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時期,萊州府為山東六府之一,現分屬哪幾個市?

2020-12-12 騰訊網

山東地區自古為我國政治、經濟、文化等最為發達的地區之一,元朝是我國「行省制度」的開端,山東明朝建立後就已設省,是我國設立較早的省份之一,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朱元璋改「行省」為承宣布政使司,山東承宣布政使司成立。

行省時期,山東以青州為省會,改行省為承宣布政使司後改以濟南為布政使司衙門駐地,濟南自此成為山東政治中心,洪武十八年濟寧府降為濟州,兗州升為府後山東至明末一直為濟南府、東昌府、兗州府、萊州府、青州府及登州府六個府的格局。

萊州府為明朝山東「東三府」之一,府治為掖縣,掖縣即今縣級萊州市。掖縣是一個古老的地名,「掖」之名最早見於《戰國策》,有「益封安平君以夜邑萬戶」的記載,其名得自「掖水」。「夜邑」即「掖邑」,這條記載記錄的是齊襄王五年(公元前279年)田單在即墨以火牛陣大破燕軍後恢復齊國,其受封安平君並獲封夜邑萬戶,由此可見當時萊州已經是人煙稠密之地。

西漢初,漢高祖於此設掖縣,今萊州市境還設有當利、陽樂、陽石、臨朐、曲成等縣,其中掖縣為東萊郡郡治,東漢時東萊郡郡治遷往黃縣(今龍口),晉時遷回掖縣,南北朝時掖縣始設州,稱光州(與河南光州無關)東萊郡。隋唐時期,「郡」「州」曾數次變更,萊州之名就為隋朝開皇五年(585年)由光州改稱,此後及唐朝初中期掖縣或設東萊郡、或設萊州,公元758年以後才穩定稱萊州。

洪武九年(1376年),這一年不僅濟南成為了山東政治中心,萊州直隸州也升為了萊州府(1368-1373也曾為萊州府),不僅級別高了,轄區也得到了擴大數倍,所轄由一個縣變為2州5縣,今青島、濰坊市區原均為其轄地。

明朝時期,萊州府共轄2州5縣,2州為平度州、膠州,5縣是掖縣、濰縣、昌邑、高密及即墨縣,其中掖縣為附郭,但掖縣也為萊州府唯一直領的縣,平度州領本轄及濰縣、昌邑兩縣,膠州領本轄及高密、即墨兩縣。掖縣,現為煙臺市代管縣級市萊州市,民國初萊州府廢掖縣存,解放戰爭時期掖縣曾為西海專區駐地,建國後先後隸屬於西海專區、萊陽專區、煙臺專區、煙臺地區及煙臺市,1988年掖縣撤銷改設為縣級萊州市。

平度州領有本轄及濰縣、昌邑兩縣,濰縣為濰坊市古稱,今濰坊市區多為其轄地,昌邑縣現為濰坊市轄縣。民國初,平度州廢為平度縣,建國初曾分為四個縣,其中平度縣為西海專區駐地,後四縣仍合併為平度縣,現在平度為縣級市,由青島市代管。

膠州領本轄及高密、即墨兩縣,清末膠州曾升為直隸州,民國初膠州廢為膠縣。清末,德國強佔膠州灣並劃分租借地,租借地(今青島主城區)原屬膠州本轄及即墨。建國後,膠縣曾隸屬於昌濰專區,也曾為膠州專區駐地,1979年劃歸青島市,1987年改設為縣級膠州市。現在,高密為濰坊市代管縣級市,即墨已劃為青島市即墨區。

