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興國(976年—984年)是北宋君主宋太宗趙匡義的第一個年號,共計近8年。吳越忠懿王錢俶亦用該年號紀年(976年十二月-978年五月)。
太平通寶
太宗年號年號是因為有「燭影斧聲」的傳說,而且太宗剛剛登基,政治、戰事忙亂,內穩帝位,安撫人心,外迫吳越納土,平北漢、徵遼國,試圖統一交趾(今越南),宋太宗希望自己即位後天下太平,故取「太平」作為錢文。
太平通寶
《宋史·食貨志》載:「初,太宗改元太平興國,更鑄太平通寶。「
北宋太宗太平興國年間(公元976~984年)鑄行,宋代第一種年號錢。
隸書、篆書對錢形制,為宋朝第一種對錢, 所謂「對錢」,是同一種年號名稱的兩枚錢,它們的錢文、大小、薄厚、幣材、邊廓、穿孔完全一樣,只有書法形式不同,可以成雙配對,書體為太宗御書,錢徑25mm,穿徑6mm,廓厚1mm,重4克左右。形制和宋元通寶相似,錢文書體真書兼八分,光背或有星月紋,以銅質小平錢為主,另有鐵錢和鐵母,版式有小平、折十背星,其它版式少見。
太平通寶
太平通寶開宋代以後中國鑄幣年號錢、對書錢和御書錢之先河。日本泉界稱之對錢為「符合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