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承東向傳統筆記本廠商扔了一顆核彈。
在近日的一場活動中,餘承東透露,華為筆記本市佔率已經達到了16.9%,僅次於聯想,進入到了「中國市場第一梯隊」。
這一幕像極了剛開始進入手機行業的華為。電信設備製造商出身的華為冷不丁做出的「手機」副業,已然成為了如今佔營收過半的「主業」。
當華為在手機行業小有成就之時,聯想董事長楊元慶曾在丁磊的飯局上豪邁地說過,聯想、華為和小米要成為中國手機在世界上的名片,爭取成為全球前三。
言猶在耳。
如今,聯想手機早已脫離了主流行列,但是華為卻冷不丁地殺到了聯想大本營,做出了筆記本這一品類,並且在數年之內就攻到了聯想的護城河邊。
聯想、華為兩軍相望,咫尺之間,雞犬之聲相聞。
華為來了,聯想怎麼辦?
進入2020年,全球經濟形式走低,但是因為很多人開始在家辦公學習,電腦的銷量反而得以上升。今年第二季度,全球筆記本整體出貨量同比增加了27%。
儘管餘承東在活動上沒有提及16.9%這個數據的來源,不過電科技從群智諮詢(Sigmaintell)之前推出的《中國筆記本電腦線上市場月度銷量追蹤報告》中發現了一些端倪。
報告顯示,在2020年的第一季度,華為筆記本成長迅速,總銷量達到了55萬臺,同比增長96%。
從數據來看,我們可以明顯地看出筆記本銷量在向頭部品牌聚集,雖然聯想依然保持著頭部優勢,但是在華為和它的差距正在急速縮小。
在2016年推出第一代MateBook的時候,餘承東就放過狠話,「華為遲早要做到PC領域的第一」。
四年過去,華為與聯想的銷量差距只剩下了15%。此消彼長之下,全球第一的聯想筆記本怎麼辦?
雖然「第一梯隊」與「領域第一」之間依然存在差距,不過對於華為來說,跨越這個距離所缺乏的,可能只是時間問題。因為在面對聯想在筆記本領域上的布局時,華為有著幾個先天優勢。
對於屬於後來者的華為來說,進入早已被歸類為夕陽產業的電腦市場,自然要拿出一些不一樣的東西來。
2016年第一代MateBook的二合一設計,背後的思路十分明顯,就是要為這個行業帶來一些新的刺激。不過因為初代產品性能上並不盡如人意,並沒有給華為帶來多麼耀眼的成績單。就像當年的華為初代手機一樣,只是解決了有和無的問題,距離好用還有一大截距離,據傳任正非在看到初代華為手機,不滿之情是溢於言表的,拿起來就砸向了以餘承東為代表的研發人員。
隔年,華為選擇了一個更加穩健的發展路線,從二合一的革新路線轉換到了大家都熟悉的輕薄化之上。並且,MateBook的產品線也進行了細分,推出了面向不同人士的型號,分別為MateBook E、MateBook D和MateBook X。
在進入了與傳統筆記本同軌的發展道路上之後,華為顯然要更加在硬體創新和改良上做出成績,才能夠從傳統品牌中搶奪更多的份額。
華為消費者業務平板與 PC 產品線總裁王銀鋒在接受採訪時就說過,「我們通過創新的思路、創新的方式,真正把國產的PC創新爆發出來,因為只有投入,這個產業才有希望,如果不投入,這個產業就沒落了。」
這句話講給筆記本產業的一些傳統廠商來說再適合不過,筆記本之所以被認作為夕陽產業,除了逐漸萎縮的市場之外,更是因為產品上的停滯不前,過渡依賴微軟的系統和英特爾的晶片,加上萬年不變的代工大廠和大夥通用的模具,筆記本產業徹底淪為了流水線行業,品牌們在創新上也失去了更多動力。
筆記本市場亟待創新
對於在手機產業積累了不少經驗的華為來說,能夠將一些相同的理念嵌套在筆記本上,給這個市場帶來新的看點成為了它崛起的關鍵。
2018年推出了MateBook X Pro,以全面屏作為賣點就已經顯現出了一絲創新突破的影子,屏佔比這種字眼很少被用來描述筆記本電腦,但是在華為的MateBook X Pro上卻出現了。
此外,隨著手機逐漸成為智能生活的協同中心,在與筆記本電腦使用場景上的交叉越來越多,對於華為來說是其在筆記本市場上發展的最大優勢。
華為的手機生意早已做到了全球第二,中國第一的位置,在可穿戴設備上的發展也是非常迅猛,2020年第一季度已經超過小米成為全國第一。在華為設備覆蓋如此廣泛的情況下,與筆記本電腦的協同能力,必定會讓華為品牌在與其他品牌的競爭上更勝一籌。
就拿華為的多屏協同來說,在規定了只能使用華為設備的條件下,一個華為手機的用戶在選擇筆記本電腦的時候,或許就會因為這個功能去選擇華為產品。
在功能多就等於更好的消費觀下,能夠有打開多屏協同功能的筆記本,體驗自然要來得更好。
5G時代,物聯網概念被各個品牌玩得飛起,智能設備之間的無縫連接概念已經深入人心。未來買一款手機,如果它不能和很多設備進行互聯,那簡直就是無法想像的,而在這樣的情境之下,華為手機的市場規模對於筆記本市場的開拓明顯有著極大的推升作用。
從華為著重於推出以工作產出為主的商務本來看,顯然是想要在設備互聯上發力,而對於不那麼需要類似功能的遊戲娛樂筆記本上,華為至今都沒有太大的動作。不過從產品線的完整上,相信未來不久就會有相應的產品出現,到時候華為在筆記本市場上的份額顯然會更進一步增加。
聯想會失去未來嗎?
對照著華為筆記本的發展路線圖,同樣的規劃幾乎不可能出現在聯想身上。
作為中國手機早期市場的玩家之一,聯想如今在國內市場上處境尷尬。據CINNO Research的報告顯示,2020年上半年,聯想手機在中國的市場份額只有0.1%。在聯想發布的2020/2021財年第一財季財報中,營收和利潤都有所增長,個人電腦等其他業務成績都不錯,唯獨只有移動業務同比下降了27%。
筆記本產業未來想要走出夕陽化,就需要與更佔據主要位置的手機進行互聯,那麼聯想在手機業務上的落後,基本上等於失去了未來。
如果說在手機產品之上的失利,為聯想的未來埋下了隱患,那麼在品牌認同度之上差距,可能就是華為未來跨過聯想護城河的最後一擊。
這個認同度差別到什麼地步?不說大家也都知道,聯想,XX良心的戲謔之語在中文網際網路世界已經流行了十多年。結合目前的形勢,對於國內用戶來說,選擇哪一個品牌已經在情感上有了天然的傾斜和判斷。
華為來了,聯想怎麼辦,對於這事,可能年薪過億的楊元慶自己也不知道吧?
作者:孟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