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藍色小字加關注,或加微信號gywjie
光影無界:由職業攝影師、媒體人和專業航拍高手,用不一樣的視角記錄世界,為你講述旅途的所見所聞,展現各國的旖旎風光。
很少有人知道,英國也有長城。那是一條橫貫東西,以古羅馬皇帝名字命名的長城。如果問羅馬人給英國留下了什麼,除了影響深遠的法律和秩序外,最值得驕傲的就是這座宏偉的長城,哈德良長城(Hadrian's Wall)。
一早告別愛丁堡,駕車南下,重返英格蘭。當天最終的目的地是約克,但我們首先要去尋訪哈德良長城,一個修建於曾經的英格蘭和蘇格蘭邊境地區的古羅馬防禦工程。
少有國人知道的哈德良長城,我們因何結緣?緣於和王爺有著20年友誼的威廉林賽,一個致力於保護中國長城的英國人,他來到中國的最初起點就是哈德良長城,走完那裡,讓他有了更遠大的志向徒步穿越中國長城全境。王爺在無數次陪伴威廉行走長城時,聽他提起英國的長城,所以尋訪哈德良長城成為他此行英國的一大心願。
汽車駛離愛丁堡,駛入鄉村曠野,眼前的風光由繁華漸變為蕭瑟,由生機盎然變得蒼茫悽涼。不知何時駛過蘇格蘭與英格蘭的分界線,大片人跡罕見的荒野山林盤踞於道路兩側的廣闊天地間,內心為之一顫,英格蘭盡然會有如此凋敝荒涼之地?望著野蠻生長的荒草,好奇為何如此豐沃的土地無人問津?
尋找哈德良長城絕非易事,因為它沒有一個確定的坐標點,只有那一片廣大的區域。它不像中國的長城,可以看到連綿的城牆。早已隱沒在綠色田野裡哈德良長城,變身為一塊塊相對獨立的遺蹟。迷茫中,我們拐入道旁的國家森林保護區,想去那裡碰碰運氣,是否可以遇到指路人?上天或許冥冥之中早有安排,一入林區遇到一對帶著兒女來野餐的英格蘭夫婦,熱心地為我們指明方向,閒談中太太聽說我們來自中國,自豪地告知,她剛從北京返回,專程走了八達嶺長城。
告別這對熱誠的夫婦,我們繼續踏上尋找哈德良長城的路途。當汽車駛入A69公路和B6318公路,沿路出現了指向長城的標示,一陣小小的激動,我們快看到長城了?草叢間隱約可見大塊石頭壘起的矮牆,驚呼那不就是嗎?汽車開出一段後發現,那只是宣示私人領地的護欄牆。
繼續前行,看到道路旁的空地有停靠的車輛,拐入其中下車詢問,竟無意中偶遇,尋它千百度的哈德良長城遺蹟。原來所有的遺蹟都在原野的深處,需徒步進入方能一見真容。一路所見道旁的停車點就是每個遺蹟的出發點。
背上裝備,向原野的深處進發,這段路並不漫長,十多分鐘就可看到陡坡上的廢墟。據說有的遺址,要徒步1小時才能望見。購票入內,環眼四周,佔地幾平方公裡的空間,整個布局像是曾經的屯兵要塞。這裡有堅實的城垛、堡壘、塔樓和碉堡的遺痕。
建於122-128年的哈德良長城,是羅馬人為了防範和阻隔蘇格蘭皮克特人的騷擾,由當時古羅馬的皇帝哈德良下令修建,並因此而得名。這條長達73.5英裡的城牆,穿越了大不列顛島的狹長地帶,從西部的索爾威灣幾乎一直延伸至東部的泰恩河口,是古羅馬時期最偉大的工程之一。幾乎每一英裡就有一個小型的堡壘,裡堡,看守著進出關卡的入口。而兩個裡堡間又有兩座巡哨塔,巡視著周邊的異常動向。長城以南修建了16座作為前哨基地的要塞,我們走入的就是其中之一。
整個要塞遺址,由於自然的風化和人為的損毀,只剩下殘垣斷壁的荒蕪。入口旁的建築遺痕,依稀可辨昔日的浴室與茅廁;往裡走大片的巖石基座與石壘的斷牆,整齊規劃,看似曾經的營房與庫房;還有圍牆間的塔樓碉堡可以遠眺無垠的平原。基座上長滿了旺盛的雜草,石縫間布滿層層的青苔。寒風凜冽,一陣陣侵入骨髓的寒冷,這是六月的英格蘭嗎?
王爺支起無人機,用航拍記錄下這片古羅馬的遺蹟。忽然遠處密布的烏雲快速蔓延,瞬間遮蔽藍天,大雨傾盆而下。王爺沒有停下飛行,任由風雨肆意澆灌,如果仔細觀看文章開篇的視頻,或許你能發現大雨如注。一些參觀者亦是氣定神閒地繼續遊走,毫不理會風雨的突襲。等待中,不時望見斷牆外的曠野中,徒步者的身影,他們從遠處穿越而來,有的邀兩三好友,有的帶著妻兒同行,翻過斷牆沒有停歇繼續前行。內心思量,他們要多久走完全程?
哈德良長城沒有依懸崖峭壁而建,而是建造在突出地面的巖床上。一米多高的城牆,對於普通人來說攀越並非難事,那麼當年哈德良皇帝,建造長城的用意何為?一直以來,學界有很多的猜測和討論,除了廣泛接受的軍事抵禦用途外,還有一種觀點,是為了在這片土地上標註一個地界,告訴世人,羅馬帝國無意揮師北進 。
看完這片區域,我們沒有再繼續西進,因為還要趕去約克,英格蘭東北部著名的中世紀古城。
汽車緩緩駛離哈德良長城保護區,陰鬱的天空漸漸放晴,遠處的天際亮出一道彩虹,照耀在荒涼的曠野中,再一次回望哈德良長城,英國最壯觀、最引人矚目的古羅馬遺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