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百家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換季了,整理衣櫃裡的雜物。
按當下「斷舍離」的生活理念看 , 那沒有必要再挽留的舊物,需及時清理。
在收拾規整的過程中, 註定要淘汰一批曾經的不舍。
然而在最後的一撫一瞥一個凝視,都能勾起不一樣的情緒。
有念舊的人,往往捨不得扔下舊物。
因為那些一去不復返的過往,都寄於一件件見證過往的舊物上。
靜觀舊物,默讀往昔。
陳,舊,老等字眼, 天生就擁有滄桑之味,溫厚之境。
除了舊物外,包括一首老歌, 一杯老酒,一款老茶,都擁有相似的味道。
提到老茶,想起身邊一位朋友的說法。
他說,他平時喝茶從來不存茶。
不論是巖茶,還是白茶 ,還是其他茶,他一應是「喝多少,買多少」。
從不多買,從不刻意存老茶。
這是為什麼?他的回答是,之前在存老茶上踩過不少坑。
他覺得茶作為消費品,不是收藏品,存老茶的做法從來就是茶圈裡的一場騙局!
聽到這,我勸住了他,別太悲觀主義。
《2》
存老茶,沒有任何意義嗎?
當然不是,關鍵你怎麼選,怎麼做。
1.不是所有的茶葉都適合久存。
比如,綠茶,紅茶,黃茶,茉莉花茶等,它們講究及時嘗鮮。
趁著新茶風味正佳時期,及早飲用。
以免得存放時間越久,這些講究「及早飲用」的好茶,風味不斷走下坡路。
茶香逐漸變寡淡,清香鮮香不再。
與此同時,茶湯的爽口、清甜、花香落水,齒頰留香等滋味體驗,也不復存在。
總而之 ,在「存老茶」這件事上,如果一開始的方向就選錯,那麼確實太吃虧!
2.存老白茶,老普洱等, 一定萬無一失?
對此,也別著急下定論。
雖然在茶圈裡,老白茶與老普洱,是當之無愧的老茶陣營。
白茶的制茶過程簡樸,主要是萎凋、烘乾這兩道工序,茶葉內部的活性物質得到了較好保留。
於是,白茶在後期的儲存過程中,可以不斷發生良好轉化。
普洱可以久存,同樣基於工藝的特殊性。
生普的曬青工藝,較為完好的保留下茶葉內部的天然活性成分。
熟普的製作過程,有加入「渥堆」 。從此熟普能夠像大多數黑茶那樣,在後期儲存過程中, 憑藉著特殊的「菌」從而促進自身風味轉化。
經過系列的後發酵後,從而實現風味的積極變化。
不過話雖如此,但並非意味著茶友們選擇白茶,普洱、黑茶等茶葉久存, 就一定不會出錯。
因為市面上不乏有劣質,粗製,茶葉內部含水量不達標,內在風味物質受損的白茶或普洱等。
這些核心品質有缺陷的茶葉,本身就沒有任何的飲用價值。
再繼續將它們儲存下去,也起不到積極的效果,只能是白白蹉跎多年的藏茶時光!
並且對於含水量沒烘乾的劣質茶葉而言,它根本做不到久存,每隔三五個月,就容易發酸變味。
選對一款適合久存的茶,除了要選對茶類,還要認準品質,如此才不會受騙吃虧上當。
3.存茶過程多費心,講究方法和策略。
茶葉的保存,基礎要素在於避光、密封、乾燥、陰涼、無異味等。
存好一箱老茶,存茶方式選擇很關鍵。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要是對存茶知識一概不知,再好的茶葉買入手,也容易面臨白白存壞、浪費的問題。
客觀來看,經過多年的歲月考驗後,能順利呵護一款老茶的陳化,是件非常不容易的事。
一款品質出眾的老茶,除了先天的原料品質好,制茶加工不出差池。
並且多年如一日的儲存過程,也不容許有任何閃失。
考慮到多年的存茶成本,考慮到市場的留存量,考慮到眾多茶友們對老茶的熱衷度。
在物以稀為貴的前提下,遇到一款品質一流的老茶,確實稀罕。
存老茶,一分耕耘,一分收穫。
漫漫多年的存茶等待,究竟有沒有意義,只有試過了才知道!
《3》
喝白茶與普洱,一定要存老茶嗎?
