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德良:古代羅馬「五賢帝」之三,懂藝術會治國,還在英國修長城

2020-12-10 趣觀歷史

引言

子淵在前段時間曾經為大家介紹過「羅馬五賢帝」之首的馬庫斯·科克烏斯·涅爾瓦(Marcus Cocceius Nerva),引起了一些讀者的興趣,有不少粉絲留言希望筆者再介紹一下「五賢帝」中的其他人。今天咱們就來說說「羅馬五賢帝」中的第三位——獲得歷史較高評價且留下建築遺蹟的哈德良。

普布利烏斯·埃利烏斯·哈德良(Publius Aelius Traianus Hadrianus),公元117年-138年在位,是羅馬帝國第十四位皇帝、安敦尼王朝的第三位皇帝,也是「羅馬五賢帝」中的第三位,綽號「勇帝」。執政期間,哈德良統一和鞏固了羅馬龐大的帝國疆域,而他的前任——圖拉真,一直專注於擴張。哈德良在位時期,乃是羅馬帝國的輝煌時期,其任內主持興建了許多著名的建築工程,其中包括橫跨不列顛島的「哈德良長城」,以抵禦來自北部的皮克特人。

▲哈德良半身像

哈德良的出身與崛起

哈德良生於76年1月24日。按照羅馬皇帝傳記集《奧古斯都歷史》(Augustan History)記載,他並不是羅馬人,他出生於西班牙伊達裡卡,其家族來自義大利中部的皮塞嫩郡(Picenum),後來又移民至西班牙,最後才搬到羅馬。哈德良的母親多米蒂婭·波琳娜(Domitia Paulina),來自一個來自加迪斯的顯赫家庭,加迪斯就是如今西班牙西南部的海港城市加的斯。

哈德良的父親埃利烏斯·哈德裡亞努斯·阿費爾(Aelius Hadrianus Afer),是羅馬的一位地方執法官,也是未來羅馬皇帝圖拉真的堂兄,換言之,哈德良是圖拉真的堂侄。在哈德良10歲時,他的父親去世,圖拉真和阿奇利烏斯·阿提亞努姆(Caelium Tatianum)成為他的監護人。從早年起,他就跟隨圖拉真轉戰各地,深得後者的賞識並被委以重任。哈德良身材強壯高大,留著厚密的捲髮,眼神犀利,行軍打仗時不畏艱苦,與士兵們打成一片,因此在軍中備受士兵愛戴。

▲羅馬元老院內部場景繪畫

在圖密善皇帝統治末期,哈德良成為元老院議員,走上了傳統職業道路。公元97年年底,新一任羅馬皇帝涅爾瓦宣布收圖拉真為養子,並指定後者為帝位繼承人,哈德良奉命前往圖拉真駐地,向其傳達賀辭,也就是從這一時期開始,哈德良開始躋身帝國高層。公元98年年初,涅爾瓦因病去世,正在科隆戍守的圖拉真奉召繼位。公元100年,哈德良與圖拉真皇帝的甥孫女維比亞·薩比娜(Vibia Sabina)結婚。

此後,哈德良跟隨圖拉真徵討位於多瑙河下遊的達契亞王國(今羅馬尼亞),並最終獲得了勝利公元105年,哈德良晉升為保民官,並且打破慣例,在第二年又晉升為裁判官。公元107年,哈德良一度出任多瑙河畔行省下潘諾尼亞的總督,次年擔任執政官。這時,哈德良幾乎達到了任何一位元老院議員的職業生涯巔峰。

公元112年,哈德良出任雅典執政官。然而也正是從這一時期開始,他似乎就止步不前了,可能是由於前任執政官李錫尼烏斯·蘇拉(Licinius Sura)的死亡,而這背後牽扯到一些宮廷陰謀,參與者包括圖拉真的妻子普洛提娜(Plotina)和哈德良。有證據表明,在這一時期,哈德良致力於研究古希臘的民族和文化,而這是他長期以來的興趣所在,他蓄鬚也是受此影響。

