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匆匆》,走進朱自清,感悟時光流逝的無奈與惋惜之情

2020-12-23 王老師同步課堂

大家好,歡迎來到好好做教育,我是王老師,請跟我一起走部編版六年級語文下冊的同步課堂。

你讀過《明日歌》嗎?「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萬事皆蹉跎。」讀著這首詩,你是否也有白駒過隙,光陰不再的感慨?讓我們走進課文《匆匆》,看看時間是怎樣悄無聲息的從朱自清先生、從我們的身邊溜走的。

圖片展示:課題內容說明

朱自清(1898--1948),中國散文家、詩人、古典文學研究家。原名自華,字佩弦,江蘇揚州人,原籍浙江紹興。早期詩作表現對黑暗現實的憂憤和對光明、對美的憧憬;散文風格素樸縝密,清雋沉鬱,以語言洗鍊、文筆秀麗著稱。著有詩集《雪朝》,詩文集《蹤跡》,散文集《背影》,文藝論著《詩言志辨》等。有《朱自清全集》行世。

圖片展示:同音字辨析

課文一共三部分,具體內容如下: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寫作者根據自然界景物交替更迭的現象,說明日子一去不復返的特點。段首運用了排比的修辭手法描繪了自然界中我們司空見慣的一些景象,表明大自然景物的交替更迭是時間飛逝的痕跡。然後通過一個看似在發問的句子「但是,聰明的,你告訴我,我們的日子為什麼一去不復返呢?—是有人偷了他們吧:那是誰?又藏在何處呢?」這是作者透過自然景物交替更迭的現象不斷發問,設問靈巧,不斷追問,扣人心弦,逼著人去思索人生嚴肅的問題。

圖片展示:一詞多義

第二部分(第2-4自然段):寫自己八千多個日子來去匆匆和稍縱即逝,作者思緒萬千,由景及人,嘆息不已。

第2個自然段中「……像針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裡……」運用了奇妙的比喻,說明「我的日子」是多麼渺小,消失的是那麼迅速,無聲無息,無影無蹤,表現出作者的十分無奈的愁緒。

第3自然段中,最後幾句「於是……但是新來的日子的影兒又開始在嘆息裡閃過了。」運用一組排比句描寫日常生活的細節—洗手、吃飯、靜默時、伸手遮挽時、躺在床上時、睜開眼睛時、掩面嘆息時,作者以細膩而獨特的筆觸,展示了日子在生活的不經意中來去匆匆,而人們卻無所察覺。

第4自然段中運用了一連串的問句,是作者把情緒進一步發揮和推進,以一連串問句,追蹤自己生命的痕跡,反省著「過去的日子」。它同第1自然段中的問句一樣在文章結構中,巧妙地起到了情感線索的作用,一層緊扣一層地點明了中心,深化了主題。

圖片展示:近義詞與反義詞

第三部分(第5自然段):寫作者再次發出內心的感嘆——日子一去不復返。本自然段只有一句話,這句話與第1自然段中最後一句前後照應,再一次表達了作者對時光逝去而無法挽留的無奈和對已逝日子的深深留戀。

圖片展示:近義詞辨析

作者藉助大自然景物的交替更迭說明時光飛逝,通過日常生活的細節描寫告訴我們時間在悄悄流逝,反省自己「赤裸裸」地來又將「赤裸裸」地去而「不能平」;表達了他對時光流逝的無奈和惋惜,同時也警示我們珍惜時光,做有意義的事。

時間的流逝本是人司空見慣的平常現象,為什麼作者卻能寫的如此感人呢?這是因為一是作者善於抓住大自然中一些常見的景物在時光中的變化來告訴我們時間在靜悄悄地流逝;二是作者善於捕捉生活中一些常見的現象來表明時光在我們身邊匆匆而過,而不被我們察覺;三是作者巧妙的運用了各種修辭手法,讓所描寫的事物形象生動,富有感染力;四是作者善於觀察,他眼中所見,心中所想跟常人不一樣。

圖片展示:詞語解釋

時光流逝我們無法控制,但是我們要思考在飛快流逝的時間裡要做些什麼,做些什麼有意義的事,才能不負光陰,不負自己的青春年華。

圖片展示:圖解課文內容結構

「一日之計在於晨,一年之計在於春,一生之計在少年。」可愛的同學們,趁青春年少,好好把握人生中最美好的時光,努力學習,提升智力,加強鍛鍊,增強體質,長大後才能更好的為祖國的建設增磚添瓦……

