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國智慧丨漫天烽火燃遍歐洲大陸,為何彈丸小國瑞士能獨善其身?

2020-12-18 凌覺文化

引言

永久中立國,是指不論和平還是戰時都對外永久奉行中立政策的國家。世界上現有的永久中立國有7個,包括瑞士、奧地利、瑞典、芬蘭、愛爾蘭、哥斯大黎加和土庫曼斯坦。其中最早的就是瑞士。

1815年的維也納會議上,各國表決通過了一項決議,承認瑞士永久中立國的地位。

在此後的200年裡,瑞士一直以永久中立國的身份存在,連兩次世界大戰的炮火也沒有蔓延到這塊四戰之地,瑞士也因此成為了後來各中立國的典範。

瑞士:大國林立,四戰之地

但是同為中立國的比利時,卻在二戰期間橫遭侵略,損失慘重。為何兩國秉持同樣的立場,卻受到命運截然相反的待遇呢?瑞士獨善其身的秘密究竟是什麼?

一、世界上第一個永久中立國——瑞士

18世紀末,法國大革命的槍聲點燃了法國人心中人權和民主的思想,也使得法國軍隊內部發生了一系列重大的制度變革,軍力國力產生了質的飛躍。大革命在國內取得巨大成功之後,拿破崙·波拿巴還想將這一套「自由」的思想向周邊的君主制國家宣傳,這一舉動惹惱了其他國家的的統治階級和貴族階級。

周邊的英、荷、西、奧等國多次組成反法同盟,幹涉法國內政,封鎖法國對外經濟。一時間,法國陷入了內憂外患的危險局面。拿破崙被迫重新建立起軍事獨裁統治之後,率領法蘭西英勇善戰的士兵們南徵北伐,對外擴張。短短15年間,一個版圖遼闊的拿破崙帝國在一場場兼併戰爭中逐漸成型。

拿破崙帝國鼎盛時期版圖

到第五次反法聯盟成立之際,拿破崙已經控制了歐羅巴大陸的絕大部分地區。總面積超過86萬平方公裡,總人口有4400萬。奧地利、普魯士先後臣服,連俄羅斯也只能明哲保身,委曲求全。勢力盛極一時的拿破崙成為了19世紀10年代的時代人物,沒有之一。

從1803年到1815年,歐洲各國紛紛締結盟約,組建同盟,這個龐大帝國繼續頑強地抗爭。另一方面,馳騁疆場所向披靡的拿破崙在內政上卻少有建樹,繁重的兵役和賦稅令全國百姓多有不滿,外表上看起來龐大無朋的拿破崙帝國在內部卻是隱患重重。一股危險的氣息悄悄籠罩在帝國的天空。

終於,一生未嘗敗績的拿破崙在被稱作苦寒之地的俄羅斯國土上經歷了滑鐵盧,60萬法軍長途跋涉,徒勞無功,傷亡慘重。

俄軍防守勝利之後,對法展開反擊,一路推進直撲首都巴黎,逼迫拿破崙在1815年宣布無條件投降這位叱吒風雲的軍事奇才退位後被流放到了一個荒島之上,終其晚年,令人嗟籲

拿破崙·波拿巴

在反法戰爭結束之後,為了抑制法國的重新崛起,歐洲各國在維也納召開會議,以重新規劃由拿破崙曾經佔領的歐洲大陸,確立接下來新老資本主義國家的政治格局。法國在與徳、奧、意三國進行了激烈的外交角逐之後,劃分了新的國家版圖。

其中,關於瑞士的內容比較特殊:取得原法國的三個州,由22個州組成獨立國家,列國承認並保障其永久中立性。」從此之後,世界上第一個永久中立國——瑞士誕生了。

這個自建國之日起便向全世界宣布中立的小國,成為今天各中立國的楷模。瑞士人的中立意識與生俱來,它萌芽於文藝復興和啟蒙運動帶給人們的「人權、民主」思想,充滿了理性的光輝

比利時被確立為永久中立國則是在1839年,歐洲各國代表承認《倫敦條約》正式生效。

二、同為中立國,比利時難逃厄運,瑞士為何能倖免於難?