▲圖拉真銅像

不知何故,哈德良的命運在圖拉真死前不久再次改變,學者分析可能是因為普洛提娜和她的同夥最終說服了圖拉真,將帝位傳給圖拉真的這個堂侄。公元三世紀時的希臘歷史學家卡西烏斯·迪奧(Cassius Dio)記載,哈德良的前監護人阿提亞努斯(Attianus)當時是一名強大的羅馬人,他也參與其中。不過,圖拉真直到去世也沒有公開指定哈德良為繼承人,倒是皇后普洛提娜理直氣壯地宣布,圖拉真在臨咽氣之前將帝位傳給哈德良,就這樣,哈德良在公元117年8月9日,也就是圖拉真去世當天成為圖拉真的養子。兩天後,東方軍團向哈德良宣誓效忠,眼見大勢已定,元老院遂追認哈德良繼位為羅馬的「第一公民」。

哈德良執政時期的功績

眾所周知,哈德良在帝國各地旅行的時間比其他任何皇帝都要長,這與他的前任們截然不同。之前的皇帝們,大多依靠各行省呈遞上來的報告,哈德良想親眼看看各地情況,於是不斷巡視。在這一過程中,他給予許多行省城市自治權,鼓勵這些城市參照羅馬進行建設,使行省城市生活羅馬化。同時他延續了圖拉真統治時期吸收東方行省奴隸主充實元老院的政策,並廣泛地授予行省居民羅馬公民權。這些措施都有助於維護帝國內部的穩定。

▲哈德良圖書館遺址

在軍事方面,他停止了對帕提亞帝國(即安息帝國)的戰爭,把羅馬帝國在東方的邊界縮回到幼發拉底河。考慮到當時羅馬帝國北部及西部防禦力量空虛,美索不達米亞居民又對其明顯懷有敵意,適當放棄顯然是最正確的選擇。正因如此,其執政期間羅馬帝國基本是平靜的。

但是,這並不代表他不重視軍事,哈德良對軍隊慷慨大方,還對軍隊進行改革,同時下令修建大量用於駐軍的要塞。哈德良曾經在不列顛島上呆過一段時間,在那裡,他開始命人修建一座被稱為「哈德良長城」的保護性石牆,以抵禦北方「野蠻人」的入侵。

▲哈德良長城遺址

「哈德良長城」從北海一直延伸到愛爾蘭海,長73英裡,寬8到10英尺,高15英尺。一路上,羅馬人建造了塔樓和小堡壘,稱為「裡堡」,最多可以容納60人。在城牆的南面,羅馬人挖了一條寬溝,還建造了有六英尺高的土堤。儘管此後有許多石頭被運走並回收用於修建其他建築,但這堵牆仍然屹立不倒,至今仍然能夠在英國見到。從建成到五世紀初為止,這座石牆從此成為羅馬帝國的最北邊界。

由於帝國保持和平穩定,因此有足夠的人力財力修建大型建築,哈德良也和圖拉真一樣大興土木,包括重建屋大維時期的羅馬萬神殿(在前任統治時因大火而被焚毀)、修建維納斯女神殿廟,還移動了由尼祿皇帝下令製造的100英尺高的青銅巨像。當哈德良前往帝國的其他城市時,他又下令實施了不少公共工程項目,包括修築神廟、劇場、公共浴室等。

▲夜幕下的羅馬萬神殿

對於羅馬帝國的公民們,哈德良同樣很慷慨。他向社區和個人提供大筆資金,並允許被控犯有重大罪行的個人的子女可以繼承部分家庭財產。對於自己,他則頗為自律,按照《奧古斯都歷史》的記載,他從不接受不認識的人的遺贈,也不會接受那些兒子可以繼承遺產的人的遺贈——換言之,他認為這些遺產應當由其子嗣繼承,不應被任何人剝奪。這些做法,都與前任們的做法截然相反。就個人而言,他在很多方面都努力過著謙遜的生活,就像一個普通公民一樣。同時代的人稱讚他「友善而不失威嚴、嚴肅而不失風趣、節儉而不失慷慨、多才多藝而又追求變化」。

