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構建中高端產業體系
開啟經濟發展高質量新徵程
日前,市委十屆十次全會吹響了大力實施「強省會」五年行動的號角。
作為省會城市中心城區,南明區聞令而動、遵令而行,明確要圍繞「一品一業、百業富貴」發展願景,聚焦現代服務業優勢,以「強實體」為著力點,逐步構建起以現代服務業為支撐、數字經濟為骨幹、科技創新為引領的中高端產業體系,不斷在服務省市大局中提高南明經濟質量效益和核心競爭力——
提升現代服務業發展能級。南明區將打造一批「百億級」服務產業集群,構建以「八大產業」為支撐的現代服務業體系,打造全省服務高地。加快發展中高端消費、現代文旅、中醫藥大健康等「三大支柱」產業。發展壯大總部經濟、現代物流、專業服務、數字金融和會展經濟等「五大重點」產業。
在發展「三大支柱」產業方面,圍繞中高端消費,南明區將推進南明河濱河經濟帶和花果園超大型商圈「雙核聯動」,逐步完善以「2 1 N」為核心的中高端商貿業布局;積極推進新型消費、夜間經濟、便民服務業等新業態、新模式,打造中高端消費引領區。圍繞現代文旅,重點實施「1234」文旅工程,創新培育文化產業,推動文體融合發展,打造文旅融合發展樣板區。圍繞中醫藥大健康,以「一港兩翼多基地」為指引,推動中醫藥一二三產深度融合,構建集中醫藥文化傳承、中醫藥貿易、高端中醫藥製造、高端中醫藥(民族醫藥)服務、中醫藥科研孵化、中醫康養旅遊等於一體的「百億級」中醫藥大健康服務產業集群,打造中醫藥服務綜合示範區。
推進數位化產業集聚區建設。南明區將聚集5G建設應用、基礎設施數位化改造、創新基礎設施布局三大重點,加快構建集約高效、經濟適用、智能綠色、安全可靠的新型基礎設施網絡體系。培育壯大數字經濟產業,支持發展物聯網、大數據、區塊鏈、人工智慧等融合性數字產業,重點打造軟體服務外包基地。深入推進大數據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圍繞工業網際網路、智能製造等重點領域培育一批特色標杆項目。完善大數據產業生態鏈,積極打造數字產業能力提升中心、數字產業融合展示中心、數字產業創新中心、數字產業加速中心,推動形成「一鏈四中心」產業支撐體系,加快打造新型數位化產業集聚區。
推進科技創新引領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南明區將始終堅持創新在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深入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加快推動產業鏈創新鏈深度融合,聚焦重點領域,構建重點產業共性關鍵技術供給體系,推進產業創新科技創新雙聯動,優化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服務體系。做精做優產業園區,推動南明智造產業園、貴安南明產業園縱深發展,支持「飛地經濟」,著力提升產業園區規劃建設水平,加快實施「三個一批」企業培育提升專項行動。持續改善科技創新生態,加強雙創示範基地和創新創業服務平臺建設,推動孵化載體專業化發展,全力營造創新創業良好氛圍。積極構建全方位創新體系,進一步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完善研發投入激勵機制和科技資金投入創新。
加快推進城市更新
開啟城市建設高能級新徵程
城市更新是南明區推進高質量發展的基礎硬體,也是該區「強實體」「強省會」的核心抓手。南明區將紮實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建設,著力在提升城市功能品質、打造鄉村振興示範樣板、優化人口規模和結構實現新突破,努力提升省會城市中心城區首位度——
提升城市功能品質。南明區堅持科學有序統籌布局生態、農業、城鎮等功能空間,嚴守生態保護紅線、永久基本農田、城鎮開發邊界等控制線,建立健全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加快構建「一軸兩翼、相向拓展、多點協同」的城市發展新格局,以推動南明河沿線改造提升為重點,以人民大道、花冠路、沙衝路、富源路「四路」整體改造升級,老舊小區改造和城市品質提升為抓手,進一步更新城市空間、城市面貌、城市功能和城市環境,逐步形成符合省會現代化中心城區定位的城市格局。
打造鄉村振興「升級版」。以永樂鄉為南明區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主陣地,立足貴陽市新產業平臺、新開放門戶、新田園城市定位,規劃構建「一心三片多組團」的功能結構,著力打造「永樂酒世界」綜合消費特區,打造全省全市的鄉村振興「升級版」。以一產三產融合發展為主要方向,深化農村產業革命,打造「特色農產品 服務體驗」的全產業鏈發展模式,實現現代都市農業高質量特色化發展。同時,深入實施鄉村建設行動,推動鄉村基礎設施完善、農村人居環境改善;深化農村改革,推動城鄉要素平等交換、雙向流動,推進城鄉公共資源均衡配置和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健全城鄉融合發展機制。
優化人口規模和結構。南明區將著力擴大人口規模、優化人口結構、提升人口管理服務水平,努力建設人口、人才、人氣聚集的城區。落實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促進人口總量適度均衡增長。深化戶籍制度改革,全面落實財政轉移支付和城鎮新增建設用地規模與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掛鈎政策,加快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實施人才強區戰略,以產業發展吸引人才集聚,大力培育本土人才,全面優化提升人才發展環境。以花果園為試點建立流動人口分布動態監測體系,加強流動人口層級動態管理,提升人口科學管理水平。完善保障流動人口依法享受平等待遇的各項制度。