相關焦點

  • 學習《匆匆》,走進朱自清,感悟時光流逝的無奈與惋惜之情
    讓我們走進課文《匆匆》,看看時間是怎樣悄無聲息的從朱自清先生、從我們的身邊溜走的。本自然段只有一句話,這句話與第1自然段中最後一句前後照應,再一次表達了作者對時光逝去而無法挽留的無奈和對已逝日子的深深留戀。
  • 朱自清散文《匆匆》僅600餘字,為何幾次教材調整依舊被保留
    朱自清的散文語言以自然、親切感人著稱。《匆匆》一文,在表達充滿惋惜的心情、在追索時間的去處時,語言功力盡顯其中。1、多種修辭表達時間的流逝《匆匆》這篇散文感情真摯,語言生動,運用各種修辭手法,把感情寓於形象之中,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 朱自清的《匆匆》:時光在長大與無奈中溜走
    《匆匆》就像一首詩,初讀時我以為是某個女詩人的作品,因為文章裡的辭藻是那麼的優美,從句子中就可以看出這個人的溫柔。後來了解到朱自清是一名男士,大呼不可思議,因為我將朱自清與李清照聯繫在了一起。中學時學這篇《匆匆》,是要求背誦的,但是背了那麼久還是沒能懂得先生在這篇文章中最深層次的意思,只知道是要教會我們珍惜時間的。後來再讀《匆匆》,才在字裡行間了解到些許無奈,可能這就是長大了的原因吧。我們的日子為什麼一去不復返呢?
  • 朱自清為什麼寫《匆匆》?
    因為更換教材,揚州的師生才發現:朱自清的散文名作《匆匆》出現在小學六年級的課本中。《匆匆》是現代著名作家朱自清寫的一篇膾炙人口的散文,其實是散文詩。《匆匆》寫於一九二二年三月二十八日。當時朱自清24歲,風華正茂。此時,因為強領自己工資無法生活的朱自清和封建專制的父親朱鴻鈞鬧僵,他離開揚州隻身一人來到台州第六師範學校任教,與俞平伯等人創辦《詩》月刊,積極參加新文學運動,24歲的他在苦悶中保持著人生的理想與追求,於是,他提醒自己「為什麼偏要白白走這一遭啊?」
  • 朱自清的《匆匆》
    朱自清面對令人失望的現實,心情苦悶,念舊、低徊、惋惜和惆悵之情不能自己。但朱自清畢竟是一個狷介自守、認真處世、勤奮踏實的人,雖感傷而並不頹唐,雖彷徨而並不消沉。他在1922年11月7日致俞平伯的信中曾披露了自己矛盾的思緒:「極感到誘惑底力量,頹廢底滋味,與現代的懊惱」,「深感時日匆匆到底可惜」,決心「丟去玄言,專崇實際」,實行「剎那主義」。
  • 朱自清散文《匆匆》僅600餘字,為何幾次教材調整依舊被保留
    朱自清的散文語言以自然、親切感人著稱。《匆匆》一文,在表達充滿惋惜的心情、在追索時間的去處時,語言功力盡顯其中。1、多種修辭表達時間的流逝《匆匆》這篇散文感情真摯,語言生動,運用各種修辭手法,把感情寓於形象之中,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 2020年寧夏教師招聘面試 ——《匆匆》說課稿
    《匆匆》人教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一篇課文,是散文家朱自清的作品。本文緊扣「匆匆」二字,刻畫了時間流逝的蹤跡,表達了作者對時光流逝的無奈和惋惜。學習本文可以練習學生讀中感悟的能力,啟發學生要珍惜時間,不能碌碌無為。
  • 走進朱自清的《匆匆》,在一去不復返的日子裡自律,才不枉此生
    多麼質樸又動人的父子之情,在我青春年少的心裡,第一次被這麼真摯的情感打動。頓時對朱自清肅然起敬。後來還陸續學到了他的《匆匆》和《荷塘月色》等文章。記得學《匆匆》這篇散文時,老師抑揚頓挫為我們朗讀時,我們都深深沉浸在其中。在他的筆下,我第一次那麼深刻地明白,時間是寶貴的,是稍縱即逝的,也是一去不復返的。
  • 學朱自清《匆匆》的寫作秘訣並仿寫經典句子,你就是下一個作家
    《匆匆》這篇課文經典了。它寫於1922年,當時,24歲的朱自清已經是五四時期重要的作家之一,可以說他的成就是屈指可數的。可是,他仍然感傷時光流逝,青春難在,不願蹉跎歲月,浪費時日。所以他當時的心情是非常焦慮、彷徨、苦悶的。
  • 朱自清散文《匆匆》只有600多字,為何仍保留幾處教科書調整
    朱自清的散文語言以其自然、親切、感人而著稱。《匆匆》在表達悔恨和尋找時間地點時,語言技巧表現出來。1。各種修辭手法中的時間流逝本文運用各種修辭手法,將情感融入意象,感情真摯,語言生動,富有藝術感染力。作者運用平行修辭告訴人們時間是如何流逝的,句子容易理解。