哈德良的死亡及遺產

按照《奧古斯都歷史》的記載,哈德良晚年因拒絕在高溫或寒冷中遮住頭部而患病。他的病症長期沒有痊癒,這種痛苦的折磨使他渴望死亡。據古羅馬歷史學家卡西烏斯·狄奧記載,當他無法說服任何人幫助他自殺時,他就開始縱容自己的飲食。最終,他因心臟衰竭於公元138年7月10日在位於貝阿的莊園去世,享年62歲。

哈德良因他的博學多才、旅行、建築工程以及他將羅馬帝國遙遠的前哨聯繫在一起的努力而被後世所銘記。他有美感,受過教育,是所有羅馬皇帝中最有文化修養的一位,在文學、藝術、數學和天文等領域都造詣頗深。他統治時期的跡象仍然存在於許多建築中,包括羅馬萬神殿、維納斯神廟、「哈德良長城」與「哈德良別墅」。

▲哈德良別墅復原模型

哈德良在羅馬城外的鄉間別墅——阿德裡亞納別墅(Villa Adriana),被認為是羅馬世界富麗堂皇的建築縮影。它佔地7平方英裡,與其說是一座別墅,不如說是一座花園城市,其中有浴室、圖書館、雕塑花園、劇院、露天餐廳、亭子和私人套房,雖然由於年代久遠而變得滿目瘡痍,但仍有部分建築得以保留至今。1999年,哈德良別墅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遺產。至於哈德良的陵墓,便是如今羅馬的聖安傑洛城堡,這一地區在哈德良之後成為諸多羅馬皇帝的埋葬地,並在公元五世紀被改造成一座堡壘,從此延續至今。

參考資料:Birley, Anthony. "Lives of the Later Caesars: The First Part of the Augustan History, with Lives of Nerva and Trajan." Classics, Reprint Edition, Kindle Edition, Penguin, February 24, 2005."Roman History by Cassius Dio." University of Chicago.Pringsheim, Fritz. The Legal Policy and Reforms of Hadrian. The Journal of Roman Studies, Vol. 24."Hadrian: Roman Emperor." Encyclopaedia Britannica.