相關焦點

  • 山東一縣,明清時為單字縣且是府治所在,現以州為名
    山東省,位於我國大陸東部沿海、黃河下遊,不僅有「五嶽獨尊」的泰山,也是黃河入海之地,自古為華夏先民繁衍生息之地,也是我國歷代政治、經濟、文化等均十分發達的地區。山東,最初為地理名詞,指的是崤山、太行山以東地區,金時始有山東東、西路,明初山東正式建省,青州為省會,現省會為濟南市。
  • 明朝時期,山東六府之東三府、西三府,你屬於哪個府?
    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朱元璋為加強中央集權,改行省為承宣布政使司,山東承宣布政使司為大明十三承宣布政使司之一,山東由此正式建省,簡稱為山東布政司或山東省。建省之初,山東下轄六府,分別是濟南府、東昌府、濟寧府、青州府、萊州府、登州府,洪武十八年(公元1385年)降濟寧為州,兗州升為兗州府,仍為六府,其中,濟南、東昌、兗州為西三府,青州、萊州、登州為東三府。
  • 明朝時期,湖廣六個以州為名的府,北二南四,僅兩個未改名
    湖廣,指的是湖南、湖北兩省,現在僅為一個地理名詞,但在我國元朝、明朝及清朝初期,湖廣是一級行政區,元時稱湖廣等處行中書省,明時為湖廣承宣布政使司,清初則為湖廣省,清朝前期湖北省南北分置為湖北、湖南兩省湖,湖廣只是作為一個地理名詞,特指兩湖。
  • 福建八府,八閩的由來,下四府仍為地級市,僅三個沿用舊名
    福建古為閩地,唐時分為五州,北宋時分為六州二軍,至元時設福建行省,改為八路,明時改為八府,分別為福州府、興化府、泉州府、漳州府、汀州府、延平府、邵武府、建寧府,後增設福寧直隸州,所以,福建又有「八閩」之稱。其中,福州府、興化府、泉州府、漳州府為下四府(沿海,閩東),汀州府、延平府、邵武府、建寧府為上四府(內陸,閩西)。
  • 明朝時,濟南府轄四個散州,其三現為地級市
    濟南歷史悠久,春秋戰國時為齊國濼邑、歷下邑,西漢時置郡,因地處「四瀆」之一的古濟水(今黃河)之南而得名,但此時的濟南郡治於東平陵(今章丘境內),而歷下邑(今濟南市區)在漢景帝時設為歷城縣,歷城縣為濟南郡所轄,有趣的是秦代時歷下邑為濟北郡所轄
  • 山東車牌號代表地市的字母排序規則,大部分人不知道
    剛建國時的山東,有濟南青島徐州三市青島,明清時屬萊州府。1897年德國強佔青島,1922年,北洋政府收回青島,設置膠澳商埠。1929年,設立青島特別市,為中央直轄市,解放後,青島成為山東省轄市,這是山東省第二個省轄市,是為魯B。淄博,明清時屬濟南府。1945年,成立淄博特區,屬魯中行政區,這也是淄博第一次成為行政區的名字。1955年,設立淄博市,這是山東省第三個省轄市,是為魯C。棗莊,明清時先屬濟寧府,後屬兗州府,民國時改屬濟寧道。
  • 山東最失落的城市之一,曾經的齊魯中心,現在只是1個縣級市
    洛陽、開封、鹹陽曾經的國都失落成地級市。在齊魯大地上也有幾個城市更殘。兗州古九州之一,明清時還是兗州府的治所,濟寧州是他的手下,現在失落成濟寧市的兗州區。明清時萊州府的治所掖縣城即今萊州城,萊州府下轄掖縣、平度、膠州、濰縣、昌邑、高密、即墨。今天萊州是個縣級市,當年的手下濰縣成了地級市濰坊市,即墨的小漁村青島逆襲成副省級市,而今自己隸屬於煙臺市,而煙臺當年只是與萊州府平級的登州府的一個小漁村而已。
  • 明朝之青州府都包括哪裡,是否有你家鄉?
    山東省,位於我國華東沿海北端,自古為經濟發達、文化昌盛之地,是孔子、孫武、孟子、墨子、魯班、諸葛亮等先賢故裡,不僅為儒家文化的誕生地,也是中華民族和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山東地區歷史悠久,山東之名也很早就出現了,戰國七雄除秦國外的六國就被統稱為「山東六國」,這裡的「山東」指的是崤山以東,金時設山東東西兩路,這裡的「山東」已經與現代山東比較接近,元朝是我國「行省制度」的開端,陝西、四川、江西等省份就形成於元朝時期,山東地區元時屬於中書省,稱為腹裡,明朝建立後才設山東行省,後改為山東承宣布政使司,因位於太行山以東而得名。
  • 青島這兩個縣,進入新世紀後撤銷為區,其一為兩千年古縣
    山東,因地處太行山以東而得名,春秋戰國時為齊魯兩國之地,因此又被稱為「齊魯大地」,簡稱「魯」。山東最早為地理名詞,金代時設山東東、西路(相當於省)始成為政區名稱,明初正式建省,省會為青州,洪武九年朱元璋改行省為承宣布政使司才遷治濟南,濟南自此成為山東中心。現在,濟南仍為山東省省會,也是省內兩大副城市城市之一,另一座則是青島市。
