發現呢? ——濃墨重彩的歷史、肅穆之下的文藝風情、立陶宛人的信仰與不屈,加上濃縮了東歐精華的自然景觀,……這個冷門的小國是一個大大的驚喜。想要了解一下立陶宛嗎?
  • 歐洲小國靠籃球震驚世界 立陶宛書寫大運新史
    作為歐洲體壇成員中的小國,雖然立陶宛不具備衝擊獎牌榜前三的實力,但能夠參與到大運體育大家庭中來,其實已經體現出體育無國界的精神。立陶宛共和國,簡稱立陶宛。位于波羅的海東岸,北界拉脫維亞,東南鄰白俄羅斯,西南是俄羅斯加裡寧格勒州和波蘭。地勢平坦,東部和西部丘陵起伏,平均海拔200米左右,為灰化土壤。主要河流有涅曼河,境內多湖泊。屬海洋性向大陸性過渡的氣候。立陶宛人口為335萬。
  • 「小國」發揮大影響力 白俄羅斯危機,立陶宛為何「搶鏡」?
    在白俄羅斯因大選而引發的危機中,一個西方大國眼中的「小國」正發揮「大號」影響力,用德國《世界報》的話說,其出拳力度遠超出自己的體重水平。它就是與白俄羅斯相鄰的立陶宛。該國為白反對派總統候選人季哈諾夫斯卡婭提供庇護,數次在歐盟緊急會議上呼籲保障白俄羅斯人權,並與美國常務副國務卿比根、德國總理默克爾等政要商討有關局勢。
  • 「立陶宛」從黑暗到黎明,歐洲中心小國走過的輝煌歷程!
    立陶宛在1240年建立了「大公國」,有點像我們所說的諸侯國,雖然有獨立的領導人,卻必須要聽從於更上層的君主,和主權獨立只需上貢的藩屬國不同,大公國僅是沒有主權的領地。當時的立陶宛可一點都不小,領土包括了波蘭和白俄羅斯的部分地區,且曾附庸於蒙古人統治下的欽察汗國。而700多年前,剛好是我們的南宋時期。
  • 小國智慧丨漫天烽火燃遍歐洲大陸,為何彈丸小國瑞士能獨善其身?
    拿破崙·波拿巴在反法戰爭結束之後,為了抑制法國的重新崛起,歐洲各國在維也納召開會議,以重新規劃由拿破崙曾經佔領的歐洲大陸,確立接下來新老資本主義國家的政治格局。其中,關於瑞士的內容比較特殊:「取得原法國的三個州,由22個州組成獨立國家,列國承認並保障其永久中立性。」從此之後,世界上第一個永久中立國——瑞士誕生了。
  • 二戰時德國橫掃歐洲大陸,為什麼偏偏沒有對這個小國瑞士動手
    1941年,整個歐洲大陸一片黑暗。包括「西歐陸軍第一強國」法國在內的很多國家都被德軍佔領。然而,當我們仔細的觀察歐洲大陸的地圖,我們就會發現:在德軍佔領的歐洲大陸之下仍然還有一抹亮色,這個呈現出亮色的國家就是瑞士。那麼,德軍都佔領了整個歐洲大陸,希特勒為何放棄僅有420萬人口的小國瑞士呢?第一,永久中立國地位是瑞士在二戰中堅持獨立地位的重要政治保障。
  • 東歐小國立陶宛夜郎自大,叫囂力挺臺灣當局,成攻擊中國急先鋒
    近日,立陶宛大選剛選上的新執政聯盟放出對華錯誤言論,說要扞衛臺灣所謂追求自由民主獨立的「臺獨」分子。一些臺灣媒體聽見後也嗨了,高呼立陶宛「力挺臺灣」。這個小小的東歐彈丸小國近來對華出口暴增36%,可以說是捧著中國的碗,一邊還要給碗裡撒沙子。
  • 人口還沒北京朝陽群眾多,東歐小國立陶宛也敢「捍衛臺灣」?
