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奧地利維也納博物館內,收藏著不少古埃及時代的莎草紙,上面居然記載著古埃及的牙膏配方。後來,考古專家還專門對其進行了還原測試,最終得出了一個驚人的結果。古埃及牙膏的配方究竟是什麼?它的效果又會如何?如果您想知道,就讓小編來為您揭秘: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
在奧地利維也納地區,有一座歐洲地區最大的博物館區,被稱為是奧地利維也納博物館。奧地利維也納博物館,佔地面積約為6萬平方米,其前身是皇家宮廷的馬廄。博物館之內,收藏著許多古希臘文物、以及古羅馬文物。不過,館內最惹人注目的藏品,當屬來自古埃及文明的文物。
在奧地利維也納博物館的地下室中,存放著數量不菲的古埃及文物,不過這些古文物歷經的歲月太長,難以抵禦充足光照的侵害,所以只能「屈尊」藏於昏暗的地下室中。博物館的副館長紐曼博士,是一位「古埃及文物迷」,他一直致力於研究古埃及文化,企圖揭開更多關於古埃及文明的謎團。
在博物館的地下室中,紐曼博士對一個古老的大箱子十分感興趣,他發現在這個破舊大箱子中,居然存放著許多有價值的文物,包括一些陶器、金屬器、以及不少特殊的莎草紙。
莎草紙又名紙莎草、莎草片,是古埃及文明一種不可或缺的書寫材料。莎草紙由莎草製成,在5000年前的尼羅河三角洲地段,莎草遍地都是,聰明的古埃及人利用特殊的技術,將它們的莖葉製成了莎草紙,並將其廣泛出口至古希臘、歐洲內陸及西亞地區。
莎草紙雖然十分粗糙,但是它有一個尤為重要的優點,便是在極其乾燥的環境下保證千年不腐。正是因為如此,莎草紙曾經成為了非、歐各國主要使用的書寫文字載體,直至公元八世紀左右,由於羊皮紙與牛皮紙的出現,莎草紙才最終退出了歷史的舞臺。
紐曼博士在箱子中所發現的莎草紙,上面內容記載了大量關於古埃及的信息,涉及了飲食、衣著、宗教、法律等諸多領域。紐曼博士對所有莎草紙上的文字記載,進行了統一的翻譯,從中汲取到大量古埃及文明的重要知識。不過值得一提的是,在一頁並不完整的莎草紙中,他居然還發現了一段小小的記載,記載內容非常有趣,它居然是古埃及貴族們清潔牙齒的配方。換句話說,這段記載是古埃及人所使用的牙膏配方。
紐曼博士對此感到十分驚訝,他試圖對這段文字進行翻譯,最終確定,古埃及人牙膏的配方成分是:「巖鹽、薄荷、鳶尾乾花以及一些胡椒」。據記載稱,只要將這些原料全部混合在一起,用堅硬的石頭碾成粉末,就可以用於清潔口腔,甚至還有治療口腔疾病的功效。
古埃及人的牙膏配方是否靠譜?紐曼博士對此存在質疑,不過理論終究不能證明一切,最重要的還是進行一次實驗。為了驗證古埃及牙膏的效果,紐曼博士專程到市場採集原料,並根據文獻中的使用劑量,將它們進行充分混合後碾碎,製成了一包古埃及牙膏粉末。
紐曼博士用牙刷蘸取古埃及牙膏粉,在口腔裡試刷了幾下,可令他想不到的是,只一會的工夫,他的牙齦便開始出血,顯然,這些粉末實在是太粗糙了,用它來刷牙,無疑是一種痛苦的折磨。不過紐曼博士注意到,當他因牙齦出血而趕緊漱口後,嘴裡的濃重口氣居然消失了,如此也能證明,古埃及牙膏的確具有清潔口腔的作用。
由此可見,對於現代人來說。5000多年前的古埃及牙膏,其粗糙的質量,的確不是我們的首選。即使它存在療效,最終也會淪為淘汰品,不能被消費者接受與使用。不過話說回來,古埃及牙膏畢竟是人類最早的牙膏配方,它本身具有承上啟下的巨大作用,是人類文明進步的一塊墊腳石,其本身存在的文物考古價值,應該是十分巨大的。
文瀾海潤工作室主編文秀才,本文撰寫:特約歷史撰稿人:常山趙子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