非也, 看個人口味與需求。
老白茶,老普洱的名氣雖響,但新茶也有獨到之處。
以白茶為例,品質好的新茶,風味表現自有獨特的可圈可點處。
加工方式簡樸天然的白茶,新茶尤為鮮爽,清新。
茶香上,毫香,花香,竹林香,草藥香等清雅茶香類型為主。
茶味上,鮮字當頭,淳和柔潤,鮮爽清甜,清冽沁潤。
用於消食解膩,清新口腔,提神解乏,大有妙處。
對於單純喜歡喝新白茶清新,清爽風味的朋友來說,從個人的實際喝茶口味看,確實沒「非存老茶不可」的必要。
另外,對剛入門的新茶友來說,貿然存茶風險大。
建議是先等到自己將白茶、普洱的茶味喝懂大概,再去考慮收藏老茶的話題。
與此同時,在考慮存茶之前,還要提前做好存茶準備。
畢竟,乾燥的茶葉容易吸收水汽,吸附外界的雜味。
如果是放在日常家庭環境下儲存,為不影響好茶的後期轉化,當然不能放在冰箱、廚房、地下室等水汽重、雜味重的地方。
提前做好存茶攻略,再去考慮存茶問題,尚且未遲。
最後,如果實在擔心自行存茶, 容易將好茶存壞。
那麼,也可以參考部分茶友的喝茶做法——喝多少,買多少。
如此一來,確實省去了長期儲存的問題。
但按這樣的做法,又會面臨不少苦惱。
1.想喝**老茶,但它在市面上已經絕版, 不好買入手怎麼辦?
2.購買老茶有風險,萬一花了高價,買到的缺少年份作假,存壞變味的爛茶該如何分辨?
3.考慮到存茶成本,同樣的一款茶,隨著年份增加身價連年漲,直接買老茶沒有新茶划算怎麼辦?
……
這一切,就體現出「存新茶,喝老茶」的意義所在了。
《4》
收藏老茶,有什麼作用?
存老茶,當然不是茶圈的騙局。
不過,存好一款茶,離不開慧眼識珠。
既要將茶選對,又要將茶存好。
做到這兩點,自然可以放心存老茶。
從喝茶的選擇與體驗看,「存新茶,喝老茶」意義的確不小。
1.新茶沒有年份因素幹擾,不必擔心遇到故意作假做舊的問題;
2.新茶的可選空間更廣,可供選擇的種類更多。
以白茶為例,諸如頭採米針,荒野銀針,生態白茶等尖貨,尚未正式上市,就已經被行家預定不少。
對於這些「稀罕型」的白茶而言,它們早在新茶時期就不易入手,更何況是時隔多年,等到存成老茶之後呢?
為此,如果想感受到荒野白茶,頭採米針等珍稀好茶,它們在存成老白茶之後究竟是怎麼樣的滋味。
早早入手,更加安心。
3.新茶的性價比更高,價格更實惠。
老茶在茶圈裡,美譽度高,很多茶友都愛喝。
但考慮到多年的存茶成本,老茶的價格不便宜。
尤其是,年份越高的老茶, 身價越是不低。
考慮到喝茶的性價比,自行存茶自然更實惠。
4.存新茶,喝老茶。
從新茶慢慢過渡到喝老茶,能真實感受到一款好茶隨著時光的變化。
在一邊存茶,一邊喝茶的過程中,對豐富個人的喝茶經驗,大有裨益!
當你喝懂白茶、普洱等隨著年份的風味遞進變化後,後期買茶挑選,自然不容易再踩坑!
《5》
時光不可倒流, 老茶不可再生。
任何的一款老茶,在市面上都屬於孤品級的存在。
喝一斤,少一斤。
賣一餅,少一餅。
物以稀為貴,年份達八九年之久,甚至更久年份的老茶,現在在市面上壓根不好輕易買到。
在沒有特殊情況下,品質一流的老茶們,在沒有出不到一定價位的前提下,一般人不捨得賣。
參考前在福鼎舉辦的一場拍賣會,某款十年陳的老銀針,最終拍賣成交價達十多萬元。
對於此,不論是考慮日常喝茶所需,還是藏茶投資。
存老茶,並非是騙局。
當條件允許的前提下,適當存老茶, 明顯是利大於弊。
畢竟,如果時光能夠倒流,回到四、五年以前。
考慮到當今的白茶行情,不知有多少茶友在後悔,當年自己存下來的茶太少了。
歲月不可回首,世間沒有後悔藥啊!
原創不易,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請幫忙點個讚。
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巖茶的知識!
小陳茶事村姑陳,專欄寫手,茶行業原創新媒體「小陳茶事」主筆,已出版白茶專著《白茶品鑑手記》,2016年-2020年已經累計撰寫超過4000多篇原創文章。