    為了割裂與大陸的關係,蔡英文不惜以犧牲島內民眾的切身利益為代價換取其他國家「口惠而實不至」的幫助。美國總統大選已經進入尾聲,川普基本已經沒戲。蔡英文「押錯寶」之後,臺灣可能失去美國的庇護。在此關頭,只有一些小國願意站出來對蔡英文表示支持,東歐小國立陶宛就是其中一國。
  • 立陶宛和波蘭是傳統盟友,為何一戰後突然反目成仇
    文/寂寞的紅酒立陶宛,位於歐洲東北部,波羅的海東岸,是個面積不算大的國家。別看立陶宛不大,但歷史上曾經強盛一時,曾和波蘭組建了聯邦。波蘭立陶宛王國是16-17世紀歐洲最強盛的帝國之一,一度是當時歐洲人口最多、面積最大的國家,把俄國人和德意志人欺負的夠嗆。儘管後來波蘭和立陶宛分道揚鑣,但兩國的傳統友誼一直維持著,兩國是傳統盟友,而且在文化、語言和風俗等方面都相近,好的就像一家人。不過一戰後,立陶宛和波蘭兩國突然翻臉,反目成仇,成為了對立的敵人。1939年德國入侵波蘭時,立陶宛甚至封鎖了邊境並沒收了波蘭在立陶宛的資產。
  • 全球第一小國:領土放在歐洲中心,結婚後卻不能離婚
    不過這個小國不容小覷,它可是教皇為首的教廷的所在地,即是全球的天主教中心,影響著世界上十幾億的人口,這級別同等中美等大國的影響力,幾個小國中極具強大的存在。一個獨立的主權小國建立至今,國家是比較安全穩定的,經濟也是比較富裕的,國內GDP一億美元左右僅是有一千餘人創造的,國家的黃金儲備就高達100多億美元,金融及世界各地的房地產等行業都有涉足,還有許多隱秘的資產沒有公布等各種傲人的統計,可想而知哪得多有錢啊,實在驚人。
  • 這個現在人口不到300萬的小國,700年前竟然當過歐洲的老大
    立陶宛,作為一個歐洲的小國家,全國人口不到300萬,而軍隊也只有16000人。而就是這個小國,卻有著輝煌文明的歷史,自古以來就與俄羅斯在北歐和東歐爭雄,還曾經一度當上了歐洲的老大。立陶宛位于波羅的海東南岸,處在普魯士和立沃尼亞之間。最初,立陶宛人只是些分散的相互獨立的小部落,而「立陶宛」只是其中一個部落的名稱。雅特維亞格人最先與東方和東南方的羅斯人發生接觸。13世紀初,立陶宛諸部落的西方和北方出現了比羅斯人危險得多的敵人——佩劍騎士團和條頓騎士團。在其擴張壓力下,1230年代,立陶宛部落的王公明陶卡斯開始努力聯合各部落。
  • 立陶宛:歐洲文藝後花園
    而來到500公裡外的立陶宛,這裡的風格迥異,在波羅的海三兄弟中,它離昔日中歐的宮廷最近,作為歐洲最大的巴洛克古城,首都維爾紐斯擁有豪華的中心廣場、市政廳與大教堂。15世紀初,立陶宛大公維陶塔斯在維爾紐斯城中心的山坡上還建起了格迪米納斯城堡。彼時的立陶宛還是一個強盛的大公國。如今爬上小山,在這座高聳的紅磚城堡上,仍然可以將整座城市中的巴洛克式、哥德式以及拜佔庭式教堂盡收眼底。
  • 被低估的歐洲中心立陶宛 這裡不止美女琥珀和籃球
    去歐洲旅行,人們總將視線落在義大利、法國、西班牙等熱門地,對於這片大洲的魅力已無需多言,但是你知道整個歐洲的中心究竟在哪嗎?早在1989年,經歐洲權威地理機構精確測量後認定,立陶宛便是歐洲中心點的所在地。或許你聽說過立陶宛的美女、琥珀和籃球,實際上,與歐洲其他城市相比,立陶宛實在是一個被低估的目的地。今天,就跟著小編一同前往歐洲的地理中心,探秘這個低調卻充滿驚喜的天堂。
  • 人口還沒北京朝陽群眾多,東歐小國立陶宛也敢「捍衛臺灣」?
    為了割裂與大陸的關係,蔡英文不惜以犧牲島內民眾的切身利益為代價換取其他國家「口惠而實不至」的幫助。美國總統大選已經進入尾聲,川普基本已經沒戲。蔡英文「押錯寶」之後,臺灣可能失去美國的庇護。在此關頭,只有一些小國願意站出來對蔡英文表示支持,東歐小國立陶宛就是其中一國。
  • 歐洲必遊國家之一,立陶宛!
    Planet 》評出的世界必遊國家中卻排到了第三名(歐洲第一名)!考納斯是立陶宛的前首都,在遷都維爾紐斯之前,這裡一直是國家的中心,因此也保留著更多的立陶宛特色的民族傳統和食物。想體驗古舊東歐小鎮的同學可以先去遊覽涅曼河和涅裡斯河交匯處的老城區,以市政廳廣場為中心,周圍有許多的教堂,廣場以北有考納斯城堡。老城區中有許多便宜地道的立陶宛特色餐廳,可以嘗試立陶宛的傳統食品豬肉燻腸、立陶宛糰子等,吃飯時候選擇人多的店就絕對沒錯。
  • 中國使館駁斥立陶宛渲染「中國威脅」報告:非常荒謬和可笑
    德國《世界報》9日聲稱該報獲悉,歐盟對外行動署(EEAS)要求歐洲各國外交官提高警惕,因為多達450名中俄間諜遍布「歐洲心臟」。上周,歐洲小國立陶宛在年度報告中渲染「中國間諜威脅」餘波未平。借著德媒的最新炒作,有法媒再添一把火稱,間諜滲透活動再成歐盟心頭大患。
  • 歐洲,那些你不知道的事——世界上最美的少女原來在立陶宛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立陶宛這個小國,相信很多朋友們都沒有怎麼聽說過這個名不經傳的國家,其實,這個國家位於歐洲的中東部。這個曾經擁有輝煌歷史的文明古國,如今已經宣布脫離蘇聯,正式宣布獨立了。可是沒想到,世界上最美的少女原來在立陶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