  • 朱自清《匆匆》:每一個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對生命的辜負
    它的作者是現代著名作家朱自清先生,寫於1922年3月,也是先生的第一篇散文。文章緊扣「匆匆」二字,細膩地刻畫了時間流逝的蹤跡,表達了作者對時光稍縱即逝的無奈、焦急、和惋惜。這篇文章在中學時課堂上曾學過的,然而今天讀來,體會更深,感悟更多。所以借過來,想與大家共勉。以下便是它的全文。
  • 宋軼跨界登錄酷我暢聽《榜樣閱讀》與時間對話感悟人生「匆匆」
    時間總是匆匆地從人們身邊流逝,很多人在不知不覺中就錯過了許多,而當時隔多年後年歲漸長,才能明白只有懂得珍惜時間,才不會因虛度年華而悔恨。《榜樣閱讀》第四季在本期,就迎來青年演員宋軼與閱讀介紹人楊慶祥,跨界組合化身「時間旅人」,來閱讀朱自清散文《匆匆》,透過文字尋找時間流逝的蹤跡。
  • 部編人教版六年級下語文自主學習過關自查(8.《匆匆》)
    【走近作者】【寫作背景】文章寫於1922年3月,正是五四運動落潮時期,現實不斷讓朱自清失望。他在猶豫、徘徊中眼看寶貴時間從身邊白白流逝,不甘心沉淪,於是寫下了這篇感人的散文。【主要內容】文章問繞著「匆匆」二字,細膩地刻畫了時間流逝的蹤跡,表達了作者對時光流逝的無奈和惋惜,提醒我們:時光在不知不覺中溜走,要珍惜分分秒秒,不要虛度光陰。
  • 部編版六年級下冊語文課文《匆匆》學習內容全解
    文章圍繞「匆匆」展開敘述,先寫日子一去不復返的特點;再寫自己八千多個日子來去匆匆和稍縱即逝,細膩地刻畫了時間流逝的蹤跡。文章的特點:一是結構精巧,層次清楚,轉承自然,首尾呼應;二是文字清秀雋永,純樸簡練;三是情景交融,無論是寫燕子、楊柳、桃花,還是寫太陽,都與「我們的日子為什麼一去不復返呢」的感嘆融為一體,處處流露出作者對時光流逝感到無奈和惋惜。
  • 閱聽悅享聽|《匆匆》時光易逝,且惜光陰。
    閱聽悅享聽|《匆匆》時光易逝,且惜光陰。閱讀延伸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原名朱自華,字佩弦,號秋實。原籍浙江紹興,出生於江蘇省東海縣。現代散文家、詩人、學者、民主戰士 。散文有《匆匆》《春》《你我》《綠》《背影》《荷塘月色》《倫敦雜記》等,著有詩集《雪朝》,詩文集《蹤跡》,文藝論著《詩言志辨》《論雅俗共賞》等。
  • 朱自清散文《匆匆》只有600多字,為何仍保留幾處教科書調整
    朱自清的散文語言以其自然、親切、感人而著稱。《匆匆》在表達悔恨和尋找時間地點時,語言技巧表現出來。1。各種修辭手法中的時間流逝本文運用各種修辭手法,將情感融入意象,感情真摯,語言生動,富有藝術感染力。作者運用平行修辭告訴人們時間是如何流逝的,句子容易理解。
  • 學朱自清《匆匆》的寫作秘訣並仿寫經典句子,你就是下一個作家
    《匆匆》這篇課文經典了。它寫於1922年,當時,24歲的朱自清已經是五四時期重要的作家之一,可以說他的成就是屈指可數的。可是,他仍然感傷時光流逝,青春難在,不願蹉跎歲月,浪費時日。所以他當時的心情是非常焦慮、彷徨、苦悶的。
  • 【每月共讀一本書】十二月書目《朱自清散文精選》
    美景之中又寄託了作者細膩真切的情感和獨特的審美情趣,做到了人、景、情的和諧交融。行政庭 王夢秋:小時候讀《匆匆》,是讀不出來作者對時光流逝的無奈和惋惜的。「斜斜的太陽悄悄地挪移」是生動,「日子伶伶俐俐從身上跨過」甚至有點俏皮,因為那時候恨不得一瞬間長大。後來,和其他許許多多的大人一樣,也像歌詞裡寫的那樣,就突然有了成年人希望時間可以停住的爛漫幻想。
  • 時光易逝,讓我們在人生路上勇敢地趕路,留下匆匆的身影
    夏洛的網 今天,我們帶來的是 合肥市第四十五中學 朱冠羽同學 為大家推薦的《匆匆》 一起來聽聽吧 朗讀者/朱冠羽
  • 《朱自清散文集》遨遊朱自清先生的文學作品,領略經典的魅力
    朱自清,原名自華,號秋實,1898年11月22日出生於江蘇東海,1948年8月12日在北京逝世。朱自清不僅是一位詩人和散文家又是著名的學者和教授,更是一名激進的民主鬥士。朱自清對新文學的最大貢獻,便是他所擅長的散文,這些散文作品在新文學史上有著極為重要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