  • 明朝時期,山西五府三直隸州,你屬於哪裡?
    行省制度發端於元朝時期,但當時山西、山東、河北等地直屬於中書省,被稱為「腹裡」。山西正式建省是在明朝建立後的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朱元璋設山西行中書省,省治為太原府,轄太原府、大同府、平陽府、遼州直隸州、潞州直隸州、沁州直隸州、澤州直隸州共三府四直隸州。
  • 福建九市,與明朝八府一直隸州是何對應,哪裡原來是你家鄉?
    福建省,位於我國東南沿海,與臺灣省隔臺灣海峽相望,依山傍海,省內峰嶺聳峙,丘陵連綿,河谷及盆地穿插其間,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稱,是我國行政區劃較穩定的地區之一。現在,福建省轄九座設區市,其中含一座副省級城市及八座地級市,而明朝時期,福建轄八府一直隸州,與現轄九市有何對應呢?
  • 清朝時期,甘肅曾領有這四個府、州,現為四「省會」
    甘肅省,位於我國西北內陸腹地、黃河上遊,歷史悠久、文化燦爛,自古為我國連繫西北及中亞、西亞的咽喉和紐帶,不僅是中華民族的重要發祥地,地理位置也十分重要。甘肅地域狹長,南端地處我國南北分界線上,北部與蒙古國相鄰,地形、氣候等多樣,現省會為蘭州市。
  • 通常說明朝國土是「兩京十三省」,可為何明朝地圖卻有十六塊?
    但大家可能覺得不對啊,古代的一些書籍之類的出現「省」也很常見啊,那其實是一種民間約定俗成的說法,民間和官方公文為了方便,通常都將布政使司簡稱為「省」,說「省」大家都知道是怎麼回事,一直到了民國時期,「省」才成為正式的行政區劃。比如說到明朝的領土,大家通常都聽過一個詞「兩京十三省」。
  • 濰坊市行政區劃史,高密為現存首縣,青州為古代中心
    上圖為公元741年唐朝時期。此時今濰坊市境內存在上圖七縣,分屬密州和青州。 青州,即西漢武帝所置十三刺史部之一的青州。 上圖為公元1111年北宋時期。此時今濰坊市境內存在上圖九縣,分屬三州。此時的青州為京東東路治。
  • 建國初,山東建制市分三級,中間的是哪幾個市?
    山東省,位於我國華東地區,地處黃河下遊,瀕臨渤海、黃海,是我國歷代政治、經濟、文化等均十分發達的地區之一,不僅為儒家文化的誕生地,也是中華文明和華夏民族的發祥地之一。山東歷史悠久,春秋戰國時期大部屬東方之大國齊國、魯國,因此又有「齊魯大地」之稱,簡稱「魯」,又因地處太行山以東得名山東。
  • 山東德州:太陽能光芒四射 太陽穀流光溢彩
    漢置安德縣,後經隋、唐、宋、元、明、清各代及民國時期,又先後設置廣川、長河、將陵、陵州、陵縣、德縣。自秦2200餘年,德州已六易其治所,各時期地域大小不一。戰國時分屬齊、趙二國。秦分屬齊郡、巨鹿郡、清河郡、上谷郡。漢分屬青州平原郡、濟南郡、冀州清河郡、幽州渤海郡。三國時屬魏。西晉時分屬平原國、清河國、樂陵國、樂安國、濟南郡。南北朝時期分屬安德郡、清河郡、平原郡、樂陵郡。
  • 安徽這個縣,原分屬豫皖兩省,是我國第二大將軍縣
    安徽歷史悠久、文化多元,歷史上分屬數個不同的地理、文化單元,朱元璋定都南京後才與今上海、江蘇同屬直隸(後為南直隸),清初改為江南省,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才析江南省為安徽、江蘇兩省,以省內安慶、徽州兩府首字為省名。
  • 江蘇省一個縣,人口超30萬,歷史上分屬寶應、高郵!
    同時,江蘇擁有中原、江淮、金陵、吳四大多元文化,是中國古代文明的發祥地之一。截至2017年,江蘇省共下轄省共轄1個副省級城市(南京)、12個地級市。其中,就金湖縣來說,人口超30萬,號稱「蘇北小江南」!在中國古代歷史上,金湖縣一帶長期分屬寶應、高郵這兩個建制。一首先,金湖縣,是江蘇省淮安市下轄縣,位於江蘇省中部。
  • 山東煙臺3座強縣市,龍口、萊州、招遠,未來發展可期
    、萊州市、招遠市發展較好,是較為強勁的縣級市,具有一定的實力,多年來位列全國百強縣名單之中,未來發展可期,你更看好哪一個?萊州歷史悠久,別名掖縣,古代為萊州府駐地,歷史可追溯夏商周時期,周代有萊子國,西漢年間設置掖縣,因當地掖水故而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