加快融入新發展格局
開啟改革開放高水平新徵程
構建新發展格局是黨中央根據我國發展階段、環境、條件變化,審時度勢作出的重大決策,是立足當前、著眼長遠的戰略謀劃。
南明區將堅定實施大開放戰略,立足全市開放發展「領頭雁」定位,主動融入「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以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開拓合作共贏新局面,激發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南明活力——
立足「一樞紐、五中心」定位,主動融入新發展格局。堅持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同時注重需求側管理,圍繞「一樞紐、五中心」總體定位,全面融入「雙循環」新發展格局,做優區域消費中心、區域科研中心、區域總部中心、區域民生服務中心、區域物流樞紐中心,努力打造暢通國內大循環和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戰略迴旋支點和關鍵樞紐。
深化區域協調發展。搶抓國家新一輪高水平對外開放機遇,以及新時代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的戰略機遇,積極參與「一帶一路」、西部陸海新通道、長江經濟帶等建設,主動融入成渝雙城經濟圈、粵港澳大灣區、廣西北部灣等發展,深度開展政治互訪、經濟互聯、文化互動、往來互通等多層次多領域合作。積極融入貴陽貴安融合發展大局,加快構建以園區共建為重點的產業合作發展格局,以基本公共服務為重點的共建共享格局,在積極融入貴陽貴安融合發展大局中率先實現新突破。以深化南明與雙龍航空港經濟區合作為重點,推動南明與東部產業新區聯動發展。突出南明在全省全市發展中的領軍作用,全面加強與全省各市(州)、各區(市、縣)的開放合作,全力做好結對幫扶工作。
發展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以「穩外資、穩外貿、促外經」為重點,堅持高質量引進來和高水平走出去相結合,努力提升外資外貿企業外經發展水平,推動全區外貿規模平穩增長、外資結構更趨優化、外經合作持續深入。抓住貴陽全面深化國家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建設契機,鞏固提升運輸服務、旅遊服務、其他商業服務等傳統服務貿易,培育壯大數字貿易等新興服務貿易,發展壯大中醫藥服務貿易等特色服務貿易,大力推進以南明大數據電商產業聚集區為核心的跨境電商發展,加快培育具有跨國經營能力及國際影響力的品牌企業,高質量推進服務貿易創新發展。
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深入貫徹落實《優化營商環境條例》,探索實施一批突破性、引領性改革舉措,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轉變政府職能,嚴格落實政府權力清單和投資準入負面清單,深化「全省通辦、一次辦成」改革,落實「跨省通辦」改革,深化「一窗通辦」改革和「集成套餐服務」,不斷推進政務服務標準化規範化便利化。深入推進自貿區政策複製落地。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優化民營經濟發展環境,構建親清政商關係,依法平等保護民營企業產權和企業級權益。推進信用風險分級分類與「雙隨機一公開」監管結合常態化、全覆蓋。深化行業協會、商會和中介機構市場化改革。
加快提升「民生三感」
開啟民生服務高品質新徵程
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南明,歸根到底是為了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為此,南明區將以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為突破口,牢牢把握貴陽市「三感社區」試點建設的「10 1」工程,全面推進五大民生品牌建設,加快建成高品質公共服務體系,努力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實施就業優先政策,堅持經濟發展就業導向,擴大就業容量,提升就業質量,打造「宜業南明」品牌。深入實施健康中國行動,全力推動健康促進區創建工作,打造「健康南明」品牌。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以建成現代化教育強區為目標,以實施七大工程為抓手,打造「學在南明」品牌。圍繞滿足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提升社會文明程度,完善公共文化服務,全面開展文明社區工程,不斷提高全區文化軟實力,打造「文化南明」品牌。以「三感社區」創建為抓手,突出解決好住房保障、嬰幼兒照護、社會保障等民生問題,著力打造以人為本、以群眾需求為導向的宜居環境,打造「宜居南明」品牌。
同時,完善黨委領導、政府負責、民主協商、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科技支撐的社會治理體系,加強和創新市域社會治理,加快建設「數治南明」、法治南明,統籌好發展和安全兩件大事,努力創建貴陽貴安市域治理現代化示範區,加快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藍圖美好,未來可期。未來五年,南明區將始終堅持以高質量發展統攬全局,以「強省會」為主線,牢牢把握「一三一四」發展思路,保持戰略定力,繼續推進「三區打造」實現新突破,凝心聚力、同心同德,向著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南明的目標闊步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