1939年9月1日,德國戰馬的鐵蹄首先踏進了波蘭的國土,開啟了二戰的序幕

兩天之後,英、法兩個歐洲最強大國對德宣戰。短短幾個月內,戰火迅速蔓延至幾乎整個歐洲大陸。1940年5月10日,希特勒的特種兵分隊悄然進攻比利時,在極短的時間內就突破了防線。比利時軍隊損失慘重,國王很快宣布無條件投降。

比利時

同樣是中立國,為何瑞士可以倖免於難,而比利時就難逃厄運呢?這個問題的答案一直以來眾說紛紜。

(1)從武裝中立和抗爭鬥志的角度來說,同為中立國的比利時比之瑞士其實有過之而無不及。

二戰前,德國對外宣布,停止履行《洛迦諾公約》中規定的義務,派遣軍隊進駐萊茵非軍事區,毗鄰的比利時瞬間受到了納粹的直接威脅。它幾乎在同一天也宣布不再實行公約中相應的對侵略者採取制裁的義務,保持戰時中立。

除此之外,比利時還對外發表聲明,即便是以失去法國的軍事保護為代價,也決不容許任何國家的軍隊進入比利時的國土。二戰前夕,德國已將捷克斯洛伐克鯨吞,比利時國內恰逢例行的黨派競選。時任國王一改對在野黨派的敵對態度,在發表全國講話時幾番強調統一對外的重要性,號召國民做好武裝戰爭的準備

德國入侵波蘭,開啟二戰序幕

後來,比利時還採取了一系列應對戰爭的措施,如成立情報部、加強國防、擴充軍隊編制等。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斬草除根。」這兩句古話用來形容比利時的中立態度可以說非常形象。戰時的武裝中立、軍民頑強的抗戰意識,這兩個方面可以說比利時做得絲毫不差。

(2)從地理環境的角度看,很多人認為瑞士國內山嶺眾多,不利於德軍的飛機坦克進行作戰,因此希特勒放棄了對瑞士的進攻。

然而事實是,二戰期間德軍不但對瑞士有著很強的戰略意圖,還一度制定了詳盡的作戰計劃,也就是非常有名的「冷杉計劃」。即便多山的環境對陸軍極不友好,像瑞士這樣的彈丸之地對於德意志空軍引以為豪的閃電戰來說,也是小菜一碟。

瑞士全境幾乎都在阿爾卑斯山脈之上

(3)從民族情感方面,瑞士的確和德意志人同屬日耳曼民族,可謂同宗一脈。

虎毒不食子,殘暴如納粹也不會對自己的同胞下手吧!但是對於野心勃勃妄圖建立統一帝國的希特勒來說,這真的在他的考慮範圍之內嗎?反觀其他幾個日耳曼民族的後裔,如奧地利、捷克斯洛伐克等,終究都沒能逃出希特勒的魔掌。

三、「彈丸小國」獨善其身的秘訣

二戰時期,由於世界反法西斯聯盟對其嚴苛的經濟封鎖,德意志在對外貿易方面剩下的選項沒有多少。為了維持國內人民的生活和戰爭的需要,從鄰近的中立國家進口必需品幾乎成為希特勒的唯一選擇。

而另一方面,伴虎而生的瑞士時刻睡在刀叢邊上,每走一步都要謹慎小心。為了保證自己的政權不被吞噬,瑞士必須對德國作出一些妥協,這一點在經濟領域表現得尤為突出。

1940年,雙方達成一項協議:德國每年向瑞士提供一定的煤炭、鋼鐵等工業原料,而瑞士則向德國供應戰時的必需物資、為德國政府提供巨額貸款,並將自己的出口貨物清單交由德國嚴格管控。

