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HBO的著名神劇《權力的遊戲》迎來大結局,在眾多權遊迷中掀起一陣高潮。眾所周知,《權力的遊戲》是以英國歷史為原型進行的魔幻化演繹,劇中很多地方都看得到中世紀時英國的影子。當然,北境的那條「絕境長城」也有現實中的原型,就是英國著名的「哈德良長城」。
公元117年,生活在英格蘭和蘇格蘭邊境地帶的皮克特人爆發了反抗羅馬統治的起義,羅馬駐守當地的第九西班牙軍團慘遭殲滅。羅馬皇帝哈德良緊急調派了三個軍團才將這次起義成功鎮壓。皮克特人起義雖然被鎮壓的,但是這次起義也讓羅馬人意識到他們很難實現對蘇格蘭地區的徵服和統治。
公元122年,皇帝哈德良巡視不列顛,在了解蘇格蘭的情況後,他下令在東起泰恩河河口,西至索爾威灣的狹窄「瓶頸脖」修建一道城牆來抵禦蠻族的侵擾,保護英格蘭地區的和平和安寧。
從公元122年至公元127年,哈德良長城耗時6年建成,全長117公裡。羅馬人沒有利用河流和高山等天然屏障,而是直接在東西兩點之間拉了一條直線,顯示出了羅馬人強大的建築工程技藝。
哈德良長城的城牆全部由磚石築成,靠北部分高6-10米,靠南部分高4-6米,厚度均為3米。城牆頂部可供士兵通行,每隔約1.5公裡有一個塔樓或要塞,可以駐紮士兵。塔樓和要塞內準備有篝火,可以在敵襲時起到示警的作用。
在城牆北部有一條寬和深約為9米的V型壕溝,用以防止敵人直接衝擊城牆。城牆南面緊靠城牆處有一條寬10米的羅馬式大道,可供士兵、馬匹和貨車順利通行。大道南邊還有兩條高3米,寬6米的野戰工事,野戰工事是平行的,中間還有一條寬和深均為6米的壕溝。
可以看出,哈德良長城不僅是一條簡單的城牆,而是一個防禦系統,由一個羅馬軍團負責長期駐守。一旦戰事打響,駐紮在約克和切斯特的羅馬軍隊也能迅速增援。哈德良長城的建立,宣示了羅馬軍隊不會再向北徵服蘇格蘭地區,標誌著羅馬帝國從戰略擴張轉向戰略防禦。
事實上,在哈德良長城建成以後,這個地區並沒有發生過值得記錄的戰爭,可見這條長城對英格蘭地區的和平和穩定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隨著哈德良長城的建成和羅馬士兵的進駐,長城兩面吸引了大量隨軍家屬、平民、工匠和商販在此定居,同時也帶來了商業的繁榮。
皇帝安東尼·庇護統治期間,在哈德良長城北部,福斯河灣和萊德河灣之間修建了一條長59公裡的「安東尼長城」,不過該長城很快被放棄,因此哈德良長城一直被視為羅馬帝國最北方的邊境線。
公元383年,隨著蠻族大規模入侵,國力日衰的羅馬帝國退出了不列顛,公元476年,西羅馬帝國滅亡。在往後的一千多年的時間內,無人保護的哈德良長城在自然的侵蝕和人為的破壞後已經變得殘破不堪,甚至其中很長一段被平整了修路。從1880年開始,英國政府介入了哈德良長城的保護,自此以後,哈德良長城成為了人類文化重要的歷史遺蹟,也成為了去英國旅遊的遊客必去的景點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