相關焦點

  • 哈德良:古代羅馬「五賢帝」之三,懂藝術會治國,還在英國修長城
    引言子淵在前段時間曾經為大家介紹過「羅馬五賢帝」之首的馬庫斯·科克烏斯·涅爾瓦(Marcus Cocceius Nerva),引起了一些讀者的興趣,有不少粉絲留言希望筆者再介紹一下「五賢帝」中的其他人。今天咱們就來說說「羅馬五賢帝」中的第三位——獲得歷史較高評價且留下建築遺蹟的哈德良。
  • 修建不列顛長城的哈德良,羅馬帝國五賢帝之三
    哈德良是前任皇帝圖拉真的表侄,也是西班牙人,他還是圖拉真的侄孫女的丈夫,因這些關係,得以繼位為皇帝。最為人稱道事跡是興建了哈德良長城,確定了羅馬帝國在不列顛北部的國境線,擋住了蘇格蘭蠻族的入侵。他還在羅馬城內重建了萬神廟,並新建了維納斯和羅馬神廟。身為羅馬皇帝,他倡導人文主義,提倡希臘文化。
  • 修建不列顛長城的哈德良,羅馬帝國五賢帝之三
    哈德良是前任皇帝圖拉真的表侄,也是西班牙人,他還是圖拉真的侄孫女的丈夫,因這些關係,得以繼位為皇帝。最為人稱道事跡是興建了哈德良長城,確定了羅馬帝國在不列顛北部的國境線,擋住了蘇格蘭蠻族的入侵。他還在羅馬城內重建了萬神廟,並新建了維納斯和羅馬神廟。身為羅馬皇帝,他倡導人文主義,提倡希臘文化。
  • 五賢帝 —— 哈德良時代(上篇)
    圖拉真沒有兒子,他選定的繼承人是哈德良。哈德良出生在西班牙的羅馬移民家庭,是圖拉真的親戚。哈德良10歲的時候,他的父親病故,當時還是羅馬軍團大隊長的圖拉真成為了哈德良的監護人。哈德良時代最偉大的建築遺產,當屬他親自己設計的羅馬萬神廟。哈德良是歷史上最偉大的皇帝建築師。在這個時代,有許多重要的建築都是由他親自設計的,並且都極富特徵,引領建築藝術的發展。
  • 因人性而步入毀滅的羅馬盛世,五賢帝時代的終結
    由此看來,其實羅馬帝國早期與很多古代王國一樣,都可以視為皇族控制下的國家。尤裡烏斯家族的下臺,打消了羅馬皇帝位置僅有的神聖性,表面上按照羅馬的法律,其實所謂的羅馬皇帝也可以視為被元老院和羅馬人民選出了終身最高執政者,那既然尤裡烏斯家族已經下臺,那麼羅馬皇帝的寶座自然就成了「有德者居之」的位子了。
  • 哈德良與英國長城
    (哈德良石像)(哈德良石像) Aelius Traianus Hadrianus)是西元2世紀初在位的羅馬帝國皇帝,他與圖拉真、奧勒留等人並成為羅馬帝國的「五賢帝」之一,後人一般評價其為賢明的守成之君,在位期間他興建了包括英國哈德良長城在內的多項邊境要塞設施,同時也將從圖拉真時代不斷派往四放開邊的羅馬軍團從各地的徵服戰中撤回。
  • 因人性而步入毀滅的羅馬盛世,五賢帝時代的終結
    由此看來,其實羅馬帝國早期與很多古代王國一樣,都可以視為皇族控制下的國家。尤裡烏斯家族的下臺,打消了羅馬皇帝位置僅有的神聖性,表面上按照羅馬的法律,其實所謂的羅馬皇帝也可以視為被元老院和羅馬人民選出了終身最高執政者,那既然尤裡烏斯家族已經下臺,那麼羅馬皇帝的寶座自然就成了「有德者居之」的位子了。
  • 哈德良與英國長城
    (哈德良石像)(哈德良石像) Aelius Traianus Hadrianus)是西元2世紀初在位的羅馬帝國皇帝,他與圖拉真、奧勒留等人並成為羅馬帝國的「五賢帝」之一,後人一般評價其為賢明的守成之君,在位期間他興建了包括英國哈德良長城在內的多項邊境要塞設施,同時也將從圖拉真時代不斷派往四放開邊的羅馬軍團從各地的徵服戰中撤回。
  • 涅爾瓦:古代羅馬「五賢帝」之首,無婚姻無子嗣,為黃金時代奠基
    引言眾所周知,中國古代素有對聖主賢君的推崇敬重之傳統,其中的典型代表便是「三皇五帝」,而在古羅馬帝國,同樣有著備受後世謳歌的「五賢帝」,他們分別是涅爾瓦、圖拉真、哈德良、安東尼·庇護以及馬可·奧勒留。這五位皇帝寬厚謙虛,施行「仁政」,深受臣民愛戴。
  • 涅爾瓦:古代羅馬「五賢帝」之首,無婚姻無子嗣,為黃金時代奠基
    引言眾所周知,中國古代素有對聖主賢君的推崇敬重之傳統,其中的典型代表便是「三皇五帝」,而在古羅馬帝國,同樣有著備受後世謳歌的「五賢帝」,他們分別是涅爾瓦、圖拉真、哈德良、安東尼·庇護以及馬可·奧勒留。這五位皇帝寬厚謙虛,施行「仁政」,深受臣民愛戴。