二戰時期納粹勢力擴張,中央的白色區域

如此一來,兩國實際上形成了經濟相互依賴的戰略夥伴關係,彼此在經濟的某一領域受到對方的支配,某一環節一旦發生很細微的變化都會牽一髮而動全身,對彼此造成很大的影響。所以,出兵瑞士對德國來說成本很高,得不償失。這也就是瑞士作為毗鄰德意志的彈丸小國,卻能夠在二戰期間成為整個歐洲大陸唯一倖免於難的國家最根本的原因。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比利時,就沒有這麼幸運了。德國在經濟貿易方面對比利時並沒有多少依賴,雙方的交集不多,徵伐比利時對德國來說成本就小很多。所以當二戰德軍重兵開進比利時的時候,比利時國王沒有作太多的抵抗就宣布無條件投降。

結語

瑞士身處四戰之地,周邊大國林立,卻能夠在兩次世界大戰期間免於戰禍,僅僅依靠「永久中立國」的身份是遠遠不夠的。探其根本原因,是瑞士在二戰期間抓住了希特勒的要害——外貿封鎖、物資短缺,才能夠通過充當其財貿中轉的角色,保住自身的安全。這種小國「自救」的智慧和謀略,值得回味。

在和平與發展成為時代主流的今天,戰火硝煙已漸行漸遠。各國唯有秉持合作互信的觀念,大力發展經濟貿易合作,才能攜手共進,走上經濟騰飛的強國之路。

參考文獻:

《戰爭史研究》

《第二次世界大戰史》

《國際事務概覽·第二次世界大戰》

相關焦點

  • 新加坡彈丸小國,為何能坐擁2所超級大學
    新加坡彈丸小國,為何能坐擁2所超級大學?這和歐美人主導的評分體系,特別強調所謂國際化有關,新加坡的大學就很佔便宜,大學生也好,機場旅客也罷,國際化這一條立刻把評分拉高不少,因為歐洲小屁國家多,在乎這個,所以,雖然同樣是學生或者乘客,國內的就不算,國際的(哪怕是烏幹達寮國)就niubility了。
  • 袖珍小國列支敦斯登連軍隊都沒有,為何沒有被周邊林立的強國吞併
    文/寂寞的紅酒列支敦斯登,位於歐洲中部,奧地利和瑞士之間,是一個標準的彈丸小國。列支敦斯登有多小?小到據說在國內不允許在大陡坡上玩滑板,因為一個不留神很可能就滑到國外了。不過就是那麼一個小到可以忽略的彈丸小國,小到連軍隊都沒有的袖珍小國,竟然長期在強國林立的歐洲保持著獨立。列支敦斯登那麼小,連軍隊都沒有,為何沒有被周邊林立的強國吞併?下面我們就來聊一聊。現代的列支敦斯登起源於18世紀,是歐洲著名貴族列支敦斯登家族的封地。
  • 二戰時德國橫掃歐洲大陸,為什麼偏偏沒有對這個小國瑞士動手
    1941年,整個歐洲大陸一片黑暗。包括「西歐陸軍第一強國」法國在內的很多國家都被德軍佔領。然而,當我們仔細的觀察歐洲大陸的地圖,我們就會發現:在德軍佔領的歐洲大陸之下仍然還有一抹亮色,這個呈現出亮色的國家就是瑞士。那麼,德軍都佔領了整個歐洲大陸,希特勒為何放棄僅有420萬人口的小國瑞士呢?第一,永久中立國地位是瑞士在二戰中堅持獨立地位的重要政治保障。
  • 二戰時德國橫掃歐洲大陸,為什麼偏偏沒有對這個小國瑞士動手!
    1941年,整個歐洲大陸一片黑暗。包括「西歐陸軍第一強國」法國在內的很多國家都被德軍佔領。然而,當我們仔細的觀察歐洲大陸的地圖,我們就會發現:在德軍佔領的歐洲大陸之下仍然還有一抹亮色,這個呈現出亮色的國家就是瑞士。那麼,德軍都佔領了整個歐洲大陸,希特勒為何放棄僅有420萬人口的小國瑞士呢?
  • 立陶宛,是如何從一個海濱小國變成歐洲霸主的?
    歐洲無疑是世界上聚集發達國家最多的地方,在大家的印象中英法德等國才是歐洲真正意義上的老大,但是今天小編要為大家分享的這個歐洲老大卻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國,它就是立陶宛,可能對於大部分人來說都不是特別熟悉,事實上立陶宛是一個人口不足三百萬的彈丸小國,那麼它怎麼會被稱為歐洲的老大哥呢?
  • 瑞士小國為什麼能超脫世外成為永久中立國?
    瑞士雖然只是歐洲的一個內陸小國,但這個小國在全世界範圍內卻很有名,即使一個從來沒去過瑞士的人,大概也能說出她的一些關鍵詞:銀行、瑞士軍刀、手錶、滑雪、中立國……大嘴哥感興趣的是「中立國」這個關鍵詞,所以下面咱們就來聊聊瑞士是如何成為永久中立國的
  • 梵蒂岡彈丸小國,為何獨立多年來,沒有遭受過戰亂被義大利吞併
    談起世界的宗教文化,不得不提中東地區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佔領的耶路撒冷;但是,談起歐洲宗教文化,就不得不提歐洲小國梵蒂岡;或許很多人壓根都不知道梵蒂岡是一個什麼樣的國家?按常理來講,這個彈丸之地在義大利境內,那麼,早就應該被義大利給侵佔了。然而,義大利對梵蒂岡從未有過侵略的想法,反而千方百計地保護梵蒂岡,那麼,這個梵蒂岡究竟有哪些神奇之處,為何獨立這麼多年都沒有遭受過戰亂呢?
  • 中立的瑞士,小國的威脅!請你自重
    世界各國中,國際承認的永久中立國只有7個,分別是土庫曼斯坦、芬蘭、愛爾蘭、瑞士、奧地利、瑞典和哥斯大黎加。中立的瑞士,德國、法國、義大利、列支敦斯登共同的鄰居!中立的瑞士,歐洲的屋脊!中立的瑞士,只求自保!
  • 地圖上找不見的彈丸小國,全國只有一條街,人均GDP世界第二
    在歐洲的一個國家(地區)不存在於地圖上,由於它是一個小國,所以在地圖上沒有任何痕跡。該國不僅沒有機場,而且只有一個街道,但是該國的人均GDP居世界第二。這個國家可能並非所有人都知道,這個國家被稱為列支敦斯登公國,它是歐洲的一個內陸小國。