  • 世界史五賢帝統治時期
    涅爾瓦是安東尼王朝的第一位君主,他與後繼者圖拉真(98年~117年在位)、哈德良(117年~138年在位)、安東尼(138年~161年在位)、馬可·奧裡略(161年~180年在位)共同締造了帝國輝煌強盛的局面,這五人也因此被尊為「五賢帝」。
  • 哈德良:為羅馬民眾帶來和平,但為何是猶太人的宿敵?
    前言在羅馬帝國,哈德良是五賢帝之一。他是從養父圖拉真的手中接過的羅馬政權。而在古羅馬的歷史上,哈德良也是少有的博學多才的皇帝。他從多方面治理古羅馬,就如當年屋大維一樣,給羅馬帝國帶來了相當長一段時間的和平時期。這也就使得哈德良在古羅馬的風評很好。於是,有人稱讚哈德良是個好皇帝。
  • 哈德良長城,英國最壯觀的古羅馬遺蹟
    很少有人知道,英國也有長城。那是一條橫貫東西,以古羅馬皇帝名字命名的長城。如果問羅馬人給英國留下了什麼,除了影響深遠的法律和秩序外,最值得驕傲的就是這座宏偉的長城,哈德良長城(Hadrian's Wall)。一早告別愛丁堡,駕車南下,重返英格蘭。
  • 英國的長城又短又矮,能防住什麼?
    除了哈德良長城主體工程,羅馬人還修建了大量的輔助設施。首先是分布在長城以北的大量哨崗,起到監視和預警的作用;其次是連接各大城堡的軍事大道,幫助個城堡的駐軍進行兵力調配和物資輸送;最後還在長城的西部海岸,修建了布裡亞海事防禦,防範蘇格蘭通過海路繞後襲擊長城。
  • 五賢帝,一個羅馬帝國擴張中的定海神針,促進了帝國的維穩
    「天下歷代,以民之富庶安樂論,何時居首?聞者立對曰:自圖密善慕至康茂德立,可以當之。」愛德華·吉本在《羅馬帝國衰亡史》中如是稱讚羅馬五賢帝(涅爾瓦、圖拉真、哈德良、庇護、奧勒留)時期帝國內部的和平與繁榮。本文將對這二百年的「羅馬和平」(Pax Romana時期帝國的擴張和維穩作一些粗淺的考察,並得出結論一—擴張和維穩相輔相成、互為因果,共同推動了羅馬的繁榮。
  • 古羅馬帝國由盛及衰的寫照----「五賢帝」時代的結束和康茂德的出現
    ——餘秋雨    當你站在羅馬的街頭,看到一座座嘆為觀止的歷史遺蹟時,眼前會浮現出哪些關於它的歷史片段呢?    是那座建成於古羅馬帝國初年(公元前27年)的萬神廟,還是那座成為古羅馬帝國象徵的鬥獸場。    世人對羅馬這座「永恆之城」曾經的輝煌有著一段十分中肯的評價:「光榮屬於希臘,偉大屬於羅馬。」
  • 凜冬已至,看「絕境長城」原型哈德良長城如何守衛羅馬帝國
    值得一提的是,哈德良皇帝痴迷於建築,尤其熱衷於設計雄偉的建築物,他甚至親身參與了哈德良長城的設計。五賢帝之一——哈德良哈德良長城的長度近118千米,橫跨不列顛北部,連接東、西海岸。長城上共設有15座要塞,每兩座之間相距7~7.5英裡(11~12千米),是羅馬帝國留下的最宏大、最著名的遺址之一。
  • 他是治國和建築兩不誤的「旅遊達人」,跟著古羅馬皇帝去旅行
    可還真就有不少皇帝,治國安邦和個人愛好兩不耽誤。哈德良,就是其中之一。哈德良別墅哈德良何許人也?古羅馬帝國「五賢帝」之一,其全名是「普布利烏斯·埃利烏斯·哈德良(Publius Aelius Traianus Hadrianus,76.1.24-138.7.10)」,117年-138年在位。他即位之初,古羅馬帝國的海外行省已經超過30個,遍布歐亞非三大洲。
  • 【景觀筆記】關於哈德良離宮不為人知的幾個故事
    (三次遊歷羅馬)造房子(專業的業餘建築師)包養男寵(安提諾烏斯)順便看看沿途風光,要知道古代沒有火車飛機,出趟門恨不得走上好幾年,多半可能一去不復返。2.造房子那麼愛旅遊跟我們今天要說的哈德良離宮有啥聯繫呢?別著急我們先來解釋第二條:專業的業餘建築師。據說哈德良喜歡各種文化活動在文學、藝術、數學和天文等領域都造詣頗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