  • 面積不到新加坡1/2的地中海小國:為何如此富裕?
    如果說新加坡是彈丸小國,那這個國家米粒小國了。該國的人口也不到新加坡的1/10,大約48萬左右,這是一個如假包換的小國。可是該國的人均GDP卻達到了2.7萬美元,是一個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這個小國為何如此富裕呢?地理位置好。馬爾他位於地中海的中心位置,被譽為地中海的心臟。
  • 歐洲一小國,一戰全民皆兵,家家戶戶是軍火庫,二戰中沒人敢惹它
    二戰中有兩個歐洲小國,即使是戰爭狂人希特勒也不敢招惹,他們究竟有多強的實力呢?這第一個就是永久中立國瑞士,其實二戰中瑞士之所以能成為中立國而不受戰火侵襲,可不是因為他單方面宣布中立,也不是因為希特勒大發善心,實在是瑞士戰鬥力太過強大。
  • 捷克是歐洲的一個彈丸小國,為何敢叫板世界大國?
    捷克位於歐洲的中部,面積約7.8萬平方公裡,國家總人口約1060萬,近幾年人口增長率為負。從領土面積上比較,捷克還沒有重慶市大。在歐洲屬於名副其實的小國,而且還是一個不靠海洋的內陸國,並與德國、奧地利、和波蘭接壤。布拉格是捷克共和國的首都和最大的城市。其他主要城市包括布爾諾、奧斯特拉瓦、奧洛穆茨、普曾、利貝雷克和克拉洛夫。
  • 歐洲的袖珍小國有哪些?
    比起那些旅遊資源豐富的大國,這些袖珍小國們甚至需要旅行者 拿著放大鏡才能在地圖上找到。 他們在大國夾縫中生長, 大都與大國有著錯綜複雜的歷史關係。
  • 歐洲第四小國列支敦斯登及首都瓦杜茲
    先說說列支敦斯登親王國(Liechtenstein,也可譯作公國),這個歐洲第四小國。前三個分別是梵蒂岡、摩納哥和聖馬利諾。不過這四個小國的性質各不相同。
  • 瑞士的產品為何難以超越
    過去,我僅僅是從書本上,從媒體上了解瑞士,這次去歐洲旅行在瑞士呆了兩天,將過去對瑞士的感性認識提高到理性,我感受到了這個國家實實在在的美。  我學的專業是工具機製造,後來工作的單位也生產工具機,因而我很關注世界各國生產工具機的情況。半個世紀以前,我就知道「瑞士工具機」享譽全球,這比我知道「瑞士表」還要早。
  • 奧地利:從稱霸歐洲到淪為歐洲小國,奧地利為什麼越來越小?
    ▲奧地利位於歐洲中部在大部分人眼裡,奧地利是一個像瑞士一樣的人畜無害的小國,事實上確實是這樣,現在的奧地利是永久中立國,整體實力比歐洲傳統強國英國、法國和德國差很多。殊不知,歷史上的奧地利是一個曾經統治大半個歐洲的世界強國,極盛時期領土包括西班牙、匈牙利、捷克、荷蘭、盧森堡、比利時、北義大利,極盛時期是歐洲最強大的國家。那它是怎樣從一個世界強國變成現在的歐洲小國的呢?
  • 為什麼歐洲這麼多小國都稱公國?
    歐洲有很多小國,有的甚至在地圖上只能用數字標註,可還有一個奇怪的是在這些小國當中,竟然有好幾個公國。像摩納哥公國、安道爾公國、列支敦斯登公國、盧森堡大公國等。 那麼公國是什麼國?為什麼歐洲這麼多小國都稱公國?
  • 歐洲小國旅行指南,拿到申根籤證要謝謝盧森堡?
    今天聊聊歐洲袖珍國家中面積最大的盧森堡,看看它值不值得旅遊一趟。1去盧森堡看申根盧森堡是一個被法國、德國和比利時包圍的內陸小國,或許你不熟悉這個小國,但是你一定知道「申根籤證」,只不過,你可能沒有想過為什麼這個籤證的名字叫做「申根」,其實,申根是盧森堡的一個小鎮。
  • 偽滿洲國為何要為拉美小國薩爾瓦多推銷咖啡豆
    文/寂寞的紅酒薩爾瓦多是拉丁美洲的一個小國,其國土面積只有2萬平方公裡,境內多山地和高原,是個名副其實的彈丸小國。薩爾瓦多是個傳統的農業國,盛產香蕉、棉花等農產品,尤其盛產咖啡豆,咖啡豆是其最大宗的出口產品。
  • 二戰時期,德國縱橫歐洲,為何瑞典卻安然無恙?看了這個,就懂了
    二戰期間面對手握先進武器,思想狂熱的黨衛軍以及熟練使用閃電戰的德邊防軍,歐洲各個小國都是顫抖的,因為它們都很清楚,自己是沒有可能擋住德國人的,在捷克、波蘭、法國以及毛熊相繼被打倒或者即將被打倒時,那些堅守中立的小國(瑞典、瑞士)基本也就沒什麼好值得堅守了,被擊敗、被佔領是毫不奇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